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宣武区教育学会是学校各级干部和教职员工的挚友。我曾经在很亲近的《宣武教育》上发了一些文章,也推荐了一些文章,并同一些读嬗武教育》文章的同仁们时常讨其内容和所阐发的观点。我曾以提高校长任职水平在《宣武教育》上谈过一些认识。在我想提笔为宣武教育学会成立20年写些纪念文章时,适有位刚任校长的年轻管理者问我,做好校长工作,需要多方面能力,您认为最重要的能力是什么,或者说校长需要提升的核心能力是什么?我认为此问题很值得一说,即想借宣武教育学会生日纪念之时,以此文作为我的祝愿,我想,这也算是一份“生日蛋糕”吧!  相似文献   

2.
研读课标的建议似乎过时,读懂学生的文章也不鲜见,改进教学的建议又似乎太泛,但当任景业老师所著的三本书《分享孩子的智慧》《走进孩子的课堂》《关注思维的细节》放在一起时,您会惊叹:让学生达到"目标",需要选择合适的"方式",这才是教育。这套书涵盖学生、目标、方式,构成作者对教育教学思考的一个完整体系。作者结合名师成功经验及"类杜郎口课堂现象",从教育的源头和人的天性、人的思维角度审视教育,  相似文献   

3.
笔者最近在江苏省中学教育科研协进会上开设了一堂公开课,课题是《听听那冷雨》。本文是余光中先生的散文名篇,也是他的代表作品,文章“直接用文字的雨珠,声色光影,密密麻麻,纵横交织而成”(柯灵),并有意让作品的社会意义、美感价值融为一体。为上好这一节公开课,课前笔者对课文进行了认真的研读,对课堂进行了精心的设计,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资治通鉴》的学术成就及其所蕴含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入手,论证其在中国传统学术发展史上的不可替代性,进而分析此书作为大学通识教育读本的意义。将《资治通鉴》确定为本科生通识教育中原典研读课的研读文本,体现了当前大学本科教育中提倡学生读原著、读经典,全面提高综合素质的通识教育理念。研读《资治通鉴》,对于培养学生对古典文献的阅读能力、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学术"经世致用"的特点,以及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进而提升人生境界,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引入能有效改善高等院校通识选修课的生存状态,促进学生进行深度学习.以《红楼梦》研读通识选修课为例,在全面分析翻转课堂整合于高等院校通识教育课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基础上,提出通识教育选修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策略,以期为高等院校通识教育选修课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正>学习了《江苏教育》"小学教学版"2014年第4期刘红老师的《如何创设合作学习的语文课堂》一文,收获颇多,感触颇深。刘老师"课堂合作学习"的起始、过程和结束,都非常亲切而"接地气",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我想,学生在这样的课堂里,一定会享受到语文学习的轻松和快乐!只是研读过全篇之后,对文中这样两处细节略有自己的想法。  相似文献   

7.
《考试周刊》2019,(62):136-137
陶行知是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在《活的教育》和《仍在不辍研究中的活的教育》两篇文章里提出"活的教育"思想。我在参观陶行知纪念馆和研读陶行知系列文章后,从"活的材料""活的方法""活的精神"三个方面分别进行了历史教学上的探索,以此践行"活的教育"。  相似文献   

8.
2004年第8期《内蒙古教育》有两篇文章值得比较一读:一篇是袁洁的《一个都不能少》(以下简称为《少》),一篇是《课堂上,出现两只燕子》(以下简称为《燕》)。  相似文献   

9.
张晓飞 《福建教育》2005,(12A):12-12
有一次,学校安排我上观摩课。接到任务后,我迫不及待地到阅览室查找资料.浏览了一遍以前我经常研读的杂志,却一无所获。正要扫兴而归时,一本崭新的《福建教育》映入了我的眼帘,我顺手翻阅起来。没想到,里面精彩的教学设计一下子吸引了我.让我豁然开朗!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作者、编辑,真是我的知音啊!借阅后.我依据学情修改了其中的一个数学设计并在课堂实施.没想到取得了圆满成功,这.是《福建教育》给予我的帮助。  相似文献   

10.
知道约翰&;#183;洛克和《教育漫话》是在师范的《教育学》教材中。工作后,也在很多的书籍和文章中看到过《教育漫话》中的只言片语,只是在新华书店中没有看见过这本书,所以一直无缘一窥《教育漫话》的全貌。所幸今年暑假前,在网上购得这本书,于是整个暑假便都在反复研读《教育漫话》。可以说,对我个人而言,还没有哪本书能够像《教育漫话》这样让我如此心动,如此认真去读它。洛克那深入浅出的描述,常常拨动我的心弦,让我不由自主地去反思;那饱含哲理的文字,又时常不经意间解开我心中的疑惑,让我的眼前豁然开朗……  相似文献   

