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父母和家庭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中最关键的是培养孩子的学习动力,提高他的成就感,这样孩子在学习中遇到的磨蹭、走神、粗心等问题都能迎刃而解了。在学霸李柘远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父母和家庭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父母该如何进行角色定位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专门邀请到了科幻小说作家郝景芳,  相似文献   

2.
张勇 《生活教育》2009,(6):39-39
毫无疑问,许多父母都想拥有这样的孩子:乖巧、聪慧、懂事、独立:都在关注同样一个问题:我把孩子培养成一个什么样的人才算是成功?企业家、领导、科学家、明星……并且将这一愿望的实现看作是父母的最大荣光和幸福。如今的许多父母,在憧憬着孩子美好未来的同时憧憬着自己的幸福,但是却忘记了:父母想要收获的幸福,它的根源不在孩子,而恰恰在父母自己的身上。  相似文献   

3.
吕斌 《家长》2008,(6):25-25
前几天,我在《把孩子培养成财富》一书中看到一个事例:一个家庭富裕、父母都是"高干"的孩子,平时行事邋遢、行为散漫,让父母深感烦恼。一次,父亲要远赴他乡履职,临行前对他说:"你妈妈身体不好,你作为家里唯一的男子汉,以后照顾妈妈、照顾家庭的职责,就交给你了。"从此之  相似文献   

4.
《幼儿教育》2011,(6):8-10
孝敬父母及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在当下的一些独生子女身上却很少找到这种美德。在许多家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镜头:吃过饭后孩子扭头看电视或出去玩耍了,父母却在那里忙碌着收拾杯盘碗筷;家里有好吃的东西,父母总是先给孩子吃,孩子却很少请父母先品尝:孩子一旦生病,父母总是提心吊胆,精心护理,百般关照,而父母身体不适,孩子却视而不见,若无其事,很少问候……诸如此类,值得深思。  相似文献   

5.
姚月琴 《宁夏教育》2011,(7):153-153
教育孩子是我们每个父母都应尽到的责任和义务,而如何教育好孩子又是我们每个家长时常感到困惑的难题。现代教育家陈鹤琴说过:"若能依据小孩子的心理而实行教育,那教育必定有良好的效果。"的确,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好孩子,只是他们有时找不到学习、进步的动力。而作为家长,不要过多的去责备孩子,要给孩子一个进步的理由!这个理由可能是一句话或一件事。  相似文献   

6.
吴波 《学周刊C版》2014,(1):135-135
正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听人说,父母对孩子要"懒"一点,不要大包大揽,因为父母"懒",孩子才会"勤"。的确是这样,父母把什么事都做好了,孩子当然什么都不用做,长期下去,只能培养出一个什么都不会做也不想做的懒孩子。仔细想来,教学中何尝不是如此呢?我们经常看到一些语文教师上课讲得口干舌燥,从字词句到文章分析再到课后练习,  相似文献   

7.
一朋友曾对我说:“我八岁时,父母离婚,然后我就和我妈一起生活。我的噩梦从此开始。我妈妈情绪不稳定,我无法猜测接下来妈妈的情绪会怎样。妈妈的坏情绪给我的心灵带来了阴影,所以我一直过得不幸福。”她的一席话使我觉得,好脾气是人生的一笔大财富,父母给予孩子最好的财富并不是金钱和地位。如果孩子是上天赐给我们的礼物,那么做父母的能回馈孩子什么呢?我想教会孩子控制自己的情绪,并培养孩子管理情绪的能力,这是父母能送给孩子的最好财富。那么怎样培养孩子管理情绪的能力呢?  相似文献   

8.
曹林 《成才之路》2010,(21):I0004-I0004
"言语暴力"致六成孩子感觉不被关爱——佛山市妇联近期公布了一份《佛山市少年儿童家庭暴力专题报告》,通过对分布于五区的5000个"90后"孩子和家长问卷调查显示:孩子们最害怕的不是父母师长的拳脚,而是"言语暴力",一句"很笨""累赘"比任何惩罚都让孩子们更恐慌。"言语暴力"让六成左右的孩子遭遇与父母的“情感荒漠”,他们感觉自己没有被父母关心过。  相似文献   

9.
作为父母,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位聪明、讲礼貌、成绩优秀的好孩子。而要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好孩子,仅仅只是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健康的环境,或是耐心教导吗?当然不是!西方父母认为,要培养孩子培养成还孩子,就先要把家长培养成好家长。就让我们来看看西方父母为了孩子是如何从自己做起的吧!第一课:把家庭教育放在首位在一个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家长要做到这一点的确有点困难。但是西方好的父母总是会抽出时间来与教育孩子,对于他们来说,教育孩子是他们最重要的事。美国的一家著名化妆品公司就把“FAMILYFIRST”(家庭第一)写在员工守…  相似文献   

