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人的潜在能力中,创造力是最具价值的能力。在知识经济时代,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都把创新能力视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创造型人才的培养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儿童是人类的未来,儿童阶段是开发创造潜力的黄金阶段。许多心理学家认为,所有的孩子都具有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正>当代儿童是未来社会的主人,是未来世界的创造者。他们要适应未来科技、知识高度发展的社会,最重要的条件就是必须具有较强的创造力,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创造潜能。绘画教学是培养儿童想象力、创造力的必修课,在美术教学中,  相似文献   

3.
20世纪90年代,JamesR.Averill提出情感创造力概念,试图把创造在认知领域取得的成果引入情感领域,为创造力和情感研究提供了结合点,也为儿童能力素质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积极心理学强调儿童的创造力不仅包含从认知的角度通过探究和解决问题,还蕴含从情感的层面克服儿童思维惰性,促进创造思维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20世纪90年代,James R.Averill提出情感创造力概念,试图把创造在认知领域取得的成果引入情感领域,为创造力和情感研究提供了结合点,也为儿童能力素质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积极心理学强调儿童的创造力不仅包含从认知的角度通过探究和解决问题,还蕴含从情感的层面克服儿童思维惰性,促进创造思维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幼儿期是儿童创造力的萌发时期,是形成创造性思维的最佳时期。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有助于幼儿形成良好的思维方法和思维素质。所以,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应该鼓励幼儿去创造并且努力培养创造能力。论述了培养幼儿创造能力的重要性,并理论结合实际阐述了在平时的学习游戏、家庭生活教育中培养幼儿创造力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6.
幼儿科学活动是教师引导学前儿童对周围物质世界进行探究,以帮助他们形成科学素养为目的的活动。而科学素养中最重要的一种就是创造力,创造力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开展能动的思维活动,产生新认识,创造新事物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本以创造型人才培养的现实意义为起点,从美术教育有利于创造力的培养展开论述,主要根据现代教育理论,结合教学实践经验,谈一谈对创造力培养教学策略的认识。在美术课堂上创造一个自由民主平等有节的环境,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创造思维及时鼓励,适时指导,把创造力培养与基本知识技能的传授相结合,以达到塑造儿童创造型个性品质,培养儿童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的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8.
美术教学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十分有利。审美实践是学生手脑并用的过程,是观察、记忆、想象、创造等形象思维的过程。美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首要任务是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活动。在教学中,我总结了启发学生们创造思维的一些方法。1.引导学生观察,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儿童与成人在生理与心理上有天壤之别。儿童想象力强,而理解能力和写实能力差,引导学生观察,这样才会开发学生们的聪明才智,发展创造思维。因势利导地指导他们在有趣的作画中认识周围的世界,同时启发学生们不仅要画眼中的世界还要画心中的世界。校园生活丰富…  相似文献   

9.
当今社会,开发人的潜能和创造力,培养创造性的人才是实现现代化、走向未来的关键。创造性是未来人才最重要的本质特征,对人的教育也应侧重于这方面,以适应时代和未来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一、创造力和创造性人才 创造性人才,前提就是要有一定的创造力,但有创造力不一定就是创造性人才,这要看创造力大小及发挥程度。 一个人创造力的发挥和创造力的大小,首先取决于他是否具有良好的创造意识。如果一个人缺乏创造意识,他就不可能有创造力。创造意识的关键和核心是创造思维,本质上是一种求异思维,是一种怀疑精神。大胆地怀疑一切…  相似文献   

10.
在人的一生中,幼儿期的创造力的培养非常重要,它将对一个人以后创造力的形成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家庭中关注儿童创造潜能的开发,注重创造能力的培养,既是时代赋予家庭教育的使命,也是儿童在未来社会中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家庭教育的理念和方法不同,儿童创造潜力的开发效果及培养方向也会表现出极大的差异性。本文从创造力分析人手,以幼儿创造力特点为依托,构想创造力发展的家庭培养方案。  相似文献   

11.
开发儿童智力,是为了使儿童善于认识世界、改造世界。陶行知先生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一文中写道:“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他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之工作。”怎样才能解放儿童的创造力?这个问题是智力开发的前提。不搬掉压在幼苗头上的石头,幼苗是不可能自由生长的。  相似文献   

