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电化学”试题,高考年年有,但国家教委考试中心统计表明,此类试题区分度在0.4左右,得分率50%左右。究其原因,是考生没有深刻领会有关概念和原理,没有掌握解题要领。本文就有关“电化学”试题的题型加以归纳,并举例说明其解法。 一、构成原电池的条件 解题要领:形成原电池的条件是 (1)活泼金属跟不活泼金属→(2)在电解质溶液中(直接接触)氧化-还原/反应(3)产生电流。即要形成原电池必须同时满足(1)、(2)、(3)三个条件。 [例]下列装置能够构成原电池产生电流的是( )。  相似文献   

2.
张玲 《高中数理化》2009,(4):56-57,59
1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原电池是一种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从理论上说,任何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均可设计成原电池.构成原电池一般需具备3个条件:①有2个活动性不同的电极;作负极的一般是较活泼的金属材料,作正极的材料用一般导体即可;②有电解质溶液;③形成闭合回路.  相似文献   

3.
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变成电能的装置,组成原电池的基本条件是:将两种活泼性不同的金属(或石墨)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电解质溶液中,由于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分别在两个电极上产生电流。一般认为原电池的构成需具备以下条件为:  相似文献   

4.
原电池是一种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从理论上说,任何一个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均可设计成原电池.原电池一般由2个电极(正极和负极)、电解质溶液(熔融态的电解质)及形成的闭合回路构成.电极分为负极与正极,负极上发生氧化反应,失去电子,导致电子从负极通过外电路流向正极;正极上发生还原反应,得到电子,从而形成电流.负极材料一般是较活泼的金属材料(也可以是石墨、铂、金等导体),正极材料只要是导体即可.  相似文献   

5.
1考查电化学基础知识的应用 1)原电池、电解池、电镀池的判定规律 若无外接电源,可能是原电池,然后依据原电池的3个形成条件:两极能导电且活泼性不同、两极插入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盐)中、形成闭合回路或两极接触来分析判断.  相似文献   

6.
任何一个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从理论上来讲都可以被设计成一个原电池。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有两个:一是外部条件,即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相连插入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的离子化合物中;二是内部条件,即对应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利用原电池的总反应,在分析、理解原电池工作  相似文献   

7.
电化学属于基础理论,它是高考的热点。从近几年高考题来看,电化学侧重考查工作原理、电极判断、电极反应和总反应的书写、电流(或电子流动)方向、离子移动方向、金属的腐蚀与防护、相关计算等。下面举例说明。一、判断装置是原电池还是电解池观察是否有外加电源,如果有则为电解池,没有则可能为原电池;再依据原电池的形成条件分析判定,主要思路是"三看":一看电极,两极为导体且活泼性不  相似文献   

8.
原电池是电化学的重要内容,其中的电极反应式的书写乃是原电池的重头戏.只有掌握好原电池的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才能正确写好电池总反应式,才能准确确定其中电子转移的量、产物的量、各电极周围及整个电池的pH变化状况.要熟练掌握电极反应式的书写,首先是要理解原电池的原理,即为活泼性不同的两个电极材料(金属与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导体)和电解质溶液之间自发的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且构成一个闭合回路.活泼性强的电极作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另一个电极上发生还原反应,作为正极.判断正负极后就要分  相似文献   

9.
一、原电池相关知识1.定义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2.构成原电池的条件(1)活泼性不同的两个电极(金属与金属、金属与石墨、金属与金属氧化物);  相似文献   

10.
唐纪轩 《新高考》2008,(3):31-33
1.在原电池中,活泼金属一定做负极。 辨析 错。在某些原电池中是不活泼金属做负极。例如,以Mg和Al做电极、NaOH溶液做电解质溶液构成的原电池中,Al做负极,Mg做正极。电极反应分别为:  相似文献   

