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金秋科苑》2013,(22):63-64
11月8日,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精神,优化宁夏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全面促进宁夏资源节约,加大自然生态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宁夏回族自治区科协举办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主题的2013年学术年会暨主题报告会。  相似文献   

3.
刘冬梅 《今日科苑》2007,(24):223-224
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又是生态文明观的核心。因此,对于了解自然环境的现状,正视目前人与自然的矛盾冲突,促进二者共生共容,和谐相处,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生态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生态环境问题正在演变为当今世界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中心问题。对于我国来说,建设生态文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与基础,是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5.
一、认识“生态赤字”,审视“生态足迹” 用一句话来概括生态文明与绿色世界的内涵,就是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和人与人的和谐。人类在生产领域中各类活动的总能量,小能够超越自然的承载能力,全球、国家、区域的发展原则是:不损害、不削弱、不干扰生态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6.
章燕 《金秋科苑》2013,(20):32-34
在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核心内容中,“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是大家热议的话题之一。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既需要观念上的引导,宏观上的统筹,还需要具有“绿色”“环保”特点的新产品的“骨干支撑”。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资源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前提下,十七大将生态文明建设写入党章.生态文明建设具体体现之一是废弃物的再利用.本文利用灰度理论对"三废"综合利用因素进行排序,通过全生命周期对"三废"综合利用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8.
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从理论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建设在此过程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文章利用2012年以来中央相关部委出台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文件和相关研究文献,分析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体系的形成和演化特征,剖析了代表性创新制度的发展历程,预估了进一步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走向。结果表明,从政策维度上看,生态文明制度可归纳为四大领域:绿色发展、环境治理、生态保护和综合类。其中,绿色发展类制度文件数量最多;从政策权能上看,发布单位以中央层面及多部委联合为主,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创新性生态文明制度大多都历经“探索—试点试验—总结与推广”的发展过程,不同制度间联系紧密,相互支撑,构成了极具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通过梳理发现,未来我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预期走向为:加强法律法规保障,强化制度间的高效协同,完善绿色低碳发展政策,加强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制度的评估和研究。  相似文献   

9.
生态文明建设对就业的影响——基于空间面板数据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剑平  郑光凤 《资源科学》2014,36(11):2361-2369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与保持就业稳定增长是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两项不可或缺的保障,生态文明建设与就业稳定增长的关系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运用空间面板模型分析生态文明建设对就业的影响,研究发现单位GDP能耗每下降1%,将使就业增加1.143 2%,环境保护力度对就业的促进作用不明显。产业结构优化创造了就业,工资水平上升、资本深化减少了就业,经济增长对就业的促进作用不显著。为保持就业稳定增长,我国需要合理安排降低能源消耗和加强保护环境的力度,实现这两方面政策的有效搭配。  相似文献   

10.
简要介绍了“三江源”果洛地区生态文明社会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1.
中国科学界和中国领导人对于生态问题的认识经历了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从“知之不深”到“知之较深”,从“知之不全”到“知之较全”,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过程,最终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得到充分、集中地体现。梳理这一历程可以发现,中国科学界对此做出了重要的知识贡献,形成了从科学知识到决策知识,再到社会知识,从科学共识到政治共识,再到社会共识的发展进程。作为东方巨人,有两个“大脑”比有一个“大脑”要更加聪明、更加智慧;“外脑”需要辅助“内脑”,为决策层提供科学知识、决策知识;“内脑”需要依靠“外脑”,主 动 问计于科学界 。  相似文献   

12.
"美丽中国"的蓝图跃然纸上。十八大报告首次单篇论述"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由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拓展为包括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社会各界普遍认为,生态文明建设是十八大报告的一大亮点。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的十八大代表和专家学者表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日益严峻的资源环  相似文献   

13.
高职院校“两课”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要顺应时代的发展,把生态道德教育纳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体系,对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的政治观、道德观、法制观教育,这是时代赋予高职院校“两课”价值创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张舵 《青海科技》2012,(6):39-40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在十八大报告中,生态文明建设被提到一个全新高度,也为各地发展提出一个重大课题。记者近期采访中了解到,从理念到路径再到制度创新,一股在新起点上探索生态文明建设的活力正在各地涌现,为建设"美丽中国"带来启示和思考。坚定信念:不尊重自然的发展道路是走不通的内蒙古鄂尔多斯境内的库布其沙  相似文献   

15.
"美丽中国",一个传统而又崭新的名字。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并首次把这一概念写入了党代会报告,这是对人民群众生态诉求日益增长的积极回应,也彰显了执政  相似文献   

16.
地处毛乌素沙漠天然风口地带的山西右玉曾是一片不毛之地。新中国成立以来,森林覆盖率从0.3%上升到53%。造林1万多亩的余晓兰,就是右玉植树造林的代表。"在右玉,绿色的理念早已深入人心。"46岁的余晓兰对"美丽中国"充满期待。"生态文明其实就是把可持续发展提升到绿色发展高度,为后人‘乘凉’而‘种树’。"十八大代表、清华大学教授胡鞍钢解释说,可持续发展是不给后人留下遗憾,绿色发展是  相似文献   

17.
徐红云 《科技风》2023,(29):140-142
“贵州省生态文明教育”是被纳入贵州省内大学本科阶段学习的通识必修课程。结合贵州民族大学在“贵州省生态文明教育”课程的教学实践经验,分析了当前该课程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例如教学模式单调、考核方式单一、实践活动较少等问题。这些减缓了生态文明教育课程的发展,无法充分激发学生对生态文明的兴趣和深刻理解。据此,提出了如下改革建议: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丰富教学内容,将生态文明理论与学生专业实践相结合;改革考核方式,注重学习过程的考核;增加课程评价方式改革,进一步改进教学。通过“探索—翻转—实践”教学模式的应用,显著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一步引导学生对生态文明思想的深刻认识,促使学生积极投入生态文明建设具体实践中。  相似文献   

18.
以“碳汇”为契机,大力推进内蒙古生态文明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指出:过去大家争夺的是土地、石油、煤炭、矿产等,将来就会争夺碳排放权;"低碳经济"的概念已迅速获得世界范围的认同与推广;碳汇为生态补偿的市场化提供了可能,碳汇交易可以补偿生态效益的外溢;以"低碳经济"为契机,实现内蒙古由碳源到碳汇的转变,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9.
佚名 《青海科技》2016,(4):16-18
正对青海而言,生态环保不仅仅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问题,同时也是重大经济问题、重大政治问题、重大社会问题,不仅事关改革,也事关发展。社会问题,不仅事关改革,也事关发展。生态优先,发展之要。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在青海,只有保护生态与加快发展相得益彰、互为促进,"产业强""百姓富"与"生态美"才能同频共振。  相似文献   

20.
《科学生活》2010,(3):62-63
低碳,世博,无疑是2010年最热的两个词。人人都知道环保是上海世博会场馆建设的重要课题,从外墙自然光导入照明系统、太阳能发电储能、水幕降温和雨水收集,到建筑材料循环利用、城市废物的回收和处理,各参展方都使出了浑身解数。2009年刚过,100多个展馆建设已趋近尾声,根据世博网消息,其中城市最佳实践区唯一的本土入选案例——"沪上·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