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欣 《记者摇篮》2008,(12):105
语言是一门有声艺术,但是如何把这门有声艺术在播音领域内创作得更好,从特性认识和文字表达两个方面来简要分析一下播音语言的创作之美。  相似文献   

2.
大赛规则(一)参赛对象所有在校学生和教师(含社会培训类学校教师)。(二)参赛作品要求以"中国梦"为创作主题,紧紧围绕"信义、坚韧、创新、图强"的"山西精神",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重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三)比赛类型1.音乐2.舞蹈3.戏剧4.曲艺和语言5.杂技和武术6.书法和美术7.摄影8.影视艺术9.民间艺术10.文学类:文学创作、文学艺术评论。奖项设置按照参赛节目和作品的类别评出一、二、三等奖。通过初赛的选手,获得第三届山西省校园艺术大赛三等奖;通过复赛的选手,获得第三届山西省校园艺术大赛二等奖;通过决赛的选手,获得第三届山西省校园艺术大赛一等奖。按照参赛单位的组织工作,大赛还将设立若干特别奖项,包括获奖选手指导老师"育人奖""指导奖"等;对组织活动突出的单位颁发"优秀组织"奖。  相似文献   

3.
电视编导创新思维之管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中伟 《新闻窗》2011,(3):72-73
我国的电视创作经过广大电视工作者几十年的不懈努力,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发展规律。它作为一种艺术形成了独特的创作思维,这种创作思维是电视艺术最为宝贵的财富。同时也是人们进行艺术生产的方式,当我们面临一种现象或行为并用艺术的掌握方式去展现它时,会惊奇地发现,  相似文献   

4.
阎安 《声屏世界》2011,(10):41-42
在中国纪录片史上。曾有过纪录片究竟是“再现生活”还是“表现生活”的论争。近年来。随着创作理念的更新,我国当代纪录片在题材选择、表现方式、艺术手法、生产营销运作机制和批判力度等诸多方面有所突破。纪录片与生活之间关系的变迁更引人注目。正确认识和把握其发展轨迹,对生活纪录片创作将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5.
钢珠拉 《大观周刊》2011,(51):66-66
舞蹈创作者根据个人经历、生活环境、宗教信仰、时代要求等多种因素编创出体现民族自我的舞蹈,让每个舞种裂变出许多异彩纷呈的剧目.具象地绽放在舞台上。本文将通过分析不同时期蒙古族舞蹈的创作风格,来探讨风格的变化及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6.
公益广告与商业广告之间的区别在于它不是为了财务收益,也就是说,它是一种非赢利的广告。因此,公益广告是一种"免费营销"意识和主张。它将某些文明的道德价值观传达给公众,以改善我们的文明并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公益广告涉及整个社会和社会的每个成员。这对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良好的道德标准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黄伟 《新闻界》2008,(3):153-155
动画艺术教育的改进发展途径设想要体现教学多学科的交融,使学生了解动画艺术的实质性意义,学会思考,建立创造性的符合人性化的创作思路,增强创作的社会责任感,动画艺术教育市场化发展是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8.
闫伟 《声屏世界》2014,(10):37-38
<正>很长一个时期以来,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创作必然围绕着领袖人物、政治事件、重要战役、宏大叙事等核心要素展开。虽然创作者绞尽脑汁地求新求变,但要在预先设定的诸多条条框框里求出彩自然不易。因此,缘于过分宏观、缺乏真情、难接地气等固有印象,越来越多的此类作品令广大观众尤其是年轻群体对其敬而远之。如何通过创新让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实现收视突围,进而更好地引领百姓的精  相似文献   

9.
胡泊 《新闻传播》2009,(10):105-105,126
本文针对在电视艺术创作中所出现的对于其他艺术门类进行二度创作时所存在的挖掘不深入、艺术创作中美学品格贯彻不彻底等问题.分别从电子技术、舞美、镜头语言的表意等方面进行论述.从美学层面上回答电视是否是艺术以及电视是否具有自己独立美学品格等问题。作为一种信息传播手段,电视同时可以承载很多艺术形式,而这些“形式”本身属于“艺术”.因此如何赋予这些艺术门类以电视化特征.如何加强对这些艺术门类进行电视化二度创作时的美学品格就成为本文所要论述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0.
周南 《文化遗产》2023,(1):47-54
台湾资深中文教授曾永义近四十年来以深厚的传统文化功底和殷实的戏曲理论积淀反哺戏曲创作,站在治学者的角度“游戏笔墨”,为昆剧、京剧、豫剧、歌仔戏等多个剧种新编了二十余部戏曲剧本并先后公演,引起业界的广泛关注。迥异于当下大多数的新编戏曲作品,曾编剧作在题材选取、关目结构、行当设置,尤其是曲词语言方面都谨遵古法传统,真正承袭了中国古典戏曲文学的精妙内涵,同时在主题思想及舞台呈现上又不乏现代解读与形式探索,形成了自己鲜明的艺术特色,用剧作生动诠释了其“扎根传统以创新”的戏曲创作观。  相似文献   

