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当代的诗歌创作中,不少作品因为缺失意象和意境而严重削弱诗美。针对这种倾向,本从诗歌创作的艺术要求出发,阐述了意象和意境创造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意象是诗人在特定情境中创造的一种富有诗意、高扬个性、在想中可以内视的观念形态,是诗人内在情感与外物表象构成的审美契合,是诗人将现实生活转化为艺术形象不可缺少的中间环节。它既是诗人“神与物游”、“神用象通”不可缺少的桥梁,又是沟通诗人与读感情和认识的桥梁。意境则是整个诗的意象体系构成的有审美和认识价值的情意境界,是意象的综合和升华而体现的整体性的诗意,它与意境相互作用,存在着包容与被包容的关系。作还指出了意境格调的高下,不能单以思想性的标准去判别;只要是真善美的意象升华而成的境界,都应视为高格调的意境。  相似文献   

2.
"杨柳"是中国古代诗词中出现最早、使用频率最高的意象之一,成为他们表达某些特定情感的载体。重点讨论宋词中杨柳意象所体现的不同审美取向,以及它所积淀的深厚文化内涵,以期从一个新角度,对柳意象得出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杨柳是中国古代诗词中出现最早、使用频率最高的意象之一,受到历代文人的青睐,成为他们表达某些特定情感的载体。文章重点讨论宋词中杨柳意象所体现的不同审美取向,以及它所积淀的深厚文化内涵,以期从一个新角度,对柳意象有一个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吴澄要求诗歌创作应表现"情性之真"、"自然而然",因而他的诗自然典雅,又因其是著名理学家,所作之诗又讲究情性,具有诗人之诗的特点。本文试从学者之诗和诗人之诗两个侧面来考察吴澄的诗歌。  相似文献   

5.
诗歌审美创造中,诗人将自然的色彩形式赋予诗歌意象,使其构成色彩意象,就能更有力地表达情绪、情感,隐含或折射主体抒情意蕴。各种色彩形式与意象的组合所形成的色彩意象在诗歌中隐含或折射的意蕴也不尽相同,各呈异采。本主要计论诗人构筑的蓝色意象,以及黄色意象在诗歌中表现出来的抒情范式特征,以期达到从色彩意象抒情的角度认识诗歌的审美规律。  相似文献   

6.
自唐以后,“杏花村”的意象逐渐确立,形成了不断丰富的“杏花村”文化内涵。山水、农耕、宴饮、怀古、赋诗、垂钓、礼佛,诗人们在“杏花村”可以各取所需、各得其乐:“路上”所见的无限风景,行人“断魂”的幽深情结,“问酒”所隐藏的巨大诱惑,“遥指”之处的浪漫空间,特别是“断魂”和浪漫集于一村的无限遐想,让“杏花村”早已超越地理范畴而成为诗人心灵中的一块绿洲。  相似文献   

7.
海子是一个具有死亡意识和英雄主义倾向的诗人,他的诗歌创作过程实际是一个与死亡意识搏斗的过程,他的诗歌意象是生命意象与死亡意象的结合体。本通过对海子的诗歌意象的分析,试图解读海子的最后几首桃花诗。桃花意象是诗人的生命之火的最后闪亮,它反映了死亡对于诗人生命意识的最终胜利。  相似文献   

8.
杜甫在楼阁诗中,采用虚实结合、情景相融的手法,塑造了孤高偏寒、超脱飞扬和高边清新的三种高楼意象,表达了诗人对宇宙人生的普泛关怀,对尘世苦难的精神超越。  相似文献   

9.
赏灯品烛是古代文人的雅好,灯烛意象是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出现时间较早、使用频率较高的经典意象,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虽然灯与烛同为照明工具,但二者在物性上存在差异,使用群体也不同,它们被赋予的象征意义和感情色彩也出现相应的分化:烛意象富贵化,灯意象清贫化;烛意象比灯意象更具人格化潜力;灯与烛都有燃烧自己照亮黑暗的特质,但前者侧重于照亮,后者侧重于燃烧,灯寄托的精神偏向于奉献,烛寄托的精神偏向于牺牲。烛意象常和花、女人联系在一起,向女性化、艳情化方向发展;灯意象常和夜、雨、秋相伴,象征孤独寂寞的心境。  相似文献   

10.
冯至的诗歌,无论是抒情诗,叙事诗还是后期的哲理诗,在中国现代诗坛上有着重要而独特的地位,这来自他对诗艺的独特感受与追求,而其中意象捕捉与设置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表现在意象的营构节制了抒情诗中情感的泛滥与避免了哲理诗中枯燥的说理。同时,诗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在意象的营构上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从刺袁无诗、昌黎书院的兴废变迁、韩愈与卢肇及黄颇等人之关系三个方面考察了韩愈在宜春的行迹及其思想的传播,并就其中一些争议问题进行了考辨。  相似文献   

