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沈志媚 《师道》2005,(7):26-26
在悟读《小音乐家扬科》一中“要是能有一把小提琴,扬科真愿意用自己的一切去交换。只要让他摸一摸,哪怕只摸一下,他也够满意的了。”这一句时,有一位学生站起来说:“扬科为了这把小提琴,愿意用自己的生命去交换。”这位学生的语感无疑是敏锐的,但这时有一位学生却竭力反对:“如果连生命都没有了,扬科还要这把小提琴干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室里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倾向。  相似文献   

2.
《小音乐家扬科》是一篇思想性和艺术性很强的课文,在教学中如何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我在教学中采用了比较的方法,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有关内容进行分析比较,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一、把扬科“很瘦弱”的长相与他那双“闪闪发光”的眼睛进行比较。这篇课文一开始,在介绍扬科时写道:“他长得很瘦弱,脸黑黑的,淡黄色的头发直披到闪闪发光的眼睛上。”作者在这里写扬科“很瘦弱”的长相时,又特别写了他那双“闪闪发光”的眼睛,这是为什么呢?我抓住这一点,让学生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3.
《小音乐家扬科》一文,作者在叙述扬科悲惨遭遇的同时,妙用联想,有力地表达了对小扬科不幸命运的同情,揭露了剥削阶级的残酷无情。引起联想的方法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在事物和想象之间用上“仿佛”、“好像”之类的词,如“扬科的母亲是个短工,好像寄居在人家屋檐下的...  相似文献   

4.
《小音乐家扬科》一文有好几处写了扬科的眼睛,“眼睛”描写所表达的效果也不尽相同。引导学生通过“眼睛”这扇心灵的窗户窥视出扬科的内心世界,从而体会到课文的中心思想。课文第一小节写道:“他长得很瘦弱,脸黑黑的,淡黄色的头发直披到闪闪发光的眼睛上。”我首先引导学生思考:从“闪闪发光的眼睛”上可以看出扬科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大部分学生认为可以看出  相似文献   

5.
《小音乐家扬科》有三处写到了扬科的母亲,尽管只有几句话,但它对表达文章的中心,揭示文章的内涵,起着重要作用。①“扬科的母亲是个短工,过了今天,不知道明天会在哪里,好像寄居在人家屋檐下的燕子。”这句  相似文献   

6.
《小音乐家扬科》一文对人物“眼睛”的描写十分突出。教学中认真分析课文描写“眼睛”的作用,对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和人物思想感情,接受思想教育和审美教育都有较大的帮助。一、描“眼睛”写事情本文易读好懂,它与作者描写“眼睛”是分不开的。课文一开头就写扬科有一双“闪闪发光的眼睛”,说明他聪明活泼。扬科喜爱音乐,渴望能有一把真正的属于自己的小提琴,他“出神”地听周围的一切响声,“眼巴巴地”望着地主食具间墙上的那把小提琴,地主走狗毒打他时。他“睁着”和“瞪着”眼睛,任人宰割,含冤挨打。最后在惊恐和悲愤中寂然死去——“眼睛睁着,眼珠已经不再动了”。全文对  相似文献   

7.
鲁迅先生说过:“传神的写意画,并不细画须眉,并不写上名字,不过寥寥几笔,而神情毕肖。”波兰十九世纪著名作家亨利克·显克微支也是善于刻划“眼睛”这一具有代表性的细节的,他写的《小音乐家扬科》(第十一册)一文,就有四处对扬科眼睛传神的刻划:文章开头写扬科“淡黄色的头发直披到闪闪发光的眼睛上”;然后写扬科因为偷  相似文献   

8.
如何借助教材的特点,安排语言文字训练,让学生在“语言的理解”、“语言的积累”、“语言的运用”上得到训练呢?在教学《小音乐家扬科》一文时我作了一点尝试。 1.让学生听一听课文第一二自然段是写从前波兰有个叫扬科的孩子,长得非常可爱,他和妈妈过着穷困的生活。教学这两个自然段时,我先指名朗读这两段文字,让其他学生听一听,然后说说扬科的外貌和家境。学生边听边想,脑子里会产生这样  相似文献   

