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县市报已停办,专业报、行业报已与主办单位"脱钩"进入市场。市州报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办什么样的市州报,怎样办市州报,市州报如何面对新的形势求发展,成了市州报的热门话题。  相似文献   

2.
《中国地市报人》2009,(4):54-56
作为中国报业塔形结构中最基层的市州报,是一个市州、一个地方、一个区域对人们社会精神生活和思想意识影响最大、最直接的媒体。不可否认,市州报业的繁荣兴旺,是一个地方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和重要的推进器。但报业竞争的加剧使得市州报的发展环境越来越恶劣,湖北的市州报也不例外。2009年,在湖北省召开“两会”期间,湖北省新闻出版局组织召开了湖北省市州报收入创亿元工程座谈会,提出力争要在2至3年内锻铸5个左右收入过亿元的市州报。这给湖北的市州报鼓舞了信心,为湖北市州报业改革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3.
目前,县市报已停办,专业报、行业报已与主办单位“脱钩”进入市场。市州报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办什么样的市州报,怎样办市州报,市州报如何面对新的形势求发展,成了市州报的热门话题。  相似文献   

4.
新闻评论是报纸的旗帜和灵魂,报人都知道这个道理。可实际情况却是:在每年的各级各类好新闻评选中,来自市州报的新闻评论不仅数量少,而且大多质量不高;在一些市州报的头版,有时甚至一连几天没有刊发新闻评论。这从一个侧面说明,评论确实成了市州报新闻宣传中的一个弱项。笔者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有:一是思想上重视不够。一些市州报的同志认为,市州报上面还有中央和省级党报,自身地位相对较低,理论水平、  相似文献   

5.
市州报在我国大部分地区是最基层的报纸,那么身在最基层,如何摆脱"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境地,在荟萃各类媒体的新闻竞争平台上抢得先机、打造精品呢?现以2011年市州报新闻奖部分参评作品为例,进行解析。精心选择独特的表达方式市州报身在基层,  相似文献   

6.
肖曜 《新闻前哨》2005,(11):28-29
9月27日至29日,一年一度的湖北省市州报年会举行,16家市州报负责人聚首鄂州,总结、交流办报经验,探讨新形势下,市州报如何走出困境,破解难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杜道中 《新闻前哨》2009,(12):48-49
应对新媒体发展。实行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促进市州报又好又快发展,要在三个方面达成共识:第一,市州报要高度重视,积极应对新媒体的主流化趋势对党报主流地位的挑战.党报的主流地位不可替代,但是随着新媒体的发展.特别是新媒体的特点对我们党报主流地位的挑战,要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8.
欣闻 《新闻前哨》2012,(9):43-46
为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宣传贯彻落实湖北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进一步营造"喜迎十八大,争创新业绩"的舆论氛围,6月下旬,湖北省新闻出版局启动全省市州报"荆楚行"采访活动。历时半个多月的市州报"荆楚行"采访活动,精彩开局,完美收官。20多天来,5个采访小组的18名记者分赴15个市州采访,共计写稿54件,15家市州报在头版和其它版面开设专栏、专版,累计刊发通稿、评论、图片、延展文章900多篇(次),全面展示了荆楚大地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新风貌.营造了“努力建设富强、创新、法治、文明、幸福湖北,加快构建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支点”的良好舆论氛围。  相似文献   

9.
华文军 《大观周刊》2012,(7):244-244,240
当前,我国传媒进入由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都市类媒体、网络媒体等多种媒体构成的竞争新格局。我们注意到,为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全国各级党报党刊纷纷改革创新,在巩固和发展党报特有的权威、高端、公信力、影响力的共性优势的同时,各显神通,努力培育各自独具的核心竞争力,寻求在林立的媒体中占有一席之地,使整个新闻媒体呈现一种生机勃勃的新境界。在这样激烈竞争的大背景下,处于偏远地区的地市州报该如何作为?相对处于竞争劣势的地市州报该如何争得一席之地,发展前途在哪?这是各地市州报媒体工作者思考的一个共同问题。笔者认为,当代媒体竞争格局中,地市州报仍然具有相对独特的竞争优势,巩固和拓展地市州的发展空间,必须认清形势,做细做实做好媒体各项工作,将独具的竞争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10.
2012年6月底至7月下旬,湖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组织全省市州报开展了以“深入贯彻落实省十次党代会精神”为主题的“荆楚行”大型采访活动.全省15家市州报组成5个采访组,分别结对赴对方市州进行交叉采访.所采写的稿件统一时间和版面,在全省15家市州报上同步刊出.这一主题采访活动在全省市州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相似文献   

