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冷战期间,美国和前苏联关系紧张。为防止苏联突然发动核战争,美国空军始终有若干载有核弹头的战机随时待命作战。除此之外,当时美国还部署了先进的弹道导弹预警系统,用来防范苏联的攻击。1967年5月23日,一场强烈的太阳风暴对美国军方位于北极的雷达与无线电通信造成干扰,触发了导弹预警系统的警报,前所未有的强烈无线电信号被解读为苏联方面发起战争的前兆。于是,美军指挥官下令让载有核弹头的战机进入战斗准备状态。幸运的是,美国军方从上世纪50年代末就开  相似文献   

2.
姜钦峰 《知识窗》2008,(2):47-47
1960年5月11日,美国一架U-2高空侦察机在前苏联思维尔德罗夫斯克上空被击落。飞行员弗朗西斯被俘。前苏联为此举国欢庆,并在莫斯科将飞机残骸和俘虏公开示众。美国当局极为愤慨,并且大感意外,因为U-2侦察机性能优异,能在2万米高空飞行。在当时足以俯瞰全球,而那时的苏联没有能够飞到这种高度的歼击机,也没有那么远射程的导弹。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美国和前苏联为了得到对方的军事技术机密,双方的技术间谍各显神通,手段可谓五花八门,无所不用其极,有时甚至近乎荒诞离奇。 1968年3月11日,美国设置在太平洋的专门用于探测前苏联潜艇行踪和技术参数的“苏萨斯”水下音响监听阵列系统,探测到在夏威夷群岛西北方向约750海里处的水下,发生了一次爆炸。经查询得知,当时无美国及其盟国的潜艇在那里活动。于是他们推测,可能是苏联的一艘潜艇发生了爆炸并沉  相似文献   

4.
李宝健是我国著名的遗传学家及生物工程专家,1955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后被选派在前苏联列宁格勒大学(现圣·彼得堡大学)从事细胞有丝分裂及减数分裂过程DNA复制的研究,获苏联遗传学副博士学位。先后任中山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康奈大学国际著名的Boyce Thompson研究院客座教授,中山大学副校长兼研究生院院长,  相似文献   

5.
前苏联的科学经受了诸多的苦难。在斯大林时期,科学遭受严重摧残,但是,由于国家对科学的巨大投入,前苏联的科学仍然取得了辉煌成就。前苏联解体后,科学在民主、自由的俄罗斯却迅速衰落。苏联-俄罗斯科学发展的历史证明,经费比自由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1949年4月成立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为对付前苏联、东欧国家的威胁和适应自己对外扩张需要而成立的、由美欧16国参加的军事集团。与之相对抗,1955年5月由苏联东欧8个社会主义国家组成华沙条约组织。两者在东西方对峙的年代里,激烈抗衡了36年。随着东欧剧变和冷战结束,华约于1991年4月宣告解散。在冷战后的国际新形势下,北约有何变化?欲将何往?  相似文献   

7.
中子弹揭秘     
今年7月15日,我国宣布,中国掌握了中子弹制造技术。其实,中国科学家早在十多年前就掌握了这种武器的设计技术。美国1963年实验成功,1981年开始生产和装备部队;法国1980年宣布进行了试验;前苏联没有宣布过,但据联合国1980年资料,苏联也曾试验过中子弹。到80年代末,几个核大国均已掌握  相似文献   

8.
1960年10月,在苏联贝加尔地区的拜克努尔火箭发射场发生了一起火箭爆炸事故。这次事故炸死了约200名苏联火箭专家、工程师和前苏联国防部副部长、战略火箭部队司令米·伊·聂德林元帅。对这场灾难苏联官方一直讳莫如深,直到30年后,几个在事故中幸免于难的生还者才向外界透露了这次事故的内幕。苏联当时的火箭是用液氧燃料,这种燃料有个明显的缺点,就是它所需的冷冻罐和制氧装置等一切有关设备,很难逃脱间谍飞机以及后来的  相似文献   

9.
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成功地发射了世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61年4月12日前苏联成功发射世界上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把第一个宇航员加加林送入太空。这两件大事标志着人类进入太空的新纪元开始了。贺电、鲜花、赞歌……前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和  相似文献   

10.
正冷战时期美国和苏联一直在军事领域互不相让,往往是一方有先进的武器出现,另一方就精益求精,争取更胜一筹。自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继承了苏联庞大的衣钵继续与美国对抗。作为世界上拥有战略核潜艇和攻击核潜艇数量最多的两个国家,美国和俄罗斯继续在核潜艇领域一争高下。那么,俄罗斯亚森级与美国弗吉尼亚级谁更胜一筹?  相似文献   

11.
1971年4月19日,前苏联首开先河,把人类第一个空间站——“礼炮一号”送上了轨道,不甘示弱的美国也于两年后发射了“天空实验室”空间站。此后,前苏联又发射了6个空间站,并于1986年至1996年,历时10年,5次对接,终于完成了“和平”号空间站的建造,形成了由6个舱以及进步号货运飞船、联盟号载人飞船组成的可与6艘飞行器对接的庞大轨道  相似文献   

