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0月26日至29日,武汉市八七会议会址纪念馆应邀参加了在江西井冈山举办的"第三届全国毛泽东纪念馆联谊会暨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新馆开馆一周年庆典"活动。  相似文献   

2.
张大于先生什派破墨,翘楚画坛,系公认的艺术大师,海峡均出部为他建有纪念馆。有缘有幸,找曾计四川;内江张人于纪念馆首任馆K,自然了解冗牛的生命旅程。先生生了内江,游踪几乎遍及业、欧。北美,晚年牛命之舟泊于台湾,那是他生命驿站中的最后一站。这一站,充满神秘和诱惑,就象一轮美丽而辉煌的落l,I。拜谒台湾张大千先生纪念馆,敦使海峡两岸两馆亲情通艺的夙愿,常常叩人着我的。卜扉,台湾《小央日报》邀请参加“百年来中国文学学术研讨会”,我终}有丁烊谒它的机缘!台湾张大于先生纪念馆位十台北市外双溪至开路一:段342苍2…  相似文献   

3.
1996年2月28日清晨,平山(平山郁夫,日中友好协会会长)和我从北京出发去秦皇岛市郊外新落成的平山希望小学参加开学典礼,中日友好协会副会长陈永昌先生陪同一起前往。  相似文献   

4.
北京。秋高气爽。笔者应王本顼教授邀请,来到位于日坛东路3号的爱尔兰驻中国大使馆,见到了爱尔兰驻华大使戴克澜(Declan Kelleher)先生及其中文老师王本项。戴克澜大使即将告别中国,出任爱尔兰驻欧盟代表团团长一职。在其百忙的工作交接之际,大使先生仍然热情地接受了我的采访,并以纯正的汉语与我没有障碍地进行交谈。  相似文献   

5.
一怀念 这些年来中央研究院的面貌丕变,一楝楝大楼像春笋一般平地窜起,只有四十年前兴建的两层楼的考古馆,以及一墙相隔的平房胡适纪念馆尚维持旧观,而边临的马路也还是院内的南北干道。这么单薄的“旧底子”仍然可以给怀旧的人一点凭藉,好像回到七八年前,看到一个高硕的背影走出考古馆,拄著拐杖,沿著马路,一步一停地走回家去。他就是我的业师高晓梅(去寻)先生。我习惯称他“高先生”,不称呼“老师”。 二十六、七年前我始入高先生之门,及民国六十九年(1980)我任职历史语言研究所之后,与他过从遂密,计有十二年之久。高…  相似文献   

6.
我是1946年春考入无锡国专的,当时抗战时迁到广西去的无锡国专本部还没有来得及迁回来,开学时的学生都是当年新招的。那时上海还有一个无锡国专的分部,唐文治校长委派王蘧常老师任教务长,同时也兼管新复课的无锡国专。当时在无锡的部份,记得临时负责人可能是蒋石渠先生。  相似文献   

7.
洞山讲会     
郑晓江 《寻根》2011,(5):60-64
秋日,风吹叶落,层林尽染。江西省宜丰县统战部部长希望我能去宜丰参加“曹洞宗创始人良价禅师诞辰1200周年学术研讨会”,我自然愉快地接受了邀请,但我提出了一个“条件”:希望县里能让我带几位老师及十几位学生去洞山开一个读《心经》的讲会。部长很快答应了我的请求。  相似文献   

8.
走读大理     
崇圣寺三塔 和崇圣寺三塔的特殊关系,是源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的高中历史课本.老师拿着一本教科书,言简意赅地讲述着南诏历史.历史老师的那堂课至今让我记忆犹新.当时我们还不懂事,这个大理历史上规模最为宏大的古刹,并没有引起我的注意,只觉得不过是一座普通的寺庙而已,以至于我第一次去大理,只去了寂照庵和感通寺.  相似文献   

9.
<正>一个学者都是喜欢书、爱护书的,在我接触的老一辈学者当中,大概季羡林先生是我所见到的一位最爱书的人了。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因为参加季先生在北京大学主持的"西域研究读书班",开始有机会到季先生家里去问学。以后因为先后帮助季先生编辑《敦煌吐鲁番文献研究论集》、《纪念陈寅恪先生诞辰百年学术论文集》、《敦煌吐鲁番研究》等书刊,所以有更多的机会去季先生在朗润园十三公寓的住所去请益。特别是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一  相似文献   

