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到了中央身边解放战争打到第二年,我胜敌败的形势更明朗了.1947年11月12日,我军解放战略要地石家庄,华北全境除平绥(远)、平山(海关)两路沿线和太原、保定、安阳等极少数孤立据点外,庆获解放.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党中央决定晋冀鲁豫解放区和晋察冀解放区合并为华北解放区,撤销两个中央局,成立中共中央华北局,同时成立华北军区和华北人民政府.中国人民革命事业大进一步. 华北局决定,原两个中央局的机关报——《人民日报》《晋察冀日报》合并为华北局机关报《人民日报》。原《晋察冀日报》所在的晋察冀边区所属北岳区,《人民日报》所在的晋冀鲁豫边区所属太行区,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是华北两个著名老根据  相似文献   

2.
1948年6月15日,中共华北中央局机关报暨代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创刊。但是,它并不是历史上的第一份《人民日报》。在此之前两年多,就有一份《人民日报》在解放区印行,那就是作为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的机关报《人民日报》(史称晋冀鲁豫《人民日报》)。作为中央机关报的《人民日报》,正是由晋冀鲁豫中央局机关报《人民日报》与晋察冀中央局机关报《晋察冀日报》合并而来的,而《晋察冀日报》又是由中共北方局北方  相似文献   

3.
中国新闻事业人民日报①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机关报。在北京出版。1948年6月15日在河北石家庄创刊;当时是中共中央华北局机关报,通称华北《人民日报》,由前晋察冀解放区的《晋察冀日报》和前晋冀鲁豫解放区《人民日报》合并组成。1949年3月迁北京出版。同年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根据中共中央决定改为中央机关报。②中国共产党晋冀鲁豫边区中央局机关报,通称晋冀鲁豫《人民日报》。1916年5月15日创刊,先后在河北邯郸,武安出版。1948年6月14日终刊,同《晋察冀日报》合并成为华北《人民日报》。  相似文献   

4.
一、华北解放区和华北新华书店总店的建立华北新华书店总店,是1948年6月由晋冀鲁豫边区的华北新华书店和晋察冀边区的晋察冀新华书店合并而成的。原来两家书店都是抗日战争初期与边区党报同时成立的,华北《新华日报》(后期改太行《新华日报》)和《晋察冀日报》(前身为《抗敌报》)的发行部门,就是两个边区的新华书店。业务上受延安新华书店指导,行政上属两家报社管;从报社分离出来后直属中共中央北方局(后改为晋冀鲁豫中央局)和北方分局(后改为晋察冀中央局)宣传部领导。1947年12月石家庄及正太铁路沿线解放后,  相似文献   

5.
到了中央身边解放战争打到第二年,我胜敌败的形势更明朗了.1947年11月12日,我军解放战略要地石家庄,华北全境除平绥(远)、平山(海关)两路沿线和太原、保定、安阳等极少数孤立据点外,庆获解放。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党中央决定晋冀鲁豫解放区和晋察冀解放区合并为华北解放区,撤销两个中央局,成立中共中央华北局,同时成立华北军区和华北人民政府。中国人民革命事业大进一步。  相似文献   

6.
《晋察冀日报》的前身为《抗敌报》,创刊于1937年12月11日,由晋察冀军区政治部创办,1940年11月7日,该报改名为《晋察冀日报》,由邓拓担任主编。1948年6月14日,《晋察冀日报》宣布终刊,翌日与晋冀鲁豫解放区的《人民日报》合并,改组出版中共华北中央局的机关报《人民日报》,即如今的《人民日报》。《晋察冀日报》持续办刊近12年,在宣传党的革命路线方针、调动群众革命积极性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人民日报》为中共中央机关报,原为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机关报,1946年5月15日创刊,7月1日毛泽东亲笔题写报头。1948年6月15日与《晋察冀日报》合并为中共华北中央局机关报并为代中共中央机关报。1949年8月1日成为中共中央机关报。其中,在新中国开国大典期间,登载涉及仍处于国民党统治区的云南报道计41  相似文献   

8.
(一) 《晋察冀日报》(它的前身是《抗敌报》)于一九三七年十二月十一日创刊于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晋祭冀边区的五台山麓,到一九四八年六月十四日,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华北解放区联成一片,和晋冀鲁豫、晋祭冀两地区党报合并改出《人民日报》而结束了它的历史使命。它在抗日战争初期创刊,在解放战争胜利中结束,出版了十一年六个月零三天。十一年半中,它与晋察冀根据地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八年抗日战争期间,在反围攻、反“扫荡”中始终坚持了报纸的出版。在八年抗日战争期间,晋察冀边区对敌斗争是频繁的艰苦的。因为晋察冀党的组织,正确执行了党中央、毛主席的路线,抗日武装斗争和群众运动都发展得很快,人民民主政权建立起来,一个以五台山、恒  相似文献   

9.
1947年1月3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召开华北财经会议的指示》,决定统一各解放区的财经工作.1947年3月至6月,华北财经会议在邯郸武安县冶陶镇召开,出席会议的有华北的董必武、薛暮桥,华东的方毅,晋察冀的南汉宸、姚依林,晋冀鲁豫的杨立三,陕甘宁的白如冰,晋绥的陈常云等各解放区的代表.会议讨论部署全国解放区财政经济统一问题和货币统一问题.  相似文献   

10.
浏览  玉川 《陕西档案》2013,(3):52-53,51
1947年1月3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召开华北财经会议的指示》,决定统一各解放区的财经工作。1947年3月至6月,华北财经会议在邯郸武安县冶陶镇召开,出席会议的有华北的董必武、薛暮桥,华东的方毅,晋察冀的南汉宸、姚依林,晋冀鲁豫的杨立三,陕甘宁的白如冰,晋绥的陈常云等各解放区的代表。会议讨论部署全国解放区财政经济统一问题和货币统一问题。  相似文献   

