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马粼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2,17(1):59-62
先秦儒家的孝道观念,产生于对血缘家长的崇敬,它包含“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两方面的家庭道德观念,这一观念被扩大、延伸到国家、社会之上,便转化为一种责任和道德义务,使孝观念对维护封建统治具有重要作用,于是统治者大昌孝道,构成孝主要内容这一的送死之事,日益发展,厚葬陋习日烈。 相似文献
2.
龙延 《南通师范学院学报》2001,17(3):7-11
几乎在孔子提出中庸思想的同时,佛陀也提出了中道思想,儒家的中庸思想与佛教的中道观,分别对儒佛两家都有很大的影响,它们都有一个发展变异的过程,其中有许多相同相异之处,儒家中庸思想发展在《中庸》一文中可谓集大成,后来中庸思想都是对它的补充与发展,佛教宗派众多,对中道思想有重要发展,佛教传人中国后,受到本土文化的影响,中道观又有新的发展,儒佛两家在矛盾冲突的同时,又相互影响,相互汲取营养,儒家的中庸思想影响了佛教在中国的发展路径,佛教的中道观对儒学的一些观点的深化则有点染之功。 相似文献
3.
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在继承西周"孝"观念的基础上,创立了以"孝悌"为核心的孝道思想。儒家孝道思想,影响深远,对今天的道德建设仍有借鉴意义。围绕儒家孝道思想,本文着重探讨三个问题:孝道存在的原因,孝道的实现途径及保障机制,儒家孝道思想的现代意义。本文认为,此意义有三:第一,有助于现代家庭道德建设;第二,有助于制定富有生命力的道德规范;第三,有助于从道德层面完善赏罚机制和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4.
周山东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2):77-80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并仍为现代人所广泛认同和践行;但不可否认的是,现代人的孝道观念多少有些局限性,突出表现在狭隘亲子观念、物质化孝行以及厚葬社会风俗等方面。对此,道教提出的"人亦天地之子"、"孝出自然至心"、"事死不得过生"等观念,具有一定的现代反思价值。 相似文献
5.
孝道观是儒家文化的重要内核,儒家孝道观体现了孔子以人的日常生活情感构建民族文化心理和稳固的社会秩序的理念。儒家孝道观不仅在稳固血缘亲情上有积极的作用,而且在培养大学生的文化素养、提高其社会责任感等问题上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6.
儒家死亡观是以孔子为代表的死亡观的流变.儒家死亡观一方面重生轻死,而另一方面又十分注重厚葬,这反映了儒家对死亡理解的矛盾性.研究儒家的死亡观,对于我们正确理解和看待死亡,树立生死辩证统一的观点,提高生存质量和实现生命的价值,有具有积极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7.
孔子孝道观的基本内涵包括:物质上“能养”,精神上“敬”;无违与谏诤;子承父志、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孝体现了内在亲情,包含了礼和仁。孝和礼、仁的特殊关系使孝道具有特殊的政治功能。孔子孝道观有利于培养人们的道德意识、感恩意识和人文精神,对家庭美德建设和社会和谐有一定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8.
周山东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1(2):86-89
道教孝道观是孝文化研究的新领域.其不仅是当前孝文化理论研究的薄弱环节,更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道德建设的现实需要.加强道教孝道观研究有助于全面了解中国孝文化的发展脉络和整体面貌,为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供历史经验借鉴和文化支撑,对于反思现代人的孝道观念、提高现代社会道德教化实效性,具有历史参照意义. 相似文献
9.
刘丽容 《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6,5(3):28-30
作为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的《孝经》,紧紧围绕“以孝治天下”这一思想,将孝分为天子之孝、诸侯之孝、卿大夫之孝、士之孝和庶人之孝五等,强调“以孝事君则忠”。“移孝作忠”成为统治者“以孝治天下”的基本策略。今天对其孝道观在价值和内容上应作批判性继承,一是在价值上已经不具有首孝和泛孝的地位,二是在内客上“以孝治天下”的观念已然被摒弃。对于现代家庭伦理建设,其孝道观仍具有一定合理的可继承的内容,如养亲敬亲、耀祖显亲和谏亲。 相似文献
10.
11.
