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作为一名老师,我们希望学生快乐地学习,掌握知识,更希望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积极乐观的心理,让他们能健康快乐地成长.十几年的教学经历,让我们深深体会到,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就是一个关于"爱"的教育.爱是开启心灵的钥匙,爱是成长路上的助跑器.爱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润滑剂.在一次讲座中,学军小学的杨一青校长曾经说:"聪明的、漂亮的、干净的孩子让人喜爱是不难的,可要爱那些调皮的、成绩比较落后、各方面表现都不太理想的孩子就不那么容易了."他的话马上让笔者产生了共鸣.  相似文献   

2.
王青 《宁夏教育》2012,(4):55-56
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但如何让孩子们快乐,给他们的心灵播下快乐的种子,让他们在美丽醉人的故事中产生学习的兴趣,是教师面临的一个难题。在几年的小学教育教学工作中笔者发现,班里不爱说话的学生人数在逐渐增加。一些学生表现出孤独、忧愁、暴躁的心态,很少听见他们开心、无忧无虑的笑声。班主任的责任心和使命感驱使我更多地关注这些学生,通过查找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研究,解决这些学生心理上的问题,让他们快乐地成长。  相似文献   

3.
班主任要发自内心地去热爱学生,让我们的爱与学生同行——关心帮助他们,和风细雨般地引导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激发爱的方式多种多样:让学生写日记,利用名人报告会的契机,用身教去播撒爱,用短信去传递爱。让爱伴随着我们的学生健康成长。班主任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爱的传播者;只要辛勤耕耘,爱的种子定会结出一颗颗丰硕的果实。  相似文献   

4.
高红纳 《教师》2014,(33):23-23
为了培养学生爱读书、会读书,从而养成读好书的习惯,我们必须营造氛围,指导学生从小进行广泛的阅读,让学生享受到读书的快乐,使阅读成为他们成长路上的快乐经历,使他们真正地爱读、乐读,以致受用终身。  相似文献   

5.
连慧君 《师道》2006,(7):4-5
作为班主任,一开始我们接手一个班级,充满了信心,都想希望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学生们都快乐地、健康地成长,因而抱着一种信念来开展教育:用爱感化他们,引导、启发他们。事实上,反复性在班上的那些学困生身上不可避免地重演着:经常迟到的学生又迟到了,拖拉作业的学生又没按时完成,课上爱做小动作、讲话的学生又在课堂上重复着他们的动作。有时,我们班主任会束手无策,教育效果只是事倍功半。但是,只要我们耐心地循循善诱,用真诚和爱感化学生,学生会向我们敞开他们尘封的心灵,乐于接受教育。冰封之冬2001年9月,我担任了职一班的班主任。班里一名…  相似文献   

6.
龚程颖 《时代教育》2009,(9):183-183
没有爱便没有教育,只有爱学生的人才会真正教育学生,对于一名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更是要有一颗爱学生的心,用爱心、耐心、信心--这把能开启学生心灵的金钥匙,去滋润每一个学生的心灵,使得每一个学生都健康快乐的成长.让他们更健康,更聪明,更快乐.当我们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而学生也乐于主动向我们敞开心扉时,我们的教育之舟便已驶入了成功的港湾.  相似文献   

7.
有爱才有真正的教育,教师对幼儿的爱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需要教师在平时的点滴中用心、用爱教育,并且尊重个体差异、注重指导。如何让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这是我们每一位幼儿教师的职责。  相似文献   

8.
林水火 《考试周刊》2015,(8):107-108
当代教育应是爱的教育,思想品德课教学更应如此。每个人都渴望得到爱,得到别人的肯定。学生在学习成长的过程中,更是如此,尤其是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更不能伤害他们。我们应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让他们的心灵有放飞的空间。赏识教育以人为本,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肯定、鼓励,从而感受成功、体验快乐、唤起自信、激发兴趣,朝健康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要摸透学生的个性特点, 善于发掘学生的闪光点,走进学生的心理世界,要用爱的雨露 浇灌着学生,让学生在爱的阳光照耀下健康快乐地成长;教师 要善于走进学生的生活,用爱心开启学生的心灵之窗,用宽容 去呵护学生的心灵,用真情去感化每一位学生,这样才能打开 学生的心扉,让他们自由地翱翔,健康地成长。  相似文献   

10.
面对特殊的独生子女群体,怎么样把他们培养成才,让他们快乐健康地成长,要求每位班主任有爱和注重陪伴,因为有爱就有激情,有爱就有突破,陪伴是最好的教育。  相似文献   

