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高校的通识教育评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识教育与专业培养,是现代大学本科课程的两大支柱。本文以哈佛大学的通识教育尤其是近年来的讨论为线索,以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为参考,对美国研究型大学的通识教育课程与制度进行考察,试图为中国高校本科教育提供更为全面与细致的美国高校经验的认识与借鉴。  相似文献   

2.
里查德·麦基翁(Richard Mckeon)(1900—1995),美国哲学家,曾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文艺复兴和中世纪哲学首席教授、芝加哥大学教授,主张通过名著课程计划来实施通识教育。  相似文献   

3.
美国名校通识教育的价值导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识教育是美国大学本科教育的基础,是大学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核心课程是其主要的组织形式。各个大学的历史不同、条件各异,决定了不同大学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差异,从而使得各具特色的核心课程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考察哈佛大学、芝加哥大学、斯坦福大学、耶鲁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的通识教育理念及核心课程的组织与实施,可以看出美国大学通识教育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价值导向,强调了要立足基础知识的信念,贯彻了服务社会的理念。  相似文献   

4.
熊伟 《教育教学论坛》2013,(25):147-148
美国哈佛大学于2007年2月发布了通识教育课程改革报告"通识教育特别工作组报告",引领了当代各国大学通识教育的走向。哈佛大学通识教育新理念的实践对我国高校通识课程改革也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和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5.
在全球化形势下,多元文化之间冲突碰撞愈发激烈,通识教育成为世界各大学普遍接受的国际化议题。高校为培养大学生职业素质创建了许多平台,我国高校对通识教育的漠视,则导致了大学生职业素质不高。美国高校尤其是哈佛大学施行的通识教育,对我国高校课改和提升大学生综合素养,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从哈佛大学通识教育的成功之处、中国通识教育改革借鉴路径做了阐述。  相似文献   

6.
哈佛大学通识教育历史悠久,其早年时期通识教育、《红皮书》通识教育、核心课程通识教育改革以及近年来通识教育的新举措是一个渐进的、完善的过程。纵观哈佛大学通识教育的演进,对我国的通识教育有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7.
通识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人才培养的模式。中国高校在观念上基本赞成在大学本科实施通识教育,但在实际的推进过程中,很多高校仅限于通选课的开设,是对国外大学通识教育的一种外在形式的模仿,使得中国大学中通识教育进行有些偏颇。在我国的大学教育中,将通识教育融入课程、进入课堂,才能使专业分工越来越细的各不相同的系科相互结合、相互促进,才能使缺乏共性的不同专业具有共同语言,这样的教育方法才是作为大学应具备并发展的,以通识教育作为高校的教育方向才符合大学之道的思想。通识教育是沟通现代与传统,使文明不致断裂的有效工具,通识教育也是促进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8.
通识教育在国内外实施了多年,教育部也一直推动人文素质教育,但国内对此认识不一致。国内一流研究型大学实践着通识教育,而且还成立了"大学通识教育联盟"。国外常青藤高校有成熟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和实施方案。地方高校是否也可以实施通识教育?由于认识不一致,国内地方高校实施通识教育时在如何正确认识通识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如何处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如何处理通识教育与创新教育的关系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学校必须充分认识到通识教育对于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的意义,科学设计适合地方高校特色的通识教育课程和管理体系,注重通识教育课程的建设。  相似文献   

9.
试论中国特色的高校通识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识教育是起源于20世纪初美国的一种大学教育理念,自1917年开始经过哥伦比亚大学、芝加哥大学、哈佛大学和斯坦福大学等几个阶段的探索和发展,至今仍没有一套成熟的权威的定论.但还是可以从诸多论述中归纳其概念为:关于人的生活的各个领域的知识和技能的教育,是非专业性的知识和能力的教育,其目的是造就具有远大眼光、广闻博识和情操高尚的人才.在偏重专业教育的我国,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机制的加重转型,高等教育上的不适应的问题目益引起广泛关注,对高校通识教育的研究日显重要.但是,任何照抄照搬的做法都是没有道理的,作为中国的高校通识教育必须从我国的国情出发,科学地吸收借鉴国外的先进的经验,并努力创新,从必要性、基本原则和必要条件三个层面对中国特色的高校通识教育加以探讨,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高校通识教育之路.  相似文献   

