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那天的语文生活课,是一次采访的练习。我喜欢让我的学生享受语文生活的乐趣。生活处处皆语文,我希望我的学生有一定的语文素养。所以在平时语文乐园的教学中,我会很重视学生的口语训练。那天下午我笑容满面地走进教室,给学生上课。教学内容是三年级语文乐园八的采访训练。当我把采访的基本要求讲完之后,我就要学生以记者的身份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学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语文教学必须关照人,必须关注人的生活,引导学生去感受生活,激发学生的生活热情,启发学生去主动获取生活的意义和价值。语文教学要想完成这一目标,必须实现"三个重心转移"。即,由"应试语文"向"生活语文"转移;由"课堂语文"向"生活语文"转移;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移。  相似文献   

3.
顾萍 《现代语文》2010,(10):88-88
"语文是生动生活的再现,是人类心灵升华的舞台,是活泼的情趣乐园。进入那人类精神的宝库,我们以及学生都应该乐而忘返。"这是一种理想的语文生活,也是所有一线语文教师一直在追求的一种教学境界。面对优美的诗歌,我们只有用诗一般美的语言或比诗歌本身还要美的语言去引导,去解读,  相似文献   

4.
早在30年代,著名的语言学家夏丐尊先生就提出了"语感"问题,认为语感是理解一切文学的基础。继后,不少语文教育家都对此有所阐述,"文字语言的训练,我认为最要紧的就是训练语感。"(叶圣陶)"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吕叔湘)朱作仁教授也曾指出:"抓住语感的培养,语文课的特点才能充分体现出来。"语感的培养不能一蹴而就,因为语文知识、生活经验、思维成果的积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我们必须要有意识采取有效途径,以达到我们的训练目的。  相似文献   

5.
语言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都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返朴归真,应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同时生活又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教学中,通过"访一访,观察生活"、"演一演、再现生活"、"学一学、体验生活"等,从而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相似文献   

6.
洪胤 《文教资料》2010,(20):58-59
生活是语文的源头活水,教师应该关注生活的点滴和时代的变化,并把这自然地融入到语文课堂教学中,用语文化的生活资源来提高学生的兴趣,增强课堂效率,在传授语文知识和训练语文能力的同时实现"放眼世界,开阔眼界,关注现实,关注社会"的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学从本质上说就是提升学生的思想文化素质,语文学习的终归目的在于"用"。"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组织学生进行观察、想象、联想、记忆、分析、归纳、比较、质疑等思维训练。"可见,这种教育是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诚然,语文教学活动是人类生活中的一部分,处处充满着生活气息,生活中也无时无刻不存在语文教育。  相似文献   

8.
"应试语文"不但使语文在学生眼里失去了应有的魅力,而且造成了学生语文知识懂与会的分离,学与用的脱节,最终我们所追求的语文教育成效也自然无从谈起。如何改变这种局面?最近我潜心学习了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于漪等语文教育大家有关"语文与生活"关系的一系列精辟论述,深感要使学生真正扎扎实实地掌握并得心应手地运用语文这一人生的工具,就必须打破语文与生活之间的"厚障壁",让语文教学与学生心灵相沟通,让语文课堂与社会天地相接壤,使语文教学突破“应试语文”的束缚而成为“生活语文”。  相似文献   

9.
语言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这是"语文教学观"的需要。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都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返朴归真,应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同时生活又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教学中,通过"访一访,观察生活""、演一演、再现生活""、学一学、体验生活"等,从而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相似文献   

10.
"考生请注意离考试结束还有15分钟。""啊?"多数同学异口同声的发出了惊讶,紧张气氛骤然急升。伴随着交卷铃声的是几位同学的哭泣,究其原因,作文没写完。看到这一幕,做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的我陷入了深思。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习作,或快速成文,这一直是我作文训练中的难点之一。有人认为好作文是"改"出来的,不求速成,但求精益求精。于是,一篇作文,改来改去,"千呼万唤始出来"。笔者认为,此法训练不利于小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事实上,在实际生活中,我们总是张口讲话,出口成章,如果要适应现代生活的快节奏,就不能慢条斯理做研究,所以,我们要重视学生"提笔成文"的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怎样培养学生快速成文的能力,让考场中不再有哭泣?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传统的语文教学走向了单调,走向了枯燥无趣,以至于学生讨厌语文,害怕语文,甚至渐渐远离语文。究其原因,不在于学生,而在于语文教师自己,是我们用死记硬背、机械训练、保守固执关起了语文乐园的大门,让学生在这座知识的宝库面前,只有望而止步。要想重启语文乐园的大门,让学生在语文乐园里自由自在地邀游,  相似文献   