11.
朱武梅 《档案天地》2004,(2):18-19,21
1947年8月,石家庄(旧称石门)解放前夕,一份由中共冀晋区四地委城工部秘密完成的机密情报已送达我有关部门参阅。当时华北的两大解放区晋察冀、晋冀鲁豫已基本连在一起,石门却如一道屏障立于两大解放区中间,全面解放华北就必须拔除石门这颗位于中心地带的钉子,于是,解放石门的工作开始  相似文献   

12.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晋冀鲁豫解放区和全国各革命根据地一样,逐步巩固壮大,迅速发展。在这样的大好形势下,充分地发挥我党宣传工作的作用,这是摆在我们面前十分紧迫的工作任务。 1946年初,我解放区军民在河南焦作缴获了国民党的两台美制导航机。于是,晋冀鲁豫中央局和晋冀鲁豫军区决定,在  相似文献   

13.
<正>我出身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原是辅仁大学西语系的学生。1947年5月21日赴晋冀鲁豫解放区参加革命,成为晋冀鲁豫人民文工团的一名团员。从那时起,我开始了一段崭新的生活。小山村里的大提琴手文工团所在的河东村是老区,属于晋冀鲁豫解放区中央局管辖下的太行区。这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小山村,村里盛产柿子,还有一条山泉水汇聚而成的两米多宽的小溪,清澈而透明地款款地由北向南流去。这就是小山村名字的由来。河西村则是《人民日报》社所在地。  相似文献   

14.
“老邓来了!”“老邓回来了!”他不允许为他举行任何欢迎仪式。一到报社,就坐在简陋的平房的一个狭小的房间里,静悄悄地,伏案凝思,“笔走龙蛇”,在长河一般滚滚而来的稿件、文件、“小样”、“大样”上,一字字,一行行,倾注着他的心血。这是30年前的往事了。离他《留别人民日报同志》吟诵“笔走龙蛇二十年”的诗句的时候,大约9年光景。9年间亲聆教诲,音容笑貌至今犹在耳边眼前萦回。他在1958年所说的那个“二十年”,大约一半是在解放区的抗敌报、晋察冀日报度过的。1948年夏天,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晋察冀日报与晋冀鲁豫人民日报合并为华北人民日报的时候,邓拓同志调华北  相似文献   

15.
新闻战士总是在记录和传播别人的英雄事迹,极 少宣传自己。最近,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一本让人们了解在残酷的战争年代我们新闻战线的无数可歌可泣英雄的书:《热血铸丰碑》。它由原新华社山百分社社长马明,原《山西日报》总编辑陈墨章主编。他们两人都是当年一手拿枪、一手拿笔的参加者。这本书重点记录了当年晋察冀、晋绥、晋冀鲁豫三个根据地的新闻工作英烈。 遍地有英雄 1942年5月,日军3万多人对太行山区的八路军进行“铁壁合围”的大扫荡,在进攻山西辽县(现在的左权县)麻田镇时,中共北方局机关报《新华日报》(华北版)被…  相似文献   

16.
被誉为"新中国雏形"的华北人民政府,始于1948年9月,止于1949年10月,仅仅存在了13个月,便完成了历史使命。60多年来,那些散居在平山县王子、东冶及诸多村庄,沾满了青苔的青砖瓦房及剥落了泥皮的土坯墙四合院,仍在默默地感染着世人,讲述着那段不寻常的历史。1947年11月,我华北野战军攻克石门后,晋察冀和晋冀鲁豫两大解放区已连成一片。我党不失时机地组织筹建,于1948年8月7日至19日,  相似文献   

17.
《晋察冀日报》的前身《抗敌报》,于1937年12月11日在河北省阜平城创刊。石印,四开四版,三日刊,附有《抗敌副刊》;1938年8月16日改铅印,隔日刊;1940年11月7日改名《晋察冀日报》,周六刊,最多发行到二万一千份;1945年9月《晋察冀日报》进入张家口市,出版对开大报,轮转机印刷,日出五万份。在解放战争中,报社又迁至阜平,于1948年6月14日终刊,历时十年六个月零三天。当时根据党中央决定,《晋察冀日报》与晋冀鲁豫边区的《人民日报》合并,改出由中共华北局领导的《人民日报》。  相似文献   

18.
1946年5月15日,晋冀鲁豫《人民日报》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的前身之一创刊之际,时任晋冀鲁豫中央局书记和晋冀鲁豫军区政治委员的邓小平同志把毛主席提出的“为人民服务”五个大字题赠报社,指明了人民日报的办报宗旨。晋冀鲁豫《人民日报》创刊一周年时,邓小平同志题词  相似文献   

19.
西柏坡:奠定新中国新闻事业的基石 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新闻工作重心经历了从农村到城市的重大转折,在新闻理论、新闻业务、新闻机制和队伍建设等方面都日臻完备,奠定了新中国新闻大厦的基石. 1.整合壮大新闻力量,构筑新中国新闻事业框架 中共中央进驻西柏坡后,对新闻机构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整合.新华社晋冀鲁豫总分社与晋察冀总分社合并,成立华北总分社;晋冀鲁豫边区<人民日报>与晋察冀边区<晋察冀日报>合并,出版新的<人民日报>,作为中共中央华北局的机关报.  相似文献   

20.
1948年春,人民解放军全面反攻节节胜利,晋察冀和晋冀鲁豫两个解放区基本上连成了一片.为了巩固后方,迎接全国解放,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中央领导,由繁峙路经鸿门岩,于4月8日来到清凉佛国五台山,路居塔院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