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史记·游侠列传》以激越的侠情贯注而下,游侠之“义”是侠情呈现的突破点,“借儒形侠”是侠情的叙述方式,“游”则是侠情的最终指向.这种激越而又往复跌宕的“侠情”周旋较量在“侠”与“儒”之间,冲击成“侠”与“游”的紧密结合,最终达到辨别是非、褒贬人事的深厚目的.  相似文献   

2.
明代武侠小说《水浒传》的出现,使武侠小说创作发生了重大转折,这一时期的武侠小说在继承太史公侠义精神的基础上,又对其进行了重新的解构和整合,加上了“忠”的思想,使这一时期的武侠小说嬗变为忠义武侠,即“侠与儒”的融合。而清代侠义小说《三侠五义》的出现,又使武侠小说创作发生一变,即侠义小说与公案小说的合流,形成了清官断案、诸侠辅佐的小说创作新模式,这就是“侠义公案小说”,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侠与法”的合流。  相似文献   

3.
章太炎的尚武思想别具特色:他注重武德的培养且肯定刺客的作用。其强调学术的伦理实践功能,既体现他作为国粹大师的思想特色,也鲜明地体现了近代思想文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杨瑾 《鸡西大学学报》2011,11(2):113-115
明人汪道昆出身于徽州商人世家,又出入官场与文坛,其独特的经历和敏锐的眼光,使他在《太函集》中为徽人作传时特别突出了"儒侠"精神。"儒侠"这种受传统影响又能够勇于突破、求新求变的特质成为明代中晚期处于上升时期徽人的重要品质,也是徽州文化和经济繁荣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秦作为第一个统一天下的王朝,在中国历史上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作为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史籍,《史记》中的很多篇章都有关于秦历史的记载,从中我们可以梳理出一条秦族由弱到强发展的线索。研究秦地和秦人文化,探讨秦地域文化的内涵,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秦人的民族心理和成长历程。秦地域文化特点包括:尚武好战的民族性格,出于自然的人情人性,重利轻礼的功利性倾向和博采众长的开放精神。  相似文献   

6.
中国侠文化历经千年流变,最终只在文学中占有一席之地,这种情形在近代发生了巨大转变,近代社会的特殊性激发了民众对于侠的渴望与侠义精神的重新发掘,而动荡的环境与法律约束力的减弱也给了侠以重生的空间,有着侠义精神与全新思想的新一代侠客就此登上历史舞台。陈去病改编的《莽男儿》中所记录的就是这样一位人物,通过他又可以看到近代风气与传统侠文化交融与流变之下一段特殊的历史风貌。  相似文献   

7.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面临着从未有过的危机,忧国忧民的时代精英们把目光共同投向了被正统文化所排斥的“游侠”身上,章太炎力图从自己的文化底蕴中找出游侠与时代的结合点,从而选择了“儒”与“侠”并举可以达到“躬行”与“力为”的有效结合,以促使革命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8.
翻译是译者作为行为主体的一种社会行为,其活动的过程、方式及结果必然受到一定的准则和规范的制约.本文以《史记》的倪豪士(William H.Nienhauser)译本为例,从切特斯曼(Andrew Chesterman)提出的四大翻译伦理模式对构成影响翻译的因素进行分析,并阐述典籍翻译中译者文化调节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9.
在周代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有关礼制的记载中,司马迁为我们呈现了丰富多彩的周代孝文化。养亲尊亲,善事父母;祭祀祖先,守孝三年;承志立身,光宗耀祖;孝、仁、忠相融合等,都是周代孝文化的内涵。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周代孝文化具有一定的社会功能,它是后世孝道发展的基础,不仅具有凝聚人心的向心力和感召力,而且具有和谐家庭、稳定社会的功能,并且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凌稚隆<史记评林>汇集了万历四年以前历代历家研究<史记>的成果,仅收录明代的<史记>研究就有60余家.通过系统梳理<史记评林>中明人研究<史记>的相关内容,借以洞悉明代<史记>评点研究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侠客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个独特的文化群体,是侠客精神的载体。司马迁《史记》中描写了众多的侠客形象,在我国的侠文化发展史上占据一席之地。侠客们快意恩仇的性格特征和潇洒磊落的行事方式,与先秦两汉时期的社会环境和当时盛行的养士风气有关,也是司马迁自身的性格和遭遇的隐现。《史记》对侠客形象的塑造,对后世文学创作及中国人的性格养成有着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司马迁对于生死的看法深受儒道两家思想的影响,同时也与他自身的经历密切相关。司马迁珍视生命,但反对无意义的苟全生命;司马迁赞赏慨然赴死的勇气,但反对随意地放弃生命。他对生死的看法具体体现在对《史记》人物的评价中。  相似文献   

