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历史教学过程中,一些学生对历史的重视度不够,导致在学习历史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这就造成了他们对历史事件的本质不了解。面对这一问题,教师要从学生的态度入手让学生提高对历史学科的兴趣。现在的教育是发展学生素质的教育,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时不能单纯地依靠记忆知识点来提高历史水平,这样的学习方式只是单纯地提高了学生历史知识的储存量,学生不能对历史知识进行灵活运用,学到的都是死知识。所以,教师要重视和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他们借鉴历史经验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一、历史教学首先要达到一定深度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就必须让学生认真分析和思考历史  相似文献   

2.
正历史教学中,让学生了解历史的过程就是使历史事件再现的过程。通过历史再现让学生详细了解历史发生的真实情况,他们会对这些知识产生强烈的兴趣,促进他们对历史知识的吸收和学习。在历史教学中,如果学生不对历史的发生和发展状况进行深入了解,只是对知识点进行记忆,那么学生对历史知识只是机械记忆和生搬硬套。没有对知识的理性认识,也就没有对历史知识的兴趣,对学习历史不具备主动性。所以,教师要通过让学生体会历史的  相似文献   

3.
历史是讲述过去发生的事件的学科,在历史知识中,学生可以了解到历史发展的过程。在这些严肃的历史事件中,还包含了各种各样丰富的小故事。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对学生记忆历史知识的进度和能力投入高强度的关注,那么就会让学生感到历史的枯燥。很多历史事件的发生事件和地点需要学生记忆,在对历史反感的情绪引导下,学生会混淆很多历史知识,这对于他们学习历史的信心会是很大的打击。所以,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历史素质的培养时,要让他们带着积极的态度和情感走入历史长河中,用心去体会各个事件的发生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4.
历史学科是初中阶段一门必修课程,它能够让学生获得基本的历史知识、历史常识,对学生形成科学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就是这样一门重要的课程,在现实教学活动中却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记忆一些知识点是学好历史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与此同时,需要掌握大量的知识点也给历史学习带来了相当大的挑战,但这并不意味着死记硬背就是历史学习活动的全部.那么,我们能不能通过一些记忆技巧的运用,突破历史知识点的记忆关,让历史学习减负呢?在长期的历史学习中,广大教师和学生通过大量的实践经验,总结了很多的记忆技巧,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自身不同的特点和学习需求选择恰当的记忆方法.以下是笔者结合初中历史学科的特点总结的几种常用的记忆历史知识的技巧.  相似文献   

5.
历史学科是学生上了初中后新增的科目,历史除了具有生动、趣味的特点外,还具有容量大、难以记忆的特点。如果不明白学习方法的重要性.没有掌握历史学科学习方法,是很难学好历史的。这就需要我们历史教师对他们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帮助他们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才能不断创新,顺利地完成初中学业,并为今后高中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正在传统的历史课堂上,教师比较重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和记忆程度,把历史的学习固定在对枯燥的结论和历史事件发生时间进行记忆。这种形式的学习方式把历史上一些有趣的事件给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不到一点乐趣,这对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是一个很大的打击。在历史长河中,不仅存在着一些著名的历史事件,还有一些民间传说,如果教师能合理有效地运用这些传说来激发学生对历史的积极性,那么学生通过对历史故事的形象感知,就能对历史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对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起到了促进作用。如何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激发学生主动对历史知识的探索是本文要讨论的重点,下面笔者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7.
任何学科都有一些最基本的知识需要记忆,历史学科对记忆能力的要求尤其显著.记忆能力是人的知识和经验的获得、保存、回忆的能力,记忆能力的获得是把外界信息输入大脑并随时"提取"的过程.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的记忆能力,可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下,以理解为基础,突出运用浓缩记忆、词头记忆、比较记忆、图示记忆、规律记忆等方法.  相似文献   

8.
<正>一、研究背景目前,历史教学中遇到的一个问题是:很多学生对历史学习不感兴趣,认为历史学习就是简单的知识记忆过程。在他们看来历史这门学科毫无意义,即使在应试上历史课堂的功能似乎是非常微弱的。学生对历史课程的冷漠态度,很大程度上基于历史课堂的"冷",即教师的讲述很难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学生似乎只是听课,教师不需要和学生互动就可以讲完一节课。试问让学生感觉如此"遥远"的历史怎能吸引他们的  相似文献   

