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改变德育过于注重典范教育的现状,强调日常点滴教育。 通常情况下,我们教育孩子树立榜样,如分吃东西时常以“孔融让梨”的事迹加以引导,做好人好事常以“雷锋”事迹加以引导,在孩子心中,这些榜样实在是太遥远了,并且又与他们生活不相适应。记得曾组织学生观看公益电视广告节目“妈妈,洗脚”,“请节约每一滴水”等,学生看过以后,觉得这些“小事“自己也能做到,也愿意付诸行动。这让我感触颇深,生活中的榜样无处不在,简单易学、易行,让孩子从身边的简单的人和事做起,充分发挥日常点滴教育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良好的劳动习惯可以让学生终身受益。在日常教育中,教师可以通过“建立劳动档案,引导主动劳动”“树立劳动榜样,激励争先劳动”“加强劳动实践,拓展生活劳动”“提升劳动品质,造就光荣劳动”等策略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  相似文献   

3.
对于德育工作,教师要避免灌输式教学,要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为学生树立榜样,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文章分析初中德育工作的现状,指出提高初中德育工作实效性要从家庭教育方面改变,从学校教育方面改变,从社会教育方面改变。  相似文献   

4.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孩子成人成才,首先要学会做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学会做人是关键和核心,也是教育的终极所指。朱熹把教育分为小学和大学两个阶段,主张小学主要应让孩子学会做事,大学才重在让他们“明其理”。这种认识是有道理的,我们认为,让小学生学会做人就是以他们的社会生活、学习生活为主线,以社会公德、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生命教育为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学习身边的榜样,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通过与学生生活密…  相似文献   

5.
常言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以“榜样”来作为自己孩子的“参照”,会对孩子起到很好的引导和激励作用。可是,生活中常出现这种情况,许多父母喜欢以“榜样”来“教育”子女,结果不少孩子对父母选定的“榜样”不仅不接受,反而产生了反感甚至敌对情绪,这是为什么呢?请看下面的案例。  相似文献   

6.
来稿摘登     
石门一中开展“五讲”、“四美”教育近来,石门一中认真开展“五讲”、“四美”教育,收到良好效果。他们的主要作法是:一、用无产阶级革命领袖讲礼貌、守纪律的光辉事迹教育学生;二、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分清美丑;三、耐心帮助学生学会日常礼貌用语;四.建立、健全必要的规章制度,如《教导工作管理细则》、  相似文献   

7.
美术教学是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创造生活中的美的重要过程和手段。那么运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更好地达到这一目的呢?在两年多的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愉快教学”这一方法能更好地让孩子们体会到美丽的大自然,能更好地让孩子们通过身边的点滴小事把这些美表现出来。可见“愉快教育是向学生进行美术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那么如何通过愉快教育、提高学生美术素质呢?我采用了以下三方面具体做法:课堂教学是学生吸取知识的主要途径。要设计好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变苦为乐。在这里我利用《纸雪花》一课加以说明。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相似文献   

8.
三、树立榜样,激励向上——榜样分析法《小学生思想品德教学大纲》中提出了“坚持正面教育的原则”,要求教师“充分运用榜样的力量,用革命前辈和英雄人物事迹以及学生中的好人好事教育学生。”这是完全符合小学生模仿性强、好胜心强的年龄特点的。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要善于运用“榜样分析法,激励学生的向上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1.选择榜样要注意典型性。作为可资学生效法的榜样必须具有典型意义,必须富于吸引力、感染力和号召力,足以激励学生的心灵。如一位教师在讲《孝敬父母》一课时,引导学生认真学习陈毅元帅担任外交部长时返乡探母,为患病的母亲洗尿裤子和脏衣服的事迹,体会孝敬父母的深刻含义,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样的榜样感人至深,对学生的启发很大。 2.树立榜样要强调针对性。在教学中,要注意  相似文献   

9.
选择榜样人物对学生进行榜样教育、引导学生向榜样学习是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实现德育功能、达成课程标准的重要手段。尽管不同版本的教科书对榜样人物的选取存有差异,但选择榜样人物对学生进行榜样教育有助于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实现德育功能、达成课程标准、落实教育目标已成共识。在《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全面铺开使用前,对教育科学出版社和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思想品德》教科书中相同榜样人物进行比较,进而以教科书中相同榜样人物的事迹为载体,探寻榜样人物事迹背后隐匿的品质,厘清榜样人物事迹与主题、课程内容的关系等。在审视原有《思想品德》教科书中榜样人物的基础上,对《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在榜样人物选择与教育方面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0.
王志曲 《文教资料》2013,(23):138-139
以升学为导向的“苦读”是时下学生学习生活的现状,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功名化的教育价值观、教育筛选功能的扩张、单一的社会评价标准及教育供给相对不足是其背后的现实推手.作者认为应通过树立全面发展的教育价值观、改变社会用人机制、让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和扩大教育资源供给、实现多元办学等途径加以改变.  相似文献   

11.
面对需要精心呵护的幼苗,我们应意识到:要让幼苗长成参天大树,空洞的说教是于事无补的,必须动用全社会的教育资源和力量,才能保证幼苗茁壮成长。德育过于注重典范———榜样太遥远我们为学生树立的榜样实在太完美、太高大,也太遥远了。德育过于注重典范的结果是,学生可以在校园内完美地模仿榜样,但在校外却可以彻底忘却榜样。学生背负着太多在成人世界中也无法实现的道德标准,但他们却生活在一个优秀传统被丢弃得越来越多的时代,使他们很容易迷失方向。强调日常点滴教育,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有一次带孩子们看电影,电影中有一个学生照顾敬老院里…  相似文献   

