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圣人”是儒家思想中一个重要范畴。儒家的“圣人”观念与巫文化时期的“巫”存在着渊源关系:圣人由巫演化而来;先秦儒家诸子的政治实践,直接促成了这一转变演化,也就是说,儒家诸子的政治实践过程也就是他们对“圣人”政治理想的构建过程;巫之所以能演化为“圣人”,有深刻的理论根源、社会历史原因和独特的社会经济根源。  相似文献   

2.
民主的摇篮是靠反民主传统之手推动的。在民主政治的发源地古希腊,它的反民主传统是古希腊人馈赠给人类的又一份丰厚的礼物。从古希腊的民主政治实践、古希腊人的贵族情结和哲学家们寻求社会稳定的心态等3个方面,全面分析反民主传统中蕴含的深刻的现实根源、文化根源和社会心理根源。  相似文献   

3.
由《中国青年》杂志发起的“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即“潘晓问题”的大讨论,是在当代中国思想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它的兴起具有深刻的社会历史和思想化根源与时代背景,是一次讲民主、说真话、促稳定的重要实践,促进了中国青年价值观念的变革,“潘晓问题”大讨论打破了一个社会一种声音的局面,成为当代中国社会价值观念多元化的滥觞,它既促进了青年主体意识的生长,同时又有一定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4.
近代社会政治转型的核心内容,是民主政治化的问题。它要完成的任务是从专制社会向民主社会的过渡,其实现形式为“革命”与“改革”。民主与专制的斗争过程,就是民主政治化的过程。其内容主要包括政治实践(民主政治斗争)、政治法制建设和体制建设。近代时期,不仅有资产阶级的民主斗争,也有无产阶级的民主斗争。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法治的政治批判,对于新时代我国抵御西方意识形态的入侵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按照马克思的观点,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社会,在法治上赋予了阶级偏私以合法性、民主政治以伪善性、政治解放以不彻底性,从而导致了资本主义法治的虚伪性、狭隘性和不自由性等缺陷。具体来看,阶级偏私是导致资本主义法治虚伪性的政治根源,资本主义法治作为经济基础的决定性产物,实质上是资产阶级压迫和剥削无产阶级的政治工具;伪善民主是凸显资本主义法治狭隘性的现实表现,资本主义社会民主政治的形式化、民主成分的稀薄化、民主范围的收缩化,揭露了资本主义法治赋予普通大众政治权利的抽象性;政治解放是桎梏资本主义法治自由性主要成因,政治解放境遇中的“自由”背后始终被阶级偏私、政治斗争和个人利益所裹挟,没有达成真正的“人的解放”,从而导致了资本主义法治陷入应然和实然“二律背反”的悖论中。当前,从马克思的政治批判向度系统认识资本主义法治的实质,有助于破除西方政治制度的意识形态迷障,引导新时代法治现代化实践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  相似文献   

6.
协商民主政治的核心在于由“公共协商”达至“社会和谐”。西方协商民主理论展示了当代社会政治领域的新气象。对于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民主本质和现时期如何通过民主政治的发展来化解由于社会转型而带来的社会利益矛盾和冲突,形成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中国特色协商民主政治的发展必须根据我国社会发展的实际程度在党的领导下,通过主动的制度创新循序渐进地进行。  相似文献   

7.
民主的缺失是导致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因素。苏联从斯大林统治时期所形成的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到戈尔巴乔夫统治时期进行的绝对公开化、民主化的政治体制改革,两个“极端”都违背了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错过了民主改革的良好时机,引发了一系列的经济、政治和社会问题,而一发不可收拾,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晚清的政治使全体国民面临着国际与民族千年未有的巨变和千年未遇的空前危机,晚清政治是典型的“危机政治”,而导致“危机”的根源则是特殊的八股科举及其教育的滞后:造就麻木的灵魂包括愚昧的军官和愚蠢的政治家,因而,科举成为阻滞中国发展的关键。从《纽约时报》的攻击,我们更深刻地感受到:废除科举成为晚清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9.
一定国家的民主政治的形成,不仅有其深刻的经济根源,而且受特定的历史传统的影响。对中西民主政治的起源进行比较分析,我们不仅能找到中西民主政治之间的差异,而且还会发现民主政治形成与发展的一般规律,这无疑对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一从历史上看,在由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的过程中,对氏族血缘关系是保留与继承,  相似文献   

