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超 《课外阅读》2011,(9):298-299
语言表达的“准确、鲜明、生动”是《2007年全国高考语文科考试大纲》新增的一个考点,“准确”是指运用词语、选择句式、选择语气等方面完全符合表达的目的。“鲜明”是指色彩(感情色彩、事物的形象色彩)分明,观点明确而不含糊。“生动”是指描绘或表达具体形象可感。这类题型一般置于第1I卷的第六大题中,主要考查推敲、锤炼语言的能力,分值为3—6分。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是较高层次的语言运用能力,它综合了语法、修辞、逻辑等多方面的知识,是语文高考的重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2.
“诗中有画”、“色彩描写”是中国古诗中的普遍特点或重要议题,“诗中有画”与“色彩描写”具有“相关性”,需从“色物不分”的“大色彩观”下去审视.本文通过色彩与语言的特性比较等方面进行美学透视。  相似文献   

3.
电影语言是一种视觉符号,它通过色彩而非文字来展开叙事,张艺谋在电影《英雄》中成功运用了色彩这一电影语言形式。该片中视角、叙述者、叙事时间、环境、情节、人物的生成转换都是通过色彩的运用来完成的,色彩是《英雄》中真正的“主角”。  相似文献   

4.
“色”是色彩意义的简称,“彩”是“色”的集合。西方印象派画家们对“色”的概念的延伸使之真正成为西方划时代的色彩概念;而“彩”在任何艺术作品中的运用必然被转化为独特的色彩视觉语言。  相似文献   

5.
初学写作的同学,往往满足于对语言运用的熟练程度。因而在写作时,他们对语言的运用便常是对自己旧有语言的克隆,这实际上是写作的一个误区。语言运用原本是一个能动的过程,尤其对写作而言,更要时刻注意对语言进行创新,要让语言始终饱有鲜活的生命力。因此,我们对语言的运用,要时时记住变熟悉的“陈旧”为新鲜的“陌生”,即作品呈现给读者的文字应是新鲜而陌生的,能给读者在视觉上营造出新奇、别致的效果,从而让文章灵动起来。如何让作文语言从熟悉的“陈旧”走向新鲜的“陌生”呢?一、语言变色语言在使用过程中,其本身所附着的语体色彩或感…  相似文献   

6.
所谓修辞语言(Figurative Language),系指为了获得特别的意义或效果,采用某些辞格(Figures ofSpeech),使词汇改变通常的意义和顺序。此种修辞语言实际是语言功能的一个组成部分,长期以来被人们称作装饰性语言,不仅用于诗歌,也用于所有类型的表达,旨在增添语言的色彩和力度。修辞语言通常被分为两大类:一、“思维修辞”或“转义修辞”,即采用词汇的“暗涵意义”(Connotation)从而使其“明指意义”(De-notation)产生明显的变化。二、“表达修辞”,亦称“演说修辞”或“形式修辞”。这一偏离常规的用法主要不是凭借词义的变化,而是体现在词汇的排列程序上。鉴于这  相似文献   

7.
先看例句:“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有的文章认为句中的“狡猾”运用了反语修辞格。我们知道,反语是在特殊的语言环境里赋予词语或句子以临时的与本来相反的意义。而与“狡猾”一词相反的意义当是“忠厚”、“忠实”,但以此解释句中的“狡猾”一词又不准确,不能表现儿童天真无邪的心灵。显然,从词义的角度分析“狡猾”所运用的辞格不够妥当,应从词语感情色彩的角度来分析。“狡猾”本是贬义词,指“诡计多端,不可信任”,这里用来表现儿童天真可爱的童心,是指“调皮、机灵”的意思,感情色彩发生了变化,已不是贬义了。这种在特殊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词语的感情色彩的修辞手法叫做易色。易色可分为两种。  相似文献   

8.
语言有感情色彩,词语有褒贬之分。“褒义词”用来表达褒扬之意, “贬义词”则用以表达贬斥之意。然而,语言是鲜活的,是千变万化的,是在人们不断运用与创造中发展的。有时在特定的语境中有意改变词语的感情色彩,往往使语言幽默含蓄,生动有趣,  相似文献   

9.
陆迎真 《文教资料》2006,(36):67-68
何其芳的散文集《画梦录》,通过运用色彩冷热的鲜明对比,表现出一种清冷的色调,还通过相邻的冷色,表现柔和的意境;作品化无色为有色,转它觉为视觉,使语言形象带有鲜明的“主观化”色彩;对语言色彩自身表现力以及那些带有“主观化”色彩的语言位置的精心配置,使作品具有一种色彩的“交响”效果。  相似文献   

10.
色彩设计在城市公共空间环境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良好的城市公共空间环境建设必须重视色彩的“信号语言”功能或“暗示语言”功能。城市公共空间色彩的感知理论证明,个体感受处于色彩体验金字塔的最上层,公共空间的色彩设计要尊重人们对于公共空间的景观体验。处理城市公共空间环境与空间内外部建筑或其他构筑元素间的色彩关系,也要考虑到色彩设计概念的历史文化性、景观的空间感等。立足色彩...  相似文献   

