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在中国哲学的发展史上,孟子第一次对人性问题进行了系统的论证,第一次提出了"人性本善"的观点.他的性善论在两千多年中始终是儒家人性论的正统思想.虽然有些思想现在看来并不正确,带有时代和阶级的局限,但孟子对善良人性的追求和肯定、对道德修养的重视和践行,在当前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2.
孟子认为人性本善,性由天成。而善性虽是天之所赋却非常容易失去,只要人不断进行自我反省,努力加强自身修养,“寡欲养心”,其存善之心就一定能够得到满足。  相似文献   

3.
孟子性善论认为道德的实现在于人固有的为善之心,而不是外在的社会规范强加给人的;孟子性善论彰显了人的尊严与人的道德自主性;孟子性善论意在人具有实现道德的权利,强调每个人在道德实现过程中所承担的相应责任,凸现了其在当下道德建设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宜宾学院学报》2017,(1):102-108
吾人多以孟子性善论同基督教"原罪"说为二种截然相反、根本冲突、不可调和之人性论,然而,事实上二者不仅不存在冲突,反而颇具一致性。二者均以人最原初之本性为善,善因本性之外的缘由而未得彰显,表现为不善;通过自身努力以待超自然的天命或者上帝的恩典,期望得以知天命、达到自我完善的境界。当然,至于最终能否真正实现这一理想境界,则要取决于超自然的天命或上帝。  相似文献   

5.
孟子荀子人性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青钰 《文教资料》2007,(6):115-116
人性问题是中国哲学关注的核心问题。在学术史上,孟子性善论与荀子性恶论的争论影响最为深远,两种人性论均以孔子的人性论为思想渊源,两者各自对人性加以规定。先秦儒家的人性论内部虽存歧义,实则在逻辑上既对立又存在着互补的关系,对后世的中国思想发展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孟子、荀子“性”的概念界定、“性”的定性的比较,指出孟子的性善论与荀子的性恶论同中有异,异中有同。  相似文献   

7.
人性善恶问题是先秦哲学讨论的一个焦点,中国古代提出了很多人性论的观点,孟子和荀子作为先秦儒家的两个代表人物,他们的人性论在很多方面都值得我们去探究和比较。孟子认为人性善,所以个体的修养实际上是一个回归本性的过程,而荀子则持性恶论的观点,所谓的善是人为的结果,所以人要克制自己的欲望,做到"化性起伪"。与此同时,孟子和荀子都没有将善和恶决然的对立起来,他们都承认由恶向善的转化的可能,尽管这个转化的途径不同,两者的终极目标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8.
人性善恶问题是先秦哲学讨论的一个焦点,中国古代提出了很多人性论的观点,孟子和荀子作为先秦儒家的两个代表人物,他们的人性论在很多方面都值得我们去探究和比较。孟子认为人性善,所以个体的修养实际上是一个回归本性的过程,而荀子则持性恶论的观点,所谓的善是人为的结果,所以人要克制自己的欲望,做到"化性起伪"。与此同时,孟子和荀子都没有将善和恶决然的对立起来,他们都承认由恶向善的转化的可能,尽管这个转化的途径不同,两者的终极目标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9.
先秦时,告子从“生之谓性”的前提出发,提出了“性无善无不善”论,与此相对,孟子提出了“性善论”。孟子坚定地认为人性本善,强调了人心修为的重要性,把人性问题诉诸个人的道德自觉,突显了道德修养的个人责任和行为主体在这种“成己”的修养中的道德自律性,实现了对告子人性论的超越。  相似文献   

10.
孟子认为人性本善,性由天成,而善性虽是天之所赋却非常容易失去,只要人不断进行自我反省,努力加强自身修养,“寡欲养心”,其存善之心就一定能够得到满足。  相似文献   