11.
误区1:任何一个化学反应都能设计成原电池.解答:原电池的原理是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分别设计在两个电极发生,从而完成了电子由负极流到正极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因此只有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才能设计成原电池.  相似文献   

12.
一、考查原电池的组成及原理原电池是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要组成原电池,必须有两个相连接的活泼性不同的电极及电解质溶液。学习原电池,我们要能够准确判定原电池和电解池,并能对装置内部的离子移动方向进行判定,如,在原电池中,阳离子总是向正极移动,在电解池中,阳离子总是向阴极移动。  相似文献   

13.
张亚奇 《考试周刊》2014,(71):147-148
<正>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许多学生都感到困难。实际上,快速、正确书写原电池和电解池的电极反应式是有一些基本原则的,具体如下:(1)原电池的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电解池的阳极发生氧化反应,阴极发生还原反应。(2)通常状况下,电解池中阳极发生氧化反应先后的顺序是:活泼电极>S2->I->Br->Cl->OH->含氧酸根>F-;阴极发生还原反应的先后顺序是:Ag+>Fe3+>Cu2+>H+>……>Fe2+>……  相似文献   

14.
将活泼性不同的两金属电极(不活泼的金属也可以用能导电的非金属代替)同时插入电解质溶液中,并用导线连接形成闭合回路构成原电池.活泼金属作负极,不活泼金属(或能导电的非金属)作正极.这是一般原电池遵循的基本规则,即由金属本身的活泼性决定.  相似文献   

15.
电解池是将电能转变为化学能的装置.主要考查以下内容:一、电解池形成的判断例1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Y为阴极,发生还原反应B.X为正极,发生氧化反应C.Y与滤纸接触处有氧气生成D.X与滤纸接触处变红解析图中没有外加电源,并且为两池相连,根据装置的特点可知,左池能自发发生反应,应为原电池;右池不能自发发生反应,应为电解池.Zn比Cu活泼,故Zn为原电池的负极,Cu  相似文献   

16.
1.原电池的电极判断中的特殊情况 题目1 Al-Mg在不同的电解质溶液中分别构成原电池A、B。 A池 B池 (1)指出各池中的负极材料并写其电极反应式——。 (2)从构成原电池的几个组成部分来看,判断原电池的负极,除了要考虑金属的活泼性外,还要考虑  相似文献   

17.
原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变成电能的装置,它是将一个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分别在原电池的负极和正极上发生,从而在外电路中产生电流。根据原电池电极材料和电极反应形式,原电池可分为下列几种类型。  相似文献   

18.
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根据原电池两极的活泼性不同,将原电池两极分为负极和正极.活泼性较强的金属,失去电子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称为负极;活泼性较弱的金属或非金属导体,得到电子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称为正极.负极和正极是原电池中的顶梁柱.与原电池的2个电极有关的常见题型列举如下:  相似文献   

19.
人教版化学教材"化学能与电能"的实验操作是:将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导线中间接入一个电流表),平行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观察现象(见图1).该实验以Zn+H2SO4=ZnSO4+H2为实验原理,用锌片和铜片为原电池的两个电极,稀硫酸为电解质溶液,用导线连接构成闭合回路.通过此装置,学生了解了原电池的构成和基本工作原理,为了提高原电池的效率,以防电流在短时间内衰减.所以,在人教版化学教材"原电池"中将此装置进行了改进,改为"铜锌双液原电池",具体实验操作为:用一个充满电解质溶液的盐桥,将置有锌片的ZnSO4溶液和置有铜片的CuSO4溶液连接起来,然后将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并在中间串联一个电流表,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见图2).一段时间后取出盐桥,再次观察实验现象.通过实验,学生了解了盐桥在原电池装置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原电池是中学电化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高考的热点.本部分知识在高考试题中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偶有填空、计算等题型.考查的内容主要有:1)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及应用;2)电池工作时,两极、电解质溶液的变化及有关计算;3)通过设计原电池考查氧化还原反应;4)常用化学电源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