12.
韩愈读书的目的包含了功利性目的和非功利性目的,是孟子义利观的具体体现,读书的非功利性是根本,功利性是读书效果的显现,对当代大学生无疑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两个方面论述韩孟联句诗。一是对其内容和形式的概说:认为《城南联句》有三个方面的创造性;《斗鸡联句》是一篇绝佳的咏物小品文;韩孟联句诗体现了他们的爱国情怀和彼此间的深情厚谊。二是对韩孟联句诗中所体现的文化意义进行解读:认为韩孟联句诗的创作,一方面极大地激发出了孟郊的潜能,展示了其"宏壮辨博"的过人才力;另一方面体现出了重要的文学史意义。  相似文献   

14.
汉英两个民族均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汉英两种语言中均积淀有大量的习语。由于地理环境、历史文化、宗教信仰及社会习俗等原因,使得来自两种语言的习语有着不同的文化内涵。习语翻译的目的是文化内涵的迁移,是文化交流。而文化内涵的差异恰是文化内涵迁移的最大困难。译者要探其渊源背景,明其语义内涵,解其语用价值,创新翻译方法,注重习语文化内涵迁移的准确性,以达习语翻译的文化交流与传播之目的。  相似文献   

15.
英语典故的文化内涵及汉译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英语典故源头众多,并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只有对它们追根溯源,才能理解其深刻含意,将其恰当地翻译成汉语。英语典故多来源于历史故事、寓言、神话传说、《圣经》及文学作品;其汉译有直译、意译、借用、加注四种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6.
在韩国高丽、朝鲜两朝,韩愈被韩国的众多评论家誉为成就最高的诗文作家。韩愈的诗歌在科举考试的影响下,从高丽初期开始就较快地受到了当时读书人的瞩目;而他的散文是在进入高丽中叶古文之风兴起之时被正式引入,以后便广受知识界人士的关注和推崇,高丽中后期以来因被评定为学习古文写作的典范而叹为观止;进入朝鲜时代,韩愈的文集更是广泛刊印,风行整个朝鲜,影响深远。这样的推崇和风行主要在于两项历史文化和政治背景:一是从高丽武臣执政时期后正式推动的文学主体与文风的转折,二是受到国家政策的关怀和国君的爱好。  相似文献   

17.
韩愈绝句在广泛继承前人创作经验的基础上,融入自己古文、古诗创作的成功经验,以不同惯常的"奇崛"之法创作绝句,呈现出语奇、象奇、句奇、章奇、境奇、意奇、式奇的艺术特色,确立了绝句"奇崛"的审美规范.  相似文献   

18.
喜剧精神就是以一种理性的旁观加调侃性的玩笑的态度来对待世间事物的精神。中国古代诗歌一般来说严肃性有馀而玩笑性不足,韩愈的诗却不是如此。他经常以游戏的心态来看待人间事物,所以他的诗富有喜剧精神。他的诗或纯属玩笑之作,或是玩笑性的嘲讽,或笑他人,或笑自己,即使正经之作也不时地插一些喜剧性的描写或玩笑性的句子,他的那些争奇斗险的作品其实也包含着玩笑性的成分。韩愈是一个同时具有征服意识和超脱意识的人,他的喜剧精神是由他的这种双重性格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9.
韩愈碑志文在碑志类文体的发展演变历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创新意义,它革新了刘勰以蔡邕碑志文为审美典范的风格范式。其创新表现在艺术形式上体制多变、刻画生动,情感表现上爱憎分明、自然坦率以及以文倡儒、攘斥佛老的新文道观。韩愈碑志文开创的新的审美范式对于后世欧阳修、苏轼、茅坤及桐城派文论家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0.
由于<诗经>婚恋诗多用比、兴,诗义隐晦不明,古代学者又多刻意求深,比附经义,故历代学者对<诗经>婚恋诗的解释分歧最大最多.欲准确读解<诗经>婚恋诗,首先要论世知人,了解<诗经>婚恋诗创作的文化背景,以便了解诗人的创作动机,以便正确地解读作品.<诗经>婚恋诗的创作时间长、地域广,存在多种婚姻形态与婚俗,而婚礼对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婚姻形态的影响是不同的;<诗经>婚恋诗中多用比、兴,存在许多性爱隐语.读解、评价<诗经>婚恋诗要考虑这些因素,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既不能望文生义,以偏概全,也不能刻意求深,过度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