道教十分注重孝道思想,它不仅在古代社会有着重要作用,而且在现代社会也有着积极意义。其意义主要表现在个人、家庭、社会和自然四个方面。在家庭方面,它促进家庭成员之间和睦相处,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家庭养老;在个人方面,它可以帮助提高个人修养特别是个人心性修炼;在社会方面,它起到了维系社会秩序的作用,并且弘扬了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在自然方面,它起到了保护自然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张树俊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1):1-5
泰州儒学虽然充满了创薪精神,但他们始终坚守儒学底线,崇尚圣人之道,推崇儒家经典,儒家的经世哲学是他们的指导思想,并坚持进行圣学教育.泰州儒学继承并发展了传统的“仁”“礼”“中”等思想,他们不管是为官还是平民,“儒”气都很重.他们治学虽然兼收并畜,但仍以儒家学说为主.泰州儒学把孝悌放到了十分重要的位置,保持了传统儒学的孝悌本色,孝亲情结很重,但他们并不盲孝.所以泰州儒学既坚守了儒学阵地,也在对传统儒学的改造上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13.
司马迁在时代、家庭和儒家孝道观念的影响下,对祖上和父亲都有尽孝的表现。而司马迁对孝道的深刻理解,更向世人诠释了他独特的孝道思想,使传统孝道思想得到丰富和升华。 相似文献
14.
古代敦煌地区的佛教信众在实践家庭伦理、处理父母与子女现世与来世之间关系的过程中,遵循着佛教家庭伦理中父慈子孝、知恩报恩的基本伦理关系,并将其作为佛教信仰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敦煌文献大量记载的子女对父母实现孝行的方式和特殊社会环境下的父子关系,为敦煌佛教的发展赋予了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5.
传统孝道的现代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向阳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6(6):39-42
孝道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进行重构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要求。传统孝道重构应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赡养老人的侧重点从片面强调物质转向物质与精神的全面重视,代际关系从专制转向民主,价值观念从同一向转向多元,人格类型从依附转向独立,孝道从血缘本位转向社会本位。 相似文献
16.
孝是人类最起码的品行,是一个人善心、爱心和良心形成的基础,是无私奉献精神之源、为人处世之本、爱国主义之根和良好品格之魂,是人生的第一美德,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继承和弘扬孝的“合理内核”,具有现实的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现代社会孝亲问题之沉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百善孝为先”,中华民族历来非常重视孝道,尤其是儒家,视孝道为一切道德的根本。然而,现代社会却出现了许多令人堪忧、甚至令人发指的孝亲问题。为此,如何求诸传统儒家的孝道观以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深思。 相似文献
18.
王勤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6(1):122-124
中国的儒家伦理曾对日本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过巨大影响。但由于地缘文化,制度文化,宗教文化的差异,因而在选择取舍、吸收融合的过程中,有着不同的价值取向。另外,孝道观念应该是与时俱进的,应有本质上的新诠释。 相似文献
19.
胡义成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13,(3):56-59
“孝道”源于陕西,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在今天,它应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鉴于从1999年开始,我国成了“人口老年型”国家,老人规模居世界第一,老龄化速度世界第一;陕西省60岁以上的老人也已达509.32万,占总人口的13,4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套用西方“福利社会”模式解决陕西省“未富先老”问题,显然不是应采取的科学办法,而应在总思路上继承发挥陕西省的突出文化优势之一即“孝道”,故陕西省也应当把提倡“孝道”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来抓.其实,近年来湖北、山东、山西等省区在这方面已经先走了一步,对其经验陕西省应加借鉴.建议在陕西省实施“‘孝道’工程”.这不仅是为了给解决“未富先老”问题提供人伦支撑,而且它本身也是“民心工程”,目前可分解为“‘孝道’宣传工程”、“‘孝道’基地建设工程”、“‘重阳’节造势工程”和“‘孝道’外宣工程”等四个分“工程”加以实施,包括要求各级党委宣传部、讲师团、党校、干部学院、社会科学院、理论学习中心组以及党报、党刊、党办媒体(如陕西省电视台《开坛》节目)等,都要把学习、研究、宣传“孝道”作为所承担宣传思想工作任务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