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白居易的《琵琶行》,历来被誉为描写音乐的绝唱,其中的音乐描写以“情”贯之,句句融情,可以说这正是其千百年来长诵不衰的艺术魅力之所在。   诗人开篇以秋江月夜惜别的场面作为琵琶女出场的背景,将其置身于这样一个充满离愁别绪特定的凄清环境下进行演奏,这就为整个乐曲渲染了一种愁惨的氛围。接着诗人以细腻的笔法描写了琵琶女从调弦正音到曲终收拨弹奏音乐的整个过程。而仅仅从“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这弹奏前的准备工作,就隐隐流露出琵琶女的满腹情思。清朝徐增在《而庵说唐诗》一书中评论道:“‘未成曲调先有情…  相似文献   

2.
一白居易的《琶琶行》通过琵琶女的形象反映了中唐社会城市繁荣之后的一种病态,即歌妓被玩弄、被遗弃的悲惨命运。作者联系到自己在官场被排挤、被贬谪的处境,对她产生了深切的同情,表  相似文献   

3.
白居易的《琵琶行》,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优秀诗歌。可是这篇诗歌主要好在哪里?应当怎样指导高中学生学习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这些都是我们在教学中所共同关心的问题,现在愿把自己不成熟的看法谈出来,以期抛砖引玉。《琵琶行》记叙的是诗人送客江头,偶遇琵琶女,听她弹奏琵琶并自述凄凉的身世,由此诗人联系到自己被贬后坎坷不平的悲惨遭遇,抒发了积郁在心中的愤懑和不平,揭露了封建社会政治的黑暗。全篇情感真切,意境深沉,语言精美,绘形传神。因此,我们在指导学生学习时,就应当深入意境,字斟句酌,使学生从情感上受到感染,在知识上受到教益,吸取精华,以求借鉴。诗中创造的耐人寻味的意境,主要有三个方面:即精采动人的音乐描绘,悲惨沦落的人物形象,含情浓郁的景色渲染。在教学中,为了加强学生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对古典作品的阅读欣赏能  相似文献   

4.
《琵琶行》素以精湛的艺术技巧著称。其修辞之妙,更是历来为人所称颂。现在试析如下:这篇作品是通过弹奏者身世的记叙,联系作者被贬谪的遭遇,抒发了幽怨愤懑的感情,并对以琵琶女为代表的下层妇女寄予深刻的怜悯。诗中纷呈迭见的修辞格无一不是根据上述主题的需要设置的。  相似文献   

5.
徐秀琴 《考试周刊》2012,(72):32-32
《包身工》中生动地体现了生活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劳动工人的悲惨命运,给人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透过作品中的叙事和描写,我们可以客观全面地分析造成她们悲惨命运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6.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不仅"以酒言志",更"以酒运文",在叙事时间和叙事结构两个方面充分发挥了酒描写的叙事功能,增强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通过对《聊斋志异》酒描写的叙事功能进行研究,有助于更好地认识这部文言小说巨著,同时也可以启发我们进一步探讨影响小说叙事艺术的因素,促进小说艺术的发展和小说创作的繁荣。  相似文献   

7.
在明代“四大奇书”中,《金瓶梅》的梦境描写是最多的,也是水平最高的。《金瓶梅》中的梦境描写,对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和人物形象的塑造都有很大的影响,产生了比较好的叙事效果。甚至世情小说之最———《红楼梦》中的很多梦境描写都是从《金瓶梅》里借鉴而来。  相似文献   

8.
《滁州学院学报》2021,(6):15-19
灯笼在《儒林外史》中频繁出现,主要功能可分为照明、营造氛围、标识身份三类,并在塑造人物性格、营造环境氛围的描写中,其象征内蕴不断拓展,初步具备小说物象的基本特点。灯笼不仅增加人物声势、引起观者的势利心理,还营造了喜庆热闹的婚礼和节日氛围,通过灯笼与人物、环境的相互绑定,呈现出更深刻的叙事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长篇世情小说《金瓶梅》的情节叙事当中,存在着大量的丧葬描写,包括众多的人物死亡、繁复的丧葬礼仪以及宏大的丧葬场面,这些丧葬描写贯穿小说情节发展的始终。《金瓶梅》所构建的人物死亡与丧葬不仅表述了一个丰富的外在世界,而且在《金瓶梅》的情节结构、人物塑造方面也具有突出的叙事功能。具体表现在丧葬描写贯穿全书情节发展的始终,体现为一种内在的叙事逻辑结构;《金瓶梅》宏大的丧葬场面也为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多样性和人物性格的丰富性提供了"典型环境"。  相似文献   

