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努力理解“在语文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这一新理念 汉语言文字特别具有灵性。作为象形文字的汉字,以形表义、形神兼备。以汉字为载体的汉语,重意会不重规则,没有分词连写,少有性、数、格的区别,语言凝练但意蕴丰厚,读来抑扬顿挫、铿锵悦耳。由于汉语言文字的形象性、隐喻性、意会性和模糊性,学生学习语文,不仅要进行理性分析,尤其要重视整体感悟。  相似文献   

2.
汉语言文字具有形象性、隐喻性、意会性和模糊性等特点。学生学习语文,不仅要进行理性分析,尤其要重视整体感悟。语感是通过学生反复不断的感觉实践而产生的。作为教师,.必须创造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充分地读书、感受,在此基础上,再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学生形成语感能力。  相似文献   

3.
一、对"在语文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这一新理念的理解汉语言文字特别具有灵性。作为象形文字的汉字,以形表义、形神兼备。以汉字为载体的汉语。重意会不重规则,没有分词连写,少有性、数、格的区别,语言凝练但意蕴丰厚,读来抑扬顿挫、铿锵悦耳。由于汉语言文字的形象性、隐喻性、意会性和模糊性,学生学习语文,不仅要进行理性分析,尤其要重视整体感悟。  相似文献   

4.
郑月英 《成才之路》2010,(7):I0007-I0007
作为象形文字的汉字,以形表义、形神兼备。以汉字为载体的汉语,重意会不重规则。语言凝练但意蕴丰厚,读起来抑扬顿挫、铿锵悦耳。学生学习语文.不仅要进行理性分析,尤其要重视整体感悟。  相似文献   

5.
学生学习母语要充分依靠语感,要以早已具备的口语语感作基础,以本国本民族的文化背景为条件,将与生活相关的母语图式转化为学生的心理结构。所以,学习母语不必从系统的语言知识和语法规则入手,而可以从生活中,从口语中,从积累、感悟中,培养良好的语感。  相似文献   

6.
学生学习母语主要靠语感。一年级是儿童学习书面语言的开始,是语感训练的启蒙阶段。因此,学习母语不必从系统的语言知识和语法规则入手,而应重视对语文材料的积累、感悟,培养良好的语感。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多种策略,指导学生领悟语言内涵,增强语感。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在阐述语文课程基本理念时,强调要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并把"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作为语文课程的目标之一。初中阶段,汉字的学习主要是在数量上的扩展,现代汉语书面语的阅读大致在这个阶段有所完成,对文学语言的学习和欣赏应该有相当的基础。所以,初中语文教学就是培养学生语感的最佳时期和最佳时机。因为这一时  相似文献   

8.
就中小学生初级的母语学习而言,语感训练是母语学习的不二法门。然而,语感训练却并不是语文学习的唯一途径,随着学生语感水平的日益提高,适度穿插一些语文知识的教学,为语感教学插上知性的翅膀,可  相似文献   

9.
唐婷 《考试周刊》2015,(8):12-13
语感是一种高级的语言修养,是一种达到了无意识自动化状态的运用语言的能力,是一种几乎忘掉了语言工具本身的使用语言工具的自由状态。语感的构成要素首要的就是语言材料本身,包括字、词、句这些组成语言的工具因素。汉字本身就富于联想性,是最具有语感特质的文字,也是最便于培养语感的文字,因此要把汉字教学与培养学生语感相结合,发挥汉字富于联想性的特点,利用汉字的造字规律进行汉字教学,培养学生语感。本文从汉字的形、音、义三个方面的联想性阐述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  相似文献   

10.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多次提到"语感"并特别强调"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语感"一词,自20世纪20年代夏沔尊先生明确提出以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之后,叶圣陶先生进一步倡导语感训练;吕叔湘先生更是大力倡导"语文教学的首要  相似文献   

11.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分析语感的含义,探索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感的方法,让学生获得适合自己个性和学科特点的学习方法,进而能自主地学习探究,使语感教学真正直接面向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任燕 《考试周刊》2009,(5):103-104
语感是指对语言文字感知和领悟的能力,是对语言文字直觉的、整体的把握,也是语言学习中长期思维训练和语言训练的积累和结果。语感强的人思维敏捷、反应迅速、理解透彻、表达得体,交际中显出较高的效率。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的语感培养。  相似文献   