9.
在学生已预习《小音乐家扬科》(六年制十一册)这篇课文的基础上,我抓住小扬科“被活活打死”这一悲惨结局首先讲读第五段。出示了以下几个思考题:1.扬科挨打时、挨打后情况怎样?2.最后一句话“白桦树哗哗地响,在扬的科头上不住地号叫”你怎样理解?学生学习这段后,大声为扬科叫不平:“有什么罪?要把这样一个只8岁的小孩活活打死?”问题由学生提出,我因势设问:“你们想知道小杨科为什么会被活活地打死吗?”“请根据思考题自学课文第四段。”只几分钟,学生纷纷议论:“看一下小提琴有什么要紧?”“哎,他偏偏要看小提  相似文献   

10.
郭成来 《云南教育》2003,(34):18-18
语文课堂教学需要创设怎样的学习环境?我在实践中发现师生间充满互动、和谐的环境,是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重要因素。案例《小音乐家扬科》一、音乐揭题同学们喜欢听音乐吗?老师给大家放一首乐曲。(曲调舒缓缠绵)想一想这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你们喜欢什么乐器?很久以前,外国有一位叫扬科的小男孩(板书“扬科”),他非常喜欢小提琴,大家都称他小音乐家(板书“小音乐家”)。他为了摸一摸挂在墙上的小提琴就被主人活活打死了。(放曲调凄凉悲哀的乐曲。)二、合作互动,感知文本&!你读懂了哪些内容?有什么体会?!!你从哪里看出扬科具有小音乐家的素养?…  相似文献   

11.
摹拟事物的声音的词叫象声词。我们如果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分析象声词,就不难发现它所起的修辞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小音乐家扬科》中先后出现了七个象声词,现结合课文简析如下: ①他说:“妈妈,树林里在奏乐呢,‘噢咦’!‘噢咦’!……”扬科有时到树林里去采野果,他目之所见是树林里在奏乐,耳之所闻是“噢咦”、“噢咦”的乐声。这不正是扬科如痴如醉地酷爱音乐的形象化说明吗? “噢咦”!“噢咦”!两个象声词连续反复,突出了音乐的节奏感。两个象声词后再加上一个省略号,说明这乐声持久不息,也说明扬科听得久了,听得入迷了,乃至忘了采野果,空  相似文献   

12.
新课改提倡充分张扬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在实际操作中,不少教师过分强调学生“独特的体验”,对学生的回答一味大加表扬,不敢有半点否定之词,惟恐稍有不慎便招来“扼杀学生创造性思维”“不尊重学生独特体验”“不以学生为主体”的“罪名”。一位老师执教《小音乐家扬科》,其间,老师请学生谈谈读文后的感受。前面发言的同学或表达了对扬科遭遇的同情,或表达了对统治者残暴的愤恨。突然,一学生站起来说:“扬科也是罪有应得,他不应该随便进别人的屋子;地主和管家也是情有可原,他们以为扬科要偷他们家东西,当然要管了。”老师一愣,…  相似文献   

13.
眼案例演上午教学公开课《小音乐家扬科》第二课时。课堂上,同学们踊跃发言,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于是下午我带着成功喜悦的心情,准备把第三课时上完,做好这篇课文的教学扫尾工作。我在指导学生了解“扬科因太爱音乐而遭毒打致死”的有关内容,激起学生对扬科的同情之后,提了一个问题:“若扬科还活着,将来他可能会怎样,你想对他说些什么?”话音未落,有位男同学就把手举得高高,我为他能有如此快捷的反应感到高兴。他说:“我认为扬科是不会活着的,即使这次不遭毒打,他迟早还是会丧命的。”我意识到这是学生按照自己的认知规律在思考问题,正是引发…  相似文献   

