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史记·匈奴列传》(中华书局,1959年)中有如下一段记载:“是后匈奴远遁,而幕南无王庭。汉度河自朔方以西至令居,往往通渠置田,官吏卒五六万人,稍蚕食,地接匈奴以北”。而《汉书·匈奴列传上》(中华书局,1962年)中也有相同记载:“是后匈奴远遁,而幕南无王庭。汉度河自朔方以西至令居,往往通渠置田官,吏卒五六万人,稍蚕食,地接匈奴以北”。两段文字相同,可知《汉书》因袭《史记》记载,但是两段文字在“田官”处标点不同。  相似文献   

2.
刘慎吉 《山东教育》2002,(35):28-28
人教版四年制初级中学《语文》第三册,对唐人王维《使至塞上》诗中“属国”注解为“附属国,这里指吐蕃的军队”; “征蓬”注解为“飘飞的蓬草。这里指唐朝出征的军队”。笔者认为这两处注解欠妥。 据《史记》中《霍去病列传》记载,元狩二年匈奴浑邪王率十万匈奴投降了汉朝。汉武帝把投降的人分散到了陇西、北地、上郡、朔方、云中五郡的边境上,仍各以其民俗习惯生活,为汉朝廷的属国。《汉书·百官志》记载:  相似文献   

3.
《史记》未予张骞立传,而于《大宛列传》中第述始末,另于《西南夷列传》、《匈奴列传》、《卫将军骠骑列传》及《李将军列传》中,兼载相关行迹。《汉书》钞录《史记·大宛列传》中张骞史事,编辍而为《张骞李广利列传》。《史记》载述张骞行止之各传,对博望侯归汉之年及得国失国之年,互有参差,而《汉书》对此闹如。读《史记》难免存惑,现试考辨。  相似文献   

4.
徐珊珊 《文教资料》2012,(34):21-22
《史记》和《汉书》都是非常重要的史学著作,且二者关系较为紧密,汉高帝刘邦元年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的史实可互为佐证,现以中华书局出版的金陵局本《史记》作为底本,校以中华书局出版的王先谦《汉书补注》为底本的《汉书》,对其中列传部分进行重新校读,以札记形式整理成文,期望对阅读和研究《史记》、《汉书》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5.
中华书局本《史记》《汉书》和《后汉书》对"茬平"这一地名的写法不一。通过对照各家版本及相关的记载可知,有关"茬平"的三种写法,即"茬平""茌平"及"荏平"。通过详加校对和考证,认为,在汉代,"茬平"俗作"茌平"。读音皆是如颜师古曰:音仕疑反,即chi ping。因此,有必要在中华书局本《史记.酷吏列传》"尹齐"条、《汉书.地理志》"东郡""泰山郡"条、《汉书.酷吏传》"尹齐"条、《后汉书.郡国志》"济北国"条下加注"茬俗作茌"。而有的版本写作"荏平",则是在传抄和版刻过程中,因形似而致讹。  相似文献   

6.
唐代文人,作为中国封建社会极盛时期的一个特殊阶层,既具有民族文化的某些传统心理,又体现出不同于其他时代和阶层的独特风貌。他们的科举仕途欲望十分强烈,然而现实生活又不能不使他们常常失望。于是,幕府便成了科举制的补充和入仕捷径。从初唐开始,文人入幕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到盛唐以后更是蔚然成风。幕府的起源甚早,《史记》卷87载称:战国时,赵国良将李牧居代,备匈奴,赵王命“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慕府”。为什么把这种军事指挥部称作慕府呢?《索隐》注:“古者出征以幕帟为府署,故曰幕府”。《汉书·李广传》也说:卫青征匈奴。  相似文献   

7.
匈奴是个历史悠久的北方游牧民族,历经东汉时分裂为南、北两部,南匈奴进入中原内陆,北匈奴从漠北西迁,中间经历了约三百年匈奴影响了当时的中国政局,《史记》、《汉书》等留下了匈奴情况的一些记载。本文主要论述了东汉初期,东汉政府为了维护边境安定对北匈奴所采取的政策。  相似文献   

8.
《史记》《汉书》撰《游侠列传》是汉初游侠群体兴盛的直接体现,也和著书者的人生经历、个人遭遇及家族传统等有关。《游侠列传》对游侠"重诺""守信"等侠义行为的歌颂,使侠义精神得以传播。《游侠列传》对游侠"滥杀""放纵"等行为的批评导致《史记》《汉书》之后再无《游侠列传》。  相似文献   

9.
《史记》中的《李将军列传》曾被梁启超列为《史记》十大文学名篇之一。李广是西汉时期抗击匈奴的著名将领,他戎马一生,为西汉王朝立下了辉煌功  相似文献   

10.
孙利政 《文教资料》2013,(29):25-26
《史记》和《汉书》是我国古代史书的两部典范之作,《汉书》100篇中有55篇与《史记》内容重叠,可以相互参校。本文以《史记·淮阴侯列传》为主,通过与《汉书·韩信传》相关部分的比勘,对其中的一些异同试作分析,刺取六则,求正与方家。  相似文献   

