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媒介事件中的伦理问题表现在传媒改变新闻生产模式,预设新闻价值;传媒报道方式有违新闻专业主义标准;媒介权力越位。解决我国媒介事件中伦理问题的对策是确立伦理原则,完善媒介事件报道手法;构建新闻伦理的实践机制,强化传媒他律形式;实现传媒伦理道德的内化,强化传媒自律形式。  相似文献   

2.
媒介伦理是关于职业传播者在他们的行为可能对他人产生消极影响的情况下,应该如何行动的指导方针或者道德的规则。媒介必须确保信息的准确性,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避免侵犯他人的隐私,遵守公认的传播伦理规范。  相似文献   

3.
语言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在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转型不断加快、经济市场化进程不断加速的时期,语言文化发生了蜕变。语言作为一种社会人际交往的手段,它既服务于社会需要,又反作用于社会,影响人们的社会生活。语言正逐渐成为一把双刃剑,充斥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不论在哪一个民族,哪一个时代,哪一个阶段,语言都应该是社会真、善、美的表达,而不应该沦为攻击、谩骂、诋毁的工具。本文就社会话语伦理和社会伦理的关系进行探讨,为进一步构建和谐的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4.
分析视觉主导的文化,分析异彩纷呈的图形图像,离不开它的主流承载媒介——屏性媒介。与传统纸质媒介不同,屏性媒介具有混合性、整合性、技术性、直观性、浅白性、新感性等多项视觉特质。由此引发的价值建构、人的主体性合理关照、文化隐喻的深度考量和伦理价值的设计与规范等问题亟待我们对其进行深度反思。屏性媒介主导下的视觉艺术形式只有超越现实的功利境界和审美境界,在媒介素养教育中将技术理性和人文理性结合起来,寻求功利审美伦理和谐统一,才能使屏性媒介为人类和社会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媒体事件中或显或匿的"逼视"频频出现,且有越演越烈之势,传播媒介主动介入到新闻事件中,操纵新闻事件的发展,给报道对象造成巨大的精神压力,并且直接导致了暧昧的媒体真实产生。这是媒介权力的滥用与功能的异化,是媒介以道德崇高者的姿态对个人领域的僭越,对真相的亵渎。文章在分析传媒自身的原则与社会普遍"善"之间的冲突后,对构建符合伦理的新闻价值观做了尝试。  相似文献   

6.
在媒介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中,媒介的权利和责任被人们淡忘,其含义也被现实扭曲.媒介生存的最根本理由在于表达自由,几个世纪以来,这种自由经历了理论和实践的严峻考验;在媒介发展的历程中政治逻辑、商业逻辑始终发挥着巨大作用;这一信念同样受到来自媒介自身利益的侵蚀.确保媒介良性发展必须在政府、媒介和受众之间找到某种平衡;媒介良性发展不得不求助于法律的切实保障,必须确保公众的广泛参与,也需要媒介自身予以严格自律,但是媒介良性发展最终必须要求助于人类的理性和良知.  相似文献   

7.
充分发挥社会主义舆论监督,以达到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的目的。舆论监督代表着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和发展。舆论监督要在合法范围内尽可能大的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8.
梁启超提出了内容丰富的新闻思想。在新闻价值上他提倡"事实";在新闻自由上他主张报馆独立于政治势力,立足社会公益;在报馆作用上,他认为报馆应该监督政府、向导国民;在新闻业务上报纸内容应尽量丰富,重时事与特色。他的这些新闻思想与今天的新闻理念并没有断裂,今天的新闻思想正是对前人新闻思想的继承与发扬。  相似文献   

9.
简论媒介消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媒介消费是传媒再生产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与其他供给者一样,媒介也要生产产品,并通过其产品的售卖来实现产品的价值,以获取利润,因此,媒介产品的购买者实际也就成为经济社会中的个体消费者。新闻需要是媒介消费的基本动力,受众消费与广告主消费使媒介消费具有双重性,媒介产业是媒介消费的支撑体系,媒介环境是媒介消费的立足基点,媒介文化是媒介消费的本质所在。  相似文献   

10.
随着大众媒介文化传播的日益广泛以及社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对于学生媒介素养的培育和媒介素养教育的伦理自觉正在成为学校教育发展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内容与议题。在当前的媒介技术与文化传播过程中,媒介技术理性的持续"至上",媒介传播自由与公正的失衡以及媒介学习主体理性、情感与信仰的分化,都给媒介素养教育造成了伦理困境。该研究在深刻理解媒介素养教育伦理自觉内涵的基础上,试图打破媒介伦理困境,重新建构媒介伦理的内涵与价值,并指出要真正实现媒介素养教育的伦理自觉,需要复归媒介的价值理性与伦理精神,重塑媒介主体的自由与责任"规范",凝聚教师的媒介素养与道德引领。  相似文献   

