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常小静 《台州学院学报》2010,32(5):53-56,65
尼古拉斯·埃文斯的长篇小说《马语者》中充溢着极为浓郁的悲剧气氛,体现了作家强烈的生命悲剧意识,这种悲剧意识是通过文本中多重层面的悲剧来表现的,如身份悲剧、社会文化悲剧、家庭悲剧、爱情悲剧等等。并且,这种悲剧意识和当代的历史文化语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体现了作家对当代美国社会的思考。同时,在这部作品中,作家也对这些悲剧的救赎之道作出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俄罗斯家庭纪事作品通常描绘的是家族中几代人生活及家族各成员之间的关系,具有相当长时间跨度和史诗般特性,展现一个或若干个家族在历史洪流中的沉浮,折射国家和社会在某段时期的发展状况。俄罗斯家庭纪事创作兴起于19世纪中期,与俄罗斯现实主义长篇小说几乎同步,在俄罗斯近2个世纪经历了诸多变化,与俄罗斯文学发展大体步调一致,在当代俄罗斯文坛表现出强劲发展势头。  相似文献   

3.
在20世纪末的中国长篇小说中,张炜的《古船》和陈忠实的《白鹿原》,是难得的优秀之作,两者都立足于各自积淀厚重的地域文化,通过家族历史在现代社会的变化和人物命运,表现自己对人生和中国社会及传统文化的深刻思考,两部作品已经成为不可多得的研究中国社会人生的文本。  相似文献   

4.
<正>家风是一个家族代代相传的体现家族成员精神风貌、道德品质、审美格调和整体气质的家族风格,是家族子孙世代恪守家训、家规而形成的,具有鲜明家族特征的家庭文化,是确立每个家庭成员"三观"的基石。作为家庭文化,家风已融化在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沉淀在中华民族的骨髓里,是民风社风的根基、社会和谐的基础。当代社会更需重拾好家风,重视信  相似文献   

5.
《家》是巴金先生《激流三部曲》的第一部。这部长篇小说向世人展现了20世纪20年代的激荡中国的背景下,封建文化与新思想碰撞的故事。这部作品充分展现了旧社会高氏家族一代人在封建思想、礼教制度的影响下,其性格被压抑、爱情被束缚、不敢反抗的悲剧。侧面展现了旧社会部分民众对封建礼教的拥护,对享乐主义的宣泄,对部分国人利己主义的不耻。但同时,作品人物三弟高觉慧受到五四运动新思想的影响,内心逐渐觉醒。印证了新思想、新文化必将战胜旧制度,社会会不断进步,人们终将会冲破枷锁迈向自由。运用文献资料法,对《家》中传统文化、现代文化展开分析,探究两种文化间的冲突,了解该时代的特征,分析何种内因、外因让家族文化走向衰亡。  相似文献   

6.
长篇小说的叙事特征在于好故事与说好故事能完美结合,故而叙事方式的技巧与艺术化是决定作品成败的关键。龚桂华长篇小说《苦窑》的叙事特征体现为以多维视角的现场开放式叙述方式,讲述了一个家族间争斗与复仇的故事,表现了复杂多样的人物性格和深刻内在的人性,提供了长篇小说叙事的新方式。  相似文献   

7.
《源氏物语》是日本知名女性作家紫式部于11世纪创作的长篇小说,该部作品被称为是日本历史文学的巅峰之作。首先论述《源氏物语》的创作背景,从体现了日本民族文化精神、代表着和风化的完成、是平安时代的文化缩影几方面,分析了该部文学作品蕴藏的文化价值。基于此,从日本平安文化的角度,通过政治文化、女性文化、国风文化三个维度,进一步深入解读《源氏物语》,以期充分了解其包含的历史文化,明确其文化内涵和意义,掌握日本平安时代的社会面貌,突出《源氏物语》的文学魅力。  相似文献   

8.
长篇小说<大清商埠>选材独特,通过清代十三行的历史变迁,将商战演义与历史文化交汇在一起.作品的成功之处,一方面体现在传记手法与小说技巧的融合,另一方面在于迎合了图文时代的审美需求,并将民族传统形式与现代传播模式自然融合,体现了较高的艺术创新力.  相似文献   

