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2)班科学课上,同学们学习了生物的概念后,为了巩固哪样的物体是生物,哪样的物体不是生物,我设计了一个对话游戏:小组里每一个同学想一种物体,然后,请另一个小组的一位同学来回答这个问题,并且要说出理由。同学们一听,都很兴奋,纷纷举起小手。为了使同学们的第一次对话获得成功,我请平时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向  相似文献   

2.
讲读完省编小学语文第九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以后,我对同学们说:“你们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请提出来。”一个同学说:“课文中‘他们把那个拉车的扶上车子,一个蹲着,一个半跪着……’这句中‘蹲着’、‘半跪着’的各是谁呢?我不知道。”他提出这个问题后,我请同学们回答。一个同学说:“这个问题还不好回答?不管是谁‘蹲着’、‘半跪着’都行。”另一个同学说:“本文是作者的回忆。因时间长了,作者记不清楚了,所以就没有交代是谁?”很明显,这两种回答都  相似文献   

3.
一、玩一玩,问题发现了发现问题是思维活动的前提。但小学生在发现问题时,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已有的经验,局限性很大,教师应正确启迪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如教《蒸发》一课,为了证明水蒸发时能吸收周围的热,我设计了这样的实验:给全班每一位同学准备了一只温度计和一杯冷水,请同学们操作,将温度计放入冷水中,看到什么现象?同学们异口同声回答:“温度计刻度下降了。”我乘机提出问题:“请同学们猜测一下,现在如果把温度计从冷水里拿出来,会发生什么现象?”同学们不假思索地回答:“温度计刻度会上升。”“是不是这样呢?请同学们…  相似文献   

4.
昨天,张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个奇怪的作业:每位同学收集三到五片树叶。我心想:收集树叶干什么呢?真有些不可思议。今天早晨刚一上课,就见张老师拿着六张宣纸神秘地说:“现在,请同学们按小组分开,把你们昨天采集的树叶拿出来,各小组的同学合作制作一张树叶贴画!”我想:“不就是贴  相似文献   

5.
昨天,张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个奇怪的作业:每位同学收集三到五片树叶。我心想:收集树叶干什么呢?真有些不可思议。今天早晨刚一上课,就见张老师拿着六张宣纸神秘地说:“现在,请同学们按小组分开,把你们昨天采集的树叶拿出来,各小组的同学合作制作一张树叶贴画!”我想:  相似文献   

6.
那是星期五下午的一节音乐课,我坐在钢琴旁和往常一样进行着我和孩子们的音乐交流。针对同学们对内容熟练程度掌握的不同,我临时增加了小组竞赛环节,整堂课轻松又活泼。临近下课时,班长方珏站立起来,“老师,我们有一个问题想问您,行吗?”她刚说完,同学们微笑着的眼睛里满装着期待,一齐望向了我。“是什么问题呢,请说吧?”我站起身,走到同学中间。小机灵王佳赶忙报过话头说道:“昨天电脑课上网,我们无意中看到了一个音乐故事的栏目———《黑色星期天》,可内容却打不开。大家便猜,这到底是一个什么故事呢?老师能给我们说说吗?”我沉默了一会…  相似文献   

7.
来稿摘编     
让学生享受失败后的顿悟———我的一个教学片段与反思 今天学习电视机课程中“三无”故障的检修。课间,我把一架拆散的电视机放在讲台上,经过调试,屏幕上出现了清晰的图像。这时,同学们都好奇地围了上来问这问那。上课铃响后,同学们都回到了座位上。我说:“同学们还想不想再看一会电视?”“想!”几乎是异口同声的回答。我去打开电视机开关,咦!电视机没有动静。我再去开关电视,还是无济于事。我用求助的眼光望着大家说:“谁有勇气上来帮老师的忙,把它修好?”稍停片刻,吴锦宇(很热爱电子技术,实践能力在班上是出名的)同学举起了手,他自…  相似文献   

8.
红是个命运的宠儿,生在干部家庭,受家人的宠爱,学习成绩好,老师喜欢,同学们有时也让她三分。一般的人她瞧不起,所以自命不凡,认为自己是一朵鲜花,而同学则是旁边的绿叶。不屑于接近同学,和同学关系紧张,经常闹矛盾,真让我头痛。有一天中午,我找她谈心,我将她带到一个花园,指着旁边的茶花问:“美不美?”她一愣,问这个?“美。”她没好气地回答。“叶子呢,自然比不上花美。”她毫不犹豫地说。我睁大眼睛望着她,接着问:“若摘掉叶子,只剩下花,好看吗?”她想了想说:“只剩下光秃秃的花,不好看。”“对!”我高兴起来。“花固然好看,但没有绿叶的陪…  相似文献   

9.
通常我们是这样做揭示水的性质的实验。 实验:请同学们观察烧杯里的清水是什么颜色?有的同学回答是“白色”的,教师不要急于纠正,再让同学们观察装在烧杯里的牛奶颜色,学生回答牛奶是白色的。那水呢?是无色的。但学生很难果断回答出来,因为他们认为一个物体总该有个颜色,水不算白色,也就是淡白色。  相似文献   

10.
教《年、月、日》这堂课时,为了实施愉快教学,教师可按以下思路来组织教学过程。1.送年历。上课开始,教师出示数学知识老人像,说:“数学知识老爷爷今天来听我们的数学课,他要看我们哪位同学上课最认真,最肯动脑筋。进门的时候,他递给我一张纸条,想请同学们回答纸条上的问题(出示白纸卡片:我们学了哪些时间单位,它们的进率是多少?)哪位同学回答?”学生回答后,教师  相似文献   

