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伊戈尔远征记》是古代俄国史诗艺术的顶峰。用别林斯基的话说:“《远征记》是斯拉夫人民诗篇中一枝值得珍视、纪念和崇敬的最美丽、最芬芳的花朵。”《远征记》写于十二世纪末,但是,直到六百年之后,即十八世纪末,才为人们所知晓。《远征记》的产生过程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2.
俄罗斯当代著名的研究《伊戈尔远征记》(以下简称《远征记》)的学者德·利哈乔夫写道:“我们在反复阅读《远征记》时,时常会在其中找到以前我们未曾发现的新的奥秘.”这  相似文献   

3.
王人法 《安康学院学报》1999,11(2):23-26,22
80年代初,中国学者对《伊戈尔远征记》的主题是不是爱国主义的展开了一场针锋相对的争论。90年代后半期俄国学者对《伊戈尔远征记》产生的背景进行了多视角的研究。一些学者认为,伊戈尔不是去远征波洛夫人.而是去为儿子娶妻,这一结论对探讨《伊戈尔远征记》的主题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4.
《伊戈尔远征记》的体裁问题是其艺术形式研究中最为复杂的一个问题,学者们或将其视为英雄史诗,或将其归入演说辞范畴,或者将其指为一种正在形成的新体裁。实际上,《远征记》的作者是根据作品各个部分不同的叙述内容采取了不同的体裁形式,从而使作品既具有编年史、英雄传的风格,又包含了卫队歌、勇士童话、哭诉、赞颂等民间口头创作的因素。  相似文献   

5.
《伊戈尔远征记》应更名为《伊戈尔卫队记》。其原因有二:一是原书名无“远征”一词,误译为“远征”的俄原义为“卫队”;二是伊戈尔行动的目的是联姻,不是远征。书名翻译错了会对中国读理解作品产生误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俄罗斯当代名的研究《伊戈尔远征记》(以下简称《远征记》)的学德·利哈乔夫写道:“我们在反复阅读《远征记》时,时常会在其中找到以前我们未曾发现的新的奥秘。”这是对二百年来研究《远征记》历史经验的正确总结。研究地震史的俄罗斯学安德列·尼科诺夫对《远征记》的研究成果是利哈乔夫上上面一段话的最好注释。  相似文献   

7.
《伊戈尔远征记》的复调式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俄罗斯英雄史诗《伊戈尔远征记》具有明显的复调式结构,主要表现在多声部交响诗的内容组成、多种体裁的混合、思想意识上的二元对立共存这三个方面。作者摒弃了时序性的纵向结构,代之以各个生活断面的横向展示,将作品置于一种共时状态。《伊戈尔远征记》本身包含了多种体裁因素:基督教的讲话、民间的壮士歌、演说辞、颂歌、哭诉等。《伊戈尔远征记》在思想意识上二元对立共存,还反映出宗教思想上的"双重信仰"现象。《伊戈尔远征记》是俄罗斯文学的第一个里程碑,对俄罗斯文学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岳巍 《培训与研究》2010,27(6):124-126
《伊戈尔远征记》是古代俄罗斯文学的经典之作,在俄罗斯文学史上占有崇高的地位,流传广泛,已经被翻译成了几十种语言文字。在中国,《伊戈尔远征记》迄今已经有两个译本,且出版了这两个译本的多种版本,研究也比较深入,但仍存在不少需要解决的问题,只有在中外学者翻译研究的基础上继续探索,才能不断完善《伊戈尔远征记》的中译,持续推动中国的《伊戈尔远征记》研究。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学术界对《伊戈尔远征记》的研究存在激烈论争。学者们在作品的创作时间、作者身份、主题思想和主人公的行动使命等诸多方面观点不一。为此真实说与伪造说、武士说与当事人说、远征说与婚礼说、爱国说与扩张说的主要观点,成了进一步的探讨内容。  相似文献   

10.
《伊戈尔远征记》是中世纪俄罗斯文学中最著名的作品,也是世界文学著名的英雄史诗。该作品唯一的手抄本在1812年焚毁于莫斯科,幸而该书已于1800年出版,得以流传至今。它的中译本是魏荒弩先生翻译的,1957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伊戈尔远征记》被列为高校外国文学课讲授内容,但由于该书现在已很难找到,有的外国文学教材编者便凭着一些资料加上一些想象作了错误的介绍。如,“歌颂罗斯王公伊戈尔在内忧外患、本族危难关头,呼吁团结,挺身征战的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山西人民出版社《外国文学》)本文试图对该作品作出比较具体、比较切合实际的评析。  相似文献   