11.
李春英 《辽宁教育》2012,(18):74-75
教师要享受教育的幸福,教师要享受成长的幸福,教师要享受自己发展的快乐,教师要享受教育追求理想的成功。怎样才能使教师过上完整幸福的教育生活?只有教师成长了、发展了,他们才能够幸福、快乐。因此,在教师队伍建设中我校一直把让教师幸福快乐的成长作为我们的目标。一、在学习中享受精神世界的幸福和快乐教育家夏丐尊说过:"教育不能没有感情,没有爱的教育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我经常说,我们的学生就好像投胎一样来到我们的身边,那该是怎样的一种缘分啊!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给他们母亲般的呵护啊!  相似文献   

12.
18世纪中叶,法国教育家卢梭曾经说过:"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自由的发展,只有真心实意的去爱学生,才能够精雕细刻的塑造他们的灵魂。"这里说的是,教师要有爱心,才能细心塑造学生,真正爱护学生,而不是追求功利,不只关心学生的成绩。因此,在班级管理方面,我们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去发展、解除束缚。让他们在一个快乐的环境下学习。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快乐的成长。  相似文献   

13.
正生物知识是比较抽象、复杂的,有一定学习难度。如果在高一生物教学中,教师不能够让学生喜欢生物,则会影响学生后续学习态度与热情。所以,在高一生物教学中,教师需要以激情点燃学生学习情感,让他们乐学、爱学,如此才能实现有效教学。一、关爱学生,因材施教教育的本质在于爱,爱是宽容与理解,我们应注重学生习惯的养成,人格的形成,让学生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教育家卢梭曾说过:"只有真心实意地去爱学生,才能精雕细  相似文献   

14.
正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一名班主任,首先要爱学生。如果没有对学生的真挚的爱和充满希望的爱,就不会是一个好老师。教师要以真诚的爱去感化学生,教师的爱是一种巨大的人格力量。尤其是后进生,听到的大多是批评、责备、嘲笑。因此,他们常常主观的认为教师轻视自己,厌弃自己,故而产生自卑心理,这就更需要教师用真诚的爱去感化他们,多给他们一点阳光雨露,让他们快乐地成长。  相似文献   

15.
教育的本质是以人为主体的教育,是浸润着教育者爱心的教育。从事教育的工作者们,从初为人师都是倾注自己的爱心、耐心和真心。但是我们的爱,真的就是学生们成长必需的阳光、雨露和沃土吗?我们有没有静下心来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他们的需求?思考他们乐于接受的方式?我们应该尊重学生个体,他们是有自我需求、自我思想的"人"!并不是一群心甘情愿接受我们"无私的爱"的私人物品。尊重个体、互相尊重才是我们教育的实质。孩子们不止需要传授知识的良师,更需要陪伴他们、尊重他们的益友。蹲下身子,和我们的孩子一起经历他们的成长。请把我们无心拿走的幸福——尊重、信任,还给孩子们。让孩子们在纯粹的爱中,自由呼吸,快乐成长。  相似文献   

16.
徐保周 《教师》2020,(6):12-13
"幸福教育"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让每一名学生体验幸福而完整的童年生活。文章结合河南省安阳市钢城小学的研究课题"幸福学校构建的实践研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探索学生幸福成长的路径,从而为学生营造一个"爱"的教育环境,精心设计幸福的成长空间,搭建幸福快乐的展示舞台,让他们尽情地跳舞、歌唱,尽情地展示、分享欢乐。  相似文献   

17.
爱学生,爱教育,这是教育积极倡导的正能量的核心.当正能量足够强时,它的光芒就足以赶走负面的阴暗,走向阳光,走向成长.作为一名教师,更需要将这种能量传递给我们的孩子,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教育更需要正能量.教育,是一个民族的立身之本、是一个国家的兴旺之本,它更需要正能量的推动.反观如今的教育,一些地方已出现了一些负能量,能否用正能量来引领?能否用积极阳光的心态来看现如今的教育?作为老师就应该用自身散发的正能量来影响带动我们的学生,做好学生人生正向导航员的角色.  相似文献   

18.
字经》开篇说:"人之初,性本善。"这是说人本来就是有爱心的。一位教育家说过,一个有爱心的人是一个快乐的人。我们在生活中可以看到,善良的人经常面带微笑,因为他们用爱帮助了他人,也给自己带来了快乐。由此可见,在学校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是多么重要。那么,如何让学生沐浴在爱的阳光下健康地成长?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给学生慈母般的爱"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  相似文献   

19.
教育即爱,爱即教育,给孩子创造一个爱的氛围,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让孩子得以健康快乐地成长,是幼儿园和家长共同的追求。我们会把"爱"倾注到孩子身上,但我们的"爱"中,有时也存在违背教育规律,违背幼儿年龄特点和成长现象,造成幼儿园教育小学化。  相似文献   

20.
用爱去教育学生,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老师对他的“爱”,这是班主任顺利开展工作的基础,用爱去教育我们的学生,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更快更健康的成长,用爱去宽容学生,用爱去指导学生,最终他们必会成为让我们骄傲的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