11.
笔者最近看了两篇文章,认为值得一读。一篇是《中国电化教育》杂志2004年2期上发表的《从理念到行动:信息化教育发展的转型——第七届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暨英特尔杯信息化教学设计大奖赛学术综评》(以下简称“综评”),另一篇是《教育研究》杂志2004年1期上发表的《课堂志:回  相似文献   

12.
互动平台     
正《班主任》每一期都有"一针见血"的文章,这些犀利的语言和文字思索着时下教育的本质,发挥着教育理论领航的重要作用。让每一个教育人从中汲取一些正能量并引发深度思考。研读《班主任》,就是在学习班级管理的"点金术",就是在洗涤自己的教育思想,就是在丰厚自己的教育人生。  相似文献   

13.
对新编鲁教版初一《思想品德》教材的细心研读,加上课堂上的实际运用,笔者认识到:要充分实现《思想品德》课程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传授知识的有效意图。必须让学生思想翅膀飞起来;让学生的手脚动起来;让不同方面的知识整合起来;让呆板的面孔丰富起来;让封闭的教材打开来。  相似文献   

14.
翻开《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8年12期,封二与卷首映入眼帘,《思想何以敢入地狱窥视——读罗素〈论教育〉》的题目就耐人寻味,深邃而富有哲理。拿到眼前仔细一看,是主编任鹏杰写的一篇读后感。就在我静神要往下看时,念头、兴趣、联想迅速在脑中闪现:任主编在杂志的重要位置发表这么长的读后感,《论教育》的价值可见一斑;罗素是上世纪西方最著名、影响最大的学者和社会活动家,对教育问题的阐述应该会帮我解决心中的疑惑;还是先认认真真研读罗素的《论教育》,然后再欣赏主编的文字。  相似文献   

15.
李春虹 《小学语文》2008,(12):57-57
《中国教育学刊》2008年第9期刊发了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王攀峰副教授的《构建“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文化》一文。文章指出,课堂文化的质量和水平如何,对于教师教育智慧的生成和学生智慧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为此,教师必须关注学生的生存和发展方式,努力建设一种“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文化。  相似文献   

16.
马忠涛 《宁夏教育》2009,(7):154-154
一日,手里无意中拿到了一份《教育报》(2007年12月24日),看到第三版的右上角有一篇题目很醒目的文章《请关注教育的幸福值》(河南刘可梅)。我首先被这个题目所吸引,在好奇心和求知欲的驱使下我认真地研读了这篇短小的述评文章。文章的内容很少,但当时我感到它很有分量,很有价值,结合自己.思品教师职业的特点,促使我对教育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2011年修订版《语文课程标准》相对于初稿的《语文课程标准》教育理念又有了提升,修订版《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强调指出:“语文教学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中,应该实施个性化教学,那么,如何放飞学生个性成就课堂的精彩呢?下面谈谈本人的几点自己的探索。  相似文献   

18.
在“五育并举”的背景下,统编教材从《诗经》和杨万里的作品里选择了两首农事诗配合劳动教育。除了《插秧歌》之外,研读杨万里创作的其他农事诗,发掘这些农事诗的教育价值,有利于开展农事诗劳动教育的拓展教学。  相似文献   

19.
《文化论著研读》校本课程开发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的本质是主体间的文化传承,加强文化论著阅读有利于传承优秀文化的生命,同时也是一条对学生进行科学人文主义教育的有效途径。课程整合中的大语文观和文化大背景中的语文能力同样要求我们正确认识语文的语言文化本质。提高开发《文化论著研读》校本课程的自觉性。《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选修课程”中也提出要开设“文化论著研读”,因此,进行高中语文《文化论著研读》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完全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积极老龄化,老年教育挑重担》一文,论据充分,论述严密,说服力很强,是一篇值得认真研读的好文章。作者站在积极应对老龄化的战略高度,紧密联系全国、尤其是福建省老年教育的成功实践,深刻阐述了老年教育的历史地位和重要作用。对老年教育如何在实施积极老龄化中挑重担,如何以改革创新推动老年教育健康发展,作出了令人信服的回答,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文中关于老年教育发展应把握和解决的重点问题的论述,让人读后深受启迪。现将全文刊载如下,供学习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