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语文教师作为语文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力量,必须有极强的资源意识,关心生活,热爱生活,投身生活,在生活中构建起个性化的语文资源体系,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所以我尝试本着“贴近学生生活”的原则,尽可能对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社会生活中的资源,进行了开发和利用,引导学生在自然、社会的大课堂中观察、调查、获取信息,使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在实践中成长。[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新的课程理念需要新的课程资源,没有现实生活中适宜的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课程改革就只能停留在理论的层面,而不能深化。教师只有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生活资源,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生活,并将实践应用于生活,才能凸显课堂的鲜活性,促进学生知识的自我构建,提升教学资源的生成性,从而有效激活美术课堂,形成教学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3.
物理是一门应用科学,它是自然学科的一个分支。物理学与生活联系紧密,物理教学更离不开生活课程资源。因此,我们物理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利用生活中的课程资源进行物理教学。学生通过对生活中物理课程资源的利用,有效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感悟能力,通过亲身实践体验,激发创新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深刻理解物理知识的本质,综合提升学生的物理学科素养,为将来的进一步学习和更好的生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美术与生活情境是紧密相联的,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使学生初步感受美术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有助于扩大学生美术文化视野,促进学生对美术的体验与感受, 开发利用生活中的美术资源为我所用,让美术回归生活,回归自然是一种创新的实践,在实施新课程中,笔者想就美术教学  相似文献   

5.
新课标指出要"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强调学生经验是一种重要的资源,生物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善于充分利用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积累的丰富的实践经验,结合生物学的特点,将学生从身边的生活世界带入生物学的科学世界,然后再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6.
李延更 《小学生》2011,(5):25-26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新课程瑚念也倡导品德教学回归生活,强调以儿童现实生活为课程基础。在品德教学中我们要特别关注儿童正在进行中的现实生活,做到有实效性、针对性。 1 将学生的现实生活引进课程资源教材不是教学的唯一资源,  相似文献   

7.
姚荣荣  李国平 《生活教育》2012,(6):11-13,16
近年来,江苏省吴江市运用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指导课改取得了初步的成果:创新课程设置,在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中建立生活教育课程;改革课程内容,在国家课程的教学中,采用整合的方法,使课本资源与课本外的生活资源相融合;改进课程实施,坚持以"做"为中心"、教学做合一"的方法论,努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完善课程评价,构建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激励学生和教师"快乐地学、幸福地教"。  相似文献   

8.
冯伟祥 《学子》2014,(3):27-27
正教育的本质是让学生"幸福",而要到达幸福的彼岸就必须要让学生融入社会、学会生活。所以,学校教育就有必要对学生的生活适应化进行早期干预,综合实践作为学生学习联系生活的桥梁课程要求师生善于从生活中寻找研究的话题、研究的资源,并在这个过程中锻炼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和关切社会热点、焦点的良好品质,从根本上扭转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的脱节现象。长春市第八中学迟学为校长提倡的"幸福教育"是改变  相似文献   

9.
为构建以生活为核心的开放而适性的语文课程,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启智学校将乡土资源与生活语文课堂教学相结合,把乡土文化融入教学实践中,紧密联系社会生活,不断丰富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生活化场景中学习和巩固知识,掌握生活的技能、生存的本领。  相似文献   

10.
<正>课程资源的选择和开发应以儿童的"生活世界"作为背景和来源,通过开发与儿童生活方式相适应的课程资源,可以为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提供广阔的空间。下面,笔者就开发与儿童生活方式相适应的课程资源.谈谈自己的看法。1开发学生能理解的课程资源。首先,教师选择课程资源应基于学生的生活方式。在中国,通常是一个省使用一套教材,因此教材内容会出现不符合部分地区  相似文献   

11.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在《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中,利用、开发和整合课程资源已成为广大教师的自觉追求。如何取舍资源更有效呢?笔者做了以下尝试。一、巧妙链接,点化生活资源教育即生活告诉我们,教学要源于生活,又要高于生活,引导生活。这样的课程资源才能丰富教学内容,体现时效性、生活性、趣味性,促进学生的发展,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  相似文献   

12.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具有生活性、开放性、综合性等特点的课程。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是一个观念认识、体验内化、践行反思,相融合、循环的复杂过程。道德课教材涉及的内容大多来自于学生生活,是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道德教学将课堂教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相结合,通过设计与学生生活贴近、喜爱的活动,让课堂与生活接轨,学生在体验中将道德内化为自身需求。 关键词:  相似文献   

13.
新课标指出思想品德课程具有实践性的特点,同时强调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是思想品德课程的追求。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思想品德新课程内容的设置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让师生在共同学习的基础上共同生成人生体验,以达成课程的最终目的。由此可见,要构建充满生活气息的课堂,必须引领学生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实现思想品德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的有机结合,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相似文献   

14.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 用已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没有课程资 源的广泛支持,再美好的课程改革设想也难变 成中小学的实际教育成果。课程资源是丰富多 彩的,但生活永远是课程资源的源头活水。为 此,我们必须充分挖掘学生生活中的教学资 源,把数学教学延伸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使 数学教学真正成为学生充满快乐、激情、幻 想,充满活力的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15.
杨启锋 《湖南教育》2014,(12):46-47
当前很多学校把开发和应用德育课程作为育人的新平台,然而,在实践过程中,由于课程呈现的案例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很难引起孩子们的情感共鸣。殊不知,德育课程要真正发挥出育人化人效果,需要创造性地用活现实中的德育资源,尤其是那些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紧密联系的德育资源。换言之,要在生活场中完成道德实践。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十分重视生活化的内容,在物理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要重点解决好"四个注重",即引入新课时要注意学生亲身的体验,教学器材选用要注重从生活中寻找,课堂的实例讲解应注重贴近生活,知识的巩固应注重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从而切实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生活资源成为课程资源。一、引入新内容要注重学生的实际生活新知识的构建需要原有的知识作为基础。新知识的引入首先要与生活接轨,在教学设计选取事例时,要认真思考学生在有关本节课的知识点方面已经积累了哪些生活经验,哪些对于课程学习是有益的,哪些对于课程学习是不利的,然后有目的的选取教学资源,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17.
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教学,就是让教育回归生活,重视生活的教育价值,使教育具有实效性和针对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致力于将学习与学生的生活融为一体,努力践行“生活即教育”的理念. 一、课程资源生活性,使课堂教学目标朴素化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因此,品德与生活课程教学更应关注学生品德的形成、品行的规范和人格的培养.实施教学目标朴素化的策略,使教师从道德规范的浅层面跳出来,进而关注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培养学生一些待人做事的基本观念,如换位观——假如我是你,假如你是我;对话观——对话、沟通、理解、认同;多元观——尊重不同的选择与判断等.  相似文献   

18.
挖掘生活资源改进物理实验和教具制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爱生  佟岩 《物理教师》2005,26(12):33-34
1“生活资源”的界定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所倡导的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指的是相对广义的概念.而作为常见生活资源的概念,可以界定为:在教学中用来对学生进行物理教育的一切素材.狭义的理解,通常是指教材之外的能在物理教学中起辅助作用的教学资源材料,特指那些身边随手可得的低  相似文献   

19.
围绕美术新课标的理念,美术教学应注重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引导学生在美术教学中进行生活资源再利用的探究,面向全校学生因地制宜地开展美术教学,在美术课堂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感受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探究开发与利用生活中的美术教学资源,进行变废为宝,以培养学生节约资源,巧妙利用资源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地理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处理生活中的地理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教学中发现生活中的地理和解释生活地理现象有着直接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