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海林娜 《大观周刊》2011,(47):100-100
创新是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一个民族能否称雄于世界,关键在于能否创新,而幼儿是我们未来的希望所在,培养和提高幼儿创造力必须从小抓起。培养幼儿创造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老师不断地去发现,去捕捉幼儿创造思维的火花,去开发训练幼儿的创造能力,持之以恒地去努力。  相似文献   

2.
杨涛 《大观周刊》2012,(50):337-337
中专美术色彩画教学是培养学生美术素养的重要课程。近年来,我在美术色彩画教学中采取了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清醒的认识到,中专美术学生刚刚从艺术爱好转入艺术创造的学习,基础较差,技能不牢,创造意识不强.所以.此阶段教学不能急于求成.应遵循循序渐进原则.逐步培养学生绘画能力和创造能力。因此,我采取了一下的几点举措来改进美术色彩画教学。  相似文献   

3.
张雪 《大观周刊》2012,(43):413-413
幼儿期是儿童智力发展最快的阶段,同时也是能力可塑性最佳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对幼儿进行科学合理的美术启蒙教育,真正做到寓教于乐,培养幼儿的兴趣,激发幼儿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幼儿在教学过程中体验快乐,使幼儿的潜力能得到最大限度发展。  相似文献   

4.
罗同 《大观周刊》2012,(34):285-285
“学习和掌握简单的美术活动知识、技能,培养幼儿初步的表现力,使幼儿萌发审美情趣”是幼儿园美术教育的基本目标。掌握一定的美术知识、技能是从事美术活动的必要前提。但由于幼儿园美术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借助美术这一载体,促使幼儿的认知、情感、能力、个性诸方面的有效发展,因此知识、技能只是一种促使幼儿发展的手段。只有把美术作为幼儿表现自我,表现自己对客观世界看法的有效工具,才有可能通过美术教育促进幼儿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李红 《大观周刊》2011,(34):237-237
美育过程,实际上就是发展和提高各种认知能力,形成完整的智力结构的过程。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是教师的职责,而美术学科则是特别有利于培养、发展学生创造能力的学科之一,因此美术教师要把培养与发展学生创造能力贯穿于课堂教学的每一环节。  相似文献   

6.
加大对幼儿美术教材编撰的投入和研究力度,在数字技术背景下结合传统纸质教材的编撰进行配套幼儿数字美术教程应用的研发,以及有效避免幼儿美术教材低水平重复建设是创造符合幼儿成长和传播需求的精品幼儿美术教材的重要前提和突破口。  相似文献   

7.
娄秀红 《大观周刊》2013,(6):279-279
美术课程是一个以培养学生感受、表现、鉴赏、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促使学生追求人生的情趣与理想境界等为目标的教育。美术学科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欣赏和创造美的能力。蔡元培说过:“美育者.与智育相辅而行.以图德育之完成者也。”那么怎样才能上好一堂美术课?  相似文献   

8.
郝文娟 《大观周刊》2013,(7):261-261
美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绘画作为艺术表现的重要形式,在幼儿园深受幼儿喜爱。幼儿借助绘画舒展内心的喜好和兴趣,表达着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和感受。作为引导者的教师,在幼儿美术教学中其作用应该主要体现在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激发其表现美、创造美的兴趣,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承。那么,如何在绘画中让幼儿掌握一定的绘画技能,又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把绘画变成幼儿自由想象、大胆创作、体验快乐的活动呢?本就谈谈如何调动幼儿羡术课上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9.
汪苗 《大观周刊》2013,(9):99-99
幼儿园手工活动是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动手操作材料以实现艺术造型的美术教育活动,它含有幼儿模仿和创造的因素,同时又是操作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的造型艺术活动。这个活动过程既需要幼儿的独立操作,也需要教师的适当指导和培养。教师应以帮助幼儿实现自己的意图为前提,让幼儿通过自主探究获取成功的经验,完成手工任务。  相似文献   

10.
武娟娟 《大观周刊》2011,(37):275-275
好动是幼儿的年龄特点,运动是幼儿探索客体环境的最有效手段,他们不仅需要通过运动感知世界,而且需要在运动中积累经验,从小培养幼儿的发散性思维不仅对幼儿当前的发展有很大作用,也可为将来的创造活动奠定基础,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本文记录了在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发散性思维的实例。  相似文献   