11.
一、Teachingmaterials:English3A(山东省小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Unit8AColourStory.二、Teachingaims:(Kno-wledgeandskills)1.能听懂、会说“white,red,yellow,blue,green,orange,brown,purpleandblack”9种表示颜色的词汇,并能用“Whatcolourisit?It's…”来进行物体色彩的问答。2.能够运用句式“Here'sa…foryou.”或“Ihavea…foryou.”互相赠送礼物。3.善于综合运用知识进行描述性表达:“Ihaveareddress.”或“Mydressisred.”4.能够运用已有的交际技巧和所学的语言知识进行活动、交流,提高语言的应用能力,并进行拓展…  相似文献   

12.
语言有感情色彩,词语有褒贬之分。“褒义词”用来表达“褒扬”之意,“贬义词”则用以表达“贬斥”之意。然而,语言是鲜活的,是千变万化的,是在人们不断运用与创造中发展的。你看,有时在特定的语境中有意改变词语的感情色彩,往往使语言幽默含蓄,生动有趣,令人耳目一新,产生一种独特的语言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3.
<正> 关于词语的感情色彩,学者们已多有研究。感情色彩是词义所反映的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态度或体验,它主要有褒义和贬义两人类。感情色彩作为表达感情的重要手段在言语中的运用及变化等问题,却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但语言的交际又不限于交流思想,还可以表达人们的愿望、意志和感情。有的时候,纯粹是感情的表达……”动用到言语中之后就可以表达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态度或体验。  相似文献   

14.
在大学英语课教学活动中 ,一种常规的做法是 :通过句型转换练习训练学生用不同的表达方式来表达同一思想内容 ,从而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从文体学的角度出发 ,探讨句型转换练习所带来的不良影响 :学生运用语言时容易忽视言语交际的最根本的原则———适合性 ,不利于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因此 ,在进行句型转换练习的同时 ,应使学生意识到不同词汇和不同句式的不同文体色彩 ,使学生既要注意语言运用的“正确性” ,又要重视其“适合性”。  相似文献   

15.
词语.就感情色彩而言.可以分为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在一般情况下.其界线是清楚的.但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写文章或说话时,有时为了增强语言的感染力,依靠特定的语言环境的帮助,褒义词临时当做贬义词来用,或者贬义词临时当做褒义词来用,构成了“反语”格(就是说反  相似文献   

16.
在大学英语课教学活动中,一种常规的做法是:通过句型转换练习训练学生用不同的表达方式来表达同一思想内容,从而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从体学的角度出发,探讨句型转换练习所带来的不良影响:学生运用语言时容易忽视言语交际的最根本的原则——适合性,不利于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因此,在进行句型转换练习的同时,应使学生意识到不同词汇和不同句式的不同体色彩,使学生既要注意语言运用的“正确性”,又要重视其“适合性”。  相似文献   

17.
词语是构成句子的语言单位。语言是用来表情达意、交流思想的工具。句子的构成要素———词语在表达意义时 ,同样会流露出用词者对客观事物所传达出的态度和感情 ,这就使词语产生了感情色彩。一般说 ,带有肯定或赞许感情的词语叫褒义词 ;带有否定或贬斥感情的词语叫贬义词。但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 ,词语的感情色彩也会发生变化。本文试举例说明如下。形容词的感情色彩1、以反映“颜色”的词语为例 ,对“红色”既可说成“红彤彤” ,也可说成“红翻翻”。前者流露出说话人的喜爱之情 ,后者则传达出一种厌恶心理。同是说某人脸上皮肤白 ,有人会…  相似文献   

18.
正色彩,总给人鲜亮、醒目的感觉。所以,诗人和画家都喜欢运用色彩表现生活,但手法却不尽相同。画家是在画纸或画布上直接用色彩表现,给人直观的美感;诗歌却通过语言描写色彩,唤起读者的联想,展示出一幅幅多姿多彩的画卷。诗人通过对色彩的描写,或烘托气氛,增强诗情画意;或提供丰富的想象余地,激发人的情感,达到抒情、言志的目的。古人写诗时,很善于运用色彩这种绚丽的视觉语言,表达内心的情感,如用明亮而轻快的色  相似文献   

19.
逆转之妙     
所谓“逆转”,就是利用一定的语言环境,使语句原来的意思、色彩(指感情色彩)、情调或风格等朝着相反或相对方面转化的一种修辞方式。下面我们结合野史轶闻,举例说明,以见“逆转”之妙。  相似文献   

20.
格即格式、标准。人们常常把语言学习的格分为“入格”和“出格”。所谓“入格”就是学习语言必须学习其语言的运用标准。“出格”就是突破语言运用的常规、标准,对语言有所创新。对于大学生语言学习的格,目前众说纷纭:“语言求个性,宜出格”、“语言有法,入格为贵”。我以为大学生学习语言的格并不能武断地以“入格”和“出格”为评判标准。“入格”和“出格”应该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中的两个代表,“入格”是学生语言“出格”的基础,“出格”是学生语言“入格”的结果。一、大学生的语言还必须入格语言有法是被众人公认的。一个大学生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