11.
随着媒介与媒介化社会的发展与变迁,在当下中国媒介化社会语境中,社会舆论环境出现了大量新情况、新问题,增加了舆论演变的不确定性。中国边疆问题在国际视野背景下显得错综复杂,在媒介化社会这个维度上更加敏感。中国边疆对外传播同处于这个语境和环境之下,显得重要而艰难。在媒介化社会中,如何运用好全球化的媒介环境,是中国边疆问题对外传播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2.
在将戴伊教授的《媒介传播伦理——案例与争论》翻译成中文的过程中,笔者较深刻领会了一些他的媒介伦理思想。因此笔者从六个方面简单介绍戴伊的媒介伦理观:媒介道德的主体,德性论倾向,伦理两难境地,对义务的划分,传播行为道德价值的评价机制,SDA道德推理公式。在此基础上谈了戴伊的学术成果对中国媒介伦理研究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在将戴伊教授的《媒介传播伦理——案例与争论》翻译成中文的过程中,笔者较深刻领会了一些他的媒介伦理思想。因此笔者从六个方面简单介绍戴伊的媒介伦理观:媒介道德的主体,德性论倾向,伦理两难境地,对义务的划分,传播行为道德价值的评价机制,SDA道德推理公式。在此基础上谈了戴伊的学术成果对中国媒介伦理研究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合同法在其各项制度之中隐藏着逻辑一贯的价值体系,正是这一价值体系证成了合同法的正当性,脱离这一价值体系的合同法是没有生命的法律条文的堆积。这一价值体系在罗马法的契约法中并不存在,罗马契约法的正当性表现为外在的程式和形式。后期经院法学派将亚里士多德-阿奎那伦理学作为合同法的内在价值体系,首次用质料伦理价值证成合同法的正当性。19世纪的合同法理论将当事人的意志这种形式正义作为合同法的内在正当性,并试图排除传统的质料伦理价值,此种做法造成了合同法理论的矛盾。我们认为,除了形式正义这种伦理价值之外,合同法还应包含交换正义和慷慨两种质料伦理价值。  相似文献   

15.
论媒介道德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随着大众传播活动的迅猛发展 ,媒介道德问题显得日趋突出。目前 ,我国传媒界存在媒介“喧嚣”、媒介“失语”、媒介滥情、媒介偏见、媒介虚假、媒介媚俗等几种道德问题 ,分析这些问题 ,目的是为了对症下药 ,发挥媒介的积极功能。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媒介经济中的时间价值进行合理的抽象,本文将有效可支配时间确立为媒介经济的基本价值对象,揭示出媒介经济的价值源泉是社会价值,媒介经济的实质是关于特定社会化集体偏好的交易,媒介产品的批发出售是媒介经济的必然选择等,使媒介经济成为庞大实物经济对照物的特殊价值属性及价值规律。  相似文献   

17.
当下,社会大众与农民工群体的媒介互动越发呈现叙事化倾向。鉴于新闻叙事的多元主体性与日常化接受性,农民工媒介形象在叙事建构中存在诸多的伦理问题,不仅涉及新闻故事的选择,更涉及报道视角及新闻事件的文化语义结构等方面。因而,从叙事伦理批评出发,剖析新闻文本中农民工媒介形象"建构"的隐蔽过程及深层故事结构中的叙事意识,探究文本中潜藏的伦理观念体系,将是对农民工媒介形象研究的崭新尝试。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针对各种移动终端如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上涌现出了数量庞大的APP,其中新闻类APP已成为人们日常获取新闻的重要渠道。但作为一种新兴媒介,与报纸、电视一样,它也通过自身的媒介特点表现着不同的媒介偏好。本文将采用定性分析法对新闻类APP的媒介特点进行解析,通过案例探究这种新闻类新媒体在媒介语境上具有什么样的倾向性,分析受众在这种媒介生态下所受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媒介责任是一个内涵甚广且相当复杂的概念,是对作为整体的媒介对国家、民族、历史、人文应担负怎样的责任的系统探索。对媒介责任的探索,则是将媒介这一复杂变动的社会有机体,与诸多社会历史伦理道德重要因素进行价值碰撞的多元思考,这种思考也是培养大学新闻专业学生系统整体的媒介宏观意识的第一步。目前我国传媒表达中常出现孤立性、没有历史观、偏重感性缺乏社会背景的现象。在新闻专业课程设置中,媒介责任教育缺失,对比美国大学展开的媒介伦理研究,我国大学新闻专业教育应系统引入媒介责任教育内容。  相似文献   

20.
郭思含 《时代教育》2010,(1):282-282
新闻政策是指国家或政党及政府关于新闻报道、新闻媒介管理等方面行为准则的总称,相关于思想理念、操作模式及手段等界限的限定,是社会调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表现形式主要为法律、法规、文件、宣言、规章制度等等。[1]新闻政策作为纠正新闻职业行为失范的最后一道防线,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由于意识形态和文化背景的差异,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