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娟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13,34(2):135-137,158
20世纪60年代卡特福德根据系统语法首次提出"翻译转换"这一概念,并将其分为层次转换与范畴转换。文章以范畴转换中的结构转换为研究视角,以英汉形态结构差异为研究对象,从语态转换、人称主语与非人称主语转换、肯定与否定结构的转换三方面具体分析,探讨相应的翻译补偿策略及其与翻译转换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周玉玲 《广西教育》2014,(39):120-121
以英国汉学家大卫·霍克斯(David Hawks)和约翰·闵福特(John Minford)的《红楼梦》译作——The Story of the Stone为例,在语用前提严重不对称的情况下,应用翻译补偿这一翻译手段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实现文学著作的等效翻译,即原著和译著中的文化信息等值。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翻译问题已成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瓶颈。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汉英翻译人才瓶颈,汉英翻译教学瓶颈,汉英翻译教师瓶颈。针对这三个瓶颈问题,笔者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理论和实践构想,即汉英语言(BL)+汉英文化(BC)+翻译技巧(TS)→合格翻译人才(QT)。建议对目前高校本科英语专业汉英翻译教学做进一步改革,并通过"跨专业联合""开辟翻译第二课堂"等方式走出目前汉英翻译人才匮乏的困境,为中国文化真正走向世界培养高素质的汉英翻译人才。  相似文献   

4.
1.目的论 “功能主义”(functionalism)的代表人物之一弗米尔(H.J.Vermeer)所提出的“功能目的论”(Skopos theories)是功能派翻译理论中最重要的理论。诺德(C.Nord)进一步完善了这一理论。目的论认为。翻译是一种由目的驱使的行动。译者在目的的驱使下,考虑与译文功能有关的因素,采取适当手段实现其预期目的。其核心概念就是:决定翻译过程的最主要因素是整体翻译行为的目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外宣三贴近”(贴近中国发展的实际,贴近国外受众对中国信息的需求,贴近国外受众的思维习惯)原则出发,通过大量的实例分析探究了在对外宣传中如何处理好“标数式新词语”的翻译问题,即:在充分理解原文的基础上采取(1)直译;(2)直译加注;(3)意译;(4)替译;(5)音译等。  相似文献   

6.
本根据翻译的内容与目的将翻译分为四大类:(1)学翻译;(2)广告献与说明性字翻译;(3)信息资料翻译;(4)要翻译,同时对各类翻译的内容,原则,要求,特点等进行了简单的论述。  相似文献   

7.
严复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和翻译家,“严译八大名著”不仅在当时而且对以后中国社会发展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严译标准“信、达、雅”也为人们所津津乐道,一度被奉为圭臬,但也不乏怀疑甚至批评。本文首先介绍了翻译目的论,接着运用目的论的“翻译行为的目的决定达到预期目标的策略”这一基本原则分析严复翻译西学所采用的策略,指出其翻译策略内在的目的性,同时试图从目的论角度解释“信、达、雅”之争。  相似文献   

8.
语言的模糊性是客观存在的。它体现在语音、词语、句子、语篇等层面。在翻译实践中,对翻译有着很大的影响。根据语言模糊性的特征,我们可采用直曲、增减、正反、虚实和顺逆等翻译补偿策略处理模糊语言,从而实现翻译的功能对等。  相似文献   

9.
功能派翻译理论是以目的论(Skopostheorie)为核心,强调文本和翻译功能的一种翻译流派,而任何翻译活动都是有目的的行为。以此理论为出发点,我们透析张爱玲英译本《金锁记》中所采用的翻译策略,试图从中寻找张爱玲采用相关翻译策略想要实现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该文主要通过对On Being Authenticity(《论本真》)的翻译实例进行分析,分别阐述了从词汇、短语和思想对等三个维度上进行了翻译策略上的归纳总结,强调了哲学文本中中英文对等概念转化以及逻辑思维转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牟立群 《文教资料》2009,(27):50-52
跨文化图像翻译属于符际翻译的一种,其翻译步骤包括解构(decoding)、分析(analysis)、重构(manip-ulation)、转语(transposition)和修正(revising).跨文化图像翻译过程中的信息走失量相较于语内翻译与语际翻译来说是最大的.跨文化图像翻译的信息走失分为有意识的走失和无意识的走失.针对在解构及转语两个阶段所产生的无意识的走失,从图像学及心理学角度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中国电影观众的审美期待和文化心理为出发点,通过丰富的译例探讨了电影片名英译汉的翻译策略——归化和异化,以及翻译方法——直译、意译、音译、补译和创译(后两者均属于变译)。  相似文献   

13.
该文主要通过对On Being Authenticity(《论本真》)的翻译实例进行分析,分别阐述了从词汇、短语和思想对等三个维度上进行了翻译策略上的归纳总结,强调了哲学文本中中英文对等概念转化以及逻辑思维转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不同体类型的翻译要求选取不同的翻译策略,这是由译预期的目的和功能来决定的。广告体的目的和主要功能,即诱导和说服顾客接受其产品和服务,决定了广告的翻译必须要把目的语言和译诸放在首位,实施归化式的翻译。  相似文献   

15.
翻译是不同语言间的文化转换活动,这一活动发生或进行时,造成的损失在所难免,而儿童文学翻译由于阅读受众的特殊性,相较而言,损失的可能性更大,对翻译的要求相应就更为苛刻。要想在儿童文学翻译过程中,既传递好原作意味,又保存原作的形式之美,让翻译损失降到最低限度,是许多译者渴求已久的愿望,也是读者希冀看到的结果。在译前认清翻译损失的可能性并进行积极的补偿,有助于译者实现对作者的尊重,更好地负起对读者的责任,从而产出成功的译作。  相似文献   

16.
在现代社会中,被喻为商业化身的广告已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传统翻译理论原则和翻译策略已无法适应广告翻译的客观要求.作为对传统翻译理论的一个重大突破和翻译理论研究的重要补充,由德国费米尔等学者所提出的翻译功能理论无疑为广告翻译的理论研究开辟了一个新视角.这一观点对进行广告翻译具有十分之有效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邱静 《考试周刊》2011,(16):36-37
目的论这一备受翻译界关注的理论,把翻译置于跨文化交际的范畴进行研究,拓宽了翻译研究的视野,为翻译研究提供了崭新的视角,并以其极强的操作性,给诸多翻译培训和翻译实践提供了指导。作者梳理这一理论系统,并针对有关这一理论的批评(目的论不太适合文学翻译),提出拙见,以使这一理论更好地运用到未来的实践中。  相似文献   

18.
模糊理论在翻译中的运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模糊性是自然语言的重要特征。语言的模糊性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1)语言、语调模糊性;(2)词义模糊性;(3)语法模糊性;(4)跨文化交际产生的模糊性。它们都对翻译理论研究和翻译实践产生一定的影响。此外,翻译标准的模糊性也导致翻译活动的模糊性。  相似文献   

19.
基于纽马克的文本分析理论,本文以《江西省省情介绍》的英译为语料,阐述了信息型文本的特点及其翻译原则和翻译补偿策略。在信息型文本翻译补偿手段中,语法补偿手段使用频率最高,其次是文化补偿,而使用语用补偿和审美补偿手段的必要性不是很突出。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与纽马克的翻译方法相关的三个方面:(1)语义翻译的让步、创造和灵活性;(2)以作者为导向的语义翻译和以读者为导向的交际翻译;(3)等值效果。在分析中引用小说《红楼梦》两个英文全译本中一些判词的翻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