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老舍的《离婚》表现了女性生存的处境和际遇。从女性主义的视角去解读,便可以发现。女人在父权制社会里乃是一种“对象性存在”。她们无法离开婚姻,无法脱离男人而生存,婚姻的依附性使女人无法改变父权社会的既定秩序。  相似文献   

2.
一 也许是由于《杀夫》和《暗夜》强烈的轰动效应造成了非理性的集体无意识,致使李昂有一组较优秀的“寓言小说”迄今仍未引起读者和评论界应有的重视(起码大陆未见一篇阐释文字),这样强烈的反差,使我油然产生一种探索的冲动。 李昂这组“寓言小说”包括《水仙花症》、《移情》、《三寸灵魂》、《渡》、《三心二意的人》五篇,收集在短篇小说集《一封未寄的情书》辑二中。李昂自云她写《杀夫》和《暗夜》“是使自己朝向一个‘伟大’的作家的道路来努力”。这组寓言小说可以说是李昂朝向一个“伟大”作家目标迈进的理性自觉。如果说《杀夫》和《暗夜》是对人性和文化的批判,那么这组寓言小说则表达了人类生命的悲剧意识和悲剧心理。同时也显示出李昂作为一个优秀作家已具有了全人类的眼光与世界整体的阔大胸襟。  相似文献   

3.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第三个中期规划”(1990—1995年)指出,“过去四十年里,教科文组织在促进对教育的国际思考方面起了领导作用”。为证明这一结论,规划中列举了两本书,一本是1972年出版的《学会生存》,另一本是1987年出版的《从现在到2000年教育内容发展的全球展望》,(以下简称《教育展望》)。  相似文献   

4.
伏尔泰是法国18世纪著名的启蒙主义思想家和文学家。他在法国古典主义悲剧作家高乃依和拉辛的足音未远之时,承其余绪而写的不少悲剧中,受中国元杂剧《赵氏孤儿》(以下简称《赵》)影响写成的悲剧《中国孤儿》(以下简称《中》),已成为今人耳熟能详的中法文  相似文献   

5.
“与”字在古代汉语中是一个相当活跃的词,出现频率高,用法也多;而在现代汉语中,它的出现频率极低,用法很少.“与”字在近代汉语中的情况怎样?它又是怎样发展、变化的?研究它,对了解汉语发展的历史和规律,不是没有意义的。本文选择三部较有影响的小说的语言材料来考察上述问题。它们是《水浒全传》(以下简称《水》。成书于十四世纪),《红楼梦》(以下简称《红》。成书于十八世纪)和巴金的《家》(成书于二十世纪)。我们认为,“与”字由近代汉语向现代汉语发  相似文献   

6.
从语文能力到语文素养——《语文课程标准》学习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 ,语文学科的总目标虽然有所变化 ,但基本上定位在“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上。新近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 (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则提出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笔者以为 ,从“能力”到“素养”不是简单的词语更换 ,而是我国语文教学界对语文学科的性质、地位、目标和方法进行全面反思后的自然结果 ,标志着语文教学研究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一新中国成立到现在 ,语文教学和研究走过不少弯路 :出于政治的需要 ,把语文课上成了政治…  相似文献   

7.
谢宗玉 《成长》2007,(2):3-94
习惯睡前读书。习惯躺着读书。西蒙娜·德·波伏娃的《第二性》终于被我在这种温暖的时段、以这样慵懒的姿态读完了。《第二性》本是一本社会哲学书,但我从一开始就把它当作一本小说读了,就像读《红楼梦》一样。与《红楼梦》相同的是,《第二性》也给读者营造了一个虚拟的“大观园”,里面形形色色的女性的才情、个性、感恩、经历等方面与《红楼梦》里的女人并无二致,只是更显直接,深入,动人心魂。她们不像《红楼梦》里的女性那样有名有姓,她们闯入我的视野就像一个梦境,也像陌生街头那些柔美而神秘的笑容,更让我感叹万端,凭借想象,她们花雨般的心思和言行全都在我心灵的某处嫁接成功。[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萧红与田沁鑫这两个不同时代的思索者,虽相隔半个多世纪,但却通过《生死场》把这两个天才女性的心灵连在了一起,该作从小说到话剧,体现了她们心灵的契合与相通,也显示了她们过人的敏悟、深刻与才华。她们对生与死、男人与女人等等人生基本命题的思考与探索,是真正独立女性的声音,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与价值,表现了20世纪中国女性作家特有的敏感与透彻。  相似文献   

9.
在时代浪潮的裹挟下,“五四”女性勇敢地走出了国门。凌叔华把自己最深切的关注,投射在了“中国娜拉”们出走后的命运上。她们仍挣扎于传统与现实之间,不过是家庭中有文化的婉顺的“贤妻良母”。短篇小说《小刘》正是通过小刘婚前曾是激进泼辣的“军师”到婚后变成平庸麻木的“母亲”的鲜明对比,表现了传统女性意识对妇女的束缚和摧残,深刻揭示出女性解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相似文献   

