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的“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以下简称“百佳”)评选活动至今已进行两届了。“百佳”评选活动,对表彰先进,继承和发扬党的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对加强新闻队伍建设,无疑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了宣传典型,便于互相学习,笔者将“百佳”的事迹和经验,摘其精华,归纳成下述几个问题,供大家学习和借鉴。 ——精品出自勤奋和敬业。天道酬勤;勤奋出精品;热爱是成功之母。这是“百佳”共同的切身感受。所有“百佳”有一点是共同的,即他们不是把新闻事业作为一种简单的工作和谋生职业来看待,而是作为服务于人类、服务于社会的一种精神追求。他们都有一种超乎寻常的勤奋和敬业精神,他们视事业如  相似文献   

2.
乌鲁木齐晚报赴上海新民晚报学习交流采访团全体成员,圆满地完成了为期两个月的学习任务,不久前返回乌市。为提高采编人员的业务素质,开拓视野,增长知识,学习新民晚报办报经验,乌鲁木齐晚报于今年5月下旬派出编辑部主任张涛、记者部副主任尹继民等六人前往上海取经。在新民晚报社两个月学习交流期间,取经者分别在新民晚报新闻编辑部、经济部、政教部、文化生活部、专刊部和群工部,与新民晚报同仁共同采访编稿,学习他们的办报特色和办报经验,相继在新民晚报发表消息、通讯叨篇。新民晚报在社会新闻版专门开设“新疆记者看由城”专…  相似文献   

3.
拥有百万读者的上海《新民晚报》在创刊六十五周年之际,请各界专家、学者座谈,为报纸发展出谋划策。 连日来,《新民晚报》本着“节约、务实、鼓劲、开拓”的原则,在全社上下广泛动员,忆传统、话改革、找差距、订措施、绘蓝图,为进一步办好报纸,拓展报业集思广益。同时,分批邀请通讯员、作者到报社作客,听取他们对报纸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在新闻界、文化界、学术界一百六十多位专家学者参加的“《新民晚报》  相似文献   

4.
发生在2015年新年夜的上海外滩踩踏事件引起各界关注,本文采用个案分析和文本分析的方法,对《新民晚报》该事件的报道议程展开研究,重点分析报纸的报道议程和报道主题等,探究《新民晚报》此次报道工作的效用。  相似文献   

5.
更正防梗阻     
新闻传媒在传递信息过程中,难免出现某些误差或讹传现象。因此,重视更正机制运转,是提高质量,尊重读者的大事。被称为“南国第一名胜”的凌霄岩,于今春发生惊天动地的被炸事件,许多报纸纷纷报道,上海新民晚报转载广州羊城晚报的报道:凌霄岩胜景毁于一旦。并特派记者前往广东云浮和阳春县交界的凌霄岩实地调查,炸的仅是一些旅游设施,主要旅  相似文献   

6.
数月前,上海新民晚报爆出大新闻:昔年孙中山先生三个部下蒋中正、戴季陶、金诵盘的四个子女义结金兰,中山先生亲为改名。而今两人尚存:蒋纬国在台湾,金诵盘之子金定国则在大陆露面。海峡两岸,“异姓兄弟”均有思旧之情。苏应奎《蒋纬国的“异姓兄弟”是怎样露面的》一文,追叙新民晚报寻访金定国的曲折经过,并且预示读者期待更大的后续新闻。  相似文献   

7.
百佳争艳     
中共中央宣传部和新闻出版署委托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组织评选表彰的首届全国百佳出版工作者,是我国出版界众多优秀代表人物的一个缩影。我们谨以“百佳争艳”专栏向中国出版百佳致以深深的敬意,并希望他们的崇高精神在更大的范围里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8.
消息《请爱护“上海货”的好声誉》,新民晚报1989年3月2日,作者:潘新华,新民晚报记者《小行星不会撞击地球》,文汇报1989年12月15日,作者:周描坤,南空后勤部政治部干部《人口增长列车依着惯性还在疾驰》,上海科技报1989年4月14日,作者:唐秦梅,上海科技报记者,陈小红,上海市计划生育委员会干部《三官堂桥家禽市场为何鸡飞人去》,消费报1989  相似文献   

9.
庆祝建国50周年的报道,是今年新闻宣传中的“重头戏”。庆祝上海解放50周年时,《新民晚报》筹备50天,推出了50版豪华版,这是《新民晚报》复刊以来的第一次,出版后也得到了广大读者以及新闻界同行的一致好评。庆祝上海解放50周年,《新民晚报》已经有了很好的思路、很大的容量,庆祝建国50周年的报  相似文献   

10.
首届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颁奖大会于3月24日在京举行。山西记协推荐的山西电视台副台长董育中、临汾日报农村部主任孙言兵获此殊荣。 首届全国“百佳”评选活动,是由中国记协主办的,以后每两年评选一届。这次获“百佳”称号的100名新闻工作者,其中记者55名,编辑35名,评论员10名,都是在新闻岗位上做出了优异的成绩,他们  相似文献   

11.
上海新民晚报是1982年元旦复刊的,当时发行80万份,现在是140多万份。其中在上海发行80多万,在外地发行60多万,多数是自费订阅。 1983年12月10日上午,我们访问了新民晚报总编辑束纫秋同志。见面后,我们开门见山地向他提出:请介绍新民晚报办报的基本经验。老束似乎感到这个题目大了些,有些为难。停了一会,他说:上海有1,100万人口。大约有200万户,现在还有一半多户数没有订新民晚报,  相似文献   