11.
吴佳燕 《大观周刊》2012,(22):292-293
合作性幼儿美术活动指由两名或两名以上幼儿分别组成若干合作小组.在教师的引导、协助下共同完成美术作品的一种活动组织形式。其基本宗旨在于通过美术活动发展幼儿的合作意识、行为及相关表现能力。  相似文献   

12.
张丽丽 《大观周刊》2013,(7):256-256
教育部颁布《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在幼儿时期对幼儿进行科学合理的美术启蒙教育,真正做到寓教于乐,培养幼儿的兴趣,激发幼儿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幼儿在教学过程中体验快乐,使幼儿的潜力能得到最大限度发展。  相似文献   

13.
郑珺 《大观周刊》2011,(36):104-104
新时期的美术教学有必要加强创作课的设计与研究,重视形象思维的开拓和智能的开发,强调创造能力的培养。创作课不仅是“命题创作”、“记忆画创作”和“想象画创作”,还有很多种创作课型。  相似文献   

14.
高秀梅 《大观周刊》2012,(20):189-190
幼儿艺术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一个重要领域,是通过音乐、美术等形式对幼儿进行的教育。本文分析了幼儿艺术教育的目的、特征和意义,认为幼儿艺术教育有利于丰富幼儿的想象力,有利于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相似文献   

15.
张新招 《大观周刊》2012,(10):270-270
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美术教育正日新月异地发展,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一种互动性的人际关系,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美术课堂教学要适应这一新形式的要求,紧密与新课程标准相联系,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潜能。美术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美术教育应注重以人为本,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使学生的学习充满动感和创造的活力。所以我们要采用适合时代新意的培养方式,加强对学生的引导,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注重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创造和感受力。  相似文献   

16.
李安康 《大观周刊》2013,(2):206-206
美术教育发展的根本任务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具有主动发展和终生学习能力.能适应未来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的新人。作为一名美术教师,特别是高中的美术教师.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在课堂上,教师要创造氛围、空间.提供学习、实践的机会,使美术教学有一个民主、宽松、和谐、愉悦、包容的氛围;提供最适:茸的创造活动环境,让学生在富有情趣、表现活动自由的美术教学过程中.逐步体会美术学习的特征和技术方法.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和学习能力.培养良好的个性和创新精神、要提高美术课堂教学的效率,要求教师自始至终起到指导的作用。那么,在具体教学实践中,该怎样来提高美术课堂的教学效率?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7.
戈秋艳 《大观周刊》2012,(10):275-275
幼儿园美术活动是孩子感受美和表现美的一种有效途径,同时,也是孩子抒发内心情感的一种独特方式。各种各样的美术活动,能够让孩子在艺术的氛围中健康快乐地成长。开展有效的美术活动,要建立在孩子的心理特点和学习特点上,才会更有价值。小班幼儿年龄小,正处在涂鸦期,在美术活动中,常常以无意注意为主,往往是先做后想,或边做边想。由于受到手部小肌肉不灵活及认知发展水平的限制,幼儿的美术作品存在着随意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朱海英 《大观周刊》2011,(30):224-224
美术教育中注重对幼儿个性和创造性潜能的开发,这是对人的发展最行价值的贡献。前苏联教育家认为,美术教育的根本同的是培养“心灵”的灵敏度、“创造想像”的灵敏度、“手”的灵敏度.积极改革幼儿美术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19.
李玲敏 《大观周刊》2012,(17):174-174
本文介绍了为幼儿创造良好语言环境的途径:创设轻松的言语氛围;通过直接感知,在认识周围事物中发展幼儿语言;让幼儿多看、多听、多说、多练;采用多种形式进行语言教育。  相似文献   

20.
孙立秋 《大观周刊》2011,(52):155-155
21世纪将是一个知识创新的世纪.新世纪正在召唤大批高素质创造型人才.人的创造力包括创造思维能力和创造个性两个方面.而创造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所谓创造思维就是与众不同的思考。数学教学中所研究的创造思维.一般是指对思维主体来说是新颖独到的一种思维活动。它包括发现新事物.提示新规律.创造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等思维过程。尽管这种思维结果通常并不是首次发现或前所未有的.但一定是思维主体自身的首次发现或超越常规的思考。它具有独特性、求异性、批判性等思维特征.思考问题的突破常规和新颖独特是创造思维的具体表现。这种思维能力是正常人经过培养可以具备的。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