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将语文课上得有深度、有厚度、有个性是我们大多数语文教师的共同追求。所以,大家都在深究文本、超越教材上下功夫,欲另辟蹊径,寻求对课文的深度解读。可事实上,如果背离了小学生的认知规律,超越了他们的认知能力,一味追求所谓的“深度”,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也累。教师一厢情愿地深度解读,将学生引向了认识的盲区。  相似文献   

2.
正将语文课上得有深度、有厚度、有个性是我们大多数语文教师的共同追求。所以,大家都在深究文本、超越教材上下功夫,欲另辟蹊径,寻求对课文的深度解读。可事实上,如果背离了小学生的认知规律,超越了他们的认知能力,一味追求所谓的"深度",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也累。教师一厢情愿地深度解读,将学生引向了认识的盲区。案例一:深度解读偏离了文本价值取向。曾经听过一位教师执教《牛郎织女》一课。课接近尾声时,教师让学生阅读我国古代四大民间爱情故事,找出  相似文献   

3.
许菊 《学苑教育》2020,(8):43-43
初中语文教学,一要立足教材,以教材为本,通过探究教材,深度解读文本,让学生获得自己的深刻体验;二要超越教材,教师引导学生深度阅读文本,体会文本内涵,为学生积累丰富的储备;三要回归教材,让学生与文本深度对话。  相似文献   

4.
正超越,对教师而言,就是追求今天对教材的理解比昨天更有深度,更逼近知识本质,就是追求今天的课比昨天更受学生欢迎,更亲近学生,就是追求在一点点变"好"的过程中更准确地把握知识的本质,更全面地读懂学生,更有效地地促进学生发展。  相似文献   

5.
高效课堂是每个思想品德教师的不懈追求。然而,高效课堂必须以有效课堂为前提。如何打造农村中学思品有效课堂呢?从营造氛围构建融洽课堂、激励参与突显学生主体、认识差异尊重教育规律、掌握教材深度解读文本、掌控节奏开展系列活动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共享。  相似文献   

6.
教师人格的力量在教育事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而追求教师的人格力量主要应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认识自己。认识自己的长处和不足。二是经营自己。要在实践中不断地自我反思。三是超越自己。与学生一起成长,不断追求,自我超越,在新课改实验中,打破教学旧的模式,勇于创新。  相似文献   

7.
《教师教育研究》2015,(6):21-25
大学教师的卓越发展何以可能?本文以哲学人类学为视角,从人的自我超越与人的自我认识的危机两个方面对这一命题进行解读,一方面,自我超越是人的本性,大学教师对卓越的追求源于人的生命的潜在驱动力——人的自我超越性,另一方面,人的直接认识的盲目性以及内省认识的非客观性和不全面性,导致了人的自我认识的危机,这也是大学教师卓越丧失的内在根源。在人的自我超越与人的自我认识的危机的张力的作用下,大学教师需要跳出片面追求学术卓越以及片面追求教学卓越的藩篱,成为一名卓越的学习者,只有这样才能最终成就有灵魂的卓越。  相似文献   

8.
“多元理念”的提出,给语文课程改革带来了生机活力:文本解读的拓展.给了学生想象放飞的天地;文本解读的超越,给了学生个性发展的空间。但必须看到.由于理解偏颇.不少教师“多元解读”陷入误区:偏离目标.追求解读空间的广阔;舍本逐末.追求答案的丰富.在“多元解读”的课堂上.教者往往无所适从.难以驾驭;学生往往满头雾水.如堕云海。为保证“多元解读”实施的健康、有序、高效,必须对“多元解读”进行全方位的研究.为一线老师提供可以借签的操作方法。鉴于此.我们选取了特级教师黄桂林老师撰写的多元解读研究系列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
当下语文课程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教师不仅仅局限于对课文的解读,而是要带领学生超越教材,在"求同存异,引领阅读教学的课堂追求"中给予学生精神成长的养料。本文将以窦桂梅老师的《晏子使楚》教学实录为例,分别从导语艺术、内容艺术、语言艺术、情感艺术等四个方面来探究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性。  相似文献   

