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生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学生现实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道德情感。帮助学生参与社会、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是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核心,因此,教师要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千方百计创新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2.
随着素质教育与新课程的逐步改革与推进,我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发生了变化,就连学生的学习方法也正朝着素质教育所要求的那样发展。但在我国农村地区的大部分学校,尤其是部分偏远的农村小学,教学改革却仍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沿袭着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效果显然与新课程改革所要求的目标是相悖的,与学生实际的学习需求也是相去甚远的。基于此,针对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进行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3.
刘迎凤 《辽宁教育》2006,(11):37-37
一、真情互动,让课堂再现生活氛围 以前的思想品德课将道德灌输、传授给学生,虽强调道德品质的内化,但由于教学游离于学生的生活,因此,内化这一环节显得苍白无力。  相似文献   

4.
儿童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及道德品质的形成,离不开课堂教学和广泛的阅读,同时也需要他们自己通过亲身实践去理解、去认识,特别是远大理想的孕育、高尚情操的培养、良好习惯的形成,更是需要他们的亲身实践。因此,重视儿童亲身参与,并在亲身参与的过程中获得真实感受,对他们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缘起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案例,叫"保蛋"行动,这个案例相信大家一定不陌生,在一天的保蛋活动中,在几毛钱的代价之中,学生体会到了父母养育自己的辛劳,感悟到尊重、孝敬父母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目前,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的主要途径是课堂教学,而课堂教学又是在教学活动中得以体现的,因此,开展有实效性的课堂教学活动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精心设计好课堂中的每一个环节,才能真正体现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的实效性。课堂活动的设计要遵循一定的规律,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更关注学生性格品质的培养,开展一些有趣、有用、有实效性的课堂教学活动,大大地增强教学效果,从而也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7.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人的能力和个性是在活动中形成的,活动是维系外部生活世界和内部道德的纽带。正如教育家皮亚杰指出:人的认识不可能单独起源于主体或客体,只能来源于两者的相互作用,即主体对客体的活动。就"活动"而言,无论是自然的,还是教师指导的,都是最佳的学习过程。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更多地让学生通过直接参与  相似文献   

8.
强燕 《中小学电教》2011,(10):111-112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品德教学应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或游戏为载体.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儿童的生活是品德教学的基础.如果脱离了生活的土壤,我们的品德教育也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相似文献   

9.
品德课程改革的目标,就是要使品德与生活、社会相结合,使品德课程回归儿童的生活,重新赋予它应有的魅力。正如鲁洁教授所说:"道德教育要成为最有魅力的教育。"那么,怎样才能打造富有魅力的品德课堂呢?笔者认为,一堂有魅力的品德课,应植根于儿童的现实生活,应让儿童产生刻骨铭心、直入心灵的体验。因此,回归生活、活动体验、关注生成就成了品德魅力课堂的关键词。  相似文献   

10.
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归纳能力较弱,面对比较复杂和抽象的数学知识,很容易失去学习的兴趣。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实效性是数学教学中的重大难题。针对这一数学教学现状,立足于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评价体系四个方面展开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农村地区留守儿童数量逐年增加,居高不下,致使许多小学生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教育,在行为及心理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对他们的学习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创造条件让小学生多与父母沟通交流,想方设法提高小学生现有监护人的教育素质,学校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也应动员全社会共同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12.
张菊萍 《考试周刊》2013,(56):136-136
品德课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品德和社会性发展为目标,关键在于学生是否通过思品课的学习将课堂上接受的道德观念自觉地用于指导生活实践,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教师应当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将教材中的材料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做到活用教材,建立起课程、教学与学生生活之间的通道。  相似文献   

13.
正新课程《品德与社会》教材突出品德教育与学生日常生活相结合,与学生学习、社会活动相关的各个方面相结合。我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把课堂与生活体验紧密结合起来,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一、更新观念,丰富课堂新课程要求转变教学观念,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根植于学生生活体验。以此为载体,创设出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行为指导、情况辨析等方式加强学生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4.
农村小学生受学校教学条件和家庭条件,所在地域的限制。对《品德与社会》教材的有些知识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农村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方法.提高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实效。如何才能使当前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成不流于形式,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5.
现行的以生活德育论为指导的小学品德课教材,在取材与价值立场上都存在着明显的城市中心或者精英主义的文化与价值倾向。依照相关教育社会学理论,小学品德课中的这种文化立场与价值倾向,在一定程度上伤害了农村群体及农村孩子的文化自尊与自信,造成了对农村文化的教育性压制。因此,教材的编写应该从中国文化的乡土根源出发,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树立公正的教材文化立场,避免文化精英主义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6.
一、正确认识课程的价值小学思想品德课包括了小学品德与生活和品德与社会两个阶段的课程。该课程标准是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以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目标,它具有非常强的德育功能。立足于这个课程标准,教师要将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生生活、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作为教学的目标。在这个课程中,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传授知识的多少不应该作为衡量教学的主要标准,而  相似文献   

17.
1前言一个优秀的品德课课堂导入,不仅要能吸引学生的注意,还要能够唤起学生真实生活经验,从而引导他们更好地认识生活、学会生活。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课堂导入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从"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考,唤起学生情感"入手,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发挥导入的激励功能;再结合具体的课堂教学主题,从"事实说话补认识,情景再现温经历,亲身体验强感受"  相似文献   

18.
<正>道德,只有它被学生自己去追求,获得亲自体验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人的一切认知的源头是感知,感知的积累就是体验,体验是一切高级认知的基础。心理学研究表明,由切身体验而获得的知识或明白的道理,更容易对人产生深远的影响,因为它体现了对生命个体的一种尊重。如果我们能够把体验融入品德课堂教学之中。化枯燥乏味的知识传授为自然活泼的生活体验,课堂教学必然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品德教育就会触及心灵,会更亮丽,更打动人。  相似文献   

19.
一、用亲切语言温暖学生传统的品德课教学往往是教师教、学生学,教师是课堂主导。而新课改中更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教师角色、学生学习方式都发生了转变。教师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儿童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学生与教师之间不再进行权威性的"对子"交往,教师放下架子,走近学生,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教师变成了与学生平等交流  相似文献   

20.
一、现状呼吁品德课堂且慢行这是一个讲求速度的时代,人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感受着速度带来的冲击。日新月异的知识、分秒更新的信息让人们应接不暇。快,才能赢!竞赛以快取胜,搏击以快打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