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道德语言在德育中的重要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富峰 《教育科学》2006,22(1):31-33
道德语言是德育的一种重要方式。道德命令、道德评价、道德交流是道德表达的主要方式,在德育过程中,常用的德育方式则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道德劝勉、道德对话和道德独语。在不同的道德发展阶段上,采用不同的道德语言形式,才能发挥其应有作用。在德育对象道德发展的他律阶段,以道德劝勉为主,在自律阶段,以道德对话为主,在他律和自律相统一的高级阶段,则要努力培养道德独语能力。  相似文献   

2.
道德记忆是人类道德生活经历在其脑海中留下的印记或印象。道德记忆使人类在"过去"拥有过的道德风俗和习惯、道德原则和规范、道德思想和精神、道德实践和行为成为可以回顾的东西。道德记忆可以区分为个体道德记忆和集体道德记忆。个体道德记忆是关于个人道德生活经历的记忆,它是在记忆的个体框架内发生的记忆。集体道德记忆是在集体层面展开的,它展现的是一个集体性道德记忆框架,可以通过家庭、种族、宗教、组织、团体、军队、阶级、国家等等"集体"形式表现出来。道德记忆是人类道德思维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能够为人类在"现在"和"未来"追求道德和践行道德提供重要依据,能够推动人类对其"过去"承担道德责任。  相似文献   

3.
老庄的自然道德是一种超越他律道德、自律道德的道德类型,是个体在既没有外在压力、又无须内在强制的情形下,在道德行为中自然而然表现出来的道德,是道德发展过程的最高阶段.自然道德的基本特征是无强制、抗干扰、无意识.自然道德在实现方式上强调顺应天性、自然实现.  相似文献   

4.
在大力发展市场经济的当今中国,道德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问题。"道德滑坡"、"道德爬坡"、"道德紊乱"、"道德冲突"等等,成为人们经常论议的话题。本文就道德冲突问题谈点看法,以期把问题的讨论引向深入,从而推动我国的道德建设。一、道德冲突的客观性道德冲突是一种客观现象,这在任何时代、任何社会都是存在的,只是具体的内容和形式不同而已。道德冲突既可以表现在不同道德思想、道德理想、道德基本原则方面的冲突,也可以表现在不同的具体道德准则和道德行为上的冲突。就我国当前道德冲突来说,其表现是多方面的,其中突出的有:其一,不同阶级道德之间的冲突。在当代中国不同阶级的道德冲突中,有两组阶级道德冲突特别激烈。一是无产阶级道德与资产阶  相似文献   

5.
传统道德本质上是建立在血缘基础上的“特殊主义”道德,现代道德本质上是超越人的自然联系的“普遍主义”道德,因此道德的现代化转型可以视为现代道德对传统道德自然基础的超越;道德的这一转型是社会转型的必然要求和价值体现;人本化、普遍化、主体化、公共化和理性化是其基本内涵;在中国境遇中,这一道德转型尚未完成,推进自然道德的消解和现代道德的整体生成,是道德建设的现代性目标。  相似文献   

6.
试论道德舆论的功能及本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道德舆论是道德的价值评价活动,是道德生活的重要表现,对整个社会道德具有支撑性和亲和力。道德舆论是道德意识的表现形式;是道德裁决的社会方式;是个体意识互动的合力;是新道德形成的中介。探索其内在本质和机制,可以为道德建设寻找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网络与大学生和谐道德人格的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琼 《思想教育研究》2005,(8):22-23,44
一般来说,道德人格是指个体人格的道德性规定,是个体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和道德习惯的有机融合。道德人格并非天生自成,而是人们通过接受各种道德教育,并在自身努力修养和践行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它是公民在长期的生活中习惯性的道德行为的升华。这种道德人格,既具有普遍性,又为每一位公民所特有。在这个意义上,道德人格作为衡量个体人格的标志,就成为评价公民道德素质的最重要的标准。和谐道德人格一方面指的是个体道德人格内部的几个组成部分——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和道德习惯的有机协调,是一…  相似文献   

8.
在道德内化与道德外化关系中,人常会背离道德规范,出现"道德蜕化"。道德蜕化可分为积极道德蜕化与消极道德蜕化。道德蜕化中的道德情感是道德认识的原动力,是导致道德蜕化的非常重要原因。激发强烈的道德情感,抑制消极道德蜕化,引导积极道德蜕化,将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道德榜样是道德主体自觉认同、践行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的典范,道德榜样的树立是人们在道德认同基础上实践的结果,道德榜样也通过道德认同发挥实际作用。但在实际生活中,道德本身的认同性、时代性、合理性及榜样树立程序、榜样人格的同一性和持续性等因素共同影响道德榜样建设和人们对道德榜样的认同。因此,应重视道德认同机制在道德榜样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正>道德可教吗?一般认为,道德品质包括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种基本心理成分。道德认知是对于行为准则的善恶及其意义的认识,道德情感是伴随着道德认知产生的,是对人的道德需要是否得到实现所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它与道德认知往往结合在一起,构成人的道德动机。道德行为是道德动机的具体表现和外在标志,也是实现道德动机的手段。在道德品质三大成分中,唯有道德认知以可教的知识形式呈现,但可教的仅是道德认知而不是道  相似文献   