12.
贺园园 《中国德育》2022,(13):37-41
父母道德榜样教育对孩子德性的养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时代变迁,家庭场域中的道德生活图景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本文立足于数字化时代探讨父母道德榜样教育的消解与重构,旨在通过对家庭网络德育环境“出场”与传统德育环境“退场”的现实境况描述,呈现出父母道德榜样教育权威的“褪色”及其道德榜样教育主体地位的“失色”现状,进而提倡父母在数字素养教育中实现“转向”。父母能够从榜样权威者转向共识促进者,从在孩子道德榜样教育中的主体地位转向利他地位,最终使父母道德榜样教育能够助力孩子德性成长与家庭德育建设。  相似文献   

13.
心理学认为 ,运用强化手段既可以强塑新行为 ,又可以改变旧行为。因此强化是学生行为教育的有效手段。文明行为的养成在于平常点滴的积累。因此 ,正面强化是行为教育的关键。学校可以从三方面落实强化。一是将行为教育纳入教学课程体系中 ,开设行为教育课 ,使学生的行为练习成为有目的、有计划、经常、持久的活动 ;二是建立专门的行为教育管理机构 ,配备专职教育管理人员 ,让学生的行为得到定点管理 ;三是树立典型 ,用榜样引路。通过评选“校园行为规范标兵”、“行为规范先进集体”等 ,发挥榜样的感召力 ,激发学生自觉与榜样对照 ,发扬优点…  相似文献   

14.
鲍广梅 《学语文》2021,(2):26-27
当前,如何让00后的孩子领悟到记录着宝贵精神财富的“红色文化”的价值,成为一个摆在教师面前的重大课题。在日常语文教育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近经典、重温历史,让“红色文化”真正走进学生心里,并内化为一种精神的滋养。  相似文献   

15.
对于低段学生来说.识字与写字是重头.但是从学生的长远发展来看.从低段开始进行写话训练.引发写话兴趣却也是很必要的,、“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低段写话是学生今后作文能力的基础.笔者通过存日常教学中引导孩子捕捉生活的瞬间、观察生活的点滴和表达对生活的看法.并尝试快乐写话.从而摸索出了低段年级写话训练的一片新天地.  相似文献   

16.
费时低效问题,在当前各校各年级的写作课堂中普遍存在.经过调查,多数学生坦陈不知该写什么.无话可说是造成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怎么才能让学生有话可说,我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1.品味生活,捕捉素材.《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实施建议”部分指出:“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这句话强调了作文教学要贴近生活.语文学科的特点之一是难在落实,正因其“难”,所以也倍显其“贵”.因此在日常的教育教学生活中,教师一方面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另一方面,也要明确要求学生写周记,从家庭、学校、社会生活中获得直接生活经验,日积月累,集腋成裘.  相似文献   

17.
学会感恩     
一段时间以来,“感恩的心”这首歌在校园里流行,这份深沉而质朴的情感被一群不谙世事的初中生用歌声演绎得如此真切,令我感动不已,可调查发现,孩子们对于“感恩”的理解简单得近乎肤浅,学这首歌的初衷也不尽相同。有些学生说:“我只是喜欢这首歌,至于什么是感恩,我没想过,也没必要去想。”甚至有学生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傻子才会去感恩。”这些幼稚甚至带着偏激的话语,让我捕捉到开展德育的良好契机——教育孩子学会感恩。一、寻找恩惠的源泉首先,我让学生在图书室查找资料,搜集古人关于“感恩”的事迹。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学生圆满完…  相似文献   

18.
班级工作的重中之重是道德教育,而树立道德榜样、用孩子来影响孩子是有效的方法。笔者所在学校每天夕会的10分钟交由班主任集中处理班务,为避免单纯的道德说教,我利用这10分钟开展了“班级微故事”的实践,即把发生在孩子身边的榜样行为,编成诗意的美德故事,让学生在倾听中受教育。“班级微故事”前期为“夕会故事”,类似微型小说;后期又简化浓缩为“一句话美德故事”,相当于当下流行的微博。“班级微故事”力求将视角切换到班级群体中的每个个体,努力发现和挖掘生活中的真善美。哪怕只是偶然,也借机放大,以固化成定势,让优秀成为习惯。  相似文献   

19.
<正>"厉行勤俭节约"绝不是放在口头上,要"全面纳入课堂教学",落实在具体实践中、体现于日常学习生活中,才能引导广大学生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以实际行动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一.让学生真正认识勤俭节约的意义。一方面给孩子宣讲勤俭节约的感人故事,从小树立"节俭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树立孩子的节俭意识,必须从他们的内心深处入手,改变孩子错误的思想观念,教育他们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  相似文献   

20.
韩崇祥 《师道》2005,(7):21-21
在充满艺术的氛围中,学生的心灵将得到净化,情感将得以升华,他们会用充满童真的心去感悟美,用充满童趣的眼去观察美,用充满童稚的手去创造美。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应极力营造一种艺术的氛围,通过语言的渲染,情景的设置和榜样的引导等多种方式,让孩子了解艺术、贴近艺术、拥抱艺术,让艺术美化我们的生活,让艺术装点我们的人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