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前,大学生在诚信的认知与践行上存在着严重的异化现象,影响其健康成长。本文阐述了当代大学生诚信知行统一的意义,分析了导致当代大学生诚信知行异化的原因,并提出了促使当代大学生诚信知行统一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2007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为了促进教育发展和教育公平,将采取两项重大措施:一是从今年新学年开始,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建立健全国家奖学金、助学金制度;二是在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建立相应的制度。2007年2月26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文章《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和我国对外政策的几个问题》一文中指出:要全面提高国民素质,这就要优先发展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这就要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由此可见,我国教育对高等教育的重视程度日益加深。从当今社会高等教育的新形势来看,大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3.
进入二十一世纪,一个社会更加注重人的素质、人的形象,而人的行为正是对二者的体现。行为是人和环境交互作用的表现,是可以观察到和记录到的一种人类实践活动。作为社会特殊群体的大学生行为,是指大学生受高等教育期间,因其生理、心理、环境因素而引发并产生的某种影响和结果的活动,加强对大学生行为的教育和管理,关系到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关系  相似文献   

4.
知行分离是指在道德生活中主体对道德知识性的把握与实践性的表达之间的脱节乃至相悖,即道德认知和道德实践的分离。在当代大学生道德生活中存在不知而行、知而不行、低知高行、高知低行、知行相悖等知行分离现象,弱化了高校道德教育的实效性。探索知行分离的产生根源、寻求解决之策,是提高高校道德教育实效性的首要工作。  相似文献   

5.
“知行统一”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重要命题,体现在教育实践中,即要求坚持教育教学活动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重庆市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六个一”活动,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走入社会,为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为高校实践育人探索了新的范式.  相似文献   

6.
陶行知先生的名字从"知行"改为"行知",体现了他的哲学思想从王阳明的"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到他的"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主张的转变,也是他始终遵循的要做真人的人格的体现。我想,今天学习陶行知首先就要学他的知行观和做真人,因为,这对今天的教育改革仍然有着极为现实的指导意义。党的十八大为我国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勾画了宏伟  相似文献   

7.
针对当代大学生知行分离现象,运用唯物辩证法内外因关系进行分析,揭示出大学生道德知行分离现象产生的原因,可以为找准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切入点、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在社会新转型时期,大学生的文明行为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对于文明、文明行为、大学生文明行为,不少学者给予了较为深入的调查研究和理论分析。但是当代大学生的文明行为到底有哪些内容,尚没有清晰地界定和解读,本文试图对文明行为、大学生文明行为的内容进行分析,这对于更好地引导大学生增强文明修养以及进行文明意识的教育、培育良好的行为习惯,都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实践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9.
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作为大学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文明生态观的构建要从转变生态观念、培养环境道德情感、强化环境道德责任、注重行为指导、环境道德原则的确立等几方面入手,以满足和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大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构建大学生的文明生态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面对日趋严重的环境问题,我们不得不深刻支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中人有克服“人类中心主义”错误的理念,对自然承担起道德责任,才能做到与自然的和皆共处,才能从自然中得到更多的恩赐。  相似文献   

11.
当前大学生犯罪原因与预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大学生犯罪呈现出新的趋势,原因包括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预防大学生犯罪,学校要加强教育和管理;家庭要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司法机关可以适时作出司法建议.  相似文献   

12.
我国当代大学生职业流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业流动是一种客观的社会现象。本文从社会角度和心理角度分析了大学生职业流动的原因,提出了正确对待职业流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论当代大学生情感的特点及构建途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由于种种原因,当代大学生情感存在着知行难以统一的现象,本对大学生情感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构建途径。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社会适应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运用“适应”理论,探讨大学生的“社会适应”问题。认为大学生的“社会适应”体现为适应主体、适应对象和适应途径三之间的内在关系,要理顺三之间的关系,并为理顺这三关系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5.
在新形势下,高等专科学校的学生的思想体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主流思想是好的,但也有不足之处,本文针对学生中存在的思想问题分析其原因,初步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正确了解和把握大学生的思想脉搏,是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其他教育工作的前提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闲暇时间增加,闲暇教育应运而生.本文在追述闲暇教育基本概念及其发展的基础上,拟就从闲暇教育的意义、闲暇教育对大学生素质培养和素质拓展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入手,分析大学生闲暇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以人的全面发展及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对开展大学生闲暇教育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17.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大学生内化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关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尊重和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主观性、差异性,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实践活动,使大学生自觉内化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并外化为他们的实际行动。  相似文献   

18.
试论当代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识经济的显著特征是高品位的不断创新。高等院校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阵地。文章在论述了高校开展创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创新素质教育的内涵后,着重提出了改革应试教育模式,注重双基培养,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进行创新性教学和加强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6条途径。  相似文献   

19.
在现代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急功近利的心理使部分高校学生在对隐性素质的认识上产生误区,高校隐性素质的量化考核,也导致了对学生全面素质考核的偏差。因此,高校要提高学生对隐性素质的认识,采用量化考核隐性素质与激发道德情感,以德养德相结合等手段,立足实际开展隐性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20.
论大学生心理素质结构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大学生心理素质是与大学生的学习、学术研究和生活实践密切联系的心理品质的综合表现。心理素质与能力、人格特质、心理健康及创造力既有密切的关系 ,也存在着差别。大学生心理素质建构应以人的大脑发育规律为基础 ,以大学生心理发展规律为依据 ,将理论思考与实证研究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