12.
在上海打工6个年头,已当了 3年新民晚报的特约通讯员,个中的酸甜苦辣,只有自己慢慢品尝。晚报原总编辑丁法章同志在特约通讯员聘任大会上的讲话时时激励着我──外来民工成为晚报的特约通讯员,是我们新民晚报的新景象,它体现了我们海纳百川的精神……兴奋之余,我也暗暗发誓一定要当好上海300万外来民工的“旗手”。 斗胆与晚报交朋友 以前读书时便喜欢写写画画,到上海后仍乐此不疲。但只是向我所在区的宝山报、宝山电台等区内媒体投稿,对新民晚报这样名誉海内外的“重量级”媒体总有一种敬而远之的心理。机会出现在1996年…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人民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的日子里,在上海的新民晚报上,频频闪现一批久经沙场的老战士的身影,他们通过一名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记者,向读者讲述烽火岁月的故事,披露我党我军许多鲜为人知的珍贵史料。这些新闻报道不但受到读者的广泛欢迎,还被一些行家誉为“史料抢救工程”。这些系列专访,都是出自新民晚报记者张黎明的笔下。2005年12月15日,上海市新闻工作者协会、上海市新闻学会、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新民晚报社联合举办了《走进统帅部——张黎明新闻作品研讨会》,来自本市各大媒体的近百名领导、专家、同行,对这些“弥漫着硝烟…  相似文献   

14.
《新闻世界》2009,(7):1-1
2009年2月4日出版的《新民晚报》,刊登了一篇《新英雄闯荡上海滩,不限户籍个个精英》的文章,其中谈到“到浦东,尤其是陆家嘴,都说普通话,说上海话是没有文化的表现”。这句话引起了轩然大波,一些上海人提出强烈抗议。在社会舆论压力之下,《新民晚报》社区版编辑部被迫发表道歉声明:“特向读者致以真诚的歉意”,文章编辑被停职。  相似文献   

15.
在上海,晚报市场上主要是解放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的《新闻报》系列报纸针对《新民晚报》展开的竞争。《新闻报》系列包括《新闻晨报》、《新闻午报》、《新闻晚报》三份报纸,《新闻晨报》是上海早晨零售量最高的日报之一;《新闻午报》登载了上海独一无二的各地卫视节目表;《新闻晚报》自称新一代都市晚报,“更好看,更好用”是它的目标。虽然从目前的格局来看,《新闻报》还不能动摇《新民晚报》的老大地位,但是从其节节上升日益逼近《新民晚报》的广告量来看,新闻报系列前途无量。虽然晚报的竞争影响到的读者最多,但是如果就竞争程度来看,上海市内的三份文化娱乐周报《申江服务导报》、《上海星期三》、《上海一周》之间的竞争才是最为激烈的。  相似文献   

16.
新民晚报资深摄影记者夏永烈有一下“杀手锏”,就是“抓拍”。夏永烈当摄影记者可以说是一种“机缘”。他毕业于太仓师范,1953年分配到上海自行车厂。由于他爱好体育、热心群众体育,当上了厂体育协会主席。又由于他是个“工人秀才”,当上了厂报主编。1957年上海举办“报刊训练班”,罗竹风当主任,旨在选拔培训一批人才充实新闻工作单位。夏永烈在翌年进了新民晚报,由于他有“两手”,自然安排他当体育记者。 1958,黄浦工人体育场,夏永烈在球门底线处捧起了一只“蔡司120皮老虎”相机,对准带球攻门  相似文献   

17.
随着夜幕徐徐降落,上海拂去了闹市喧哗,渐渐地平静下来了。此刻,在延安中路新民晚报大楼中,一间办公室却灯火通明。两架沟通电话机不时响起急促的铃声,打破了夜的岑寂——这就是被读者誉为“知心朋友”和“新闻观察哨”的新民晚报夜间新闻值班室。两年半来,它从来电来访来信传递的信息中,捕捉了近800条新鲜活泼的“活鱼”,成为上海新闻界中一扇令人刮目相看的“新闻窗口”。  相似文献   

18.
近些年 ,国内许多报纸在报道已故男性的在世妻子时 ,屡屡使用“遗孀”一词。如《新民晚报》在一篇介绍《钱钟书林非打架事件始末》文章开篇时这样写道 :“钱钟书遗孀杨绛先生……” ;再如《舟山日报》一篇特写《社会没有忘记他们》 ,记者这样写道 :“今年68岁的顾美英是烈士李树章的遗孀。”“孀”是封建社会里男尊女卑、歧视妇女情况下造出的一个字 ,从女从霜 ,“霜”既是声符 ,又兼有表义作用。丈夫死了 ,妻子要“守节” ,不再婚 ,才像霜那样冰清玉洁 ,所以“守节”又叫“守孀”。其实 ,早在1988年施蛰存先生就撰文指出 ,不可如此使…  相似文献   

19.
假冒≠伪劣?     
1994年10月2日,上海《新民晚报》第九版刊登了陈梅荐自《服务导报》的文章,该文称:无锡市郊区工商局公开销售处理假冒五粮液酒,这批酒是办案中查获的,经上海酒类专卖局鉴定,属于“假冒”。但不是“伪劣”。对“酒是真的,牌子是假的”还有食用价值的食品,究竟该怎样处理,这个问题可留待有关部门商量解决,  相似文献   

20.
1982年,被迫寝刊17年的上海《新民晚报》复刊了。新组建的财务部门在清点旧账目时,发现报社的工会基金,原来是《新民报》创始人陈铭德、邓季惺夫妇的私人钱款。那是在1953年,上海《新民报》公私合营时,报社工会没有任何资金来源,他们就垫出钱来,作为全社100多位同仁的借款基金的。于是,财务部门就致函在北京的陈、邓夫妇,请他们收回这笔钱.报社很快便接到由邓季惺执笔写来的复信,信中说:“过去怎么做,现在也就怎么做。”至今,报社四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