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词多义是指一个词语有多种不同却又互相关联的意义。传统的语言学大多从词汇学的角度研究一词多义现象,本文从认知的角度来研究汉语常见词“头”的一词多义现象。  相似文献   

2.
“一形多义”现象在汉语中并不少见,它不同于汉语中的“歧义”现象。“歧义”现象有损于语言的交际功能,是应该极力避免的,而“一形多义”现象则是语言自身的客观事实,无碍于语言信息的传达,是难以避免的。不仅如此,汉语中的“一形多义”现象,还为修辞开拓了一个不小的崭新天地。不少精彩的修辞艺术,就是由汉语的“一形多义”现象的巧妙运用而创造出来的。  相似文献   

3.
从图式理论看汉语带"鸡"字成语的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有大量的动物成语。由于英汉两个民族文化背景不同,相应的民族背景下的读者对同一动物形象所形成的图式知识不尽相同,这给动物成语的翻译带来了一定困难。为了尽可能准确完整地传递汉语带“鸡”字成语所承载的完整涵义,翻译中应灵活采取图式对应、图式不对应、图式扩展和图式整合等不同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歹”字是蒙古语借词,上世纪四十、五十年代徐复先生等前辈学已有论证。本从普通话吸收及方言分布的现状,以说明“歹”字及其组合的发展演化情况。并提出“语感排拒”与“语感认同”两个概念,用以解释语言(或方言)对借词吸纳与否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5.
我们推荐这篇文章,只是为广大读者提供一个多元化的阅读平台,并不代表杂志社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丁丁 请教你 一个 问题 ,平 :时,我在阅读文章时,发现同一个字在不同的句子里,它的意思变化了,这是为什么? 冬冬 因为我国的语言文字 :丰富多彩,同样一个词语,用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它的意思就不同了。如“明”这个字,就有七种解释: 明 亮; 明 白 ,清 楚 ; 公 ① ② ③开;④眼 力好;⑤ 心地光明 ;⑥ 视觉;⑦懂得,了解。如果用在具体的句子里,意思完全不同。譬如,“他是个 明白人,不 用多 说就 知道。”这里的“明”指聪明,懂道理。“听了报告,他心里明朗了。”这里的“明”是指明显、清晰。 丁丁 哦,原来字有多种含义 :呀! 冬冬 是的…  相似文献   

7.
学生的学习思维活动主要体现于分析和综合的过程中。比较,对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其能力,具有很大的教学意义。我们在语文教学中,用集中比较的方法加强训练,提高了学生认识事物的正确程度。如理解"透"字的多种意义,我们首先将儿个句子集中板书出来:(也可以启发学生找  相似文献   

8.
谢芳妮  刘洋 《考试周刊》2012,(40):19-21
一词多义是语言中的普遍现象。本文从商务英语学习中的一些常见例子入手,就商务英语翻译中的一些一词多义、误译等现象进行了分析探讨,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以期为商务英语学习者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帮助。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副词“又”进行系统研究,从信息论和认知科学的角度出发重新探索“又”的语义特点。文章第一部分根据“又”及类似副词具有拷贝信息的功能,即能在话语中提供或补充信息量这一特点,提出拷贝型副词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对“又”的语义和用法重新归纳分析,将其分为两大类:即完全性拷贝和部分性拷贝,部分性拷贝又包括同质性拷贝、补充性拷贝和对立性拷贝三种情况,并依此对“又”的拷贝信息的特点作了全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刘珍振  桂林 《现代语文》2013,(5):145-147
初涉翻译者,在英译汉的过程中,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译病。其中,最常见和最容易犯的译病便是"的"的不休了。"的"的滥用不仅仅是初涉翻译者存在的问题,就连一些翻译大家也同样不能避免。对此,笔者希望通过"的"字滥用的例子,分析汉英两种语言在这一方面存在的差异,以使人们在翻译过程中尽量避免汉语西化现象。  相似文献   

11.
"头"字歌     
~~“头”字歌@乐乐  相似文献   

12.
缩略语是现代语言中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它与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密切相关.从认知语境的角度,分析多义缩略语的生成原因及消解方法,进而指导缩略语的使用,将有助于对汉语缩略语的交际功能的正确理解和实现.  相似文献   

13.
一词多义是词汇教学的难点。从认知角度看,词义延伸遵循着一定的认知规律,基于经验主义,主要有隐喻和转喻两种思维的模式。文章以形容词“hot”为例,分析了隐喻认知在其词义延伸时的方式与作用,并说明利用人类认知的共通性来研究词汇的多义现象,不仅能给词汇学提供了一个动态的历时性的研究平台,而且在外语教学方面可以有效地来提高词汇教学的效率,增强词汇学习的趣味性,以帮助学生突破词汇大关。  相似文献   

14.
生活中有这样一种人:他们将“万事莫伸头”奉为金玉良言。他们时刻不忘枪打出头鸟的良训,他们永远跟在别人后面,永远不  相似文献   

15.
以认知语言学为视角,可探讨黔东苗语“hfud(头)”的一词多义拓展机制,其语义的演变轨迹为:“(人/动物)头→智力、才能→(单位/部门)领导、头目→(空间/物体)顶端→(时间/事情)起点”,反映了隐藏在转喻和隐喻背后人类对客观世界认知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16.
汉语四字格在英语电影片名翻译中的运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健  唐悦 《培训与研究》2007,24(11):124-126
汉语四字格具有言简意赅,铿锵动听,富于表现力的特点。本文以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的片名翻译为主线,旨在讨论翻译中汉语四字格的运用。  相似文献   

17.
易高燕 《考试周刊》2009,(44):37-38
四字词语是汉语词汇中的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它由四个词素构成,通常分为自由词组和固定词组。汉语中的四字习语由予其长期习惯、形式简洁、意义精辟、相对定型、富予含蓄.意在言外,音节优美、韵律协调。四字习语的描绘语言极具汉语的特点.特别有感染力。四字词语不仅大量地出现在文艺作品里。在政治和科学论文中也同样经常遇到。本文讨论了其翻译方法和要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18.
在信用证英语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词多义现象。本文中,笔者将以大量国际信用证文本为例,以信用证英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为切入点,归纳并探讨在信用证英语的翻译过程中,如何结合具体语言环境准确而客观地把握一词多义现象。  相似文献   

19.
一词多义现象在语言中普遍存在。它是指一个词语有多种不同却又互相关联的意义。一个词语不同的义项构成这一词语的语义范畴。在同一范畴中,各成员并不是具有相同的地位,代表该范畴的程度也是不一样的,有中心的、典型的成员和边缘的、非典型的成员之分。隐喻理论、转喻理论和意象图式理论对英汉语中语义的典型成员到非典型成员的拓展机制有较强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20.
2011年春节联欢晚会上的征联节目值得一提.央视出的上联是: <游予吟><乡愁><静夜思><荷塘月色> 据央视网公布的"春晚"征集对联出句评选的结果得知,这支出句为一名何氏应征者所作,是从十余万应征句里精选出的八十条获奖作品中,最终入选为2011年"春晚"对联互动活动当场公布的五支出句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