11.
小月氏考     
小月氏本属月氏一部。据《史记·大宛列传》载:“始月氏居敦煌、祁连间,及为匈奴所败,乃远去……其余小众不能去者,保南山羌,号小月氏。”有关月氏的情况,史学界已多有论证,但月氏西迁时留居于中国境内自号小月氏的部族,由于史料零乱,提及者甚少。笔者就现有史料,对小月氏作粗略考述。自古以来,《史记》、《汉书》等中国史籍以为河西固有居民为月氏。但据王国维、翦伯赞等前辈学者及后来诸多史家的考证,月氏并非河西固有居民。《史》、《汉》所记月氏“本居敦煌、祁连间”,则已是秦汉之际的史实了。这一时期游牧于敦煌、祁连间…  相似文献   

12.
英布是一位武将,其人其事,司马迁《史记·黥布列传》、班固《汉书·韩彭英卢吴传》均有记载与评述。元代尚仲贤依据《史记》、《汉书》的史料,艺术地加工创作了《汉高皇濯足气英布》杂剧一本四折。英布是与韩信、彭越一样被刘邦集团残杀的功臣武将,但韩信、彭越受到司马迁及后人的极大同情,而英布却少有人提及。尚仲贤创作《汉高皇濯足气英布》杂剧,对英布大力称赏,实属难能可贵。  相似文献   

13.
“巨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廉颇蔺相如列传》)课本注“间”为:“间道,小路。这里用作‘至’的状语,‘从小路’的意思。”这是不妥的。据《常用汉字详解字典》(孙云鹤著,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间”也可以从本义(隙也)引申为“悄悄”,“偷偷”的意思。如:《史记·陈涉世家》:“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从祠中。”《史记·魏公子列传》:“侯生乃屏人间语曰……”《汉书·项籍传》:“太公吕后间求汉王,后遇楚军。”《汉书·匈奴传》:“左大都尉欲杀单于,使人间告  相似文献   

14.
《汉书·匈奴传》与《史记·匈奴列传》对校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汉书·匈奴传》与《史记·匈奴列传》的对校,可以发现班固较之司马迁在民族关系史料的处理上,有一定的补正之功,但其间更为明显地存在着以改字、移句、删节等手法来损伤史料,斥责匈奴的欠妥之举。笔者认为班固成段地补入征服异族以显中兴之业的载记,其原因不仅仅是因为史家撰写意向不一所致,主要是由于以实力对比为基础的汉朝对匈奴的基本政策发生了根本变化所使然。文章再次强调史载要真实,史家应客观公正。  相似文献   

15.
《史记》中的《李将军列传》曾被梁启超列为《史记》十大文学名篇之一。李广是西汉时期抗击匈奴的著名将领,他戎马一生,为西汉王朝立下了辉煌功勋。司马迁写作《李将军列传》的意图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第一、描述李广的军事才能、优秀品性和独特个性,塑造出“飞将军”的鲜明形象。  相似文献   

16.
汉朝与匈奴间的战与和,是中国民族关系上重要的一章,而呼韩邪归汉又是其中重大的事件。本文以《史记》、《汉书》的《匈奴列传》为主要史料,论述了在汉匈连年不断的战争之后,给汉匈双方社会都带来了巨大损失。由于众多历史因素的影响,呼韩邪归汉,促进了中华多元一统格局的稳定,保证了汉朝北部边境的安宁,使汉匈双方社会经济都得到发展,为后来的民族融和奠定了基础,揭开了汉匈民族关系史上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17.
日本学者水泽利忠《史记会注考证校补》中很多材料可以订正今本《史记》.该文以中华书局点校本《史记》为底本,吸收《校补》的相关成果,参考相关文献,对表、世家、列传部分的正文进行考校,以期有助于《史记》的校勘研究和《史记会注考证校补》的整理.  相似文献   

18.
谢春杨 《考试周刊》2011,(31):215-216
本文将《史记》"南越列传"和《汉书》的"南粤传"篇目进行比较,从而考察司马迁和班固两人在治史方法上的异同。虽然司马迁和班固两人在民族观上态度迥异,但两人的治史都是沿着实证、考证、详实记载的路线发展。司马迁是史学实证的开山鼻祖,而班固则在撰写《汉书》过程中对司马迁的史学实证精神有了一定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史记·淮阴侯列传》中“怀诸侯之德”句,王念孙据《汉书》将“之”改为“以”。本文从新的角度提出新的见解,详细论述了该句在上下文中的作用,从而认证《史记》不误。  相似文献   

20.
郑丽冰 《文教资料》2011,(34):111-113
《史记·高祖本纪》和《汉书·高帝纪》都有关于刘邦的记载。对于这个色彩斑斓、瑕瑜互见的开国君主,《史记》和《汉书》在其形象塑造时出现了较大的差异。本文试从两书对刘邦的称谓.对史料的处理方式.以及对项羽的态度的不同进行比较,从而论证《史记.》比《汉书》更具有批判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