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不查表求对数,解这一类题目要求深刻理解和掌握指数对数的定义、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一些同学拿到此类题目,东拼西凑,得不到结果,因而感到束  相似文献   

2.
王海英 《山东教育》2005,(3):120-120
写下这个题目,脑海中便闪出鲁迅笔下的两棵枣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还好,我要写的学校教学楼前的两株杨树没有如此肃杀冷峻。它们是亲切、厚重又朴实的,虽然高大,却不给人生硬的挺拔之感,那姿态就像两个坚定的士兵忽然得了“稍息”的指令,有力却不失自然。树龄至少有几十年了吧,杨树皮皱了皴了却透着磁性,像祖母皱纹纵横的脸,和蔼真实。  相似文献   

3.
数学新课程的实施给中考命题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我们的命题思路符合新课程的理念,适应在这种新理念指导下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在这种要求下,各地实验区的中考评价试卷中涌现出了很多符合以上要求并对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具有指导意义的题目,这些题目同时富有命题研究的价值。像这样的题目我们通常称之为好题。那么面对这些好题教师如何通过对它们的处理,来体现它们对教师教学研究和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的积极意义,是一个亟待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全命题作文”是指命题具有周延性和唯一性的作文。周延性是指所给题目不需补题,不能增删文字;唯一性是指只能照所给的题目做,不能像话题作文那样另起炉灶,自拟题目。  相似文献   

5.
怎样鉴别题目是否超纲江苏省姜堰中学李环生许多教师在上高三总复习课时,常困难以鉴别一些题目是否超纲而对它们的取舍举棋不定:取吧,怕做“无用功”;舍吧,担心“不保险”.’‘怎样鉴别题目是否超纲”的课题一直摆在我们的面前.笔者认为鉴别题目是否超纲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6.
树木     
赫·黑塞 《良师》2011,(8):18-19
树木对我来说,曾经一直是言词最恳切感人的传教士。当它们结成部落和家庭,形成森林和树丛而生活时,我尊敬它们。当它们只身独立时,我更尊敬它们。它们好似孤独者。它们不像由于某种弱点而遁世的隐士,而像伟大而落落寡合的人们,如贝多芬和尼采。  相似文献   

7.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错题或错解题,它们主要是不满足数学题目的严谨性、合理性和叙述性等科学要求,表现为题目意不确定、条件不完备、解答不恰当  相似文献   

8.
像参加考试,总会碰见一些颇费思考的题目,在写下自己认为正确的答案以前,总有一小段时间让人冷静地去寻找正确的答案。在这篇短文中,我不急于写出自以为正确的答案,而只想记下叫我思考的题目。  相似文献   

9.
旋风指     
武林中有些武功是极其精妙的,它们并不像降龙十八掌那样声势威猛,也不像太极那样四两拨千斤,更不像奇门遁甲那样讲究布局,而是另辟蹊径,师法自然,神秘的旋风指就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10.
课堂实录 师:(出话题:"中国梦"或"美丽中国")它们像作文话题 还是政治话题? 生:像政治话题. 师:它们是政治性较强的作文话题.生活离得开政治吗?作文与政治能分家吗? 生:总觉得它离我们有点远,甚至有点假. 师:(出题目: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是不是像这首歌的题目——它们是"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不是我们的?奇怪!我们是中国人,中国有无"梦想"或中国是否"美丽"与我们无关吗?本是理所应当的事,怎么就变成了装腔作势呢? 生(沉默) 师:你们在哪里了解过"中国梦"?  相似文献   

11.
四边形的共性和各自的特点,为以后教学这三种图形的内在联系作好铺垫。”终于答案浮出水面:①不是课本没写清楚,而是根据大纲要求:不要求三年级学生区别它们,不要求三年级学生掌握它们的内在联系。也就是说:这道题目超出了教学范围。②《教师教学用书》上说的很明确“9个长方形”的答案是正确的。通过这件事我有两点感想:一、出题目的人要认真阅读“教学大纲”和教材,出好题、出巧题,但不能出超出教学要求的题目。二、当教师的人要不断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不能墨守成规,定向思维,要加强学习,多动脑筋。筻计算63×6364时,…  相似文献   