14.
摹拟人或事物声音的修辞手法,叫“摹声”。它是“摹绘”修辞格中的一个小类(其它还有“摹状、摹形、摹色”)。摹声的语言载体是拟声词(过去称“象声词”)。运用摹声手法,主要是为了使语言具体、生动、形象,达到声情并茂的境界,给读者以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实感。其修辞作用也是多方面的。一、渲染环境气氛①小音乐家扬科睁着眼睛,眼珠已经不再动了。白桦树哗哗”地响,在扬科的头上不住地号叫。(《小音乐家扬科》)②风,呼呼地刮着。雨,哗哗地下着。黑暗笼罩着大地。(《草地夜行》)③导火索“哧哧”地冒着白烟,闪着火花。(《董存瑞舍身炸暗堡》)  相似文献   

15.
课堂教学鼓励学生质疑,并组织学生释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是唱好课堂教学重头戏的主旋律。在预习《小音乐家扬科》一文时,程琛同学提出:扬科之死值不值得这个问题打开了学生思维的闸门,有的大声喊“值”,有的驳斥道“不值”。顿时,课堂上唇枪舌剑,“硝烟弥漫”。我见此状立刻改变教学计划,变课堂教学为“扬科之死”辩论会,把持“值”观点的分为甲方,反方为乙方,组织学生阅读课文并展开热烈的讨论。甲方认为:扬科酷爱音乐,有着较好的音乐天赋,他想拥有一把真正属于自己的小提琴——哪怕用自己的生命去交换。正是酷爱音乐…  相似文献   

16.
一、激情导入同学们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 ,谁能说说扬科是个怎样的孩子?这个充满音乐想象力、具有音乐天赋的孩子深深陶醉在音乐之中了。要是能有一把小提琴……(引读)“扬科真愿意用自己的一切去交换。只要让他摸一摸 ,哪怕只摸一下 ,他也够满意的了。”课文围绕着这样一个伏笔逐步推向高潮。这节课深入学习课文的四、五两段。二、学习第四段1 学生细读第四段。每个小组提提问题 ,重点解决一个疑难问题。2 教师巡视 ,作必要的了解 ,拟定教学思路。3 学生质疑 ,按学情引导学生交流学习成果。4、重点理解 :扬科很想把它拿在手里 ,哪怕…  相似文献   

17.
学《小音乐家扬科》(部编六年制十一册)最后一自然段时,一个学生突然提出:“小音乐家扬科睁着眼睛,睛床已经不再动了’这一句中的‘再’写了别字,应该是‘在’”。是“再”还是“在”,同学们争论不休。我启发学生先想想“再”和“在”在这句话中各表示什么意思?学生分析后回答:“在”是“正在”  相似文献   

18.
陈雪平 《文教资料》2011,(17):97-98
《小音乐家扬科》(浙教版第十册)多处形象地描写了扬科的眼神,尽管语言朴实无华却蕴含着感人至深的厚重情味,充满了人性的重笔刻画,透视出作者的巧妙构思,令人久久难以忘怀。作者把教学的重点聚焦到扬科的眼神上,从"眼睛"这一独特的视角入手,让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地体验文本,全面盘活教材,进行了一次颇有特色的旧教材新教学的尝试。  相似文献   

19.
于爱青 《山东教育》2002,(34):34-34
《小音乐家扬科》是根据波兰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亨利克·显克微支的短篇小说《音乐迷扬科》的主要内容改写而成的。课文记叙了一个酷爱音乐的波兰穷孩子扬科,为了看看、摸摸地主仆人的小提琴而遭受毒打、含恨死去的悲惨故事。这个典型的事例正是那种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丑恶社会的真实写照,表达了作者对封建制度的憎恨和对受苦受难的劳动人民的同情。全文以扬科对音乐的“爱”和其命运的“惨”为线索,将具体、形象、生动的内容连缀成一篇令人悲泣、感人至深的文章。本文的教学重点是从酷爱音乐的扬科的悲惨命运中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  相似文献   

20.
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册《小音乐家扬科》一课第13自然段为:第二天,可怜的扬科给带到管家面前:管家看了扬科一眼,这个瘦小的孩子睁大了惊恐的眼睛。怎么处置他呢?把他当小偷惩办吗?他太小了,几乎站也站不稳,还用送到监狱里去吗?管家最后决定“打他一顿算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