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高儿童早期依恋的质量促进儿童社会性健康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早期的依恋可分为安全型和不安全型、不同类型的依恋对儿童的发展产生不同影响。高质量的依恋即安全型依恋对儿童的发展尤其是社会性发展有积极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是现实的,而且是长远的。为此,本文提出了帮助儿童形成安全型依恋的四项措施,以促进儿童社会性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父母、家庭、儿童自身和社会文化环境四方面对依恋质量形成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且针对这些影响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培养策略,希望对儿童安全型依恋的培养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3.
儿童依恋类型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安全型依恋的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影响依恋形成的几个因素进行了分析,这些因素来自父母、家庭以及儿童自身三方面,并且针对这些影响因素我们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对于培养安全型依恋的儿童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儿童早期形成的依恋风格,对儿童个性和社会性发展都有长期而深远的影响。本文主要探讨了父母抚养质量、儿童自身特征、家庭和社会文化对儿童依恋风格形成的影响,为培养儿童安全型依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依恋是人类长期生物进化的结果,它伴随人的一生并对人际关系的建立、社会功能的表达和人格功能的形成产生重要的影响。其中,安全的早期依恋关系直接影响个体成长过程中的人格完善过程,所以家长应该培养儿童安全型依恋关系。本文先介绍了依恋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接着介绍应该如何培养儿童的安全型依恋。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依恋研究的历史发展进行了简要回顾,对依恋的两大影响因素——母亲养育方式和儿童气质特点进行了分析评述,并对早期不安全型依恋儿童的干预研究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7.
研究表明部分自闭症儿童可以形成安全型依恋,但是安全型依恋自闭症儿童的比例要小于普通儿童或其他非自闭症的特殊儿童.自闭症儿童的依恋安全性受到症状严重程度、心智发展水平、年龄发展、母亲敏感性的影响.在自闭症儿童依恋研究中,目前有研究手段和被试选择的局限性问题,需要慎重对待相关结论.未来研究应该着重于探讨自闭症儿童依恋发展的机制,以及如何帮助自闭症儿童的父母建立与孩子的亲子依恋.  相似文献   

8.
依恋是儿童内在的心理安全需求,安全型依恋的形成有助于其发展。父母抚养质量、儿童自身特点和家庭与社会环境均对依恋风格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为提高依恋质量,构建良好的依恋关系,父母应保证抚养质量,创造与孩子共处的机会,顺应儿童自身特点因势利导教育,家园合作共同完成儿童由亲子依恋向师幼依恋的过渡。  相似文献   

9.
依恋作为儿童早期最主要的社会关系,不仅对儿童社会性发展造成重大影响,也会直接影响其认知发展。相对于不安全型依恋而言,安全型依恋的儿童在理解能力、智力、语言能力等方面均发展较好。家长应尽可能与儿童建立安全的依恋关系,促进其认知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明童年创伤、亲子依恋对青少年问题行为的作用,采用儿童创伤问卷、依恋方式问卷和长处困难问卷对300名青少年进行调研。结果显示:童年创伤与安全型依恋显著负相关,与不安全型依恋显著正相关,与问题行为之间显著正相关;问题行为与安全型依恋之间显著负相关,与不安全型依恋之间显著正相关。结论:童年创伤可能破坏亲子依恋关系,进而导致青少年问题行为的发生。家长应该为子女创设良好的成长环境,良好的童年经历、高质量的亲子依恋关系意味着更少的问题行为。  相似文献   

11.
中国有句古话"三岁看大",关注0—3岁儿童的成长至关重要,亲子依恋一直是学者们研究的重要课题,亲子依恋有三种类型:安全型、回避型、反抗型,而安全型依恋是理想的依恋类型,文章提出了运用箱庭疗法改善0—3岁儿童的亲子依恋,并阐述了实施的途径和对象。  相似文献   

12.
韩国小说《杏仁》自面世之后被翻译成数十国语言,引发了社会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关注。从依恋理论的视角对小说中两位主人公的依恋类型进行分析后发现:依恋关系贯穿人物的一生,依恋类型的形成与人物的成长环境紧密相关。安全型依恋关系可促进个体情绪的发展,帮助个体更好地适应社会。混乱型依恋关系会造成个体形成心理防御机制,难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成为社会不稳定的因素。因此,青少年安全型依恋关系的形成与建立,需从家庭、社会等多方面进行引导。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采用青少年依恋量表和心理韧性量表作为研究工具,对流动儿童依恋特点及其对心理韧性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女生、家庭收入高于3000元、公办学校的流动儿童亲子依恋中社会度和心理韧性中的目标专注均高于男生、家庭收入低于3000元、打工子弟学校的流动儿童;流动儿童亲子依恋的总分与心理韧性的各维度、心理韧性总分与亲子依恋各维度均有显著相关;安全型流动儿童的目标专注、情绪控制、家庭支持和人际协助四方面均显著高于其他三种依恋类型的流动儿童,恐惧型流动儿童在以上四方面均最低.尽管流动儿童个人、家庭、学校因素对其心理韧性有预测作用,但流动儿童亲子依恋对其心理韧性有更强的预测性.  相似文献   