11.
中国广播电视从最初的雏形到数字化,网络化,虽然不过一百多年的时间,但是其基本概念,技术特征和社会功能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纪录片也从广播电视最初的新闻栏目中分离,逐渐演变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表现形式。既然纪录片是从广播电视新闻中演变而成的,那么从新闻的视角来看当代纪录片又应该以何种方式来创作,在哪些方面又可以做一些创新呢?本文对此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2.
范欢欢 《大观周刊》2012,(46):42-42,61
《杜姆卡》op.59是柴科夫斯基在其创作的巅峰时期创作的一首富有浓郁俄罗斯民族气息的钢琴小品。本文通过对作品创作背景的阐述及音乐本体的分析,从而揭示出作品所体现的深刻内涵和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3.
朗诵是有声语言表达中的再创作,它以文字稿件为依据,经由创作者的感受思考,运用内外部技巧将静态的文字转化成动态鲜活的语流,给予受众相关的启发与感悟,从而达到传受双方的愉悦共鸣。做到传者和受者之间谐和的审美享受,离不开创作者在朗诵中对其意境美的营造。意境是我国传统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和范畴,它最早出现在文学创作和批评之中。现如今意境已经融入各大艺术门类当中,成为我国美学史中重要的美学和艺术学范畴。作为有声语言表达中的朗诵艺术是创作者对于文稿的二度创造,经稿件内容出发融入了个人情感和主观感受,除了规范的表达之外更需要创作者情景交融地把审美理想与客观景物融合,创作出触动人们灵魂的作品。本文试从朗诵中有声语言表达的播音学视角和意境在艺术学中的美学视角进行融合,对有声语言朗诵中意境的营造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4.
王东玉 《记者摇篮》2012,(12):72-73
同文艺作品需要艺术想象力一样,作为创造思维的想象对电视专题片的创作能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电视专题片是表现客观现实中所发生的事实的,不允许进行虚构和艺术创造,需要的是按照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按事物发生的客观规律来进行创作,那么为什么还需要想象呢?这是因为电视专题片的创作过程必须用创造思维,而任  相似文献   

15.
新闻内容之美谈美为人之创造物,能满足人之心理需要。籍此,人们实现自我、创造自我、超越自我。在此过程之中,个性得以彰扬,精神趋于自由。人格臻至完美。若新闻之美者,则新闻报道艺术之谓也。概而言之,新闻之美可分为内容之美、形式之美与创意之美三  相似文献   

16.
余鸿康 《新闻世界》2014,(4):241-242
在中国“叛逆与反思”的第六代导演中,娄烨无疑是具有发展潜力的导演,他的几部“地下电影”均是以爱情为主线,也是其力图探讨的中心话题之一,情感的匮乏与渴求是他的摄像机抓捕到都市情绪的内核。他镜语下的爱情主题都是借助身体这一载体与外界的他者、社会和世界进行沟通交流。也许爱情只是一种感觉,或者表达出更加直接的是“性”,又或者导演只是寄托于爱情的嫁衣上,诉说着主人公们在追求爱情的同时,也是在追寻绝对的精神自由。这就是娄烨镜语下的爱情,也是本文极力所要探析其独特的核心及其叙事表达。  相似文献   

17.
晚清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阐述了人生三境界的概念,他将诗词引申到美学的研究领域,以诗词所传达的意境比喻治学的问题.达到生动传神的效果。王国维所阐述的人生三境界同时还具有一种开放性;一苜多年来被后人不断加以分析、理解,皆可说出一番道理,参照王国维的人生三境界,结合个人的创作感受,深感其中启发性很突。  相似文献   

18.
杨雪 《大观周刊》2011,(30):10-10
中国工笔人物画有着漫长的发展史,在唐代已达高峰,各体俱备,异彩纷呈,其后每况愈下,逐渐走入低谷。明清到近代,虽然优秀的工笔画家不断出现.但是始终没能成为画坛的主流。建国以来,在中西绘画技法上打下坚实基础的徐悲鸿提倡把素描融入中国人物画学习.对中国画坛产生了深远影响.工笔人物画在长时间的休克中得到复苏和繁荣,从传统中吸收智慧,从现实生活中搜取素材.从国外绘画的精髓中汲取养分、为中国工笔人物画的繁荣发展提供了不可磨灭的新的道路,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工笔人物画进入繁荣时期.人物画创作风格面貌表现为题材和形式风格的多样化,一定社会条件下形成的艺术家自觉的艺术活动.更会促使某种创作风格的产生和发展:而不同群体对艺术创作方法的不同偏好导致艺术创作风格方法的多元.  相似文献   

19.
王容 《新闻世界》2008,(11):62-62
景别是电视摄像主要的艺术表现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0.
杨雪 《大观周刊》2011,(38):47-47
中国工笔人物画有着漫长的发展史,在唐代已达高峰,各体俱备,异彩纷呈,其后每况愈下。逐渐走入低谷。明清到近代。虽然优秀的工笔画家不断出现.但是始终没能成为画坛的主流。建国以来.在中西绘画技法上打下坚实基础的徐悲鸿提倡把素描融入中国人物画学习。对中国画坛产生了深远影响。工笔人物画在长时间的休克中得到复苏和繁荣。从传统中吸收智慧,从现实生活中搜取素材。从国外绘画的精髓中汲取养分,为中国工笔人物画的繁荣发展提供了不可磨灭的新的道路。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工笔人物画进入繁荣时期,人物画创作风格面貌表现为题材和形式风格的多样化,一定社会条件下形成的艺术家自觉的艺术活动.更会促使某种创作风格的产生和发展:而不同群体对艺术创作方法的不同偏好导致艺术创作风格方法的多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