11.
道德信条是某一群体或某个人在某一方面信守的道德准则,分为群体道德信条和个体道德信条,是主要依靠道德主体的自律来实践的一种特殊道德规范。道德个体基于一般道德规范或群体道德信条经过道德认知、道德情感体验等环节选择并确立了个体道德信条。道德信条实践精神在道德主体完全而充分的体现,需要道德主体把道德信条内化为德性,并在一定社会伦理氛围和利益得失比较的考验中始终坚持与德性相一致的德行。  相似文献   

12.
道德蜕化可分为消极道德蜕化和积极道德蜕化。道德蜕化的产生有两个原因:一是主体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的三大心理因素的变异;二是客观条件的影响。在这里从主体道德意志原因来探讨道德蜕化,薄弱和坚强的道德意志在不同道德境遇中产生消极道德蜕化,同样,薄弱和坚强的道德意志在不同道德境界q-对道德蜕化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3.
道德蜕化可分为消极道德蜕化和积极道德蜕化。道德蜕化的产生有两个原因:一是主体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的三大心理因素的变异;二是客观条件的影响。在这里从主体道德意志原因来探讨道德蜕化,薄弱和坚强的道德意志在不同道德境遇中产生消极道德蜕化,同样,薄弱和坚强的道德意志在不同道德境界中对道德蜕化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4.
论道德模仿     
人生伊始,本是道德的无知者。但人的存在本质规定了人必须走上社会化的旅程。人的道德社会化就是从道德模仿起步的.人们在道德模仿的过程中,分辨善恶,体认高尚与卑劣,实现道德认同,养成道德习惯。道德模仿是道德学习的“启蒙课”,道德传递的“通道”,道德内化的“入口”,道德整合的“立交桥”。我们研究它,旨在提高人们的道德适应力,树立道德榜样,淳化道德传播,从而使社会道德水平在相互仿效中提高。  相似文献   

15.
作为隐藏于人类道德生活中的道德力量,道德记忆承载着集体道德承续的遗传基因,提供着个体道德建构的生活原型.在道德记忆的视角下,道德教育是道德记忆承续、建构与转化的过程,是人类道德具有持续生命力的重要保障,是个体形成道德认同、生成道德智慧的关键.然而,当下道德教育正面临集体道德记忆承续式微、个体道德记忆建构受阻、集体与个体...  相似文献   

16.
郑欣 《考试周刊》2011,(85):203-203
道德内化的过程是道德主体在必要的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交互作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道德主体的道德认知是前提。当前,道德主体必须提高道德主体对道德规范的整合能力,对现实社会道德作出超前性、适应性的正确判断,形成合理化或者具有必然性的道德认知。  相似文献   

17.
论道德模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生伊始,本是道德的无知者。但人的存在本质规定了人必须走上社会化的旅程。人的道德社会化就是从道德模仿起步的。人们在道德模仿的过程中,分辨善恶,体认高尚与卑劣,实现道德认同,养成道德习惯。道德模仿是道德学习的“启蒙课”,道德传递的“通道”,道德内化的“入口”,道德整合的“立交桥”。我们研究它,旨在提高人们的道德适应力,树立道德榜样,淳化道德传播,从而使社会道德水平在相互仿效中提高。  相似文献   

18.
道德榜样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标志性旗帜,也是我们道德教育的重要手段。在当代新形势下,道德榜样是我们实现中国梦的道德筑基。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到来,我们生活水平在发生着日新月异变化的过程中,道德建设和道德榜样的影响却日益弱化。通过分析道德榜样的时代价值,对比现代道德榜样和传统道德榜样的异同,从而找出现代道德榜样缺失和弱化的重要原因,最后提出重建道德榜样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道德情感是指“道德意识在个体感受和体验层面上的反应,它是道德性质的活动引起人的心理上的情绪反应和内心感受。”在个体道德中,道德情感“直接参与道德认识、行为、品质、评价、信念的活动。它本身就是个体道德的主要存在方式,是全部道德现实化的根本环节。  相似文献   

20.
道德功利主义以结果的利弊为道德善恶的判断标准,认为道德规范是为他的。道德义务论以规则的正当为道德的判断标准,认为道德规范的目的是自为的。道德功利主义和道德义务论的对峙是表面的,二者是可以统一的,道德义务论在本质上具有道德功利主义的特征,功利主义也可以培养出道德义务论的动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