10.
在鲁迅先生的小说、《故乡》中屯景物描写的笔墨虽然不多,但景物特征鲜明,简洁传神,颇具匠心。仔细品味,其作用有以下儿点。一、点明杜会背景小说开篇就将久别的故乡作了概括性的景物描写:"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形象地写出了故乡死气沉沉的景象。一个富有表现力的"横"字;更突出了荒村的颓败、破落,毫无生气,好像是倦卧的病人在横躺着,寥寥几笔就写出了在黑暗的半封  相似文献   

11.
《古朗月行》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写的一首诗 ,全诗 1 6行 ,课文节选其前 4行。教学本课时要注意把指导重点放在朗读、背诵和识字、写字上 ,教师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 ,大致说说诗句的意思 ,切不可占用过多时间。下面谈几点教学设想 :一、以画激诗趣学习本课前可先布置学生在圆月的晚上观看月亮 ,想像一下 ,它像什么 ,并把自己看到的和想到的画下来。导入新课时 ,可让学生在 4人小组中交流自画的图片 ,接着鼓励学生踊跃上台边展示自己的图片 ,讲一讲画面中的月亮是什么样子的 ,什么时候是圆的。教师相机告诉学生本课要学习的是我国古代…  相似文献   

12.
李白爱月,其诗多写月.或状月之景,或即月抒情,或藉月以为比兴,感伤时事,表白自我.其乐府诗《古朗月行》便是他托月寄情诗中的佳作.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相似文献   

13.
《红楼梦》开创了我国小说中心理描写的新天地,其中叙事聚焦的不自觉运用很值得研究,零聚焦、内聚焦和外聚焦三种情形都有出现,这使《红楼梦》成为一幅立体、巨型的心理写意画卷。  相似文献   

14.
《罪与罚》中的梦境描写共有六处,在人物、情节和结构上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人物塑造上,揭示了人物的潜意识心理,丰富人物形象。陀氏的梦境构筑技巧与弗洛伊德的梦境运作理论极为相似,小说中异想天开的非理性梦境背后往往隐藏着人物的理性思想。在情节上,这些梦境描写具有复调性。梦境成为人物自我意识间对话的场所,人物思想的载体,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在结构上,梦境成为建构小说双层结构的关键节点。小说在表层结构上呈现出信仰——叛逃——回归的圆形路径,拉斯柯尔尼科夫的童年之梦和"末日之梦"成为这个圆形路径建构的首尾相接之处。在深层结构上则显现为具有未完成性的二元对立结构,陀氏将拉斯柯尔尼科夫思想的未完成性隐藏在小说最后的"末日之梦"中。  相似文献   

15.
16.
<正>《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叙事诗发展的高峰,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现实主义诗歌发展中的重要标志,后人盛称它与北朝民歌《木兰诗》(也称"木兰辞")为"乐府双璧"。它的艺术成就是成功塑造了刘兰芝、焦仲卿、焦母、刘兄这几个鲜明的人物形象。在塑造人物形象时,除了采用个性化的对话、抒情性的穿插、渲染衬托等方  相似文献   

17.
《祝福》特意把文中的主人公安排在一个特定的风俗中,而且这个风俗在文中多次出现,贯穿主人公的一生,形成清晰的发展脉络。这个主人公就是祥林嫂,这个特定的风俗就是  相似文献   

18.
《祝福》特意把文中的主人公安排在一个特定的风俗中,而且这个风俗在文中多次出现,贯穿主人公的一生,形成清晰的发展脉络。这个主人公就是祥林嫂,这个特定的风俗就是在除夕之夜进行祝福的风俗。文章起于“祝福”,结于“祝福”,中间也一再写“祝福”,连文章的题目也是“祝福”,那么这祝福的风俗在文中到底有什么作用呢?  相似文献   

19.
《普通劳动者》中景物描写的笔墨虽然不多,但在文章中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细细品味,作用有三。 1.点明时代背景小说第4段描写了工地劳动的场景:“一条高大整齐的‘山岭’把两个山头联在一起,一条条巨蟒似的卷扬机趴在大坝上。坝上坝下到处是人,汽车、推土机在匆忙地奔跑……”作用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栩栩如生地描写了大坝工地上你追我  相似文献   

20.
民俗就是一个民族固有的传统风俗习惯,是该民族的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外在表现,它包括节令、庆典、婚嫁、丧葬、祭祀、礼仪、禁忌等。文学作品中的民俗描写体现出作品的民族性和时代性,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作为作品血肉组成部分的民俗描写,读来令人倍感亲切,它有构筑情节,描绘环境,烘托气氛,表露人物思想感情等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