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5 毫秒
1.
从泉州华侨看泉州港在海上丝路的历史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通过分析泉州侨乡族谱中的华侨史料,即泉州华侨宋代出国安南、南宋至元代前往海外贸易、明代以后为侨居地的开发和建设所作出的努力、以及进行中外化交流等情况,说明泉州华侨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由于泉州港是泉州华侨出国的一个主要港口,因而泉州港在海上丝绸之路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2.
通过选取泉州港从2000至2010年港口货物吞吐量和进出口总额的数据,建立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得出了泉州港港口物流的发展对外贸显著的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泉州文化及其品牌因素,是构建学习型泉州最具特色和优势的知识资源。弘扬泉州文化和打造文化品牌,是构建泉州学习型城市的重要目标。泉州文化底蕴深厚,文化品牌突出,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它必将产生新的时代价值,为构建学习型泉州提供强大的内在精神动力。弘扬泉州文化,大力推进学习型城市的建设,是今后泉州社会需要努力实现的战略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泉州古民居建筑俗称“皇宫起”、“汉宫体”,其建筑形制、风格、名称源自古代中原,一千多年来。泉州古民居建筑名称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从语言学,化学角度探究泉州古民居建筑化的源流变化与化意蕴。具有一定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5.
"一带一路"战略下,泉州被联合国认定为海上丝绸之路新起点。泉州港是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的枢纽港,是连接泉州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重要的节点。现代经济发展提出要发展综合物流,综合物流时代要求港口的功能要实现由单一简单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泉州港要发挥在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作用,必须实现港口多元化功能,提高其增值服务水平,为海上丝绸之路枢纽港的建设贡献多元化价值。  相似文献   

6.
章对“泉州学”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梳理,并从宏观方面与操作方面提出推进泉州与闽南历史化研究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宋元泉州是通过对外开放,开展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推动地方社会发展的一个典型。对外开放在农业经济的土壤中培育出港口经济之花,促进了工商文化与港口文化的繁荣,推动了工商社会与开放社会的形成。这种社会转型既体现了宋元泉州地方社会在古代中国农业社会中的特殊性,也揭示了区域社会研究在整体社会研究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明代,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由开放走向封闭。在这大背景下,福建的海外贸易港口发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明初,福建市舶司所在地泉州掌管对琉球等国的朝贡贸易,在海外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而同时期的福州港却默默无闻。到了成化年间,福建市舶司由泉州迁往福州,“东方第一大港”的泉州开始走向衰落,福州港取而代之在中琉贸易中的地位,成为明代海外贸易的最重要港口。本文拟对两个港口地位的转化做一个比较研究。一、泉州港与福州港地位转化的社会历史背景明朝建国之初,由于朱元璋在统一全国过程中有不少敌对势力逃到沿海岛屿及海外诸国,同时期倭患四起,这两股势力不断骚扰东南沿海地区,为巩固明王朝的统治,明太祖的统治,明太祖下令禁海。据史籍记载“洪武初,设(市舶司)于太仓黄渡,寻罢。复  相似文献   

9.
评价福建沿海城市泉州的气候特点和优势,指出泉州具有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及地方特色的人文景观。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并提出利用泉州独特的旅游气候资源。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使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实现泉州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陈家楫(1900-1955)早年毕业于上海大学美术系。20年代在于右任、陈梦伧以及泉州地方各界人士的支持下,创建了福建省第一所师范类美术专科学术-泉州公立溪亭美术专科学校,该校办学时间虽仅3年,但它在闽南地区播下了艺术的种子,造就了一些出类拔萃的人才,对泉州的化事业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宋元时期,泉州在海外贸易中居于重要地位,与海外众多国家有着商贸往来,居泉蕃商为数不少。这些蕃商不仅带来了海外奇珍,而且也带来了绚烂多彩的域外文明,丰富了泉州人民物质文化生活,为泉州社会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元素。  相似文献   

