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英语趣话     
一个英国人去美国,一天因急事挂了个长途电话,美国电话员接通电话不久便问: “Are you through?”“Yes…”英国人刚说完,电话员就把电话切断了,弄得那位英国人不知所措,很是不快。原来英美两国人对“Are you through?”理解不同。美国电话员问话的意思是“话讲完了吗?”而英国人当成了“线路通了吗?”  相似文献   

2.
break the ice打破坚冰原为航海用语。严寒的冬季河面上结起厚厚的冰,致使船只无法通行。早先,水手们用手斧砸开冰层,后来又改用动力机器将厚厚的冰层打破,为船只开道。break the ice一语由此产生,其喻义为"开个头、打破沉默、打破僵局"。请体会例句:  相似文献   

3.
1.You too! 刚到美国,听不清、说不顺,很怕遇到老美打招呼,往往没等我说完,对方人都走远了。后来发现“Youtoo”特别管用:对“Happy holiday!”可答“You too”,“Good night”可答“You too”,“Have a good weekend”以“You too”回答也可。真是一句抵万句,熟能生巧。不久,“You too”不动脑筋就可脱口而出,我好高兴。一个周末,我带儿子去看牙医。手术很顺利,牙医见我儿子哭丧着脸,安慰说过两天就没事了。我们临走时,医  相似文献   

4.
ATTHEDROPOFAHATHewasquarrelsomeandreadytofightatthedropofahat.读过这句话,你如果把它理解为“他这人爱吵架,帽子掉到地上就会同人争吵”,那可就同句子的实际意义相去甚远,甚至可以说是南辕北辙了。中世纪,在欧洲社会中,流行着决斗的风气。一些骑士或武士们为了自己的心上人,往往采取决斗的方式,如俄国的大诗人普希金就死于决斗之中。这些人们在决斗之  相似文献   

5.
外语学习,三分语言,七分文化。学习外语不仅仅是学语言外壳,还有更重要的任务就是了解异国文化:风俗习惯、风土人情、人文历史等文化背景。了解异国文化,不仅开阔眼界,拓宽视野,更有助于外语学习者深层理解语言外壳下的语意内涵。我们中国的  相似文献   

6.
刚到美国,听不清,说不顺,很怕遇到老美打招呼,往往没等我说完,对方人都走远了。后来发现“You too”特别管用:对“Happy holiday!”可答“You too”,“Good night”可答“You too”,“Have a good weekend”以“You too”回答也可。真是一句抵万句,熟能生巧。不久,“You too”不动脑筋就可脱口而出,我好高兴。一个周末,  相似文献   

7.
我们都知道英美人的姓氏很有意思,但你或许不知道,由于有些中国人的人名的英语拼写形式与某些英语单词一致而引发的故事,也颇耐人寻味或令人捧腹。下面略举几例,以餮读者。我国著名体操运动员李宁退役后开了一家公司,其主打产品“李宁”牌服饰开始以其拼音名“LINING”作为商标,其产品在国内可谓是妇孺皆知,购者如云,但出口到国外却少有人问津,人们百思不得其解,后来才发  相似文献   

8.
9.
10.
在字母表上名列前茅,这是事出有因的。在古腓尼基的时候,字母A叫aleph,意思是牛。当时A的写法是(?),样子象牛的双角,当中并有斜斜的一横。希腊人把它翻转过来,成为现在这个样子。牛给腓尼基人以肉食,从事劳役提供鞋靴、衣著的原料。一群牛对他们来说就意味着一大笔财富。此外,由于英文字母中第一个是A,罗马数字中第一个数是1,将这两个为首字母与数字,连接来岂不是“头等”吗,所以Al或A one(读作A one或A number one),表示“头等的”,“极好的”。例如:  相似文献   

11.
趣话     
  相似文献   

12.
趣话     
1.英文里面的救护车叫ambulance——中文发音是:俺不能死。我一下子就记住了!2.我知道你身家千万,拥有豪车无数,私家豪华餐厅,现代化农牧场。自从QQ号丢了以后,你就一无所有,神马也不是。3.爷爷说:新闻联播看了几十年,愣是没看到大结局。4.小时候,我最喜欢玩捉迷藏,等别人藏好了,我就回家吃饭。  相似文献   

13.
趣话母亲节     
目前,世界上有40多个国家把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天定为母亲节,以纪念伟大母亲给予人类的母爱。据有关资料载,为母亲过节源于古希腊人的一种古老风俗。那时,古希腊人每年春天都要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以纪念传说中的众神之母赛比亚,她是人类母亲的象征。  相似文献   

14.
通感趣话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说法:“基努·李维斯好酷(cool)啊!”“邓丽君的歌声好甜美啊!”“这种颜色太冷,不太适合你”……人们在这些说法中不知不觉运用了一种很有审美价值的修辞手法:通感。通感,常常被看作是比喻修辞格的一种。二者的关系简单地说,通感肯定是比喻;比喻不一定是通感。所谓通感,有的语言学家也把它叫做“移觉”。通俗地讲,通感就是人的各种感觉之间的交通、沟通、转移。它就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使各种感官(包括眼、耳、鼻、舌、身)获得的感觉,如人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肤觉、压觉、振动觉、温觉和冷觉、…  相似文献   

15.
感恩节趣话     
每年十一月的第四个星期四是美国人的感恩节,它在美国已有380多年的历史,是美国全国性的假日,而且还和美国早期历史有密切的关系。正如大家所知,第一次感恩节是1621年英国移民在普利茅斯(Plymouth)举行的。  相似文献   

16.
趣话谐音     
音同或音近的字词便形成了谐音。汉语中存在着很大数量的谐音词,人们常常利用它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使语言诙谐幽默,妙趣横生。  相似文献   

17.
教育趣话     
  相似文献   

18.
教育趣话     
  相似文献   

19.
20.
写作趣话     
《小学生》2008,(5):1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