12.
高胜利 《高中生》2011,(8):53-53
不自信 有的考生开始答题的时候就怀疑自己用的不是最好的方法,这种心态会使得考生鬼使神差地反复修改答案,而且越改越觉得不像。在做后面的题时更是诚惶诚恐,根本没办法让自己心平气和地去做后面的题(他们认为后面的题目比前面的题目的难度还要大)。  相似文献   

13.
所谓审题,就是要学生拿到作文题以后,先不要急于动笔,而应该对题目做一番仔细的审定,从而做到:搞清楚题目每个字词的含义和它们之间的关系,掌握题目在内容上所显示的范围和要点;搞清楚题目提示给我们的体裁,确定是写记叙文,还是写论说文,或是写抒情散文。例如《记我的一段有意义的生活》,审题时首先要引导学生弄懂:是写“我”的,不  相似文献   

14.
[题目]把1,2,3,…,10随意沿着圆周排成一圈。试说明:一定有3个相邻的数,它们的和不小于17。  相似文献   

15.
门其实开着     
1月22日晴上帝为一个人关上一扇窗,必定会为他打开一扇门。只要我们勇敢地迈进那扇门里,就会发现门其实一直都开着,我是从解一道带有许多未知数的函数题中获得这一启迪的。那天,数学叶老师给我们做了一些题目,是代数与函数的综合。题目长得像一则小故事,一串串未知数密密麻麻的印在考卷上。看到这种题目,我们班里马上分成两派。一派是直接放弃,连"垂死挣扎"的机会都不要;另一派就是根据所学过的方法来思考,试图解出题目。这么多未知数,它们像天书,像豺狼虎豹一样,叫我心神不宁。  相似文献   

16.
有些同学由于粗心会把题目做错,这些错题就像人生病一样,需要"医生"及时诊断、治疗。马小虎做的几道题就"生病"了,现在咱们就一起来给它们诊断、治疗吧。  相似文献   

17.
阅读的基本能力是提高阅读水平的基石,就像盖楼要打好地基一样。我们有时急功近利,一上来就进行综合的复习,一味地做题目、讲题目、评改题目,而忽视了单项的复习。单项的复习对阅读能力的基本点进行逐个覆盖,它们包括辨析词语、分析句子、品味词句、手法理解、内容解说、联想迁移、自由欣赏、发表见解等基本点。要先将基础的能力点复习透,然后进行记叙文阅读、说明文阅读、议论文阅读的复习。这样符合我们学习由浅入深的基本规律,有利于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提高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8.
看到这个题目,您可能会付之一笑:我们是教师,我们的工作就是教孩子,和孩子比有什么不敢?不,事情远不像您想得那么简单,要是真和孩子比起来结果会怎样,且听我慢慢道来。  相似文献   

19.
张丽 《中学理科》2007,(12):57-58
在许多物理题目中,题目本身除了有较明确的已知条件外,还常有一些不引人注意、易被忽视的条件,而这些条件对于题目的解答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儿姑且称这些条件为隐含条件.面对这些题目,很多考生深感“条件不足”而一筹莫展,于是隐含条件在题目中将成为这些学生的“神秘杀手”.在这类题目中,这些“神秘杀手”就在跟学生进行着“捉迷藏”,若想把这类题目轻松的拿下,就需要我们的学生有较敏锐的洞察力把“神秘杀手”给“捉”出来.那么,物理题目中的“神秘杀手”在哪里呢?我们又怎样去“捉”它们呢?这儿笔者根据自己的经验说一说常见几种出现“神秘杀手”的情景.  相似文献   

20.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错题或错解题,它们主要是不满足数学题目的严谨性、合理性和叙述性等科学要求,表现为题目意不确定、条件不完备、解答不恰当等等。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命题者在命题时,百密一疏(或思考不严密或思路单一)造成的。变“错”为“宝”,将它们开发成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挖掘其潜在的教学价值,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