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笔者有幸聆听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李庾南老师的"因式分解"这节课,可以说品味了跨越时空的一次课堂盛宴,让我再次惊慕李老师的大手笔。"淡中知真味,常里识英奇",李老师在看似平淡的课堂上,演绎了一段精彩的学习之旅,引领了新课程理念下数学课堂的价值走向。其整合之力、设计之巧、引导之妙、选题之当、爱生之深在李老师的课堂中流淌出来,宛若玉浆琼液,透着芳香。  相似文献   

2.
简述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李庾南老师2节"平方根"日常课,李老师基于数学知识的深刻理解,整合教学内容后用2个课时组织教学,与学生一起学习了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定义、求法、符号表示、性质等,在核心概念上不惜时、不惜力,引导追问中体现着"基本套路"的教学追求.  相似文献   

3.
<正>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联系是指事物内部矛盾双方和事物之间所发生的关系.教师充分利用知识、方法及思维方式之间的联系展开教学,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撷取著名特级教师李庾南老师"三学"(学材再建构·学法三结合·学程重生成)课堂的部分案例,赏析如何巧妙利用知识、方法及思维等方面的联系,发展学生的抽象能力、推理能力以及心智水平.  相似文献   

4.
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郑毓信先生在《数学教师的三项基本功》一书中指出:数学教师的三项基本功是:善于举例、善于提问、善于比较与优化。
  黄爱华老师执教的“圆的认识”一课,较好地展示了他扎实的“三项基本功”,他在该课中用鲜活的例子,有针对性的提问和巧妙的比较与优化,为学生提供了探究问题的大空间。  相似文献   

5.
论“课堂教学技术”──教师课堂执教行为培训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课堂教学技术”──教师课堂执教行为培训研究西南师范大学赵伶俐一、课堂教学科学与技术由于现代教育教学实验、教育教学心理实验成果以及研究手段的日益丰富,现代教学科学的理论也更加丰富多彩、细致而深刻。然而,无论教学的科学理论如何进步、在将要到来的21世...  相似文献   

6.
“小数的意义”一课是典型的概念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福建省普教室特级教师罗鸣亮在其执教的“小数的意义”课堂上,充分利用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依次拆开“神秘的信封”活动,追本溯源,恰当地利用标准图形和变式图形,引导学生逐步挖掘隐藏在“小数”背后深层次的数学之“理”,带领学生探究“小数”形成的全过程,活化了数学思维,构建了“讲道理”的数学课堂。  相似文献   

7.
刘炳艳 《上海教育》2008,(13):63-64
教室里有块小黑板,专门用来张贴孩子们写的检查。比如乱扔垃圾的,不遵守纪律的,列队表现差的……小家伙们认识到自己所犯的错误后,写下一纸保证,就等于在全班同学面前来了个郑重承诺,表示愿意接受大家的监督。  相似文献   

8.
在我的记忆中,有许多老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永久地不能忘怀。但是,让我最敬佩的还是在博奥学校五年级时教我们的“偏心眼”的李老师。 提起我们的李老师,没有一个人不翘起大拇指的,单是她的那些金光闪闪的获奖证书和醒目的“校  相似文献   

9.
姜宽飞 《师道》2008,(7):101-101
教室里有块小黑板,专门用来张贴孩子们写的检查,比如乱扔垃圾的,不遵守纪律的,路队表现差的……小家伙们认识到自己所犯的错误后,写下一纸保证。就等于在全班同学面前来了个郑重承诺,表示愿意接受大家的监督并改正。此举不但可以对其他孩子起到警示作用,而且还能锻炼孩子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呢。令人遗憾的是,小家伙们忘性实在太强,自觉性实在太差。检查写过,黑板贴过,没过几天一切又从头来过了。  相似文献   

10.
课例研究(Lesson Study)是教师数学学科教学知识(MPCK)发展的有效途径,课例研究能优化教师数学学科知识(MK)的结构,能促进教师教学法知识(PK)的整合,能激发教师数学学习知识(CK)的生长.与此同时,在课例研究中,确定明确的主题是关键,积极探究的过程是核心,不同教师的合作是主线.  相似文献   