11.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教学过程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请同学们带着“我想学会什么?我应该学会什么”的问题,先独立自学课本,然后咱们比一比,看哪一组的同学合作学习收获最大、提出的疑问最多。小组学习后,每个组派1—2名代表在全班交流发言  相似文献   

12.
杨伦 《云南教育》2004,(11):41-42
师:上节课我请同学们收集的圆柱体物体,同算,若曲面变成平面呢?同学们应勤动手,大胆地联学们带来了吗?请各小组展示给同学们欣赏一下。想,才能发现科学的奥秘。各小组展示了形形色色的圆柱形物体,有铅笔、螺丝钉、杯子……,还有同学们用纸片亲手做的圆柱形纸筒。师:同学们勤观察、勤动手,收集了这么多的圆各小组均进入积极探索阶段,教师巡回检查指柱形物体,究竟你对圆柱形物体的知识知道多少导,发现出现如图所示的情形。呢?(指导学生预习课本P185的内容,小组进行交流、其中,1小组因没有剪刀,用手撕开得到图讨论,再分别由各小组代表阐述所知…  相似文献   

13.
教学内容: 北师大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数学》第一册第8单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老师这里有一个魔术袋,你们想知道这里面装的究竟是什么吗? (生想) 师:现在就请几位同学为大家揭开谜底。 (请4名同学上讲台) 师:请你们在袋里随便摸出一个物体,并说出它是什么形状的?如果说对的话,同学们就为他鼓掌。 (4位同学分别摸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体这4种形状的物体,同时教师在黑板上贴出它们的立体图。) 师:今天,我们上一节“认识物体”的数学课。 (板书:认识物体)  相似文献   

14.
在一次复习课上,同学们热烈地讨论着一个问题:眼睛能不能看见虚像? 甲同学说:“眼睛能看见虚像,要不我们怎么能看见自己在平面镜里的像呢?”旁边不少同学点头称是.这时,不服气的乙同学走过来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你们说眼睛能看见虚像,那么请你们把课本移到眼睛前5cm之内(眼睛焦点之内),这时不是也成虚像吗?你们试试看,眼睛能看见这个虚像吗?”这一下把大家问住了.那么,我们的眼睛究竟  相似文献   

15.
教师提出:看了刚才的实验,同学们一定很想知道,小球为什么不会碰到同学的鼻尖呢?要想很好地回答这个问题,我们 要深人地研究一下物体的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问题。 根据 初中学习的知识我们知道,机械能包括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 势能。请分析下面实验中的动能和势能的转化情况。  相似文献   

16.
放手     
每天,当我走进教室,面对几十双孩子的眼睛,面对那些驯顺的目光,我就想:怎样才能让孩子们“活”起来,让他们快乐地、自主地学习和探索呢 ?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我终于想出了个办法:划分学习小组,让学生自主学习。   我先把全班同学分成几个学习小组,选出组长,并注意学习好的与学习差的同学的搭配。然后在一节数学课上试验。我对同学们说:“今天的课老师不讲,请同学们自己结合前面学过的知识,多动脑筋,看能不能靠自己的能力把这些题目做出来。这部分内容并不很难,只要肯动脑筋,我相信每个同学都能做出来,不知同学们是否有…  相似文献   

17.
回顾母亲节     
刘一芹 《教育文汇》2003,(11):31-31
“同学们,我想大家现在最想知道的就是今天班会的主题,大家也不要再猜了。先请大家来回答一个问题,知道昨天是什么节日的同学请举手。”“母亲节”!随着大声的同答,大多数同学都举起了手。“哪些同学给妈妈买了礼物或者问候妈妈了?”这时,教室里一下子静了下来,大家都在左顾右盼,只有八个同学举着手,有些同学已经低垂着头了。“下面我  相似文献   

18.
目前,在数学课堂上,会发现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学生“说数学”比“做数学”的机会多得多。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请学生思考,或者小组交流,接着请学生回答。几个同学把问题解决了,似乎全班同学都会了。这种教学方式,既活跃课堂又便于控制教学节奏和进程。但是,这种方式很容易造成“表面的积极性”和“一切顺利”的假象。在这种方式下,中等学生和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是否也有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体验呢?为此,我做了一次小调查。案例: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三角形的性质)学习活动组织形式A问题情境:小王师傅找了三根木条,想钉成一个三脚架,请同学…  相似文献   

19.
我教《郑成功》时,发现刘涛同学在郑成功肖像画的眼睛下画了几滴“眼泪”,还颇为得意地展示给同学看,引得大家哈哈大笑。我正津津有味地给学生讲述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伟大功业,见此情景,十分恼火。但转念一想,何不顺势引导学生深化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呢?“请同学们安静一下,老师觉得刘涛同学画得不错,他这么画也有一定道理。”学生们很快安静下来,惊奇而又不解地望着我。“大家想想看,郑成功这位名垂青史的民族英雄,为什么会流眼泪呢?”学生们若有所思,似有所悟。“郑成功收复宝岛台湾,这是激动的泪水”;“郑成功让汉族人民和高山族…  相似文献   

20.
一、教学实录师:同学们,今天是周六,你们和在座的老师一样放弃了休息日,来到这里与我见面,我非常感谢你们!(真诚地鞠躬,同学和老师热烈鼓掌)想不想认识我?生:想!(同学们异口同声。其中,有一位女同学高举着手并且站起来说)师:请你到前面来。(那位同学走到了前台,显得有些紧张)听说盐城一小同学的字写得很棒,愿不愿意现场展示一下?生:当然可以!(很自信地说)师:请你先写一个孙悟空的“孙”,再写一个建设的“建”,然后写一个雷锋的“锋”。(她的笔下立刻出现了“孙建锋”三个字,其他同学惊奇地看着黑板)师:你写下的就是我的名字。(她猛地愣了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