13.
语感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是语文能力的核心,而朗读训练又是培养学生语感能力的重要手段,它对语感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可见,在语文教学中必须加强朗读训练与语感培养。这是《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更是语文教学的需要。在语文教学中,要想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感能力,就必须以读为本,以朗读为依托,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小学语文课本所选的文章,大多文质兼美,适合朗读。所以,在课堂教学中重视朗读,抓住并努力抓好朗读至关重要。结合教学实际,我将从"理解内容,感受语感;激发情感,突出语感;加强训练,培养语感"这三个方面阐述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抓好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  相似文献   

14.
语感是学生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敏锐的感知,它包括了学生对知识的丰富理解,是一种自动生成的意识活动。当学生的语言训练达到了熟练的程度,或是他们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时,就会逐步产生英语语感。语感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形成的,它是在日积月累的基础上进行反复的听说读写实践过程中而获得的,有了语感,对于英语就犹如条件反射一般,能够深入理解和灵活运用语言。犹如初学说话的幼儿,他们总是先咿咿呀呀地学会口语,然后再逐渐地学习语言文字。当学习口语时,孩子并没有语法规则的概念,只是在句子或语音中进行自己的体会,并从中感受语言的意义,实现掌握母语的目的。当孩子开始学习母语的文字,就会感到很轻松,不觉得有什么困难之处。而学习外语时,学生的口语学习是和语法规则一起进行的,他们从无到有地去感知外语,由简到繁地学习语法知识,因此,在进行外语教学时,我们也要注意学生的语感培养,重点从听、说两个方面来培养学生对于语言的感受能力,让学生都能消除畏惧心理,大胆开口,成为能听会说的学习小能手。  相似文献   

15.
赵燕 《广西教育》2011,(31):48-48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小学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语感是指人们对语言的整体感受能力,把握语言特点和内涵的能力。语感影响学生语文学习的效率,而学习语文的过程也是不断形成语感的过程。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呢?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作家莫言曾经说过:“语言感觉比语法重要”、“一个基本上不懂语法的人,完全可以凭语感,正确地使用母语说话和写作”。可见,在语文教学中注重“语感”的训练与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语感是人对语言这一对象直接的、整体的感受,是把握语言文字的一种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有感触性的语言文字,培养学生语感。因为有感触性的语言文字能够带给人一种体验,一种感受,使作者所描述的事物在读者心中活起来。  相似文献   

18.
《考试周刊》2016,(88):82-83
语感是人们对英语语言法则或语言组织方法的掌握和应用,是经过反复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经验和体会。语感来自于语言实践,又指导语言实践,要学好、用好英语,必须具备良好的语感。在英语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语感,加速学生语感的早日形成。语感的培养一般可以用以下几种方法:兼顾听说读写,增强语感;背诵名句名篇,体会语感;摆脱母语干扰创设情境,培养语感。在英语教学中创造有利于学生学习英语的环境,在合适的语言环境和氛围中发展语感。  相似文献   

19.
叶圣陶指出:“文学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重要的是训练语感。”语感,是一种感觉,一种对言语对象能够迅速做出判断的感受和领悟能力,一种以感性形态为表征的,渗透着逻辑理智因素积淀下来的感性与理性相统一的意会能力。语感是读者思想认识通向作者内心深处的桥梁,是训练学生感知语言、体察语言、把握语言的重要方式。在语文教学中.不失时机地训练学生的语感,有助于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培养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有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一、读 曾国藩说:“非高声朗读则不能得其雄伟之概…  相似文献   

20.
语感是对语言敏锐的感受能力,包括语音感受、语义感受、语意色彩的感受。叶圣陶先生指出:“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语文的锐敏的感觉。”吕叔湘先生也指出:“语文教学的首先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语感教学自夏丐尊、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等开始倡导以来,虽然越来越受到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关注,但并没有引起广大语文教师的足够重视,更没有把“语感”当做“首要任务”去培养。这不能不引起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的深思。(一)  为什么要重视语感培养呢?  首先从思维角度看:“一元伦理”的本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