10.
父母尽量不要在他人面前评论孩子在饮食方面的偏好。 少年儿童研究:家长培养孩子的好习惯表现在各个方面,饮食习惯是重要的一部分。现在很多家长做饭时基本都是孩子想吃什么就给做什么。您曾经说过:我们不能让孩子成为“营养盲”。那么,我们怎么做才能达到这样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开学第一天,我开车进入学校停车场,看到一位老先生在指挥交通,我的车停好后他帮我们打开车门,说:"早上好!"我想他大概是管交通的校工。下午来接孩子,他又特意把孩子带到我的车边,一边给他开车门,一边问:"今天过得开心吗?"孩子说:"开心。"他说:"那你们明天还来吧?"孩子说:"还来。"他又对我说:"开车小心。"等他离开了,我问孩子:"他是校工吧?"孩子说:"好像是校长。"  相似文献   

12.
《父母必读》杂志日前完成的一项2416人参加的调查显示,70%以上的3~6岁孩子的父母都给孩子报过这样或那样的兴趣班,6岁以后,参加过兴趣班的比例超过了80%。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到培养孩子的才艺几乎是每一个家庭在孩子成长到一定阶段的必修课。  相似文献   

13.
在《小麦进城》这部电视剧中,看到这样几句父母有关孩子问题的对白,感觉非常受益。妈妈说:"做父母的管孩子也都是为了孩子好,自己吃过的苦不想让孩子再吃,自己受过的罪不想让孩子再受,自己走过的弯路不想让孩子再走。他们怎么就不懂做父母的  相似文献   

14.
有一个低年级的孩子画了一幅画,他把太阳涂成了鲜艳的绿颜色。妈妈看到了,告诉他,太阳是红色的,不能涂成绿色。孩子不听,说:我喜欢绿颜色。妈妈很生气,觉得孩子太不讲道理了。老师看到了这幅画,也告诉孩子,太阳是红色的,要他把太阳的颜色改过来。孩子告诉老师:绿太阳好看,不刺眼。绿太阳凉爽,不晒人。孩子还告诉老师,他看到过绿色的太阳,那是在夏天树林里,透过树叶丛看到的。遇到这样的孩子,也许老师、家长都有些头痛。孩子太不听话了。中国的大人喜欢乖孩子,我们的教育不断地培养着乖孩子,我们不断地对孩子说:乖,听话…  相似文献   

15.
赵翔 《家长》2012,(12):37-37
每个父母都深爱自己的孩子,都竭尽所能地培养孩子,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可是,由于父母的教育方法错误,许多孩子没有似锦的前程,有的甚至走向歧途。我们不禁要问:"教孩子真的这么困难吗?我们真不会教孩子吗?"如果你有这样的疑问,那么请认真阅读《别以为你会教孩子》一书,该书将告诉你怎样爱孩子才不算溺爱,怎样教孩子才能让他心甘情愿地接受。  相似文献   

16.
孝敬父母及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在当下的一些独生子女身上却很少找到这种美德。在许多家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镜头:吃过饭后孩子扭头看电视或出去玩耍了,父母却在那里忙碌着收拾杯盘碗筷;家里有好吃的东西,父母总是先给孩子吃,孩子却很少请父母先品尝;孩子一旦生病,父母总  相似文献   

17.
“反抗父母”的青春期孩子季诚钧,李顺根我们常常听到家长这样抱怨孩子:“越大越不听话了!”“越大越爱顶撞大人了!”有时候还可以看到这样的场面:父母对孩子的管教演变成了一场剧烈的亲子冲突。青春期的孩子为何如此“反抗父母”呢?青春期孩子反抗父母的原因之一是...  相似文献   

18.
尊重长者、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这种美德在今天一些独生子女的身上几乎不见了踪影。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家庭生活镜头:吃过饭后孩子扭头看电视或出去玩了。父母却在那里忙碌着收拾碗筷;家里有好吃的东西,父母总是想着先让孩子品尝。孩子却很少想到父母;孩子一旦生病,父母便忙前忙后,百般关照,而父母身体不适,孩子却很少问候。  相似文献   

19.
个性与理想把孩子培养成一个能自己思考、自己行动的人父母把孩子要跨越的路上的障碍物先全部清除掉——“过于保护”、孩子每走一步都要指示一下——“过于干涉”的结果是:孩子到任何时候也不会一个人走路。父母这样做也剥夺了孩子接受挑战、从失败中学习以及获得各种体验的机会。父母们容易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家的  相似文献   

20.
父母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关键在于"定位"。 1.学做"律师"。有些父母看到孩子出了问题,便迫不及待地当起了"法官",这是不对的。孩子的内心世界丰富多彩,父母要积极地影响与教育孩子,不了解其内心世界便无从谈起,而了解孩子的关键是呵护其自尊,维护其权利,成为其信赖和尊敬的朋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