13.
徐克是倡导新武侠电影运动的领军人物,其武侠电影作品获得的巨大成功把香港武侠电影创作推向了一个新高潮,在香港武侠电影导演群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徐克深切地感受到了侠客思想与儒家文化之间互通与互补的关系,通过武侠电影的影像再现来展现自己对儒侠思想的尊重与推崇;多种文化思潮的和谐共存自古有之,"千古文人侠客梦",儒家文化与侠客思想在长期的发展变化中,逐渐出现了儒侠互通与儒侠互补的局面,以至于影响到后来的电影创作与文学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14.
《水浒传》复杂而矛盾的接受史源自于该书丰富的文化内涵,大体而言,儒文化和侠文化是其中最重要的思想主干。基于理性精神的儒家文化和基于感性冲动的侠客文化,既矛盾又统一地存在于宋江等主要人物身上,使个体的心理结构呈现为一种血性与理性相互交织的秩序。这是《水浒传》中儒、侠文化的基本表现形态。  相似文献   

15.
批判中建构:论鲁迅与侠文化精神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侠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的重要一维,侠文化精神是侠文化之话语内涵的价值核心。鲁迅对侠文化进行了批判性改造,继承和发扬了侠文化精神,致力于文化与人格的双重建构。这种文化改造思路对当前文化建设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6.
李白乃中国诗歌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而且在中国传统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上,李白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在他身上,儒、侠、道、释都有体现,并获得了完美的融合.而其中侠、儒两大思想亦获得了和谐的统一,并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从李白的政治历程、诗歌内容及风格来看,"援侠入儒"是李白思想性格中重要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古代,存在着两种生死观,一种是“士可杀不可辱”的生死观,这种生死观追求个人道德、个人气节的冰清玉洁以及民族尊严和国家尊严的神圣不可侵犯,这种生死观以屈原为代表。另一种是“忍辱以求生”的生死观,这种生死观追求人生价值的实现,为了人生价值的实现,有时不得不使自己在精神尊严等方面忍受让人难堪的耻辱,这种生死观以司马迁为代表。司马迁含冤忍垢写作《史记》,正是对其生死观的躬亲实践。司马迁是伟大的,他的人生遭际是令人同情的,他的生死观所包含的真理内容是令人深思的。  相似文献   

18.
比较《史记.孔子世家》《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与《论语》的异文,我们发现《史记》在语言锤炼艺术的高超手段。《史记》的语言锤炼艺术表现在:一是行文简洁,二是协调音节,三是表达感情,四是交待语境或明确语义。  相似文献   

19.
我国早期学与史学工没有的分界,所以有些史学名词时也是学名。史分家后,史学作以直载史实为贵,忽视了必要的学描写,往往使史书缺少可读性,这对于史学的普及与发展极为不利。司马迁在《史记》中成功地运用某些学描写手法史,说明了史结合的写作方法对史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0.
司马迁的《史记》记载了四千多个人物,重要描绘的有100多人,上到帝王将相、皇亲国戚,下至商人、平民、妇女、少数民族人民,涉及饮食文化、酒文化、服饰文化、居住文化、自然风光、风土人情、古城遗迹、民俗文化、祭祀文化、天象占卜文化、筷子文化、酒文化、成语、谚语、童谣、医学养生文化,描绘打猎、游玩、军旅、宦游、访问等的空间移动行为,这些内容都是中国旅游文化古代部分的重要组成,祭天、祭山、祭日月星、祭拜祖先也是古代思想的成就。因此,从《史记》中完整地、系统地挖掘旅游文化是一个全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