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旗舰上的汽笛" 近几年,报纸时评有很大的进步.时评进步的标杆有二:其一,原以社会新闻、娱乐新闻吸引读者的都市报、晚报群体.十有八九开出了时评专版;其二,人民日报推出了<人民时评>专栏.仅以时评而言,"处庙堂之高"的党中央机关报,和"居江湖之远"的都市报、晚报,"为了同一个目标,走到一起来了".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时评以独特优势在重归评论舞台后受到各大媒体的热力追捧,成为观点竞争时代媒体争取读者的有力武器。本文意图对当下的"时评热"进行冷思考,分析时评繁盛背后实质上  相似文献   

3.
由于形式灵活,运用自由,时效性强,能够契合快速变动的社会现实,新闻时评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断裂与沉寂之后,又于新世纪之初异军突起,重焕生机,成为各报树立"社会公器"形象,争夺读者眼球的重地。近两年,新闻时评又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4.
正时评是《大连日报》一直高度重视并着力推进的内容。从"今日观点"专栏到设置专门的时评版,从由专门编辑负责征稿、审稿,到召开策划会广泛征集、确认选题,在多途径强力推动下,《大连日报》的时评已经建立起完整成熟的发稿流程,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时评风格和特点。2012年,"今日观点"被评为辽宁省优秀新闻栏目。2013年,该报时评员的作品获评中国新闻奖。《大连日报》在地方党报如何做好时评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时评的题材选择时评,有"因时而评"、"合时而著"之意。从大的方面来说,既包括取材于新闻的评论,也就是时事评论;也包括作者就  相似文献   

5.
时评"时评"     
当今中国,时评空前热闹,但问题也不少. 时评成了一次性消费品.历史上,优秀的时评,文道并茂,并不随时事新闻迅速淡出.如诸葛亮的政治时评<出师表>、韩愈的人物时评<祭十二郎文>、书圣王羲之的文化时评<兰亭集序>便是例子.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都市类报纸出现"时评热"。在独家新闻难觅的网络时代,时评就是报纸的独家名片。而时评如何在新媒体面前表现出自己独特的风格  相似文献   

7.
时评是报刊一大看点。但是,综观现在报刊的时评作品,我注意到了一些令人忧虑的现象。过分偏爱"昨日时评"即是其中最明显的一处硬伤。所谓"昨日时评",就是针对昨天各媒体的新闻事件的评论。流风所及,一些报纸甚至对"昨日时评"以外的时评作品评价一律亮出红灯,非"昨日时评"而不登。  相似文献   

8.
时评复兴的重要原因在于新闻传播者在与"他人"所联结的体系的交往中自我意识的觉醒。时评复兴不仅仅是一种体裁的复兴,更是新闻评论理念的回归。时评以标志性的名称宣告当代新闻评论的重要转型。时评的发展走向应该是解释性时评,因为解释性时评的客观化形式更加符合观念传播过程的内在规律。解释性时评需要结合具体事例的原因、影响、后果,事情发展的方向、趋势、意义等方面,作为解释、分析的切入口。  相似文献   

9.
我国当前正处于第三次"时评热"时期.其中,报纸时评的发展势头总体上是好的,但也暴露出一些不足:一是预设观点,不注重观点的平衡呈现;二是少数作者素质偏低,制约了时评的传播致效;三是观点雷同,浪费了报纸版面资源.发展传播学为报纸时评赋予了推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使命,为此报纸时评传播管理者应从时评有益于国事的高度出发,保障时评的表达自由;报纸时评工作者应增强伦理道德意识,以国利民福为依归进行创作;报纸时评"生产链"全系统应强化精品意识,用优秀作品来充当公共空间的优质话语.  相似文献   

10.
近些年来,时评走俏,写评论的人越来越多,人称时评家或时评写手.然而,这些时评作者的素质普遍偏低,喜欢抓所谓的"新闻热点"来大肆炒作,却不能发现真正的重大题材,我们不妨以这次罕见的大雪灾为例子,谈谈时评写手们的失败表现.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时评与杂文的发展呈并驾齐驱、共同繁荣之势,原先在特定政治生态下嗫嚅谨言的时评,随着政治舆论环境的开放、宽松而兴盛起来,而原先以"曲里拐弯"地批评和讽刺见长的杂文,相形之下似乎有点"失势",但继续葳蕤地生长,不过搀杂的"时评味"愈来愈浓郁.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为人们发出个人之言提供了极大便利, 热点事件甫一出现, 跟进的时评便如雨后春笋, 迅速充斥各大网站的时评版块. 纸媒的时评栏目编辑再也不发愁稿源了,只要点开某一网站的时评版块, 各色言辞精彩的原创评论稿件任尔挑选. 一些网络时评作者, 因其作品屡被纸媒转载, 在时评界拥有了一定的 "江湖地位", 随之而成为某些纸媒的固定供稿人甚至专栏作者. 然而, 网络时评中尽管不乏精品, 但纸媒的时评编辑仍需有一双慧眼, 严以把关, 以免观点偏颇甚至谬误之作抢了 "话筒", 损害所在媒体的公信力. 教育领域乃时评高产之地, 招考政策、 学校管理、 职业道德、 师生冲突、 校园伤害等都易引发质疑或抨击. 现就以教育时评稿件选编为例, 对编辑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略作探讨.  相似文献   