11.
李瑞 《文教资料》2014,(16):94-95
在孟子所处的时代,有三种关于人性的论断:性可以为善可以为不善论、有性善有性不善论及性无善无不善论。孟子跨时代地首次提出“性善论”,指出人生而有行善的倾向,这对中国道德文明乃至中国人的信仰精神有深远影响,《孟子·告子上》中孟子与告子对人性的辩论亦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12.
“性善论”是孟子思想体系中的重要部分,恻隐、羞恶、辞让和非四心是其具体表现,孟子据此来划分“人”与“非人”,以人的社会属性来界定人的本质属性,具有相当的先进性,对人的本质属性的探讨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但由于“性善论”是为维护封建伦理道德和统治阶级政权服务的,对于生活在封建社会最底层的劳动人民则是一种具有迷惑性和欺骗性的理论。  相似文献   

13.
孟子主张性善说,认为现实的丑恶并非人的本心,而是迷失了正确的人生道路,被次要的欲望所胁迫而产生的错误。只要人能够发现这个错误,就能回到正确的人生之路。而帮助人们发现这个错误,让他们回归到本心的任务,是君子责无旁贷的责任。优素福.哈斯.哈吉甫主张人性善恶两重说,认为人的本性中原具有趋善或趋恶的天性,当善占据上风的时候,便践行善德;当恶占据上风的时候,便肆虐罪恶。虽然人性有善有恶是真主的前定,但选择善恶却是人的自由。由于善是智慧的结晶,而智慧是智者圣哲得真主的赏赐,所以一般人因缺乏智慧而不知道何谓善、何谓不善,故帮助人们认识善的任务是智者圣贤责无旁贷的责任。  相似文献   

14.
性善论是孟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也是他仁政学说和王道理想的逻辑起点和理论依据。性善论强调加强后天道德修养的必要性与可能性,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和促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人性问题是中国哲学的中心问题之一,中国近代思想观念的变革也包括人性观念的变更。封建社会儒学把人的本性规定为礼义道德,这种思想可以称为道德人性论。儒家道德人性论是中国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观念,在封建社会后期它成了束缚、扼杀人性的工具。康有为认为封建社会这种儒学背离了孔子本意,在恢复、弘扬孔子儒学正道的旗号下,他以自然人性论对儒家道德人性论进行了批判,否定了封建社会正统儒学“性善论”、“性善情恶论”、“存天理、灭人欲”等固有观念。康有为的思想在当时开风气之先,对于中国近代思想启蒙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孟子道德哲学的实践特质阐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践是人的自由自觉和创造性的本质活动,过程性、批判超越性和现实性是实践的三大特质,这些在孟子的道德哲学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本文主要从性善论、政治道德、人伦道德三个方面对比作出尝试性的诠释。  相似文献   

17.
孟子对孔子的人性论进行了拓展与重构,建构了性善论.孟子坚持主张性善,这是建立在人内在本具善的本原的基础上的,认为主现因素是造成后天善恶悬殊的内在原因.反思及澄清孟子性善论学说主旨及精神,对我们今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格建构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18.
杨万里的人性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万里及其人性论在南宋理学史上有重要地位,他详细论析了中国哲学史上关于人性善恶的争论的源流,坚决支持性善论,详细提出了人性修养的方法是:第一,读书明理;第二,不断检讨改造完善自己;第三,持志养气。他的人性论是对孟子以来性善论的继承,同时又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19.
孟子被认为是孔子思想的继承者,但他吸收了老子有关“善”的思想,并发扬光大,提出了著名的性善论。苟子认为孟子之所以认为人的本性为善,是因其没厘清先天本性与后天作为的关系,并由此提出性恶论。董仲舒认为,人的自然本性中含有“善质”,但是这些“善质”不一定都能发展为“善”,这可以看作是对孟荀人性论的一种调和与超越。  相似文献   

20.
先秦人性论大致为五种:性有善有恶说、性无善无不善说,性可以为善可以为不善说、性善说、性恶说。其中孟子的性善论与荀子的性恶论的根本对立源于其不同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