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叶澜教授曾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两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此话道出了教学反思对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因此.很多学校都非常重视教师写教学反思。然而.稍微留心一下.我们不难发现.时下的教学反思已然成了“鸡肋”.甚至成为教师的一种负累。细究原因.在于不少教师的教学反思未能做到以下几点.致使反思流于形式.收效甚微.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在教育工作者群体中掀起了一股反思热潮。做反思型教师、当反思型管理者,已成为教育领域最响亮的呼声之一;写教育教学反思,也成为每一位教师专业成长之路上必须认真写的一份“履历”。总的来看,反思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自我完善和未来发展之路上的思想灯塔。在我们探讨教育工作者进行反思的价值、意义和途径的同时,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也应成为我们重点关注和研究的对象。“反思+经验=成长”这个“公理”性算式不仅能代表教育工作者的发展轨迹,也勾勒出了广大学生将他律与自律、将接受教育与自我教育结合起来的成材路径。目前来看,对学生反思的研究尚处于理论建构和实践探索阶段,关于什么反思、如何引发反思等问题,学界还存在不同看法。本期“德育”栏目选取了几篇以学生反思为主题的文章,为读者提供一定的参考;引发读者更进一步的讨论,是编发这组文章的初衷。  相似文献   

3.
听课笔记是听课者对所听课堂教学过程真实的记录和反思,写好听课笔记有利于客观地评价所听课之感受,认真反思所听课之效果,有助于提高自己评课的能力和教学业务水平。因此,我们应认真写好听课笔记。但在实践中,我们发现有些教师写听课笔记,如记流水账一般,只记录课堂教学过程,没有实实在在地记录师生活动中的优劣得失,没有听课“评析”或“建议”、“反思”,所以,无法实现听课之本意。在实践中,我们认为写听课笔记应做到“三要三勿”。  相似文献   

4.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从而提高自己教学能力的过程。我国名学叶澜教授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由此可见,教学反思在教师的成长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实现由“经验型”教师向“专家型”教师转变的重要途径。[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孔子说过“吾日三省吾身”、“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些话用在我们的教学工作中有深刻的借鉴意义.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更要注重对教学行为的反思.在我们周围,有的教师工作多年,教学水平没得到多少提高,有的教师虽然刚参加工作,工作能力却很强.分析原因,主要在于教师是不是善于思考、探索和总结.叶澜教授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可见,写课后反思对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执教水平,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性.所以,要想成为专家型的教师,就必须写教学反思.  相似文献   

6.
杨密群 《时代教育》2007,(6Z):83-83,87
叶澜教授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教学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这句话反映出教学反思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本文就“课后反思”提出一些想法和做法,希望与各位教育同仁探讨。  相似文献   

7.
叶澜教授曾经说过:“一名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教学后记”作为反思的主要“印记”,虽不能反映教师进行反思的全貌,但可以从一个侧面说明教学反思的状况。认真、科学地写好“教学后记”,对于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增强自身的教育科研能力,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8.
<正>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这句话深刻体现了教学反思对于教师成长的重要性。平常我们听到“每天事情太多”“每天表很多”“三天两头活动多”等,对于写教学反思这件事则草草几行字就应付了。其实,静下心来好好反思今天上的课,我们就会有不同的见解,或许昨天的错误今天可以挽救,或许今天的失误在明天就不会再次上演,这样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重复做好这一件事,我们就能逐渐提升自己的教学技能,  相似文献   

9.
“教学反思”对于每位教师的知识积累,拓宽教师的知识面,提高教学水平,创造性地把握教材,有很大的益处。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写“教学反思”就成为每位教师的任务之一。而如何写好“教学反思”,更是每位教师认真思考的问题。写好“教学反思”,教学两得益。  相似文献   

10.
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要素。叶澜教授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正是基于此,当下.我们许多老师都非常注重反思。  相似文献   

11.
课堂教学的高效,重在教学实践的反思和总结。 叶澜教授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就可能成为名师。”由此可见,教学反思对于教师专业的成长和发展起着非常重要和直接有效的作用。那么,我们到底该反思什么和如何进行反思呢?  相似文献   

12.
叶澜教授指出:—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定能成为名师,如果—个教师写三年的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教学反思可以帮助教师从每天都在进行的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中发现自身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提升专业化水平。反思就是对过去教学经历的再认识,包含对“失”的反省,也包含对“得”的归纳。  相似文献   

13.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叶澜教授曾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所谓反思,就教育工作而言,笔者认为就是是对自己的教育实践活动及其潜在的教育观念的重新认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新课标、新教材的实施,写好教学后记就显得更加的重要和必要了。 教学后记该怎样写?写些什么?这是令部分老师感到困惑的。因此常见到这样套话的教学后记,譬如“这节课是成功的,学生较容易接受,学习效果良好”、“本节内容较难,学生掌握不佳,有待于课后加强练习”等。其实写教学后记并不难,教学后记没有  相似文献   

14.
特级教师于永正说:“认真写3年教案的人,不一定成为优秀教师;但认真写3年教学反思的人,必定成为有思想的教师,说不定还能写出一个专家来.”,名师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养成写教学反思的习惯是多么重要!那么写教学反思,就从写教学后记开始.  相似文献   

15.
在过去数十年,社会起着不少变化,而普及教育之推行正是要作相应的配合.於此新时期,我们应由教懂学生一辈子工作所需的知识技能转向为学生提供终生学习的巩固基础.数学教育之目的亦应重整,它的侧重点应由技巧转向能力、由事实转向概念、由知识的灌输转向数学之欣赏.如此种种,单靠教学范围的增删不足以达成.我们需要一类教师,无以名之,名为“学养教师”.数学教师教育亦应变革以迎合转变时期的新挑战.它应由传授教学理论转而培养教师成为思索者、探究者及课程设计者.教师反思亦甚重要.近数年,香港中文大学所推行的“教师自觉与反思教学计划”获至甚佳之效果,淤本文之末亦稍作介绍.  相似文献   

16.
一、教学反思,教师专业成长的催化剂1.反思性教学实践的意义。新课程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反思,对教学工作有重要作用,一是可以及时发现问题、改革教法,二是有助于捕捉灵感、积累经验。所以教师要勤于反思。首先,反思是教师成长和自我发展的基础。叶澜教授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则可能成为名师。”可见,只有反思才会发展,只有研究才会发展。常言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但是,如果一个人失败了以后不善于反思,不去总结经验教训,那么等待他的必将还是失败。的确,我们将烂熟于心的知识几年甚至几…  相似文献   

17.
吴友红 《教育文汇》2008,(12):32-32
叶澜教授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位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教学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平时,我也写教学反思,不过与成为名师的梦想无关。我和教学反思结缘,纯属偶然。  相似文献   

18.
闵洁 《考试周刊》2009,(5):66-66
“成长=经验+反思”这是波斯纳(Posner)关于教师成长的经典公式。叶澜教授也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但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对黄河浪《故乡的榕树》的教学,本文作者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19.
王涛  胡会 《考试周刊》2012,(79):186-187
所谓“教学反思”,顾名思义,就是教师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索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统一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因此,写好“教学反思”,不仅不是额外负担,反而是备课的好“帮手”。它有助于积累教学经验,加深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从而增强课堂教学效果,以此实现教师成长。某教授曾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  相似文献   

20.
魏世宏 《甘肃教育》2011,(14):56-56
叶澜教授曾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两年的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教学反思符合课改需要。能够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可以减少教学中的“遗憾”,有利于教师进行教学研究.使教师从传授型向学者型转变.为教师能力提升提供了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