11.
《珀涅罗珀记》是加拿大当代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对史诗《奥德赛》的颠覆性改写。作品一改史诗中的男性视角,从女性视角出发,展现了珀涅罗珀和十二个女仆这两类女性的生存之路,表达了作者对女性生存状况的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12.
藏族说唱艺术中最具代表的是《格萨尔王传》,它是千百年来流传在西藏的一部伟大的英雄史诗,被外国研究学者誉为“东方的《伊利亚特》”,本文从它的音乐、文化等方面阐述其重要的研究价值。应该说,它是研究古代雪域文化的重要参考资料,是一部“活性态”史诗,也是一部典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3.
湖北神农架发现了一部多达三千余行的古老的手抄唱本《黑暗传》。有些学者据此认为它是一部“汉族长篇史诗”。本文作者对《黑暗传》从押韵和形式、内容和结构作了具体分析。并在同西方英雄史诗和少数民族史诗相比较的基础上认定《黑暗传》不是一部“史诗”。而“仅可视作长篇神话故事民歌”。  相似文献   

14.
著名的史诗     
著名的史诗《吉尔伽美什》(古巴比伦);《伊利亚特》;《奥德赛》(古希腊);《伊尼特》(维尼尔,古罗马);《罗摩衍那》、《摩诃婆罗多》(古印度);《贝奥武甫》(英国);《罗兰之歌》(法国);《熙德》(西班牙);《伊戈尔远征记》(俄罗斯);《尼伯龙根之歌》(德国);《失乐园》、《复乐园》(弥尔顿,英国)等。著名的史诗  相似文献   

15.
去年8月12日《中华读书报》记者张洁字报导:《九云记》是中国小说还是朝鲜小说?两派学者都说“铁证如山”。文章说,二十多年前,偶然在韩国一座图书馆里,发现一部9卷18万字的汉文小说《九云记》。二十年来,一派学者说“是一部地道的韩国小说”,另一派学者则认为“是一部中国小说”。尹荣玉、陆宰用和法籍华人学者陈庆浩认为是“韩国小说”,而丁奎福、崔溶澈和中国社科院的刘世德则认为是“中国小说”。双方都说自己的结论“铁证如山”,谁也说服不了谁。张洁字把这个问题推向了全国。四个月过去了,好象也没有什么反响。起初我看了这…  相似文献   

16.
吊驴子文     
驴子是最受人类虐待和侮辱的动物,连动物保护协会也从来没有表彰过可怜的驴子。驴子有史以来得到的惟一一次荣耀来自一位皇帝。拿破仑在远征埃及途中下令:“让驴子和学者走在队伍中间!”看来,拿破仑是把驴子和学者相提并论的。但无论是古代的《金驴记》还是现代的《驴皮公主》,驴子在历来的文学作品中,都是悲剧的主角。频频曝光,本来有机会成为明星,似乎福星高照、交上好运了,可驴子却偏偏厄运当头。猪猡有大耳朵算是福相,驴子有长耳朵就遭到非议了,因福薄而眼红的文人编造出鬼话来,说魔鬼长的恰是一对驴耳朵。但没有人拿猪猡开过玩笑。要说…  相似文献   

17.
“游记”是叙事散文的一种,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光荣的传统。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四十卷)和明代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记》(十二卷),不仅是地理学的名著,而且是出色的游记总集。明代散文家张岱说过:“古人记山水,太上郦道元,其次柳子厚,近时则袁中郎。”  相似文献   

18.
敦煌莫高窟中堪称世界壁画史上一绝的飞天,有自己悠久的历史渊源。但是人们把她只看成是佛教的崇信物。有的学者认为“飞天也称天人”,将她与佛教崇敬的“天”连在一起。《大智度论》卷九《放光释论之录》说:“法名诸好处,皆名天物。”天人是天物中的主要部分。这些天人和佛的关系十分密切:佛为天人说法。《大唐西域记》说:现泄瑟知林,“如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有没有民族史诗,这是中外学者长期以来争论的问题。黑格尔在他的《美学》一书中说:“中国人没有民族史诗,因为他们的观照方式基本上是散文性的,从有史以来最早的时期就形成一种以散文形式安排的井井有条的历史实际情况,他们的宗教观点也不宜于艺术表现,这对史诗的发展也是一个大障碍。”他这里提出的“民族史诗”,主要是指在艺术发展不发达阶段上,以叙述古代民族的始祖以及在民族形成发展过程中的英雄人物的业绩,反映与古代民族形成有关的重大的历史事件(主要是民族部落之间的战争)的一种规模宏大的叙事性长诗,人们通称为英雄史诗。考古学的研究成果表明,世界上最古老的英雄史诗,是巴比伦的《吉尔伽美仕》。这史诗早在两河流域  相似文献   

20.
在一次学科培训中,一位教师执教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全诗八行56字,但在课堂上,教师引领学生解读了“杜甫”与“史诗”“安史之乱”“诗的意思和意境”“历代文人的评价”,还拓展了杜甫的《彭衙行》《石壕吏》《春望》,引导学生感受杜甫的穷困潦倒的感慨和百姓的苦难。整节课的教学容量“饱满”至极。不少听课教师记了满满的两大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