10.
1999年岁末,我在广州收到一份来自北京中国对外演出公司的传真,它传给我的是一份惊喜和兴奋——我的老师印度卡塔克舞王比尔祖·玛哈拉吉要来中国参加第二届亚洲艺术节闭幕式的演出,我被邀担任他演出的主持。让我感到兴奋的不仅是能见到阔别四年的老师,更重要的是中国人终于可以欣赏到这位舞蹈奇才的表演。  相似文献   

11.
文物库房是文物生命的"守护者"。闻一多纪念馆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从文物库房建设的重要性着手,根据闻一多纪念馆藏品的特性,做好库房的选址、布局、设备安装等工作,极大地改善了藏品的保藏环境,使闻一多纪念馆成为标准、科学的闻一多先生相关文物、资料收藏中心及研究中心。  相似文献   

12.
灵魂回家     
正1彝族是一个崇尚万物有灵的民族,所以,敬畏鬼神,也就成了彝人生活中的一部份。考虑到这点,我将要叙述的故事也就有了一定的合理性。2叶落归根,回山区老家安享晚年,这个念头七年前就已经产生。当时周建社刚从县政协副主席的位置上退休。一下子清闲下来,没有会议参加,没有文件可看,没有报告可作,没有调研可做,没有人来汇报  相似文献   

13.
正中国苦于无新哲学很久了!我的老师张岂之先生尝言,自己本来是学哲学的,想搞哲学研究,但后来终究没有走上这条道路。我尊敬的余敦康先生尝叹:我们研究了一辈子哲学史,就是没有自己的哲学。前辈学人有哲学意识而无哲学,其中包含多少历史的无奈。改革开放,思想解放,社会转型,价值多元……体现出旺盛的理论生命力。我们曾经拥抱外来思想,迷恋现代新儒家,掀起各种"热"。但我们还是只能讲哲学史而无哲学、讲思想史而无  相似文献   

14.
今年五月,出差到巴黎的时候,我再次造访了法国大文豪维克多·雨果纪念馆,这是我第三次参观雨果纪念馆。随着时间的推移,感觉一次比一次新鲜、亲切。  相似文献   

15.
今年5月,是汶川特大地震三周年.为科学总结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的经验,深入研究灾难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加强"灾难学"学科建设和国际合作,做好北川地震纪念馆展陈工作,我于3月7至9日,率"汶川地震灾后重建与灾难学研究中心"一行四人到日本内阁府了解减灾防灾情况,去神户震灾纪念21世纪研究机构学习考察.  相似文献   

16.
戊戌百年祭     
王元化 《寻根》2001,(1):49-52
1998年9月《读书》杂志与天则经济研究所,为纪念戊戌政变一百周年,在北京联合召开了学术研讨会。我应邀参加,并作了发言。当时有位编辑朋友,要我将发言记录整理发表。我因抽不出时间修改而作罢。但此事一直在我心中。现我将在会上的发言作了大量增订(但与我所想写成的章还是距离很远,因为我实在没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去核查资料了),披载如下(见9月20日日记),供读参考。  相似文献   

17.
正2016年4月15日国家图书馆开会纪念任先生百年冥寿,我收到通知后,准备了一篇短文《任继愈先生的尊师重道精神》,准备在会上宣读,表示对自己老师的缅怀。唐朝韩愈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师说》)这是至理名言,任何时代都适用。"尊师"指的是不忘老师的培育之恩,并非事事都照着老师的样子去做。孔子有言:"当仁,不让于师。"(《论  相似文献   

18.
一直在玉溪工作和生活,而且是从事业余艺创作的我竟然没有上过龙马山,也没去过白龙泉。这说起来,连自己也觉得荒唐。话又说回来了,是不是从事艺创作的就应该无孔不入,到处都去一遍才行?当然不一定。世界很大,稀奇的景物无处没有,去得完,看得尽吗?不过,就在玉溪东北边,多少人赞美过的龙马山倒确实应该去一回了。  相似文献   

19.
我是1946年春考入無錫國專的,當時抗戰時遷到廣西去的無錫國專本部還没有來得及遷回來,開學時的學生都是當年新招的.  相似文献   

20.
<正>欧美有这样的说法:你可以一辈子不去剧场,但唯有皮娜·鲍什你不能不看。这是一生中务必要看一回的舞蹈经典。——艺术评论家Michael Chiang我把世人分成两种:看过皮娜·鲍什作品的,和没看过皮娜·鲍什作品的。——北京歌德学院院长阿克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