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作业负担是中小学学业负担治理的顽固性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出台了一轮轮减负政策,但积弊难返,效果不尽人意。为了解“双减”政策实施数月以来的初步成效,华东师范大学五育融合研究中心课题组向全国范围的中小学教师、学生、家长发放23746份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政策实施后,中小学生作业量明显减少,自我管理作业能力增强,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学生焦虑情绪。为确保作业“减负”提质,所调查学校和家庭在作业设计、教学反馈、闲暇教育等方面携手共建协同机制,使减负初步呈现出积极效果。然而,政策运行中困境凸显:一方面教师的作业设计负担与难度增加,考核制度与减负矛盾激化;另一方面学生自律性差异显现,家长学业忧患感显著。未来在政策落实上,应从以下几方面突围:遵循作业训练的边际效应与个体差异;探索基于五育融合的创新型作业;划定教育利益相关者的权责边界;引导师生加强时间的自我管理;合理衔接作业任务与学业质量考核。  相似文献   

2.
<正>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政策),全面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业减负工作的开展。2022年4月,教育部颁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这意味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启动。表面看来,“双减”政策与新课标源头各异、互不相干,但就实质而论,它们却血脉相连、底部联通:“双减”政策是从教学系统底层开展全面减负,新课标则着力于从课程改革顶层实施减负提质,二者都站在义务教育全局全程的高度,致力于改革学校教育教学,根治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顽疾,提升学校育人质量,  相似文献   

3.
小学数学学科教学设计时,教师聚焦“双减”政策精神,优化作业设计,组织学生进行灵活多样的数学训练行动,为学生创造最为适合的训练环境,能够快速实现“减负”的目标,增加学生训练的效果,培养学生良好的学科学习习惯。“双减”政策要求课内课外、校内校外都要关注学生学业负担问题,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围绕“减负”目标展开教学设计,让学生在主动学习中形成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4.
研究本科生学习负担的状况以及促进和制约他们自主学习的影响因素,以进一步考察减负政策的实施现状。通过对华中师范大学本科生的问卷调查,发现本科生总体学业负担偏重,自主学习能力不强,轻率地直接减少学生的学业负担是有比较大的风险的。要真正实现“减负增效”,还需要学校、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5.
政策在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减负”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何准确把握政策意图直接关系到政策的实践效能,而对政策意图的把握离不开对政策整体图像的研判。为此,着眼新世纪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减负”政策,运用政策文本分析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从政策文本的数量、类型分布、颁行机构和主题特征等维度进行定量刻画,进而从“减负”政策的时间节点与实践效用、“减负”政策的专门生产与法理效力、“减负”政策的配套体系与组合效率、“减负”政策的内容设定与明确执行等方面展开学理反思。旨在廓清新世纪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减负”政策的图景,不断提升“减负”政策的解释力,最终以“减负”政策的实践效能彰显助推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6.
张媛  薛海平 《中学教育》2020,17(2):33-44
学业负担过重是我国教育研究中的热点问题,为此国家不断提出各种减负政策.近几年,我国减负政策聚焦于校外培训机构的治理,因此研究课外补习对我国初中学生学业负担的影响可以为我国更好实施减负政策提供重要参考.基于CEPS2015全国大样本基线调查数据,利用卡方检验、ordinal回归分析和shapley分解法,分析课外补习对我国初中生主观学业负担和客观学业负担的影响差异和影响程度.研究发现:参加课外补习增加学生的客观学业负担,却减轻了学生的主观学业负担;个人因素对学生主观学业负担和校内客观负担的影响程度最大,课外补习影响程度较小,但课外补习对学生校外客观负担的影响程度最大,是造成学生校外客观负担较重的主要原因.政府、学校和家庭应根据课外补习对我国初中生学业负担的影响差异和程度,实施精准减负政策,有效减轻我国初中学生主客观负担.  相似文献   

7.
在“双减”背景下,《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发布,其在贯彻“双减”政策要求方面与《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 1年版)》相比变化较大。文章从“双减”视角出发,比较了两版课标在课程内容、学习方式、学业质量方面的变化,认为:课程内容的调整,有助于“质”“量”双减,为全面“减负”奠基;学习方式的转变,能促进学生在“做中学”,确保“减负”的可行性;学业质量标准的研制,可为课堂“松绑”、为“双减”增效。  相似文献   

8.
试论合作学习与减轻学生学习心理负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生过重学业负担显形表现为“书本多、课程多、作业多、考试多、补习多、竞赛多”等方面,其弊端已经被人们所认识,这便有了我国教育界新千年头件大事——“减负”。然而,减负不能单纯依靠减轻学生学业量来实现,学生学习过程中承受的“隐性”负担——心理负担若不设法减轻,减负就不能根本实现。  相似文献   