11.
我国古人指出 :“授人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 .”这就指出了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而数学方法是以数学为工具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 .数学方法中都包含着数学思想 ,例如符号与变元的思想、集合思想、对应思想、公理化与结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已知与未知互相转化的思想、特殊与一般互相转化的思想等 .目前我们所说的数学方法 ,还仅仅限于在学习数学时用来解题的一些方法 .在“因式分解”这一章中 ,我们又要接触许多数学方法 ,这是学习这一章知识的重点 .只要我们学会了这些方法 ,就能运用它们去解决成千上万分解多项式的因式的问题 .那么 ,在本节…  相似文献   

12.
结合一次"《数系的扩充》同课异构"教研活动,通过课堂观察和课后访谈,比较一位刚刚入职的年轻教师和一位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的教学设计(静态)、教学组织(动态)和教学反思;结合MK、CK、PK的构成分析,进一步厘清两位教师的MPCK的差异。由此提出教学建议:研透教材,获得丰富MK;探明学情,形成多样CK;基于目标,灵活选择PK。  相似文献   

13.
<正>李彩梅老师:写作文真的很难吗?大家真的不知道要写什么吗?我怎么觉得,吓唬吓唬,也能写出好文章呢?同学们:老师,这样的惊吓,可以少来一点儿······今天上课时,李老师发给每人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本周的家庭作业。我翻看纸条,发现这周竟然要写三篇作文,积累五个以上的成语,还要背诵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短短的几行字深深地刺痛了我的心。我心想:这么多作业,即使让我们班的“学神”来写,恐怕也写不完吧!更何况,学校本来就布置了很多作业,再加上这些作业,估计我们每天要忙到凌晨才能睡觉,这真是一个历史性的大灾难!  相似文献   

14.
时代呼唤名师。什么样的教师才能成为名师?名师应该具备怎样的"精气神"?著名特级教师李庾南的成名历程证明,精进之心、锐意之气以及由乐于科研、课堂创新和同伴互助而产生的"神来之力"是锻造名师的三个核心要素,三者相辅相成,构成名师的强大"气场"。  相似文献   

15.
中小学教师“轮校执教”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呼声中,中小学教师“轮校执教”制度越来越成为政府和学者关注的焦点。为给“轮校执教”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在对“轮校执教”的概念、动因、国内外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法制建设、实行同工同酬、加强过程监督、改进学校管理、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等建议。  相似文献   

16.
正一、背景今年上半年,我校酝酿已久的校本课程——名师走班隆重开题,笔者作为课题组成员,将在当日的走班活动中执教三年级小数的初步认识。如何让学生能够真切体验、深刻感悟这样的描述性定义呢?于是,笔者试图改变知识的呈现方式,用尝试创造—评价交流—体验感悟来沟通小数与分数的内在联系,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小数的产生以及小数的内在意义,让学生在创造与交流中感悟数位、计数单位、小数意义等知识,享受到成功创造小  相似文献   

17.
采用课堂观察与录像法,比较分析了55节小学数学课中专家教师与非专家教师在课堂对话方式与内容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专家教师更倾向于运用分析性与比较性问题,能够探查与运用学生的数学想法,由师生学习的共同体来判断答案的合理性,其课堂对话方式表现为:学生陈述—师生质疑—学生解释;而非专家教师则提了更多简单回忆性与描述过程性问题,能够认可学生的想法但并没有将之纳入到教学中,教师成为答案合理性的决定者,其课堂对话方式典型地表现为: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评价。  相似文献   

18.
Using classroom observation and video recording methods, we performed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forms and content of dialogues in the classrooms between expert and novice teachers. Of the 55 lessons surveyed, it was found that expert teachers tend to use analytical and comparative questions more frequently to detect students’ mathematical reasoning. Students and teachers work together to determine the answer to a question and the dialogue in the classroom takes place in a way that students present an answer, the teacher and the other students question the answer, and then the students explain the answer. On the other hand, a novice teacher often tends to give students hints, or utilize simple questions to jog the memory. The novice teacher recognizes students’ logic but does not incorporate them into his/her teaching. In this case, the teacher becomes the sole judge for the appropriateness of the answers and the typical dialogue in the classroom occurs in a way that the teacher asks a question, students answer, and the teacher comments.  相似文献   

19.
20.
张冬梅老师执教的"可能性"一课,给我们以深刻的启迪。这节课,对我们进一步认识在新的教学形势和背景之下,如何进一步体现《数学课程标准(2011)》的新理念,落实苏教版教材修订的宗旨和要求,准确把握"统计与概率"知识教学的尺度,都有着一定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