13.
时评的演进和发展 时评这一新闻评论品种,自上个世纪初由<时报>开创而横空出世.如刊载于<万国公报>的文章<中西时势论>、<强国利民略论>,<时事报>、<清议报>上发表的<变法通义>、<少年中国说>等,均属于时评范畴.这些时评多为政论文章,题目往往带有"论"或"说",视野宽广,格局宏大,关注国计国策,论述旁征博引,理据充分.类似的政论式时评体例,在中国报业史上存在了相当长一段时间.①  相似文献   

14.
吴雨蓉 《新闻知识》2012,(10):80-81
电视时评节目作为电视评论的轻骑兵,以其新锐亲民的风格在舆论引导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对"电视时评节目"概念进行梳理,提出"电视时评节目是狭义的电视新闻评论"的观点,进而对当今电视时评节目的特色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展望未来电视时评节目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时评成为各报刊的重要版面,不过近十年时间.追溯时评发展轨迹,最早进入公众视野的,应是<中国青年报>的"冰点时评",它成为中国报刊的名牌栏目,以针砭时弊、激浊扬清为特点,受到普遍欢迎.之后,该报的"青年话题",<南方周末>的"视点",<南方都市报>的"众议"、"来论"便如雨后春笋,在各种媒体铺陈开来.  相似文献   

16.
去年秋季以来,圈里圈外关于杂文的概念、杂文与时评的关系、杂文的地位、作用和创作艺术等话题见仁见智、议论颇多.作为《杂文报》的一位编辑我想就"时评与杂文的发展趋势"谈一些个人的看法. 首先,我同意"民主兴时评兴"这一总体判断.时评之所以兴,首先是它有广泛的紧迫的客观需要.当前我国正处在大改革时代,要让旧的东西逐渐消逝,新的东西稳步诞生,很多人往往不辨新旧和好坏,需要有人指引和启示.杂文和时评都能承担这个任务.  相似文献   

17.
近些年来,时评走俏,写评论的人越来越多,人称时评家或时评写手.然而,这些时评作者的素质普遍偏低,喜欢抓所谓的"新闻热点"来大肆炒作,却不能发现真正的重大题材,我们不妨以这次罕见的大雷灾为例子,谈谈时评写手们的失败表现.  相似文献   

18.
时评是当今媒体评论中最具生机和活力的文体,近年来活跃在各大媒体版面中,形成了第三次"时评热"现象。新时期的社会政治文明建设明确要求保障公民的话语权,积极扩大公民参与,及时反映公民诉求。因此,关于时评特别是都市报时评、公民话语权的研究引起学术界关注和探讨,但目前尚未有研究将两者结合起来进行探讨。以《华商报》为研究个案,选取《华商报》关于动车事故的系列评论,浅析都市报时评与公民话语权的关系,探讨都市报时评如何为公民言说搭建话语平台,并针对这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些许建议。  相似文献   

19.
如今,新闻信息日益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人们在接受信息的时候,不仅想及时地了解该事实的发生过程,同时也想知道该事实的性质和意义,人们希望新闻在传播过程中除传播事实信息之外还能够传播观点信息。作为传播观点信息的重要文体——新闻时评应运而生。那么,究竟什么是新闻时评?它和杂文有什么区别和联系?一般认为,媒体上的新闻时评始自上个世纪80年代《羊城晚报》推出"新闻漫画"专栏。媒体新闻时评出现的时  相似文献   

20.
新闻时评的复兴及其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时评热"的兴起及背景 在当今信息代的媒体竞争,在很大意义上不仅是新闻题材的竞争,更是新闻解读的竞争.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是跨入新世纪以来,新闻评论尤其是作为快速评论的"新闻时评",在经历了以往相当时间的沉寂以后,又焕发生机,风起云涌.翻开报纸、打开电视、收听广播、点开网页,时评四面开花,令人目不暇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