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10位和13位编码的国际标准书号的结构、背景、内容,阐述了13位编码的国际标准书号对图书馆工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试析10位和13位ISBN共存状态对图书馆工作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结合图书馆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情况,阐述了ISBN国际标准书号自从2007年升位后在图书市场存在的现状,以及由于升位引起的10位和13位共存状态对图书馆业务工作,诸如采访、验收、编目和检索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国际标准书号(ISBN)与文献采编工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分析了国际标准书号(ISBN)的特点,总结了ISBN在实际著录工作中的要点与注意事项,从图书馆文献采编工作的角度论述了ISBN的主要功能。  相似文献   

4.
国际标准书号(ISBN)升位后对图书馆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介绍了国际标准书号(ISBN)的沿革、结构,分析了升至13位的国际标准书号在图书馆工作中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6.
在回溯编目过程中, 许多图书馆会遇到相同的问题: 是逐条将卡片款目输入新系统, 还是直接借助旧系统中ISBN 检索点从商品书目数据库中读取有关数据。如果是批处理读出, 则高速、低耗、高质量, 但前提是原数据库与目标数据库的ISBN 号应一致, 可是有的旧流通系统中ISBN 为10 位, 商品书目数据为13 位。因此, 本文介绍一种ISBN 展开算法, 探讨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7.
8.
9.
再谈ISBN在图书馆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ISBN在我国的实施已经10余年了,它对我国图书出版的管理和文献信息的交流以及提高我国图书在国际上的知名度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ISBN在图书馆中的作用也是十分重要的,特别是图书馆业务实现了计算机管理,各种图书馆应用软件的深入开发和广泛应用,也使得ISBN与图书馆的关系更加密切了.基于此,笔者撰写此文,就ISBN的结构和其在图书馆中的作用再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0.
11.
《当代图书馆》2005,(3):70-70
国际标准书号于1972年成为ISO2108标准,1992年修改,采用10位数结构,能够处理10亿数字。在过去的35年中,ISBN已分配给150多个国家或地区。国际标准化组织第46技术委员会专门负责信息和献标准的制定和发展。第4工作小组于2002年成立国际标准书号标准修改委员会,对所有ISBN系统进行修订。2004年7月通过修订标准—IS-BN-13。并将从2007年1月1日起开始实行。在10位ISBN前增加978便可转换为ISBN-13。  相似文献   

12.
图书与期刊在出版物中属于两种不同类型的文献,出版图书使用国际标准书号(ISSN),出版期刊使用国际标准刊号(ISSN)。这一点原本没有歧义,但近年出现了大量以刊号出版图书、以书号出版期刊的现象,  相似文献   

13.
非法期刊是当前出版界的一大顽疾,其造成的危害是巨大的。分析了非法期刊的主要特征,提出了利用中国标准刊号识别非法期刊的方法:一是通过ISSN编码结构及其校验码来识别非法期刊;二是通过查看CN号来识别非法期刊。  相似文献   

14.
15.
《出版视野》2009,(6):40-40
中国标准刊号由一个以“ISSN”(International Standard Serial Numbering)为标识的国际标准刊号(正确翻译应为“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考虑到我国已习惯于“刊号”.于是在翻译时作了调整)和一个以中国国别代码“CN”为标识的国内统一刊号两部分组成,其一般格式如下:  相似文献   

16.
17.
18.
国际标准书号是书目数据中惟一可以识别一种出版物的国际通用代码,在国家书目控制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在当今的已出版图书中存在着大量ISBN号不规范的现象,一号多书、一书多号现象屡见不鲜。笔者结合工作经验,提出了应对措施,目的在于保证图书馆书目信息的完整准确及图书排架的科学有序,从而提高读者的检索效率。  相似文献   

19.
20.
国际标准书号与图书条形码释义及其转换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式出版的图书封底所印制的图书条形码与图书的国际标准书号(ISBN)有着密切的关系。了解他们的含义,明确他们之间的转换关系,对于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特别是采访查重子系统)的设计应用和出版社图书条形码的编号问题有着重要的作用。文章介绍了两者的含义及其之间的转换算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