10.
晚清的政治和全体国民所面临的是国际与民族千年未有的巨变和千年未遇的空前危机,晚清政治又是典型的“危机政治”,而导致“危机”的根源则是特殊的八股科举及其教育的滞后,造就麻木的灵魂包括愚昧的军官和愚蠢的政治家,因而,科举成为阻滞中国发展的关键。从《纽约时报》的攻击,我们更深刻地感受到:废除科举成为晚清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1.
晚清的政治和全体国民所面临的是国际与民族千年未有的巨变和千年未遇的空前危机,晚清政治又是典型的“危机政治”,而导致“危机”的根源则是特殊的八股科举及其教育的滞后,造就麻木的灵魂包括愚昧的军官和愚蠢的政治家,因而,科举成为阻滞中国发展的关键。从《纽约时报》的攻击,我们更深刻地感受到:废除科举成为晚清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2.
官本位意识是与民本位意识根本对立的价值取向,在当前,官本位意识主要表现为官价值至上、官“真理”至上、官利益至上、官僚主义泛滥和官商勾结严重。官本位意识是建构和谐社会的重大障碍,它会危害到党和政府的形象和声誉及其执政行政的能力,会危害到党群和干群关系,会危害到民主和法制建设,会危害到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官本位意识在当代中国还有很大的市场,是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和社会现实根源的,因此,要破除官本位意识,必须完善制度安排,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加强政治伦理建设;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13.
现代西方哲学思潮的传播,适应国际反动势力“和平演变”的战略需要,在大学生中产生了比较严重的消极影响,导致某些人价值观念变化和政治观点的倾斜。之所以产生消极腐蚀作用,具有深刻的社会根源,今后应切实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西方文化思潮的料学的评介。  相似文献   

14.
19世纪后期,民主社会主义的产生有许多深层次的原因。在经济上,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在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上发生了深刻变化,股份公司兴起,国家职能扩大。在政治上出现了民主扩大的趋势,使政治制度化与政治参与相协调,这些变化降低了工人的革命性,导致工人阶级改良情续的滋长。苏东剧变进一步降低了科学社会主义形象,增强了民主社会主义的吸引力,并且民主社会主义本身也不断发展自己的理论,把新社会运动整合到自己的周围,这进一步增强了民主社会主义的势力。  相似文献   

15.
现代化的主要内容包括政治民主化和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化要完成的任务是从专制社会向民主社会的过渡,其实现形式为“革命”与“改革”。民主与专制的斗争过程。就是政治民主化的过程,它是世界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其内容主要包括政治实践(民主政治斗争)、政治法制建设和体制建设。近代时期,不仅有资产阶级的民主斗争,也有人民群众的斗争。随着资产阶级力量的逐步壮大,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最终建立起来。欧美政治现代化是从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政体开始的。此后各国为实现政治现代化进行了一系列努力。现代化使社会经过动荡完成整合,最终形成了在民主制度下用和平方法协调利益的法治道路。  相似文献   

16.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创建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专制主义大帝国,结束了从春秋时期以来诸侯割据的战乱局面,为生产力的发展开拓了广阔的前景。可是就是这样一个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权,只经过十几年,还在它生气勃勃的上升时期,就被反动小丑赵高篡夺了政权。这个历史现象是怎样发生的?今天,我们研究这一事件产生的阶级背景及其社会经济根源,对认识历史上复辟与反复辟斗争规律,无疑是有意义的。恩格斯指出,“一切历史上的斗争,无论是在政治、宗教、哲学的领域中进行的,还是在任何其他意识形态领域中进行的,实际上只是各社会阶级的斗争或多或少明显的表现”。赵高沙丘反革命政变阴谋的得逞,不是偶然因素和个人的孤立作用,而是有其深刻的社会经济根源的。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经济吸纳、社会排斥的“半城市化”道路对于中国乡村民主的影响.在“半城市化”模式下,农村人口作为生产要素被吸纳到城市的经济体中,但不享有城市公民或当地村民的各项权利.这种城市化道路对乡村民主产生了深刻影响:一方面,在中西部以人口输出为特征的传统村庄,青壮年人口大量流出,导致村庄政治精英的流失,同时削弱了村庄的社会信任,从而降低了村庄民主的质量;另一方面,在东部地区以人口输入为特征的城市化村庄,外来人口大量涌入,导致外来人口超过本地户籍人口的局面,外来人口被排除在乡村民主和治理结构之外,形成新二元结构,这种以户籍制度为基础的“地方性公民权”限制了村庄民主的包容性.改变现有的城市化模式,重构城乡关系,是乡村民主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刘煜 《岱宗学刊》2000,(2):14-16
村民自治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基政权建设有重大指导意义,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与推广是农民自治的最原始动因,邓小平“从制度上保证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的民主化、经济管理的民主化、整个社会生活的民主化”思想是村民自治的根源与内涵,村民自治主要体现在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从英国工党与工会关系看工党职能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国工党脱胎于英国工会,是欧洲的主要左翼政治力量,“民主社会主义”是其主要的政治纲领。二战后,工党政府率先开始构筑英国式“福利国家”,开始大规模的“国有化”计划。但是,从60年代末开始,英国工党却面临着主要阶级支柱工会的冷遇以及政治仕途上的失意,其主要根源是英国工党经过战后50年的发展,社会职能和阶级基础发生了变化。对一个谋救求执政的政党来说,牢固的社会支持和卓有成效的政绩是执政的基础,而工党党章中被视为“图腾”的“公有制条款”,却不能满足日益壮大的社会中间阶层选民的要求,也妨碍了工党在经济政策上的灵活性。工党与工会关系的转变正反映了工党开始根据英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结构的变化调整自己的职能。  相似文献   

20.
本文试图在西方政治体系发展的历史与逻辑相一致的理论框架中,探寻西方政治体系设计技术变迁的轨迹。首次提出了政治体系的设计技术的概念、内涵,并对设计技术的发展过程:“混合与均衡:有限民主”:“分权与制衡:宪政均势”;“多元与民主:社会参与”设计技术进行了系统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