12.
曾几何时,我们的语文教学走向了单调乏味,走向了枯燥无趣,以至于学生们讨厌语文,害怕语文,甚至于渐渐远离语文。究其原因,不是因为学生,而是因为语文教师自己,是我们用死记硬背、机械训练、保守固执关起了语文乐园的大门,让学生们在这座知识的宝库面前,只有望而却步。我县新课程改革实施七年以来,我作为一线初中语文教师,有了这样一个深刻认识:要想重启语文乐园的大门,  相似文献   

13.
新课改后新教材出现了一个新亮点——语文生活。它是小学语文每单元语文乐园中的一个重要教学内容,也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它整合了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和语文实践活动的内容,让学生在动脑、动口、动手、动笔的过程中提高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4.
我们的语文教学在不知不觉中走向了单调乏味,走向了枯燥无趣,以至于学生们讨厌语文,害怕语文,甚至于渐渐远离语文。究其原因,不是在于学生,而是在于语文教师自己,是我们用死记硬背、机械训练、保守固执关起了语文乐园的大门,让学生们在这座知识的宝库面前,只有望而却步。要想重启语文乐园的大门,让学生在语文的乐园里自由自在地遨游,以下的几点做法不妨一试:  相似文献   

15.
我们的语文教学在不知不觉中走向了单调乏味,走向了枯燥无趣,以至于学生们讨厌语文,害怕语文,甚至于渐渐远离语文。究其原因,不是在于学生,而是在于语文教师自己,是我们用死记硬背、机械训练、保守固执关起了语文乐园的大门,让学生们在这座知识的宝库面前,只有望而却步。要想重启语文乐园的大门,让学生在语文的乐园里自由自在地遨游,以下的几点做法不妨一试:  相似文献   

16.
一、语文教学“生活化”1.语文讲读“生活化”语文讲读“生活化”,是指课堂语文讲读要面对小学生生活实际,寻找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的最佳结合点,使课文走进学生的生活,同时又让学生进入作者的心灵。例如我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充分证明了情感的升华是源于生活的,感悟不一定借助实景实物,更多的是一种感觉的迁移,是一种情感的体验与共鸣。联系生活,借助想象,学生可以体验未曾经历过的事,学生在这样的感悟过程中,不仅提高了阅读能力,同时也获得了情绪性体验,达到了“寓情于教,以教育情”的目的。2.语文训练“生活化”语文训练“生活化…  相似文献   

17.
语感能力,是人的语文素养的重要标志。培养语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核心,是阅读教学的首要目标。叶圣陶先生曾指出:"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于语文的敏锐的感觉。"吕叔湘先生也指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  相似文献   

18.
曾几何时,我们的语文教学走向了单调乏味,走向了枯燥无趣,以致学生们讨厌语文,害怕语文,甚至于渐渐远离语文。究其原因,不是在于学生,而是在于语文教师自己,是我们用死记硬背、机械训练、保守固执关起了语文乐园的大门,让学生们在这座知识的宝库面前,只有望而却步。要想重启语文乐园的大门,让学生在语文的乐园里自由自在地邀游,以下的几点做法不妨一试:  相似文献   

19.
周诗刚 《考试周刊》2011,(42):43-44
在语文教学中实施人文关怀,塑造人文品格,培养"真"、"善"、"美"人格,是以人文精神为教育内容和价值取向,因此要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教育。要想达到此种境界,就必须充分挖掘教材的人文内蕴、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阅读优秀的传统文化、开展课外的实践活动、重视学生的写作训练,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20.
王娟 《西北职教》2009,(9):33-33
曾几何时,我们的语文教学走向了单调乏味,走向了枯燥无趣,以致于学生们讨厌语文,害怕语文,甚至于渐渐远离语文。究其原因,不是在于学生,而是在于语文教师自己,是我们用死记硬背、机械训练、保守固执关起了语文乐园的大门,让学生们在这座知识的宝库面前,只有望而却步。要想重启语文乐园的大门,让学生在语文的乐园里自由自在地遨游,以下的几点做法不妨一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