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汪建军 《学周刊C版》2014,(5):142-142
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内容仅以教材为中心.认为乡土历史登不上大雅之堂.不被教师所重视.因此造成教学与实际生活相脱节.使学生感到历史距离自己很遥远.即使了解了过去也不能指导现实.不能活学活用.便时历史失去学习的兴趣.其实历史就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在初中教学中.将乡土历史作为教材内容纳入到课堂教学中.提高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同时学生能够对周围过去发生的故事有所了解.这样拉近了学生对历史与现实生活的距离认知.从而实现了历史教学的创造性教育。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历史教学拘泥于以教材为中心,教师对乡土历史资源重视不够,教学与学生现实生活脱节,学生认为学历史无用,渐渐对历史学习失去了兴趣。其实,在学生周围就蕴含着众多的史料,其中许多史料对历史教材中的内容具有补充、印证的作用。因而,在历史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充分发掘学生周边的乡土历史资源,有选择、有针对性地让学生利用与教材内容有关的乡土历史资源,可拉近学生与教材内容的时空距离,把学生对乡土历史的积极情趣迁移到历史教学中,从而提高历史教学的情趣性、实效性。  相似文献   

3.
乡土历史是中学历史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适当补充乡土历史,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加强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理解,发展学生的能力,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方面有着独特的魅力与作用。教师在课堂上应结合教材内容进行乡土历史教学,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相似文献   

4.
在历史教学中,学生由于对历史事件的陌生,往往在学习时不能马上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学习兴趣不高,课堂实效不明显。如何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认为新奇、有趣的导入法,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能使课堂气氛活跃,它能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所以精心设计历史课"导入法"是中学历史教学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怎样设计出新颖的历史课导入法呢?不妨采纳下列几种趣味导入方法。一、影视图片导入历史课讲述的是过去的事情,学生没有亲历,对历史环境也不了解,如何能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比如在讲《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这课时,课前我利用网络下载图片、剪辑影视视频资料,通过课本中插图,加深对  相似文献   

5.
乡土历史,顾名思义,是指家乡或故乡的历史。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要引发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提升人文素养,首先应让他们了解身边的历史,从身边的细节逐渐了解、热爱家乡。历史教师更要熟悉家乡或地方的历史,注意研究和搜集乡土历史资料,把乡土历史纳入平时的教学中。为此,笔者在多年的初中历史教学中,将乡土历史综合运用到历史课堂中,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并达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现就有关做法与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6.
乡土史是中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历史的缩影,具有浓厚的地方文化特色和乡土气息。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乡土史教育,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拉进了历史与学生的距离,增强了学生对历史的认同感和亲切感。因此,初中历史教师要善于收集和积累地方历史史料,将乡土史融入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积极拓展课程资源,设计多样化的历史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提升历史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正历史教学中,让学生了解历史的过程就是使历史事件再现的过程。通过历史再现让学生详细了解历史发生的真实情况,他们会对这些知识产生强烈的兴趣,促进他们对历史知识的吸收和学习。在历史教学中,如果学生不对历史的发生和发展状况进行深入了解,只是对知识点进行记忆,那么学生对历史知识只是机械记忆和生搬硬套。没有对知识的理性认识,也就没有对历史知识的兴趣,对学习历史不具备主动性。所以,教师要通过让学生体会历史的  相似文献   

8.
初中历史教学中引用历史故事,能激发学生了解历史的兴趣,从而使学生更加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所以历史教学中,历史故事教学法被很多历史教师采用,但因为切入的方式及引用历史故事内容不合适等因素,同一种教学方式的实效性却不相同。论述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故事教学方法的应用措施。  相似文献   

9.
国家教委关于《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教学计划(初稿)》,对在历史教学中加强乡土史教学做出了明确规定。如何认识乡土史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 一、乡土史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历史学科不是高度抽象和概括的学科,但由于所讲的都是过去的事情,有些人物和事件离现实又很遥远,加上历史课本因受篇幅的限制,对历史事实不可能作比较详细的叙述,中学生对历史感到比较陌生,学习的兴趣往往不浓。进行乡土史教学可以引起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相似文献   