10.
解读文本是语文教师的基本功,是教学的第一步.浅度解读往往表现为对作品浮光掠影式地浏览,用来教学生,往往导致语文课低效甚至无效.过度解读是指超越适当程度地解析文本,同样容易导致教学的低效或无效.恰如其分地读出作者的“意图”,读出作品的价值,即为适度解读.适度解读是语文教师应当追求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11.
阅读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其效果取决于阅读的深度。深度阅读要求学生在一定的时间与空间之内与文本进行对话,并生成具有一定深度的认识。深度阅读不是无限制地挖掘文本,对文本意义的解读也不是空洞的人文言辞宣扬。真正的深度阅读是在教师深度引导的前提下进行的,如果学生在已有认识(通常是指人文角度的价值观认识)上能够再进一步,这样的阅读就是有深度的。  相似文献   

12.
一、从历史的偏见中回归真实 选入语文教科书的许多文章,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教师对课文主题思想和主要人物的认识是不一样的,解读被打上了深深的时代烙印.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不对课文进行深度解读,会严重影响学生对课文的把握.如<陌上桑>中的使君,在不同历史时期教师会有不同的角色解读,如果不加以引导,就无法让学生明白其主旨.  相似文献   

13.
学生在学习语文课本时,离不开文本的多元解读。运用多元解读,学生展开与作者的对话、交流,形成思想的碰撞,有融合,有激发,也许还有冲突,或者更有超越时代和社会的新解。然而在现在的多元解读中却出现了类似于朱自清《背影》中父亲违反交通规则这样肤浅、荒谬的认识,而教师却往往为其叫好,这就不免陷入了学生有发现都是可贵,当然都应该肯定的误区。要使多元解读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在我们与文本的对话中应该有一个或几个边界。教师若在引导学生对文本多元解读时遵循这些边界,可以让师生与文本的对话更为顺畅地展开,不致迷失语文教学以人为本的本质,从而获得更丰富多彩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新课标规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引导学生深度阅读文本,让学生获得深刻认识。初中生已具备一定的理解能力,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将同类的文章联结在一起进行比较阅读,能够获得更加深刻丰富的知识。联结类文的阅读教学,有效拓展了课堂教学的深度以及广度,建构了更加精彩的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15.
基于文本,要重视语言文字的训练,引领学生学习"文本之法",使其体验、感悟文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超越文本的策略有:在范围上超越、在活动中超越、在想象中超越、在写作中超越;回归文本,应体现对文本解读更高层次的追求。  相似文献   

16.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利用高效课堂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所有语文教师的追求。教师对文本的深度解读是高效教学的前提,注重启发式教学是语文高效教学的关键,发展学生的自主性是语文高效教学的根本。  相似文献   

17.
柏慧芳 《文教资料》2009,(23):63-65
"有效"课堂是教师一直追求的教学方式.教师仔细审视现今的课堂教学,优化课堂结构,构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有效课堂教学.本文作者认为,语文教师只有深度解读文本,全面了解学生,才能打造新课改背景下的"有效"的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18.
课堂提问一直以来都是语文教师进行教学的一项重要教学技能,也是深度教学的实施途径.教师应该深入解读、挖掘、整合教材,带领学生超越对浅层、表层知识的学习,进入对知识内在意义的探索中,通过课堂提问的层层深入,激活学生思维,引发学生不断进行高阶思维活动,进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9.
本文指出了文本解读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提出语文教师在解读文本时应做到:努力追求深度解读,大胆进行多元解读,积极探求创新解读,充分注重多维解读,适当关注宽泛解读。  相似文献   

20.
学生的深度学习建立在教师深度引导的基础上,深度教学是一种理想的教育理念和教学形态。实施深度教学,要以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学习观与知识观为基础。追求教学的发展性、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实现“知识之后”的价值是深度教学的本质要求。深度教学对于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促进课堂教学转型等具有重要价值。可通过“转变教育理念,超越传统教学的现实困境”“提升教师‘学科整体理解’能力,促进深度学习与教学”“开展专家式学习,提高教师课堂实践的专业知识”等途径与方法实现教师深度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