12.
泉州港口建设与对外贸易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泉州立足于自身实际提出了建设现代化工贸港口城市的目标,以带动工业、贸易、港口三者之间的相互发展。但是泉州港口建设迈的步伐不够快,港口建设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不仅对泉州大型企业货物出口造成极大不便,同时抑制了许多中小企业对外出口的积极性。泉州港口建设的相对滞后性已经影响了泉州对外贸易的发展,只有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才能促进泉州经济与贸易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3.
泉州确立了“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和现代化工贸港口城市”的奋斗目标。这是泉州在“十一五”期间,谋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创建一条具有侨乡特色发展道路的最佳选择。泉州在经济、贸易港口建设等方面,已具备了一定的基础条件。但还存在着许多深层次的问题,成为建设现代化工贸港口城市的桎梏。本文分析制约泉州现代化工贸港口城市发展的弊端和缺陷,提出推动泉州工贸港口城市发展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4.
两宋时期,泉州地区的桥梁建设飞速发展,建造了数以百计的桥梁。当时不仅造桥数量多,而且速度之快,工程规模之大,技术之先进,在我国乃至世界桥梁史上都是空前的。本文探讨这一盛况与两宋时期泉州经济高速发展,对外贸易发达,港口繁荣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5.
泉州旅游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个地方旅游的发展要根据该地方的旅游资源价值高低、区位条件和区域经济背景等方面的条件来作出决策选择.文章在对泉州旅游发展背景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泉州旅游现有发展模式的主要问题,并借鉴其他地方旅游发展的成功经验,提出了泉州的旅游产品要把多元文化和休闲经济特色很好的结合起来,泉州的旅游发展模式应该是“以经贸带动旅游,以休闲旅游促进经贸发展,走特色开发和全方位开发并重的旅游发展模式”.yh  相似文献   

16.
从地域上讲,宋朝沿海港口地区是海外贸易集散地,外来人与物远远多于内地偏远地区,外来文化及观念都在这些地区首先产生影响。生长于沿海地区的人以及到这些地区游览、任职的官僚文人,都首当其冲地感受或接触到海外文化。明州与泉州等浙闽地区在宋朝是高丽物质文化最为流行、最先被认知接受的前沿,可以代表高丽文化在宋朝被认知和被接受的深广度。从阶层上讲,宋朝诗人所代表的士大夫文人,在认知与接受高丽文化上最为从容和理性,他们认知接受的深度与广度,可以体现整个宋朝文化界对高丽文化认知和接受的深广度。  相似文献   

17.
泉州港在明清时期衰落的原因有三个方面:(1)明清时期实行的海禁政策是泉州港由繁荣走向衰落的关键原因;(2)福建省市舶司由泉州迁到了福州,使泉州港失去国际贸易的地位;(3)西方殖民主义者的东侵影响了泉州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福建泉州与台湾(以下简称"泉台")一水之隔,两地很早就有经贸往来。清领台湾后,在泉台贸易中出现了一种独具特色的行会性商业组织——郊行,经营郊行的商人称为"郊商"。本文在论述泉台郊商的形成、发展及特点基础上,肯定了其在促进清代泉台两地商贸交流、发展公益慈善事业及协助政府维护地方治安等方面所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由于外贸市场因地而异,高职院校迫切需要开展外贸人才的本土化教育,使其掌握当地外贸业务所涉及的基本商情、企情和国情,以提高外贸人才综合能力和适应性。高职教育可以先试先行,通过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联合编写补充教材,采用校企二元教学和实战考核等方式,培养高质量外贸人才,更好地服务于当地外贸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0.
唐王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经济繁荣发展的鼎盛时期,在海外贸易方面也开创了一个新,的时期,设置了市舶使,制定了有关海外贸易的管理规章和制度。泉州作为当时沿海四大贸易港口之一,未有文献明确记载其如同交州、广州一样设有市舶使,但据唐五代时期泉州港在海外贸易中的表现,及有关史料和考古资料相佐证:泉州在唐五代时期亦有了与市舶使职能相近的海外贸易管理机构,只是在设置时间和名称上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