10.
教学中对历史人物故事的讲述,可以创设历史情境、拉近历史距离,可以丰富历史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提高课堂效率,从而对历史史实多元化评价,发散学生的思维。  相似文献   

11.
初中历史教学并不是初中教育中的主要考试学科,而是考查学科,这就导致很多初中生对历史课不重视,不但影响了初中生对历史文化的了解,也影响了历史教师的教学质量。而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大大地激发了初中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也能够让学生自主地去了解历史,从而提升了历史教学的质量。对历史故事的概念进行分析,提出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运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几点策略。  相似文献   

12.
历史教学是对历史事件进行学习与探讨的过程,历史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对国家和全世界的发展历史有着基础的了解。历史故事是历史教学中的重要组成内容,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进一步活跃课堂氛围。在素质教育理念下开展初中历史教学,教师应当有效应用历史故事教学法,提高学生的思维认知水平,有助于提高学生历史学习兴趣,进一步增强学习能动性。所以本文基于此背景下简要探究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重要性并提出具体的应用策略,希冀有效提高初中历史教学质量与效率。  相似文献   

13.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将历史故事有效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可以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历史内容,掌握历史知识。因此,教师应充分地发挥历史故事的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文主要针对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应用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4.
《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说:“乡土教材和社区课程资源对学生的历史学习和历史感悟大有裨益。”学生从熟悉的生活环境中从近到远地了解历史,能缩短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时空距离,乡土教材和社区课程资源中的活生生的例子,符合学生的社会认知水平,能帮助学生直观地感受历史。实践表明,根据教学实际有意识挖掘和利用乡土历史资源,能帮助学生体味历史、感受历史,实现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5.
乡土资源作为一种重要的历史课程资源,能够弥补历史教材的不足,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的情感,在历史教学中有重要的意义.但在教学实践中,有的老师由于对乡土资源的认识不全面而出现一些偏差,应深入研究并切实纠偏.  相似文献   

16.
庞戈芳 《教学随笔》2009,(10):41-43
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能够与家乡历史联结在一起,不但可开发学生的历史知识视野,还可在兴趣中学习知识,这已成为广大历史教师的共识。同时乡土历史还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载体。《全El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施建议指出,初中历史教学应当充分开发利用乡土教材和社区课程资源。  相似文献   

17.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充分开发和利用乡土教材和社区课程资源对学生的历史学习和感悟大有裨益。利用乡土历史课程资源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爱国情感教育,对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等诸多作用在教学实践中已得到充分的肯定。但由于初中历史教学任务重,我们必须巧妙地将乡土资源与课堂教学有机整合起来,真正发挥乡土历史资源促进历史课堂教学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如何充分利用乡土资源进行历史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土史是中学历史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利用乡土史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加强对历史基础知识的理解;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能力;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方面有着独特的魅力与作用。在新课程中,充分利用、适当补充乡土历史材料,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是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历史教学的重要目的.要达此目的,必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要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就必须从学生最熟悉、最能引起情感共鸣的乡土历史着手.只有了解家乡的可爱之处,爱才有内容,才能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操.本文就如何将乡土历史与新课程教学更好地结合,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现在的中学生对历史学习缺乏兴趣的普遍原因是觉得学习历史没有多大用处,课本上所讲的历史事件离自己的生活太久远,因而感到枯燥无味。历史课堂教学因此难以鲜活生动起来。为解决这些问题历史教师们都在积极努力地探索和尝试着各种各样的方法,笔者作为一名长期工作在一线的中学历史教师认为将乡土历史引入历史课堂或许是一个很好的解决途径。乡土历史是中国历史的组成部分,它就发生在学生们土生土长的这块土地上,学生对这些历史大多都有耳闻,有兴趣去了解它,从而拉近了历史与现实的距离。教师在教学中善用乡土历史,充分发挥乡土历史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