9.
自1955年新中国首个“减负令”颁布到2021年“双减”政策出台,我国政府探索治理中小学生学业负担过重问题走过了六十余年的政策历程,历经“以关注身体健康为导向”“以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为导向”“以推进素质教育为导向”以及“以深化综合改革为导向”四个阶段。运用政策网络理论分析框架重新审视新中国成立以来减负政策的变迁逻辑,可以发现政策参与主体由一元发展为多元,信息传递路径由封闭转向开放,政策工具选择从单一发展为灵活多样,治理模式从单一、碎片化治理走向整体化治理。展望未来,政府应增强信任机制、完善学习机制、深化协同机制,围绕学生学业负担问题,构建多维度合作的整体性公共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中小学生普遍存在学业负担偏重甚至过重的问题,因此“减负”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开展促进学生多元能力发展的综合素质评价,改变以分数为唯一标准的学业质量评价方式,是“减负”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1.
“双减”背景下的减负问题仍然面临“应试”传统的挑战,为此需要讨论“应试”与学业负担的关系。从决定论和目的论的视角看,决定论主张通过逃避或抵抗“应试”减轻学业负担,但减负效果并不理想。目的论把“增负”看作以“应试”为目的的主动行为,因此减负的关键在于切断“增负”与“应试”的关联。教育工作者一方面通过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提升“应试”的效率,减轻学生由“应试”能力不足引发的心理负担;另一方面通过命题质量的提升与命题思路的革新促使低质量的学业时间投入不再有“应试”的效果,让“应试”的过程尽可能地靠近学生素养形成的过程,从而让“应试”也具备“育人”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从自我调节学习的角度看家庭作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家庭作业是一项与学生的学业成就、自我效能感甚至心理健康都有着密切关系,涉及教师、学生和家长之间复杂互动的教育活动。与家庭作业有关的争论(如“减负”)是当前中小学教育中的一个热点问题。长期以来,关于“减负”问题的讨论把重点完全放在作业量上,类似于钟摆现象:一段时期认为家庭作业的量太多,学生学业负担太重,要“减负”;另一段时期又认为家庭作业的量不足,影响学生成绩。实际上,家庭作业过多或过少都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而已。问题的另一个方面是从质的方面——即从自我调节学习角度来探讨家庭作业与学生学业发展的关系,并将自我调节学习的基本原理作为家庭作业的策略和指导性原则。  相似文献   

13.
教 育部发出“减负”通知后 ,大部分中小学积极响应 ,根据自己的情况 ,拿出了“减负”的切实行动。如某小学决定二年级以下学生不得带书包回家。然而 ,“减负”之后的中小学生又会不会因课业负担的减轻而荒废学业呢?“减负”能从根本上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吗?这些都已成为教育工作者们必须面对的问题。无庸置疑 ,中小学生都有爱玩的天性 ,特别是小学生。在“减负”之前 ,就有为数不少的中小学生迷恋于“三室两厅” ,以致荒废了学业 ,有的甚至受“毒瘤”影响而走上犯罪道路。“减负”之后 ,课业负担减轻了 ,会不会有更多的中小学生进入“三…  相似文献   

14.
减负就是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减负不是教育改革的目的。减负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而不是为减负而减负。“越减越重”的减负怪圈如何突破?学界流行着“只要中考与高考以考分为本的人才选拔模式不变、以考试成绩和升学率为主导的教育评价制度不改就很难取得减负实效”的舆论。因此,减负陷入了仅依靠改革学校与评价制度的误区。  相似文献   

15.
一、减负,真的减了吗?在进行探讨之前,我们先要明白何谓“减负”?“所谓‘减负’,主要指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和心理负担。”很明显目前学生(特别是中小学生)的学习负担和心理负担存在“超标”的现象。学生因为课业  相似文献   

16.
林燕 《学苑教育》2023,(28):46-48
近几年,国家高度关注学生的减负问题,出台和颁布了“双减”政策,希望通过这一政策的落实,使中小学生的学习负担得到减轻、学习质量得到提升。大多数教师能认识到“双减”政策颁布的重要性,也会结合“双减”要求采取科学教学方法,减轻学生负担,增加课堂教学成效。但就目前来看,很多初中依然存在“双减”政策落实不到位的现象,导致学生依然存在较大的学业负担。鉴于此,文章探讨了“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减负增效”,并提出了几点可行性策略,以期能为相关教学者带来思考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7.
“双减”政策的推进,呼吁减轻学生学业压力,教师教学工作也面临着改革与创新。基于“减负”视角和调研梳理,笔者发现小学课堂有“课堂被动参与行为多”“年级段水平与参与度成反比”“课堂参与行为单一化”的现象。依据“双减”政策下教育高质量的要求和课堂存在短板,笔者认为教师应融合“双减”理念,深挖教育价值,善用奖励性评价,搭建学习共同体的方法,更好地促进学生课堂参与,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学教育》2021,(5):21-30
"双减"政策首次将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共同作为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的两大重任,而省级和地市级的政策是确保减负能否落实的关键。基于政策工具理论视角,梳理了 28个省89个市共计461份校内减负政策文本和校外培训机构规范政策文本,构建"政策工具——减负类型"二维分析框架进行文本分析。研究发现,权威工具和能力建设工具使用过溢,激励、象征与劝诫、系统变革工具使用不足;省级层面和地市级层面的校内校外减负政策工具存在同质化现象;校内减负和校外减负政策工具选择之间存在不均衡情况。结合"双减"政策导向,未来省市级选择减负政策工具可以进行以下改进:以权威工具为抓手,优化减负政策工具使用结构,提升政策协同效力;减负政策推进关注"本土性",寻求本地减负政策工具和政策文化、空间及受众的自洽;注重激励工具和系统变革工具的使用,对学生学业的管理由"双减"转向"双提升"。  相似文献   

19.
笼统地说“中小学生学业负担过重”是一个不够准确、不够深刻、不够理性的教育事实判断。学业负担问题不只是数量上的“过重”问题,解决问题的出路也不只是一个“减”字,为了“减负”而“减负”的“减负运动”走入了误区。出路在于谋求学业负担问题的缓解,在于以“减负”为“抓手”推进务实理性的综合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20.
说“减负”     
不可否认 ,“应试教育”的恶果之一是学生学业负担过重 ,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发展和个性发展。因此 ,“减负”问题一提出 ,就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正确认识“减负”有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何为“减负” ?  所谓“减负”就是指学校教学工作要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包括过重的心理负担、一部分家庭和贫困学生的过重经济负担。“减负”的目的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减负”与严格要求   1978年 ,邓小平就辩证地谈到“学生负担太重是不好 ,今后仍要求采取有效措施来防止和纠正。但是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