12.
正创新是未来社会发展的武器,在未来的社会中,只有拥有了永不停息的技术创新,才能占据发展的主动权,才能走在别人前面,才能做强、做大。要提高全民的创新能力,必须从小培养,从学校教学教育中训练。人的创造力包括创造思维能力和创造个性两个方面,而创造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所谓创造思维就是与众不同的思考。数学教学中所研究的创造思维,一般是指对思维主体来说是新颖独到的一种思维活动。它包括发现新事物、提示新规律、创造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等思  相似文献   

13.
发散性思维是思维的形式之一,也是创造思维的核心.大部分儿童的创造力并不是先天的,儿童发散性思维的培养需要成人的引导和帮助.从认知心理学角度看,构建心理模型、运用类比和假设检验是培养儿童发散性思维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李姝丽 《今日教育》2009,(12):12-13
创造是创造性思维与创造人格的结晶,是创造主体与创造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创造力是作为创造活动的能力系统存在的。大多数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以模仿的方式进行的,人们解决问题也是以模式的方式进行的,问题解决的过程买质上就是一个模式耦合和匹配的过程。而对于学龄前儿童来说,他们所拥有的知识有限,模仿能力远远低于成人,这就为学龄前儿童创造力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空间。如何发展学龄前儿童的创造思维,教师的教育方法和引导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创造力是儿童发展所不可缺少的一种品质,其中的核心表现为创造性思维。借助下面的问卷,父母可以了解孩子是否具有一定的创造潜力。 什么是创造力或创造性思维?创造力是指个体蕴含和表现创造性的一种能力。在不能直接做出解答的启发性问题中,个体凭借这种能力,就能够创造出新颖的作品。在创  相似文献   

16.
国际教育界把开展创造教育、培养创造型人才作为迎接新世纪竞争的战略决策。目前世界上很多国家十分注重创造力的开发,特别注意从小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并以此推动本国教育的全面改革。面对世界、面对未来,教育应根据陶行知先生的"六个解放"理论,结合幼儿年龄特点,重视创新精神的培养。  相似文献   

17.
在人的潜在能力中,创造力是最具价值的能力。儿童阶段是开发创造潜力的黄金阶段。心理学家认为:所有正常的儿童都具有创造性的思维能力。针对创造力与创造性思维,个性与创造力关系探析,归结出创造性人才的八大个性特征并提出培养儿童良好个性,开发儿童阶段潜能的可能性与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是市级“九五”重点课题《小学生及幼儿创造能力培养与实验》的子课题。在实验中发现不自信、懒惰是儿童创造力开发的最大障碍,这种思维隋性的形成又与教育密切相关。教育既能开发创造力又能扼杀儿童创造力。儿童创造力的萌芽真实是非常脆弱的,而教师则是直接的开发与培养者。因此教师的观念、方法与教育行为是儿童创造力开发的关键因素。我们设想在小学数学教学实验中,通过提高教师素质改变其观念、方法和教育行为,从培养创造性思维品质与个性品质两大领域入手,克服数学思维惰性,进而开发儿童创造力,实践中取得较好的效果。本文就是对以上研究的归纳和总结。文章分四部分,一是问题的提出,二是数学思维惰性的特点及其影响,三是数学思维惰性的归因,四是我们的对策和做法。  相似文献   

19.
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是推动未来知识社会前进的主要动力。批判性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源泉,没有批判性思维就没有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培养是提高创造能力的必要途径。一、创造力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创新能力和创造力究竟是什么?创造力(cre鄄ativity)一词源于拉丁语(creare),意思是创造、创建、生产、造就。在英语中,创造力可以解释为“创造的能力,才艺智力的开发”。在心理学上,对于“创造力”的比较一致的看法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运用一切已知信息,开展能动的思维活动,产生出某种新颖的、独特的、具有社会价值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智…  相似文献   

20.
在数学思维中最可贵的品质是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叶圣陶先生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中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决不是针对高智力学生,而是要面向全体学生,让他们都有机会获得创造性思维的训练。教师要努力发掘每个学生的创造力,使每个学生的刨造力充分发挥出来,将学生培养成为刨造型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