9.
《京华烟云》是林语堂英文长篇小说处女作、成名作,然而历来对其褒贬不一。本文认为它是一部描写日常生活的家族小说或者说文化小说。家族的意象化强调、近情的日常态度描写和习俗的反复插叙等特点体现出作家本人对以家族精神为本性的中国文化的理解与想象,小说因而具有文化人类学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贾平凹的长篇小说可称作意象小说或意象主义小说。贾平凹在其长篇小说中创造了大量的自然意象,人、事意象和社会、文化与民俗意象。其意象创造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一部作品中的意象往往有主次之分,主要意象多含隐喻、象征之义;二是从前到后来看,贾平凹长篇小说的意象营造从局部走向了整体;三是意象营造往往走向了象征,成为象征性意象。贾平凹在其长篇小说中进行意象营造,有他的创新之处和原因,也给艺术上带来了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1.
人狐恋小说产生的文化渊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探讨狐意象的内涵、发展过程及人狐之恋小说产生的文化渊源,以此来揭示时代、作家的文化心态。  相似文献   

12.
张恨水深受佛教和道家思想的影响。其小说创作体现了明显的宗教意识,前期小说主要受佛教思想的影响,后期创作则主要受道家思想的影响。张恨水小说中的人物,是一种文化“镜像”,体现了张恨水的一种文化思考。  相似文献   

13.
余德庄是新时期重庆小说创作的重要作家,他以《忧魂》、《海噬》、《太阳雨》等三部长篇小说,充分显示了自己的创作实力。忧患意识和批判精神,在三部作品中一以贯之,而作品的时空体形式却有了明显变化,表现出作者对文学传统的反思和审慎的间离,及不断超越自我的鲜明意识。将城市文化精神与地域文化特色作有机的统一和融通,是读者对余德庄新一轮创作的期待。  相似文献   

14.
语言问题决定着历史小说创作的真实性程度及艺术成败。凌力历史小说注重探索语言的“历史/现代”形态;适度掌控叙述节奏,形成适中有度、放任中有收束的叙事风格,含蓄蕴藉的情感表达方式;努力发掘语言背后的历史情韵与文化意蕴等,形成了鲜明的诗性特征,为近年来历史小说创作的语言探索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相似文献   

15.
唐代“诗入小说”所导致的文言小说“诗化”最重要的文学史意义是将“诗歌”的种种“文学特质”带入了传统的“史书叙事”,从而促进了中国叙事艺术的发展,并最终完成了由“史传”向“文学”的蜕变,导致了中国古代小说文体的成熟和小说创作高峰的出现。邱昌员的《诗与唐代文言小说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有很大的拓展,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起点。  相似文献   

16.
与一般社会政治性极强的小说不同,林语堂的小说具有非常丰富的化内涵和美学韵致。无论是题材的选择、结构形态的设置,还是人物性格的刻画以及主题意蕴的开掘,无不透露出一种以道家思想为主体,兼收儒家思想和佛家理念的大化理想。而其作品所表现出来的平淡、空疏、超逸的特色,正是这种化理想在审美上的体现和落实。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范小青小说作品的解读,对小说中文化老人图谱进行展开描述,采用文本分析的方法,从语言、行动等角度并联系他们特定的处境揭示这类人物本身所蕴含的独特文化意味。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童年回忆小说以对儿童世界的生动展示和对自我童年的深情回忆成为具有独特韵致的审美文本。这些小说鲜明的散文化与诗化的文体倾向及双重视角的采用,是现代小说在艺术上的创造性探索,而其丰富的文化蕴舍更可挖掘出巨大的诗学价值。  相似文献   

19.
晚明时期商品经济的繁荣和市民阶层的壮大为通俗小说的迅速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随着出版业的商品化,大批通俗小说集被书坊刻印出版。“二拍”便是当时文化消费热潮中的一个产物。“二拍”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当时人们的价值取向以及爱情婚姻观。  相似文献   

20.
明代禁毁小说的文化伦理诉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明一代是中国古典小说发展的高峰,也是古典小说理论发展的一个奠基阶段,然而对于古代小说的禁毁同样开始于这个时期。明代禁毁小说的背后,不仅隐藏着直接的政治经济的原因,也有潜在的文化伦理方面的诉求和冲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