14.
超生寄养儿童是指违反国家计划生育政策出生的曾经被安置在祖辈、亲戚等家里抚养的儿童。寄养经历影响其亲子依恋关系。依恋是儿童和主要照料者之间的一种亲密情感联结,早期依恋的性质深刻地影响着成年之后的人际关系和精神健康。本文通过描述儿童依恋类型及依恋形成的影响因素,分析了寄养儿童的心理问题形成的内部原因。  相似文献   

15.
包华 《教育探索》2022,(2):90-93
婴幼儿天生有亲近行为,会对照料者产生依恋。不同依恋类型对人的影响会一直持续到成年,不安全型依恋对个体和群体都有一定影响和危害,依恋干预势在必行。安全圈干预方案是依恋干预的集大成者,能有效促进不安全依恋向安全依恋转变。安全圈干预包括对父母进行安全依恋知识的教育、提高父母养育技能、对不安全依恋的家庭进行团体心理治疗等三个步骤。安全圈干预对家庭教育的启示包括:家庭教育的关键是开展针对父母的教育;家庭教育工作的重点是确定亲子依恋类型并加以辅导和干预;家庭教育的保障是拓展儿童安全圈的半径,强化儿童与大家庭(家族)和社区的联结。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一个新的弱势群体随之产生: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缺乏正常的家庭教育和情感支持,留守儿童易出现心理问题.依恋是儿童和主要照料者之间(主要是父母)的一种亲密情感联结,研究表明,早期依恋的性质深刻地影响着成年之后的人际关系和精神健康.本文通过描述儿童依恋的理论、依恋类型及依恋形成的影响因素,分析了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形成的内部原因.  相似文献   

17.
依恋是儿童和主要照顾者之间的一种积极的、亲密的情感联结。然而,有的留守儿童从小就与父母分开,有的与母亲或父亲一方生活在一起,这种长期与父母分离而留守在农村的状况影响了留守儿童的依恋风格。基于现有的研究资料,本文从依恋对象、依恋质量、依恋模式和影响因素这几方面对农村留守儿童的依恋状况进行了探讨。今后的研究可从测量依恋的工具、依恋的稳定性、影响因素着手。  相似文献   

18.
采用亲密关系经历量表、个体真实性问卷和大学生诚信价值观问卷,对433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依恋焦虑和依恋回避都对个体的诚信价值观起负向预测作用,依恋回避的预测作用更强;安全型依恋者对诚信价值观的认同程度显著高于不安全型依恋者;个体真实性部分中介了依恋回避对诚信价值观的负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大学生依恋类型以及与社会支持和抑郁水平之间的关系,有针对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服务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本研究在某高校大学生群体中对成人依恋类型(AAS)、社会领悟支持量表(PSSS)和自评抑郁量表(SDS)的测量结果进行分析。发现高社会支持群体中的安全型依恋个体占比显著高于其他三种类型非安全型依恋类型(均p<0.05),低社会支持群体中的恐惧型依恋个体数量显著多于高社会支持和中社会支持个体的数量(均p<0.05),先占型依恋个体数量显著少于高支持和中支持人群(均p<0.05);无抑郁人群安全型依恋个体的占比显著高于其他三种非安全类型的依恋(均p<0.05),重度抑郁人群中安全型依恋个体的占比显著低于其他三种类型的依恋(均p<0.05),轻、中度抑郁人群中先占型依恋个体均显著多于安全型依恋和恐惧型依恋个体(均p<0.05),且安全型依恋和恐惧型依恋个体数量均显著多于拒绝型依恋(均p<0.05)。研究结论高社会支持人群中安全型依恋者较多,低社会支持人群中恐惧型依恋者较多;无抑郁人群中安全型依恋类型多于非安全依恋类型,抑郁人群中先占型依恋较多见...  相似文献   

20.
用Rartholomew和Horowitz编制的RQ关系问卷对洛阳市220名大学生进行四种依恋类型划分,并采用Young编制的IAII网络成瘾自评量表对这些大学生进行网络成瘾倾向测定,以考查大学生依恋类型与网络成瘾倾向的关系。结果表明:洛阳市大学生的依恋类型和网络成瘾倾向均不存在性别差异,但是都存在学历上的差异;不同依恋类型的大学生的网络成瘾倾向差异显著;不安全型依恋尤其是害怕型依恋和倾注型依恋的大学生较于安全型依恋大学生更易形成网络使用不当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