12.
倪嘉缵     
被选派赴苏联学习   1957年倪嘉缵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年底被选派赴苏联学习,在苏联科学院无机及普通化学研究所攻读研究生,从事铂的配位化学研究.由于他勤奋学习,刻苦钻研,采用当时比较先进的结构分析工具,如红外光谱,磁性测量等阐明了在二价铂配合物中的一些特殊结构,先后发表了七篇学术论文,其中一篇发表在前苏联最高的学术刊物--科学院院报上,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以优异的成绩提前通过论文答辩,获得副博士学位回国.……  相似文献   

13.
前苏联的军工企业集中了全国最好的科学技术资源。苏联解体后,军工遭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军转民未能扭转军工的颓势;后来的军工产品出口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军工科技的进一步恶化,并有振兴俄罗斯军工之势。  相似文献   

14.
倪嘉缵     
被选派赴苏联学习 1957年倪嘉缵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年底被选派赴苏联学习,在苏联科学院无机及普通化学研究所攻读研究生,从事铂的配位化学研究.由于他勤奋学习,刻苦钻研,采用当时比较先进的结构分析工具,如红外光谱,磁性测量等阐明了在二价铂配合物中的一些特殊结构,先后发表了七篇学术论文,其中一篇发表在前苏联最高的学术刊物--科学院院报上,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以优异的成绩提前通过论文答辩,获得副博士学位回国.  相似文献   

15.
30多年前,当时的文化部长、中国作家协会主席茅盾曾在一篇文章中写道;“……我们中国人民对苏联文学有着极为深厚的感情,把它当作良师益友。”的确,苏联文学曾经是整整一代中国人的精神养料,直到今天,中国每一个文学和文化爱好者对苏联文学也都不会感到陌生。然而,要对“苏联文学”这个概念作一个科学、严密的界定,却并非易事。在前苏联,“苏联文学”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1923年《真理报》上的一篇文章里。而对这一概念最权威、最充分的阐述,恐怕还是高尔基于1934年在第一次全苏作家代表大会上所作的题为《苏联的文学》的报告。高尔基从性质和  相似文献   

16.
齐书春 《知识窗》2005,(8):18-19
1945年8月8日下午5时,按照约定时间,前苏联外长莫络托夫准时准点地接见了日本驻苏联大使佐藤.没有太多的外交辞令,莫洛托夫向佐藤宣读了苏联对日本的宣战书.这时已经是东京时间晚11点30分了.他拿起电话想立刻通知日本本土军部,却发现大使馆的电话线已被破坏.30分钟后,即9日零时,苏军向日本驻中国东北的关东军发动了全线进攻.而此时日本国内竟然毫不知情.  相似文献   

17.
《金秋科苑》2011,(1):15-20
10月1日,嫦娥二号卫星成功发射升空,揭开了中国探月工程二期的序幕。通过轨道修正、月球面前空中"刹车"等,嫦娥二号一步步靠近月球,从距月面100公里的轨道突然探身至近月面15公里,给月面虹湾拍下了特写靓照。上世纪50年代末期,美国和前苏联展开了以月球探测为中心的空间竞赛,掀起了第一次月球探测高潮。1958年~1976年8月间,美国和前苏联成功发射了45个月球探测器。1969年7月,美国"阿  相似文献   

18.
1933年11月16日,前苏联和美国正式建交.从那时起,前苏联的情报人员一直试图潜入美国驻苏大使馆.1938年,前苏联内务人民委员会国家安全总局二处的那些迷人的女间谍--几乎全都是大剧院的芭蕾舞演员--终于同一些美国外交官拉上了关系.守卫使馆大楼的那些美国海军陆战队官兵纷纷被这些“色情炸弹“制服,苏方从她们那里得知,使馆大楼的上面几层是最保密区域,这里是政治处、军情处、机要室、保卫处以及大使本人的办公室.……  相似文献   

19.
《科技创业月刊》2006,19(11):I0001
葛修润,1934年7月12日出生于上海市南汇县周浦镇,1952年7月以优异成绩考入清华大学水利系,1954年9月入前苏联敖德萨建筑工程学院学习,1959年以优异的成绩获苏联优秀毕业生证书,获苏联水利工程师称号。回国后分配到中南力学研究所(即现在的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工作至今。1988年获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并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现任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岩土力学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兼任上海交通大学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岩土力学与工程研究所所长。  相似文献   

20.
孝文 《金秋科苑》2013,(11):34-37
自1972年12月美国阿波罗17号飞船返回地球、美国结束阿波罗登月计划后,30多年来,美国、苏联从此再未进行过任何载人登月任务。一种观点认为,这是因为所有25名飞往月球的美国宇航员都曾在月球上发现过不明飞行物,对外星强大科技的畏惧,促使美国宇航局(NASA)放弃了载人登月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