9.
<正>历史学科涉及的人物众多、事件繁杂,而且由于历史具有过去的特点,在课堂教学时无法把相关的历史事件直观地呈现给学生。因此,在当前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往往会出现部分教师比较重视历史学科的知识传授,却忽视了历史知识原本所具有的趣味性;比较重视历史知识的逻辑性,却忽视了历史知识的形象性。由于教学方法不合适,往往会导致课堂教学氛围沉闷,教学内容乏味,极大影响了学生学习历史课程的兴趣。托尔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改革以后,历史学科的地位有所提高,但相对于其他科目,历史学科在初中还是属于“边缘学科”,特别是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家长不理解,以为历史还是以前的副科,学生也不重视,以为开卷考试,没什么大不了的,甚至个别学校领导也不重视。面对这种状况,初中历史教师该怎么办呢?我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学生就会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学习,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出色地完成学习任务,这样教学就能获得成功。我认为愉快教学法能有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那么该如何进行愉快教学呢?下文就如何根据初中生的年龄特征因地制宜地开展愉快教学的实践谈些体会。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历史教学改革凸显了研究性学习,强调了探究能力的培养,似乎历史知识的记忆显得不重要。殊不知,再认、再现历史课程的主干知识,既是发展学生高水平认知能力的基础,也是养育学生人文情感的前提。准确记忆历史知识是探究问题的第一步,没有史实的具体再认,没有史实的大量储备,忽视基本知识记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教学目标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只有发展记忆思维能力,学生才能不断提高分析、概  相似文献   

12.
在历史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知识的保持主要是通过记忆来实现的.由于学科的特殊性,历史学科长期以来被学生称之为"贝多芬"(背多分)学科.学生对历史一般抱有一种畏难情绪,认为它要求识记的东西太多.但是,我们大家都清楚,学习历史不去识记历史基础知识(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而要去培养历史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无异于空中楼阁.  相似文献   

13.
对于任何学科。我们应当学会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歌德曾说:“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这点是非常重要的,所学历史知识的兴趣可能成为学习历史的动机。  相似文献   

14.
补治岐 《甘肃教育》2011,(16):84-84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应教给他们科学的学习方法。在历史教学中,笔者就尝试让学生运用数学方法记忆历史知识,这样做,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而且提高了教学效率。一、记忆历史年份1.数轴法。  相似文献   

15.
前段时间,有学生找我辅导历史,自己说前几次考试成绩不理想,主要是历史拖了后腿,说每天花很多时间在历史上,有些知识记住了,但考试时根本用不上。这是典型的知识迁移能力欠缺。有很多学生错误的认为只要加强记忆,就能提高历史成绩,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任何学科的学习  相似文献   

16.
<正>新的历史课程标准注重转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而历史学科具有过去性、具体性、综合性的特点,是一门复述性和积累性的学科,同时,历史知识本身具有丰富性和多样性,再加上历史学科的课时少,这就加大了学生理解史实和记忆知识的难度。因此,在实际的历史教学中,教师除了要在新课教学中采  相似文献   

17.
王玉庆 《教师》2014,(6):86-86
现在江苏省高考的模式"语数外"算分选修,只看等级,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学生、学校都不重视历史学科,这就严重制约了高中历史教学水平的提高。本文通过对高中历史教学现状的分析和对策的研究,探讨如何最大限度地提高历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8.
陆启金 《成才之路》2012,(26):47-48
正"饱和"一词本来属于化学术语,如将糖加入水中,当它不能再溶解时,我们就说"饱和了。学生学习"饱和",是指学生因为长时间地学习同一内容,心理产生了厌烦甚至抵触情绪,从而不愿意再学习了。历史学科由于要求记忆的知识多,而且这些知识零乱、琐碎,学生学习就容易产生饱和心理。  相似文献   

19.
吕穆 《教师》2014,(4):42-42
正目前,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有许多学校和学生不太重视历史课,"重理轻文"的现象普遍存在,把历史当做一门副科。这样一来,学生对历史课的兴趣就逐渐降低了,以致他们的成绩等各个方面就较差。我们应该承认这是中华民族的悲哀,当然这也增加了我们历史教师的工作难度。因此如何在课堂45分钟内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以提高他们的历史学科能力,是我们历史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笔者就此谈谈  相似文献   

20.
都运伟 《教师》2011,(34):105-105
在传统观念中,一些老师、家长、学生对地理学习存在一些错误的观念,比如老师过分强调记忆,强迫学生死记硬背课本上的知识;一些家长和学生不重视地理学科,认为地理知识简单,只需要记、背就能学好地理。这就造成这部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不浓,学习方法不对,不会应用地理知识解决身边的地理现象。这种状况既不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也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所以,在新形势下,教师必须做出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