10.
柏拉图的《会饮篇》体现了当时女人的社会地位——她们整体的社会地位都已经被定位在侍者、仆人等角色中:“爱神”是有性别的,完全变成了男性的特征;对男同性恋者采取赞美的态度;“爱”是对美的缺失和追求,是介于美和丑、善与恶之间的。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封神演义》女性角色的分析中揭示男尊女卑的中国古代社会中,女性不仅丧失了独立自主的社会地位,而且丧失了完整的自我意识,她们的情感被忽视,她们的心灵被扭曲,这些都是男权社会对女性的统治和压迫的结果。男权社会下,主流价值评判所称道的贞洁刚烈中包裹着吃人的谎言,而女人是祸水的侮蔑更是对男人过失的粉饰。  相似文献   

12.
《封神演义》是一部以武王伐纣为题材的小说。作品中塑造了大量的女性形象,她们属于不同的类型,有女神、女妖、女仙,也有宫妃、女将、慈母、臣妻等。作者在作品中赞扬了传统女性的美德,揭示出古代女性的附属地位。但总的来看,作者仍是站在男性的立场上看女性,在塑造女性形象时体现了明显的“女人祸水”思想。  相似文献   

13.
近日翻检《汉语大词典》、1989年版《辞海》、社科院语研所《现代汉语词典》(以下简称《汉语词典》)及甘肃师大中文系《汉语成语词典》(以下简称《成语词典》)等工具书,以及陈鼓应先生《庄子今注今译》(以下简称“陈氏注译本”)、王先谦《庄子集解》(以下简称“王氏集解本”)、郭庆藩《庄子集释》(以下简称“郭氏集释本”)等专著,得益匪浅.但也有若干条目的释文尚有商榷的余地.  相似文献   

14.
女人与女人之间的恩怨常比人们想象的要微妙复杂,即使童年的经历也会对她们成年后的生活和情感产生重大的影响。可以说,女性在她们自身那个世界中的地位往往对她们具有更深的意义。本文试图通过对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代表作之一《猫眼》中女主人公伊莱恩.瑞斯利微妙复杂的行为和心理的分析证明这一观点,并由此得出结论:"女人心结"而非"童年情结"、"怀旧情怀"或"厌女症"是对女性行为和心理最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5.
一、课程性质的定位:由“惟工具”论到“工具—人文统一”论语文课程性质观是语文教育观念的基础和核心,统帅着语文教育的全局。语文教育界对语文课程性质的讨论和研究乃至争论从来没有间断过,从1992年到2000年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来看,语文课程性质经历了一个由“惟工具”论而“文化载体”论继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论的过程。《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标准》)继承以往《大纲》的合理成分,从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高度来界定语文课程的性质。至此,有关语文课程性质的争论跳出了非此…  相似文献   

16.
《中国式离婚》中的林小枫和肖莉都是婚姻生活的失败者,导致她们婚姻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女性潜意识层面的对男性的“依附”观念和现实中存在的不公正的男性中心的社会文化状况。林小枫因依附而陷入囹圄,肖莉则因觉悟而突围。克服依附心理、增强女性自我意识,从囹圄中突围,这是作家王海鸰的女性主义主张。  相似文献   

17.
以女性觉醒意识而言,《玫瑰门》是新时期文学以来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其标志是由代“她们”倾诉到对“她们”的拷问。铁凝的批判精神就渗透在她的质疑、诘问或叹息之中。对于女性而言,铁凝所持的是一种柔软的批判方式。  相似文献   

18.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1992年颂布试用,2000年作修订。2001年教育部又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大纳》与《标准》之间有什么联系?又有什么变化呢?  相似文献   

19.
《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英语教育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教学要求中的“语法要求(二、四、六级要求)”和“语法项目表”是根据《全国师专英语专业教学调查报告》(以下简称《调查报告》)中所得结果,参照《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基础阶段英语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基础阶段大纲》)《高等学校英语专业高年级英语教学大纲》(以下简称《高年级大纲》)、《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理工科及文理本科用)(以下简称《大学大纲》)、《全日制高中英语教学大纲》(以下简称《高中大纲》)、《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中英语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初中大纲》),吸收国内外英语语法最新研究成果,并结合目前师专英语教学实际,特别是有关英语语法教学的实际和现状制定的。 “语法要求”、“语法项目表”和《大纲》的其他部分一样,注意到师范性、专科性、灵活性和指导性,尤其突出了师范性和专科性,同时也有一定的科学性、先进性、可行性以及可检查性。  相似文献   

20.
《喜福会》被公认为美籍华人作家谭恩美的代表作之一,它也是华裔文学成功的典范。《喜福会》描述了八个女人及她们在美国生活所遇到的波折。该作品向读者展示了这些华裔女性在生活中由于文化差异所遇到的各种困难及她们是如何为了生存而克服这些困难的。这些女性向人们展示了她们不屈不挠的精神以及她们维护尊严并获得幸福的信心。本文从美籍华人主角之间的人物关系、身份困境及母亲和女儿之间的冲突来进行阐述,旨在探索《喜福会》中的家园情结。家园情结对早期的美国华裔文学影响巨大,并细腻深刻地刻画了美籍华人对祖国的强烈的、根深蒂固的爱国情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