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顾小花 《语文天地》2012,(11):59-60
相对于初中记叙文侧重情节的叙述,高中记叙文对语言的要求更高,在文通句顺的基础上,还要求语言秀美、深刻、生动形象、有哲理等。想要达到这些要求,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语言进行巧妙雕饰。  相似文献   

2.
顾小花 《语文天地》2012,(21):59-60
相对于初中记叙文侧重情节的叙述,高中记叙文对语言的要求更高,在文通句顺的基础上,还要求语言秀美、深刻、生动形象、有哲理等。想要达到这些要求,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语言进行巧妙雕饰。一、选用动词出华彩准确选用动词,就是要仔细推敲、比较,选出最合适、最形象的,能创造精彩效果的动词。  相似文献   

3.
一天,小白兔拔完萝卜正要往回走,这时,迎面来了一只大老虎。  相似文献   

4.
徐瑾 《广西教育》2013,(46):71-71
伟大诗人荷尔德林说过:“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语文学习是学生诗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写好人生这首诗,让生命折射活力,绚丽多彩,我们的语文课堂离不开诗歌所赋予的丰富情感。那么,如何让语文课堂涌动诗情呢?笔者认为必须做到以下三点。  相似文献   

5.
春雨的味道     
程建国 《儿童音乐》2008,(12):79-79
  相似文献   

6.
俗话说:“春雨贵如油。”对农民来说,春雨是大地的福音。可是,即使是春雨,也得就着时间、地点下才贵如油呀!这不,“春雨”在我们的教室里就下起来了,请关注“108班‘倒霉’的一天”。  相似文献   

7.
金花 《时代教育》2009,(8):32-32
笔墨作为中国画的主要形式语言,其在画面中所体现的诗情即意境,是作为评价一幅中国画作品好坏的重要标准,本文从笔墨的运用讲究,述志言情诗,诗文化审美理念和符号意义及笔墨神韵和意象等方面作手分析笔墨的诗情.  相似文献   

8.
戴望舒诗歌的基本格调是忧郁的,但也有为时代激流而写的那些感奋的、甚至壮烈的诗;诗人始终坚持从自己熟悉的生活出发,立足于自己的切身感受,用真情实感打动读者,泛滥的情感在这里被化成了可感的经验与审美意象。  相似文献   

9.
浪漫主义诗人出身的郭沫若在他的历史剧中仍然追求浪漫主义风格的格调,这便使他的历史剧呈现出浪漫主义诗情.诗歌的直接运用,剧中诗意般的正面人物形象,抒情诗般的独白和舞台说明的抒情意境是郭沫若历史剧浪漫主义诗情的四个突出表现.  相似文献   

10.
神奇的春雨     
苏秦 《红领巾》2009,(6):17-17
清晨,几声隐隐的春雷过后,下起了入春以来的第一场雨。微明的天空中慢慢垂下了一条条雨丝。  相似文献   

11.
在充满梦幻的文学中,饱含诗情的守望是可能的,并且是存在的.本文着力阐述了从东晋诗人陶渊明到现代作家沈从文二者的文艺作品,在对比中发现它们都渗透着对现实人生的诗情守望.  相似文献   

12.
王夫之以深厚的诗歌创作及鉴赏经验为基础,用哲学家特有的思辨精神灌溉中国诗学,对诗歌的性质、创作、功能、技巧等诸多理论问题均进行了深入阐发,尤其是对“诗情”进行了许多新的详尽诠释。在王夫之的诗情观中,闪耀着夺目的人本光彩。人本主义主张奠定了王夫之诗情观之人本特色的思想基础;关于诗学理念的反思直接催化了其诗情观的人本特色;通过对传统诗学思想的改造,则直接显呈了王夫之诗情观的人本特色。  相似文献   

13.
行走的春雨     
叶静 《教育文汇》2008,(2):57-57
劝过很多次都没有用了,他窝在一堆农具身边,跟他的父亲作着最后的斗争。他决定不去上学,不去上学那又去干什么呢?扛起锄头下地,牵起老牛下田,或者到窑厂出苦力,搬那永远也搬不完的石灰石?  相似文献   

14.
郝建生的诗作《诗情人间》穿过岁月的隧道,回顾自己的峥嵘岁月,情感真切,意味悠长;在对祖国名胜古迹的沉吟中立意高远,通过独特的视角中国文化进行富于历史深度的解读,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其诗作既呈现了中国古诗的传统性,又体现了时代性,表现出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雅情操。  相似文献   

15.
白日沦西河,素月岀东岭。遥遥万里晖,荡荡空中景。风来入房户,夜中枕席冷。气变悟时易,不眠知夕永。欲言无予知,挥杯劝孤影。  相似文献   

16.
通过作诗、吟诗、品诗,毛泽东流露出来的生死感怀是一片意味丰厚的人文风景。越到暮年,毛泽东对生死的关注越强烈、越深刻。这是由他的文化心理、生存方式、行事风格所决定的.毛泽东的空间意识既继承又超越了中国古代文人的传统,使他获得了得以战胜时间与死亡的独具辉煌的生命感受。  相似文献   

17.
嵇康玄学循形名学角度切入,辨名而非名,建立了一个以自然为体的理论的统系.自然在名号之外,体合自然唯有无哀无乐,但在现实人生中,他并不能自免于哀乐.玄思与诗情构成了一对矛盾,逼显出嵇康自然观的缺失,所谓清峻之志,反映着他的执着,也反映着他的困惑.  相似文献   

18.
春雨的色彩     
那天,带着对《春雨的色彩》一文的感悟与体验,我走进了教室。教学在我舒缓而又轻柔的朗读中拉开帷幕。随后,我问:“孩子们,课文中小燕子、小黄莺和小麻雀在争论一件什么事呢?”  相似文献   

19.
戴望舒作为现代诗派的诗论家针对当时的诗歌创作提出了一些较为独到的观点,其中关于诗歌审美标准的“诗情”说影响最大。本文从诗人对“诗情”内涵阐释及“诗情”说产生的理论背景和时代必然对“诗情”说进行较为全面、深入的探寻,以表明“诗情”观在戴望舒诗论中的核心地位。  相似文献   

20.
东汉时期,山水画虽还未独立出现,但在这一时期画像砖中描绘的自然景物所体现的山水精神之美,展现出了“前山水画阶段”的绘画形态,为我们探讨中国山水画脉络发展的源头找到新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