10.
美国哈佛大学于2007年2月发布了"通识教育特别工作组报告",引领了当代各国大学通识教育的走向。哈佛大学通识教育新理念的实践对我国高校通识课程改革也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和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1.
哈佛大学最新通识教育课程改革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佛大学最新通识教育课程改革是在学校全体人员集思广益、反复研究论证的基础上进行的,其目的和内容都较核心课程有许多符合时代要求的进步之处。哈佛大学最新通识教育课程改革启示我们,为适应不断发展的时代对高等教育的要求,高校改革过程中要及时改革和创新教育理念,加强改革的民主性,注重通识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前沿知识和能力,增强高等教育的全球化意识。  相似文献   

12.
美国高等教育的通识教育发展历史悠久,形成独特的高等教育模式,在通识教育体系建设方面比较成熟,进入21世纪以来,美国高校的通识教育体系也不断地更新改革,尤其以哥伦比亚大学、芝加哥大学和哈佛大学高校为代表在通识教育建设方面特色鲜明,为世界各国高校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也为社会培养了人才。美国高校通识教育的基本经验主要是明确通识教育目标,设置多元全面课程,设立专门单位负责课程的规划以及考核。对我国高校通识教育的主要启示是明确我国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合理设置课程配置,注重人文与科学的平衡,加强通识教育评价体系的构建。这其中的经验和启示对于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有着巨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哥伦比亚大学、芝加哥大学、哈佛大学是美国著名的研究型大学,在阐述自由教育和通识教育的历史传统和权威定义基础上,以其开展的通识教育为案例,比较分析几种不同通识教育模式的特点和利弊,探究美国实施通识教育的现实限制因素和社会文化根源。从整合通专教育、重视课外海外实践学习、加强系列课程建设、推动网络课程和重视学习结果评价五个方面分析当下美国解决通识教育问题的主要策略,以期为我国高校推行文化素质教育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以我国台湾大学、台湾清华大学和台湾中山大学为例,重点探讨了台湾地区高校通识教育理念与运行模式.通识教育不是专业以外的补充教育,而是建构专业基础的教育;通识课程不是浅化的专业课程,而是具有整合性与贯穿性的课程;通识课程不是在教有趣的东西,而是以学习者为本位,建构其所需具备的“核心能力”.确立通识教育在大学基础与核心教育中的地位,统筹课程体系、课程建设与经营管理,培养基于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的跨领域整合能力的人才,将对大陆高校文化素质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带来影响.  相似文献   

15.
2006 年,哈佛大学文理学院发布《哈佛大学课程革新》报告,在其通识教育委员会提交的“通识教育”子报告中,介绍了哈佛通识教育的历史、现状及其变革诉求,并根据通识教育的基本要求,提出以“分布式必修制”(distribution requirement)课程改良传统的“核心课程”.  相似文献   

16.
文章对首尔国立大学通识教育课程及博雅教育体系的内容进行了梳理与评介,分析了其通识教育课程、学习基础课程以及核心课程的实施与相关的教学和课程管理措施,指出了其在通识教育课程设置、选课与学分要求、教学模式与考评规定等方面的实践中值得我国高校学习的方法与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7.
通识教育不是开设杂乱无章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祖望在《暨南高教研究》2010年第2期撰文认为,经多年倡导,大学似乎已认识到通识教育的重要性,实践中也采取了若干措施,但对通识教育的理解存在误区,同时教育的地位远未确立,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实施通识教育,应该上溯到专业、课程的综合化层面。但目前高校的普遍做法是加开几门人文课程,而专业分化、课程细化的程  相似文献   

18.
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国内一些研究型大学在通识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上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在通识教育的课程设置方面仍存在诸多不足。本文尝试着对两所美国常春藤盟校——哈佛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的核心课程的哲学思想、课程内容和授课方式作一粗浅的介绍和剖析,藉以提出一些对建立我国研究型大学通识教育的核心课程供参考的建议和思路。一、模块化的课程体系:哈佛核心课程的特色及启示哈佛大学核心课程始于1978年,当时的哈佛大学校长博克和哈佛学院院长罗索夫斯基共同提出了核心课程理论,他们通过确立创新性的核心课程制度,改…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许多大学仿效美国大学通识教育尤其是哈佛核心课程进行通识课程实践,以此作为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以北京大学与哈佛大学为例对通识课程实践进行比较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我国研究型大学只是对原有专业教育进行一些调整与修饰,通识课程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四个环节与美国大学尚有很大差距,都亟需发展与完善。  相似文献   

20.
通识教育的本质特征与实施路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识教育概念及其内涵是随时代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发展的,但其本质特征具有相对稳定性.针对目前我国一些高校在通识教育实践中所存在的问题,就通识教育本质特征进行了深入全面的分析,并提出了适合我国大学目前实际情况的可行的通识教育实施路径,阐述了如何把现有课程按照通识教育本质特征将其"通识化"改造成具有通识教育性质的通识课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