11.
存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新媒体环境下,市州报只有坚定信心、不断革新.才有可能找到一条发展新媒体的通途.才有可能完成新媒体时代的“华丽转身”.成为现代意义上的“跨媒体”和“多媒体”.才能轻松应对新媒体带来的挑战。  相似文献   

12.
地市报多数属于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靠自己创收养活自己,发展自己。因此,强化地市报费用管理,增加资本积累,打牢经济基础,是推进市州报业发展的关键。强化市州报社费用管理,应健全三大机制。  相似文献   

13.
周宁 《新闻三昧》2004,(10):43-43
由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和中国地市州盟报新闻摄影研究会主办,赣南日报社承办的第十六届全国地市州盟报总编辑理论年会,于10月10日至15日在江西赣州召开,80多位老总和摄影部主任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4.
新的世纪,新的面貌;新的世纪,新的机遇;新的世纪,新的挑战;新的世纪,新的追求。伴随着历史车轮进入新世纪的市州报,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抓住机遇与迎接挑战 新世纪伊始,市州报的压力是巨大的。就媒体的挑战而言,第四媒体迅速发展,来势汹猛。就报纸之间的竞争而言,上有省市报及其子报瓜分市场,下有县市报的扩张挤压阵地,同时还有行业报、专业报对市场的打入和蚕食。好好的一块蛋糕,众多报家分食,受  相似文献   

15.
郑福汉 《新闻前哨》2008,(10):75-76
在传媒业高速发展的今天,作为区域性媒体的市州报,虽有长足进步,但与改革要求相比,与市场化进程相比,仍存在着很多的不足。  相似文献   

16.
黄鸣 《新闻界》2003,(1):49-50
当前,农村全面实行费改税,农民负担得到很大程度的减轻,促进了农村的稳定与发展。但给党报在农村的发行证订却带来了新的挑战,主要表现在订的经费的严重不足。如何正视现实,谋划对策,迎接挑战,是摆在市州党报面前的严峻课题,直接关系到市州党报的生存一发展。现状据调查统计,省内各市州党报几乎都是处于中央、省级党报和县(区)报的双重夹击之中,原本不富裕的发行市场被分割得零零散散。一头是中央、省级党报党刊的发行任务必须确保,另一头是县(区)报受地方保护主义影响和部门利益驱动,“近水楼台先得月”。市州党报依靠行政…  相似文献   

17.
当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阶段,办报模式也受到了经济体制改革浪潮的冲击,最为明显的是一个个报业集团和发行集团的相继成立,报界打破了往日的平静。处于党报群中弱势地位的地市州党报该怎样办?本文在分析了地市州党报人才、投入、思维等方面的弱势之后,结合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有关新闻传媒承诺的相关内容,提出了地市州报在激烈的市场中求生存、图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标志我国报界“第三世界”崛起的中国地市报研究会,于4月21日在河北省沧州市正式成立。来自全国24个省、自治区的130多家地、市、州、盟报纸的负责人出席了成立大会。中国地市报研究会,是在全国部分地报业务研讨会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它是全国群众性新闻学术团体,也是全国地、市、州、盟报之间为加强横向业务联系而自愿联合的群众组织。中国地市报研究会,将作为中国新闻学会联合会的团体会员,接受该会的领导。近几年来,许多  相似文献   

19.
主持人语:目前,我国共有地市州盟党委机关报近400家。这些地市州盟尤其是西部的大部分地区经济欠发达.如何在担负好地市州盟党委、政府的宣传喉舌的同时,又积极对接市场,整合以各地市州盟所在地为中心的信息资源、读者资源、广告资源、资本资源和人力资源,使地市党报能在市场竞争中立足、发展、壮大,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在“本期特别视点”专栏里.我们强势推出湖南湘西自治州《团结报》和四川西昌《凉山日报》面对西部地市州盟报的众多困难.他们是如何在“拐点”下突围和应对报业市场竞争的经验及做法,供地市党报尤其是西部地市州盟党报学习与借鉴。[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金鸣 《新闻前哨》2003,(10):21-21
市州报要想求得生存和发展,办成一张领导满意、群众欢迎、读者喜爱的地方党报,必须在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上下功夫。一句话:贴近,报纸才有生命力。 一、改进政务报道 增强新闻吸引力 市州党报要做到“三贴近”,必须首先改革政务报道,这样,腾出版面,让“鲜活”的新闻进入“黄金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